-
题名钢阻尼器的发展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黄琳琳
丁孙玮
钱云峰
-
机构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能源与材料学院
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消能减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3年第12期146-148,共3页
-
文摘
钢阻尼器相比于其他阻尼器具有温度适应性强、滞回特性稳定、结构简单、震后更换方便、节约成本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减震设计中。文中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各类钢阻尼器的研究进展,不同形式的钢阻尼器具有不同的耗能性能,从钢阻尼器的形状结构设计和耗能工作原理出发,重点介绍了钢阻尼器的种类、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为钢阻尼器未来的优化设计提供支撑和参考。
-
关键词
钢阻尼器
结构抗震分析
滞回特性
耗能性能
-
分类号
TU35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基于C型钢的新型减震装置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
- 2
-
-
作者
黄琳琳
丁孙玮
郭秋涵
钱云峰
-
机构
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消能减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能源与材料学院
-
出处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163-169,共7页
-
基金
上海市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新型高性能阻尼合金研制及示范应用(三期)(YDZX20233100002004)。
-
文摘
为提升C型钢阻尼器的性能,以适应更高的工程需求,提出一种新型的等截面C型钢阻尼器。给出该阻尼器的设计力学公式,建立三维模型,使用ANSY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以获取阻尼器的性能参数,并进行室内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地震条件下,基于抗震阻尼钢的等截面C型钢具有更高的阻尼比和更加稳定的滞回特性,明显提高了使用效果。该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际中考虑使用等截面C型钢替代变截面C型钢提供参考。
-
关键词
C型钢阻尼器
等截面
滞回特性
仿真分析
-
Keywords
C-type steel damper
constant cross-section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s
simulation analysis
-
分类号
TU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
-
题名基于压电螺旋梁的地铁浮置板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 3
-
-
作者
李秋彤
黄冰容
刘艳
-
机构
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消能减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能源与材料学院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400-14409,共10页
-
基金
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建设与测评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基金(2023实验研委019号)。
-
文摘
为解决地铁轨道中振动能量的收集问题,根据钢弹簧浮置板的固有频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电螺旋梁的振动能量收集装置。通过有限元仿真和数字图像相关法试验验证了该装置与钢弹簧浮置板的固有频率匹配情况,并利用扫频试验和落轴试验证明该装置具有振动能量收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1~100 Hz范围进行扫频试验,在压电螺旋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共振频率点处,压电片可产生13 V的开路电压,并点亮15个额定电压为1.5 V的发光二极管,落轴试验在落轴高度为20 mm处压电片可产生6 V的开路电压,并点亮10个额定电压为1.5 V的发光二极管,验证了该装置可实现地铁轨道中振动能量的收集,并为低功耗微型传感器供电。
-
关键词
压电
螺旋梁
钢弹簧浮置板
振动能量收集
固有频率
-
Keywords
piezoelectric
spiral beam
steel spring floating slab
vibration energy harvesting
natural frequency
-
分类号
U211.3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基于SLA成型的薄板件制备与工艺参数优化
- 4
-
-
作者
刘艳
周昊瑞
李炜融
袁贤浦
-
机构
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
出处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62,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1YFB3801804)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项目(ZJ2021-ZD-006)。
-
文摘
采用光固化技术成型制备薄平板样件(厚度<1 mm),液态树脂流动性差,填充不充分,极易导致样件产生凹陷、凸起及气泡等表面缺陷,影响样件外观和实际性能。为解决该光固化技术成型制备难题,以薄平板样件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控制变量法,改变多种工艺参数制备样件;随后,基于蒙特卡洛撒点法,统计表面缺陷面积比,并以此为结果表征量,研究延时、平台下沉高度、液位高度、刮刀参量、样件摆放位置及表面涂覆等工艺参数对样件表面缺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涂覆技术、样件摆放位置、刮刀刮平次数、刮刀移动速度对薄平板样件的表面缺陷问题有显著影响;液位高度对表面缺陷问题有一定影响;平台初始高度与延时对表面缺陷问题影响不大。采用SLA技术打印精度要求0.1 mm、厚度要求小于1 mm的薄平板件时,增加刮刀刮平次数至3次,减小刮刀刮平速度至30 mm/s,使用表面涂覆技术、改善样件摆放位置等,均可改善打印过程中的表面缺陷问题,为光固化成型技术制备薄平板样件(厚度<1 mm)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案。
-
关键词
3D打印
光固化技术
表面缺陷
工艺参数
-
Keywords
3D printing
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
surface defect
process parameter
-
分类号
TQ325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