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水产养殖-生物絮凝技术碳源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楠 吴盛凯 +3 位作者 罗国芝 谭洪新 庞云 李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0,共6页
利用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生产絮体,研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BDPs)PCL为其提供碳源的可行性和效率。启动阶段,养殖固体颗粒物有72.38%±3.87%的氮素转化为异养细菌的生物量,细菌产量(m(VSS)/m(养殖固体颗粒物))为(447.5±23.90)g/kg... 利用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生产絮体,研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BDPs)PCL为其提供碳源的可行性和效率。启动阶段,养殖固体颗粒物有72.38%±3.87%的氮素转化为异养细菌的生物量,细菌产量(m(VSS)/m(养殖固体颗粒物))为(447.5±23.90)g/kg,絮体粗蛋白含量(m(粗蛋白)/m(VSS))最高达到(541.25±59.46)mg/g。DOC不断增加,ρ(DOC)/ρ(NH_3-N)自第19天起达到10以上。絮体对于养殖废水、养殖固体颗粒物的无机氮转化能力分别为9.72±6.20、1.71±0.83g/(m^3·d)。絮体粗蛋白含量在进水后达到(425.38±10.31)mg/g,进泥后达到(431.93±20.55)mg/g。根据碳源的用量和成本价格可知PCL价格较为经济,添加过程更简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L 有机碳源 生物絮凝 养殖固体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凝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罗国芝 李文清 +3 位作者 陈佳捷 张楠 刘文畅 谭洪新 《中国水产》 2013年第11期64-67,共4页
研究表明,水产养殖对象仅能利用投喂饵料中20%~25%的蛋白质,剩余的以氨氮、残饵和粪便的有机氮的形式存在于养殖水环境中,既污染养殖水体,又是对鱼粉蛋白的浪费。水体中的氨氮及残饵和粪便可直接换水、排放。据估算生产1kg的对... 研究表明,水产养殖对象仅能利用投喂饵料中20%~25%的蛋白质,剩余的以氨氮、残饵和粪便的有机氮的形式存在于养殖水环境中,既污染养殖水体,又是对鱼粉蛋白的浪费。水体中的氨氮及残饵和粪便可直接换水、排放。据估算生产1kg的对虾和肉食性商品鱼分别约消耗20m3和10m3的清洁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发展趋势 絮凝技术 应用 生物 养殖水体 养殖水环境 养殖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水产循环养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高锦芳 谭洪新 +3 位作者 顾德平 罗国芝 陈家捷 刘文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2,57,共7页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接种生物絮体,利用水产循环养殖废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在溶解氧为6.4~7.1mg/L。的条件下,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150/μm,SBR内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稳定在16.33~17.47g/L,总悬...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接种生物絮体,利用水产循环养殖废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在溶解氧为6.4~7.1mg/L。的条件下,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150/μm,SBR内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稳定在16.33~17.47g/L,总悬浮固体(TSS)稳定在17.25~18.57g/L,好氧颗粒污泥对水产循环养殖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硝态氮、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磷酸盐去除率均在90%以上。好氧颗粒污泥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高于接种生物絮体。生物絮体内松散结合胞外聚合物(LBEPS)含量比好氧颗粒污泥高,而紧密结合胞外聚合物(TB-EPS)含量比好氧颗粒污泥低,生物絮体与好氧颗粒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的主要区别成分是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 好氧颗粒污泥 水产循环养殖废水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悬浮生长水处理系统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文畅 谭洪新 +1 位作者 罗国芝 杜欣泽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6期1-7,共7页
微生物悬浮生长是水产养殖重要的水处理方式之一,是指进行水处理的微生物悬浮式地生长在水体中。回顾了微生物悬浮生长水处理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历程,总结其应用进展。通过文献分析,生物絮团原位养殖技术的养殖动物和水处理微生... 微生物悬浮生长是水产养殖重要的水处理方式之一,是指进行水处理的微生物悬浮式地生长在水体中。回顾了微生物悬浮生长水处理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历程,总结其应用进展。通过文献分析,生物絮团原位养殖技术的养殖动物和水处理微生物生长在同一空间,是当前微生物悬浮生长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形式,具有调控水质和提供饵料等优点,但是仍有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过高等缺点;为此,养殖动物和水处理微生物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异位反应器被用于污染物的处理和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的核心水处理装置。研究认为,异位反应器用作RAS的核心水处理装置可以简化RAS的装备组成,资源化地处理多种污染物,下一步仍需不断优化其工艺,研究氮磷以外的物质在养殖用水长期重复使用过程中的积累和流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悬浮生长 水产养殖 水处理 生物絮团 循环水养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活动中N_2O的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罗国芝 邵李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4-619,共16页
