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万工程”经验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
1
作者 哈龙 《乡村论丛》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浙江省“千万工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取得了百姓满意、全国示范、国际认可的显著成效。“千万工程”在基本立场、根本保障、科学方法方面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浙江省“千万工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取得了百姓满意、全国示范、国际认可的显著成效。“千万工程”在基本立场、根本保障、科学方法方面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一致性。“千万工程”经验在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新理念、开辟新模式和为全球农业农村现代化展现新形态方面具有显著的价值意蕴。作者从“一个理论引领、一张蓝图绘就、一套标准衍生、一批制度保障、一支队伍打造”五个方面探索“千万工程”经验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历程 内在联系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德树人的生成逻辑、内涵意蕴与实践价值
2
作者 周文静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22,共5页
尊重教育规律、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立德树人生成于中华民族崇德的文化传统和新时代党对教育培养目标的探索实践之中,散发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时代气息,其在内涵上阐明了立德树人以人民为中心的... 尊重教育规律、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立德树人生成于中华民族崇德的文化传统和新时代党对教育培养目标的探索实践之中,散发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时代气息,其在内涵上阐明了立德树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体现了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全新把握,揭示了德育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立德为先的教育方法论,并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中彰显非凡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生成逻辑 内涵意蕴 实践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他者与革命——齐泽克的存在论预设与革命空间设定
3
作者 马蕾 《长江论坛》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当齐泽克将主体之“我”设定为一种无意识的空无前提,即暗示了主体对其本质的非知。缘于这种拉康式的主体设定,在齐泽克描述的意识形态的幻象中,内在的分裂的镜像“自我”就成了真正的本质和实体,而现实的、具体的他者则成了镜像“自我... 当齐泽克将主体之“我”设定为一种无意识的空无前提,即暗示了主体对其本质的非知。缘于这种拉康式的主体设定,在齐泽克描述的意识形态的幻象中,内在的分裂的镜像“自我”就成了真正的本质和实体,而现实的、具体的他者则成了镜像“自我”的宾词。由此,主体之内在与他者之现实的“分裂-异化”便获得了某种普遍的、本体性的特征。鉴于这个作为无意识结构的主体完全缺乏处理“内在”与“现实”之辩证关系的能力,齐泽克式的反抗资本主义体制性压迫的革命,就只能体现为对“实在界”的一种无预谋的政治行动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存在论 “内在”与“现实”的分裂 穿越意识形态幻象 革命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思政教育问题情境设计与实践分析
4
作者 孙燕 《区域治理》 2024年第32期0205-0207,共3页
高职思政教育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使命,传统的说教式思政教育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想共鸣,问题情境设计以问题为载体,通过设计贴近学生实际、富有冲突悬念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深度思考和体验式参与中获得思想启... 高职思政教育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使命,传统的说教式思政教育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想共鸣,问题情境设计以问题为载体,通过设计贴近学生实际、富有冲突悬念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深度思考和体验式参与中获得思想启迪,是提升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创新路径。本文在分析高职思政教育问题情境设计理论基础的基础上,从问题、角色、环境等方面阐述了问题情境设计的内容要素,并从工作情境、社会情境、生活情境三个维度,探讨了问题情境设计的策略方法。在实践应用中,问题情境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教育吸引力,增强价值引领效果,值得在高职思政教育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思政教育 问题情境 内容要素 实践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初探
5
作者 张连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152-0155,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契合相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体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体现立德树人根本理念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境,需要从树立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契合相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体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体现立德树人根本理念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境,需要从树立正确的“融入”原则、提炼标识性内容、创新融入方法及提升师资队伍能力上下功夫,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基于思政课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哈龙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8期185-188,共4页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充分体现,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迫切需要。但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比,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表现为重视程度不够、...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充分体现,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迫切需要。但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比,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表现为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覆盖面不足、实践基地建设较差、课程系统化程度欠缺、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等。为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应从转变态度、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和加大投入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专业课 实践教学 教学困境 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中的法理探究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1
7
作者 马蕾 《阴山学刊》 2022年第6期83-90,98,共9页
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环节中的应用为当今的司法工作注入新的创造力。在事实发现阶段,人工智能对人类意识的完全模拟需要建立在对人类意识活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在法律适用阶段,人工智能无法完全重现人类法官... 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环节中的应用为当今的司法工作注入新的创造力。在事实发现阶段,人工智能对人类意识的完全模拟需要建立在对人类意识活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在法律适用阶段,人工智能无法完全重现人类法官在法律解释过程中的主体性,对法律意义的阐释存在单向度的风险;在裁决证成阶段,人工智能只是基于纯粹的法律实证主义预设做出推理。未来强人工智能在关于法律规则的制订、法律分析和法律推理之方法论方面将会给司法审判领域带来很多可能的进步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司法审判 实践逻辑 法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区合作化初步奠定妇女解放的社会劳动基础
8
作者 马蕾 曹泳鑫 《海派经济学》 2024年第3期179-193,共15页
陕甘宁边区农业互助合作是促进妇女参与生产劳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以家庭为基础的“集体劳动组织”中,妇女逐渐走上了“公营事业”的道路。合作化运动使妇女劳动解放与原有的乡村传统社会结构之间的张力得到了缓解,直接促进了边区“家... 陕甘宁边区农业互助合作是促进妇女参与生产劳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以家庭为基础的“集体劳动组织”中,妇女逐渐走上了“公营事业”的道路。合作化运动使妇女劳动解放与原有的乡村传统社会结构之间的张力得到了缓解,直接促进了边区“家庭”——“合作社”与“小公家”——“大公家”嵌套式的社会组织结构的生成。这种生产关系上的制度变革使妇女解放更具根本性,为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解放的制度安排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区 合作化 妇女解放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与新质生产力协同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基础、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
9
作者 周琦 《改革与战略》 2024年第6期235-238,共4页
生态文明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系统性变革,新质生产力则是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重塑产业形态的生产力革命性跃迁,二者在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发展等维度深度融合,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平衡。生态文明与新质... 生态文明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系统性变革,新质生产力则是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重塑产业形态的生产力革命性跃迁,二者在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发展等维度深度融合,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平衡。生态文明与新质生产力协同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通过绿色生态筑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科技创新引领,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融合共生,推动绿色科技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基于生态文明与新质生产力协同作用机制,提出通过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夯实绿色技术发展根基,优化绿色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建设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实践路径,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新质生产力 区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