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有轨电车线路轨地过渡电阻测试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高晓刚 王安斌 +2 位作者 钟峻青 徐永光 夏放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1-74,共4页
为了给有轨电车轨道新线路的电阻特性验收评估及后续电腐蚀检测提供有效的测试方法,对杂散电流和过渡电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并建立了轨地过渡电阻数学分析模型。结合有轨电车线路的铺设特点,对欧洲标准EN 50122-2进行优化,... 为了给有轨电车轨道新线路的电阻特性验收评估及后续电腐蚀检测提供有效的测试方法,对杂散电流和过渡电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并建立了轨地过渡电阻数学分析模型。结合有轨电车线路的铺设特点,对欧洲标准EN 50122-2进行优化,得到适合现场实施的轨地过渡电阻接线原理图,组建了用于工程测试的检测系统,并进行了线路应用。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模型正确,测试原理、测试设备系统匹配合理。这为轨道交通轨地过渡电阻研究提供了可行的工程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有轨电车 测试方法 轨地过渡电阻 杂散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忙客流区段有轨电车行车间隔控制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章谦 滕靖 +3 位作者 姚幸 沈家林 王琰 刘翠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69-74,共6页
有轨电车繁忙客流区段承载了线路客流主体,因此大客流站点的车辆到站间隔需要得到充分保障。然而,繁忙客流区段往往是道路交通主干线,社会交通流量大,灯控交叉口数量多,易导致有轨电车车辆行车间隔产生偏差。通过聚类分析识别大客流站... 有轨电车繁忙客流区段承载了线路客流主体,因此大客流站点的车辆到站间隔需要得到充分保障。然而,繁忙客流区段往往是道路交通主干线,社会交通流量大,灯控交叉口数量多,易导致有轨电车车辆行车间隔产生偏差。通过聚类分析识别大客流站点作为行车间隔控制点,构建交叉口固定配时条件下的以“交叉口—车站”分区行程时间为决策变量的行车间隔控制模型,并设计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同时基于计算结果优化各分区的车辆牵引曲线约束方案。结果表明,控制优化方案提升了有轨电车在大客流站点到达间隔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行车间隔 大客流站点 固定信号配时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轨电车纳米陶瓷涂层钢轨绝缘性研究
3
作者 夏放 王安斌 +2 位作者 高晓刚 赵振平 徐永光 《河南科学》 2018年第10期1575-1580,共6页
我国大多数有轨电车轨道一般采用埋入式钢轨,和非埋入式钢轨相比处于更加潮湿、封闭的环境,为减少杂散电流腐蚀、化学腐蚀带来的影响,钢轨与地之间需要更好的绝缘.首先试验研究纳米陶瓷涂层绝缘钢轨的电气性能,然后从钢轨湿态电阻、轨... 我国大多数有轨电车轨道一般采用埋入式钢轨,和非埋入式钢轨相比处于更加潮湿、封闭的环境,为减少杂散电流腐蚀、化学腐蚀带来的影响,钢轨与地之间需要更好的绝缘.首先试验研究纳米陶瓷涂层绝缘钢轨的电气性能,然后从钢轨湿态电阻、轨道纵向电阻及改进的轨地过渡电阻测试方法试验研究纳米陶瓷涂层绝缘钢轨的绝缘性.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陶瓷涂层绝缘钢轨对轨道纵向电阻几乎不产生影响,与普通钢轨相比增加了3倍湿态电阻值与6Ω·km轨地过渡电阻值,从而减少了轨道系统杂散电流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绝缘性 试验研究 纳米陶瓷涂层绝缘钢轨 纵向电阻 过渡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沈家林 姚幸 陈晓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30-133,共4页
以上海市松江区辰塔路车辆基地为例,阐述了现代有轨电车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的基本条件。从正线衔接、工艺流线、站场布置、环境影响、交通换乘、功能分区、综合开发及工程造价等方面,对现代有轨电车车辆基地的高架方案和地面方案进行比较... 以上海市松江区辰塔路车辆基地为例,阐述了现代有轨电车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的基本条件。从正线衔接、工艺流线、站场布置、环境影响、交通换乘、功能分区、综合开发及工程造价等方面,对现代有轨电车车辆基地的高架方案和地面方案进行比较,两种方案各有利弊。应结合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的运用维保需求,根据周边规划情况、相关工程结合程度、工程建设进度和投资条件,经多方面比较后再慎重选择车辆基地的综合开发方案,既要保证现代有轨电车车辆基地本身的建设与使用,同时也要兼顾选址用地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有轨电车 车辆基地 综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轨电车接触网小曲线半径软定位理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家林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8年第5期167-168,共2页
针对有轨电车接触网岔区小曲线半径软定位这一技术难题,开展了理论研究。通过构建一系列数学模型,改变接触线夹角及软定位组件长度等方式,对有轨电车小曲线半径接触线进行理论统计分析。通过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小曲线半径接触线... 针对有轨电车接触网岔区小曲线半径软定位这一技术难题,开展了理论研究。通过构建一系列数学模型,改变接触线夹角及软定位组件长度等方式,对有轨电车小曲线半径接触线进行理论统计分析。通过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小曲线半径接触线向上提升力与接触线夹角和组件长度成反比,对有轨电车接触网小曲线软定位施工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接触网 小曲线 软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轨电车停靠站位置布设与交叉口延误时间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周炜夏 滕靖 +2 位作者 姚幸 张中杰 沈家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5年第4期10-14,20,共6页
[目的]为提升有轨电车行车服务效率与可靠性,有必要研究有轨电车停靠站位置布设与交叉口延误时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有轨电车运行轨迹数据,区别不同车辆行驶过程特征情形,构建有轨电车在交叉口上游、下游设站时的车均延误计算模型。基... [目的]为提升有轨电车行车服务效率与可靠性,有必要研究有轨电车停靠站位置布设与交叉口延误时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有轨电车运行轨迹数据,区别不同车辆行驶过程特征情形,构建有轨电车在交叉口上游、下游设站时的车均延误计算模型。基于运行轨迹数据统计有轨电车到达交叉口的时间分布,进而计算不同类型(交通流特征、尺寸规模)交叉口在上游及下游设站时的期望延误。[结果及结论]得出在一定的条件下有轨电车停靠站设在交叉口上游更优的一般性结论。针对停靠站设在交叉口上游的情形,考虑了交叉口信号配时对有轨电车延误的影响,提出了应根据有轨电车到达交叉口区域在信号周期内的时间分布合理设置有轨电车行驶方向绿灯启亮时间,降低在停车线前长时间等待的车次比例,以降低期望延误的建议。对确实需要设在交叉口下游时,建议优先考虑有轨电车行驶方向绿信比较高、规模较小的交叉口,以减少停靠站设在交叉口下游时对有轨电车延误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信号交叉口 延误时间 停靠站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