本文分析了养殖水体氮转化过程中可能产生N_2O的环节,总结了关于水产养殖活动中N_2O排放量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的N_2O排放系数总体上低于废水处理过程中的N_2O排放系数;不同的养殖模式氮的利用效率及未被利用的氮的去... 本文分析了养殖水体氮转化过程中可能产生N_2O的环节,总结了关于水产养殖活动中N_2O排放量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的N_2O排放系数总体上低于废水处理过程中的N_2O排放系数;不同的养殖模式氮的利用效率及未被利用的氮的去向有较大差别,其中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氮处理过程最接近于废水处理厂中的处理途径,但循环水养殖产量占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的比例较低,且现有水产养殖总产量中约有一半的渔获物不需要投饵,因此,基于废水处理厂的N_2O排放系数和总养殖产量的N_2O排放量的估算会明显高于实际排放量。目前尚缺乏关于水产养殖N_2O产生的基础性研究,本研究未进行相关估算。应尽快开展水产养殖活动中产生N_2O的系统性研究,为客观评估养殖活动N_2O的排放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氧化二氮 氮排放 氮转化 养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一类水产养殖必不可少的益生菌
6
作者 曹海鹏 何莉 +2 位作者 张书萌 路吉坤 安健 《当代水产》 2024年第10期63-64,共2页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是一类以光作为能源,能将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和硫化物等作为营养元素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在淡水、海水乃至极地等各种环境均有分布。20世纪60年代日本科学家Kobayashi发现了光合细菌具有净化水质的作...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是一类以光作为能源,能将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和硫化物等作为营养元素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在淡水、海水乃至极地等各种环境均有分布。20世纪60年代日本科学家Kobayashi发现了光合细菌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之后光合细菌开始在水产养殖中崭露头角。目前,光合细菌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已经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水产养殖必不可少的益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产品质量安全 光合细菌 净化水质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环境条件下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戴希贤 马旭洲 +3 位作者 张文博 黄渊博 黄健 苏峻正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6-262,共7页
为探究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地区幼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的温度、溶解氧等11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电导率、水温、... 为探究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地区幼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的温度、溶解氧等11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电导率、水温、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水源水体差异显著(P<0.05),pH、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总体低于水源水体。幼蟹养殖池塘水体可溶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含量均超出Ⅲ类水域标准。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期间除总氮、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的Ⅲ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且养殖后期幼蟹池塘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较水源水体差,表明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存在一定污染,应当在幼蟹养殖过程中及养殖结束后对水环境进行改善和处理。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养殖结束后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是未来提高盆地环境条件幼蟹养殖生态效益的两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环境 幼蟹养殖 水质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水产养殖固体废弃物水解产物为碳源的异养反硝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成小婷 罗国芝 谭洪新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39,共4页
固体废弃物发酵产酸是目前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循环水养殖中固体废弃物水解产酸的过程、以养殖固体废弃物水解产物为碳源的反硝化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以固体废弃物水解产物为碳源的反硝化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水解工艺与反... 固体废弃物发酵产酸是目前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循环水养殖中固体废弃物水解产酸的过程、以养殖固体废弃物水解产物为碳源的反硝化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以固体废弃物水解产物为碳源的反硝化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水解工艺与反硝化工艺结合对养殖水质净化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固体废弃物 碳源 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9
作者 穆红城 成永旭 +4 位作者 徐旭 孙梦芹 李京昊 李娅 李嘉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为探究种稻前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以淹水稻田为对照(CK),对比了3种小龙虾养殖密度10.8、6.5、2.2尾·m^(-2)(D1、D2、D3)下CH_(4)和N_(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各组CH_(4)和N_(2)O地表平均排放通量和剖... 为探究种稻前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以淹水稻田为对照(CK),对比了3种小龙虾养殖密度10.8、6.5、2.2尾·m^(-2)(D1、D2、D3)下CH_(4)和N_(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各组CH_(4)和N_(2)O地表平均排放通量和剖面浓度规律为CK>D1>D2>D3。CK组CH_(4)和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34.36 mg·m^(-2)·h^(-1)和0.19 mg·m^(-2)·h^(-1),D1、D2和D3处理CH_(4)平均排放通量较CK组分别降低了9.0%、19.0%和27.4%,N_(2)O平均排放通量较CK组分别降低了13.4%、21.6%和27.2%。CK组全球增温潜势(GWP)为10.14 tCO_(2)e·hm^(-2),显著高于D1、D2和D3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受剖面气体、总氮、地温、土壤总孔隙度的影响,环境因子会受到小龙虾密度的调控,进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影响温室气体排放与GWP的关联度。D1、D2和D3组的存活率分别为73.65%、69.26%和67.48%,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虾净产值最高的是D2组为3.15×10^(4)元·hm^(-2),显著高于D1组和D3组(P<0.05)。不同养殖密度组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为D2<D1≈D3(P<0.05)。研究表明,田块淹水情况下引入小龙虾会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虽然温室气体排放量随小龙虾放养密度增加而升高,但从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来看,小龙虾放养密度为6.5尾·m^(-2)时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规格,同时具有较低的GWP和GH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前虾 克氏原螯虾 养殖密度 甲烷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水体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及调控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国芝 陈晓庆 谭洪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0-106,共7页
水体中的碱度水平能通过改变水体中某些物质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养殖对象,也会通过影响养殖水体的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和氨氮异养同化过程的效率进而对养殖对象产生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水产养殖水体中碱度的标准,根据水体中微生物学过... 水体中的碱度水平能通过改变水体中某些物质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养殖对象,也会通过影响养殖水体的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和氨氮异养同化过程的效率进而对养殖对象产生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水产养殖水体中碱度的标准,根据水体中微生物学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对碱度的影响及碱度与pH、CO_2、硬度等水质指标的紧密联系,对循环利用的养殖水体中碱度的变化规律和调控策略进行总结。养殖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会明显降低,通过补充碱度或者替换新水的方式提高养殖水体中碱度到一定的水平,以满足自养硝化和氨氮的同化过程所消耗的碱度从而实现养殖水体的原位净化。关于养殖用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机制和规律需开展大量基础的研究,为实现循环利用水体碱度控制和维持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系统pH的稳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养殖水循环利用 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气/液混合装置的增氧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洪新 刘文畅 +2 位作者 孙大川 罗国芝 马念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7-152,共6页
为了研究纯氧气/液混合装置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实际使用效果,对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气/液混合装置的氧气吸收效率(absorption efficiency,AE)及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液混合比(gas to liquid ratio,G/L)变化在0... 为了研究纯氧气/液混合装置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实际使用效果,对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气/液混合装置的氧气吸收效率(absorption efficiency,AE)及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液混合比(gas to liquid ratio,G/L)变化在0.333%~3.333%(O2流量0.57~5.70 g/min)之间时,气/液混合装置的平均氧气吸收效率变化在94.001%~36.049%之间。当G/L=0.667%(O2流量1.141 g/min),在30.5℃、26.3℃、22.9℃和19.2℃水温条件下,气/液混合装置的氧气吸收效率别为87.833%、90.451%、93.606%和94.001%;其中,试验水温为19.2℃时, AE达到最大(94.001%),混合器出水溶解氧浓度达13.36 mg/L。当G/L大于或小于0.667%时,AE均随G/L的变化而降低;各温度组AE值的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AE值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氧气 温度 液混合装置 吸收效率 闭合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停留时间对养殖污水固相反硝化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倩 徐桂梅 罗国芝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0,共5页
为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不同硝酸盐氮(NO3-- N)浓度的养殖污水脱氮效果的影响,建立以聚己内酯(PCL)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固相反硝化反应器,经历20d培养,反应器成功启动。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N03。N浓度分别为100mg/L以下... 为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不同硝酸盐氮(NO3-- N)浓度的养殖污水脱氮效果的影响,建立以聚己内酯(PCL)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固相反硝化反应器,经历20d培养,反应器成功启动。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N03。N浓度分别为100mg/L以下、150mg/L、200-300mg/L时,反应器的最佳HRT分别为4、5.5和6h,出水NO3-- N浓度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7.9mg/L、23.9mg/L和34.1~47.4mg/L,同时溶解性有机碳(DOC)没有大幅增加。反应器对氨氮(NH4+-N)亦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反应器启动运行后,出水NH4+-N浓度明显下降,且在不同进水NO3-- N及HRT下均稳定在5mg/L左右,出水亚硝酸盐氮(NO2-- N)一直维持在0.14mg/L以下;同时,反应器对养殖污水中的溶氧(DO)和pH变化有一定抗性,缓冲能力较强。本研究对水产养殖脱氮的实验室研究和实际运行、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停留时间 硝酸盐氮负荷 反硝化 聚己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蟹塘套养与温室养殖的中华鳖雌体营养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龙晓文 吴仁福 +3 位作者 麻楠 李才平 吴旭干 成永旭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实验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套养与温室养殖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雌体(分别简称"套养鳖"和"温室鳖")的生物学指数,肌肉和裙边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套... 实验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套养与温室养殖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雌体(分别简称"套养鳖"和"温室鳖")的生物学指数,肌肉和裙边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套养鳖裙边指数略高于温室鳖,而套养鳖肝体指数显著低于温室鳖。(2)套养鳖肌肉和裙边中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温室鳖,而两种组织中的粗蛋白含量均以温室鳖较高。(3)套养鳖肌肉和裙边中的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低于温室鳖;除色氨酸外,温室鳖肌肉中的大部分必需氨基酸分(EAAS)高于套养鳖,而裙边中的所有EAAS均以套养鳖较高。(4)套养鳖肌肉中的C16∶0、C18∶2n6、C18∶3n6、C20∶2n6和C20∶3n3含量显著低于温室鳖,而其C16∶1、C18∶3n3、C20∶3n6和C20∶4n6含量较高;套养鳖裙边中的C18∶3n6、C20∶2n6、C20∶3n6、C20∶4n6含量显著高于温室鳖,而C18∶1n9、C18∶2n6、C18∶3n3、总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之比均以温室鳖较高。结果表明,温室鳖肌肉和裙边的干物质含量较高,尤其是蛋白质含量,而套养鳖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雌体 池塘套养 温室养殖 营养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凝技术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楠 罗国芝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5,共6页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可以提高饲料蛋白的利用率,降低养殖用水排放量,被认为是解决集约化养殖所面临问题的有效替代技术之一。罗非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国内外对BFT养殖罗非鱼进行了大量...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可以提高饲料蛋白的利用率,降低养殖用水排放量,被认为是解决集约化养殖所面临问题的有效替代技术之一。罗非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国内外对BFT养殖罗非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广,已经在罗非鱼养成、越冬、繁育、混养等方面有所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根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了水产养殖系统中生物絮体的形成条件、营养组成,提出了实际生产中应用BFT的注意事项;分析了BFT养殖罗非鱼的可行性、必要性,并概述了BFT养殖罗非鱼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同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技术 罗非鱼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冷向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6,共6页
传统的维生素营养主要研究维生素的需要量、缺乏症及其预防。目前,有关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维生素调控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肌肉品质,提高繁殖性能等方面。今后,应加强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生产目的下的维生... 传统的维生素营养主要研究维生素的需要量、缺乏症及其预防。目前,有关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维生素调控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肌肉品质,提高繁殖性能等方面。今后,应加强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生产目的下的维生素需要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免疫 肉质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肝肠胞虫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海鹏 夏婷婷 +1 位作者 许拉 盖春蕾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4-508,共5页
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又名“肠道上皮细胞孢子虫”,于2003年被Chayaburakul等[1]首次发现,2009年由Tourtip等[2]从生长缓慢的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中分离并命名,主要感染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 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又名“肠道上皮细胞孢子虫”,于2003年被Chayaburakul等[1]首次发现,2009年由Tourtip等[2]从生长缓慢的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中分离并命名,主要感染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等主要养殖虾类,除了长期肆虐印度、韩国、泰国等[3-5]多个国家的对虾养殖外,对我国对虾养殖业和食品安全也造成了威胁。2013年,我国养殖凡纳滨对虾首次检出虾肝肠胞虫,随后在江苏、山东、辽宁等地[6-9]的养殖对虾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虾肝肠胞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肝肠胞虫 生物学特性 检测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水解酸化产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17
作者 罗国芝 孙文婧 +1 位作者 杜军 谭洪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7-309,共3页
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易被微生物利用,是异养反硝化作用最有效的碳源。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水解酸化可产生大量VFAs,但水解速率缓慢使VFAs的利用受到限制。本试验就pH值对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水解酸化产VFAs的影响进... 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易被微生物利用,是异养反硝化作用最有效的碳源。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水解酸化可产生大量VFAs,但水解速率缓慢使VFAs的利用受到限制。本试验就pH值对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水解酸化产VFAs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证明,pH值调节为7时,水解酸化至6 d时效果最佳,此时VFAs产量为5 397.03 mg/L,铵态氮浓度也最高,为0.155 mg/L,溶解性化学需氧量也最高,为103 400 mg/L;同时,pH值调为7时,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水解率最高,为65.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脂肪酸 水解酸化 PH值 养殖固体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1期136-137,共2页
普通动物学是水产养殖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多、涉及面广,高校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容易全面掌握,且容易产生学习抵触情绪。文章结合多年讲授普通动物学的实践经验,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教学时间点提供了... 普通动物学是水产养殖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多、涉及面广,高校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容易全面掌握,且容易产生学习抵触情绪。文章结合多年讲授普通动物学的实践经验,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教学时间点提供了一些改革意见,以期为水产养殖专业的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动物学 水产养殖 教学改革与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度对水产养殖絮体生物学特性及氨氮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涛 罗国芝 +1 位作者 谭洪新 陈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1-428,共8页
在异位式生物絮凝反应器中,添加鳗鲡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收集的残饵粪便进行生物絮体培养,用碳酸氢钠和1mol/L HCl控制反应器中的碱度水平(以CaCO3计)为:a组≥250mg/L、b组150~200mg/L、c组75~100mg/L,研究碱度对絮体形成过程中3种形态氮... 在异位式生物絮凝反应器中,添加鳗鲡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收集的残饵粪便进行生物絮体培养,用碳酸氢钠和1mol/L HCl控制反应器中的碱度水平(以CaCO3计)为:a组≥250mg/L、b组150~200mg/L、c组75~100mg/L,研究碱度对絮体形成过程中3种形态氮含量、絮体的氮素转化及粗蛋白、粗脂肪和胞外聚合物含量的影响,用IlluminaMiseq测序技术检测了絮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试验结果表明,碱度150~200mg/L试验组絮体氮素转化率[(70.84±7.67)%]、粗蛋白含量[(36.74±0.59)%]、疏松结合胞外聚合物和紧密结合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与多糖比和絮体原核、真核微生物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优于其他试验组。将碱度提高至逾150mg/L,可促使反应器中的硝化作用。3组絮体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原核微生物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和Saccharibacteria门,3个试验组中变形菌门的比例分别为45.96%、27.81%、80.07%;絮体真核微生物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和纤毛虫门,3个试验组中纤毛虫门的比例分别为7.24%、0.43%、14.85%。异位式生物絮体培养过程中碱度应控制在150mg/L以上时,絮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氮素转化效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度 残饵粪便 生物絮体 IlluminaMiseq测序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对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效果初探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京昊 成永旭 +4 位作者 王海锋 黄锦 申浩然 陈焕根 李嘉尧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68-977,共10页
为探究将生物絮团技术应用到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可能性,本实验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和普通饲料投喂2种方式短期养殖体质量为(9.70±0.32) g的克氏原螯虾30 d。比较养殖期间2实验组的水化学指标以及实验结束时2实验组幼虾的生长情况,肌肉... 为探究将生物絮团技术应用到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可能性,本实验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和普通饲料投喂2种方式短期养殖体质量为(9.70±0.32) g的克氏原螯虾30 d。比较养殖期间2实验组的水化学指标以及实验结束时2实验组幼虾的生长情况,肌肉及肝胰腺营养成分组成,胃、肠和肝胰腺组织的消化酶活性,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①在养殖期间,絮团组水体总氮(TN)、亚硝态氮(NO 2?-N)、硝态氮(NO 3?-N)的质量浓度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②本实验条件下2实验组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③絮团的粗蛋白含量可以达到36.8%,能够满足克氏原螯虾对于蛋白的需求。但絮团的粗脂肪含量较低,这也影响了絮团组幼虾肌肉组织的粗脂肪沉积量。④絮团组幼虾肝胰腺中α-淀粉酶(α-AL)、脂肪酶(LPS)、纤维素酶(CL)活性均显著高于饲料组幼虾,而饲料组幼虾在胃、肠组织中的α-AL活性较高,2实验组幼虾的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差异。⑤絮团组幼虾的抗氧化能力与饲料组幼虾相比,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但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以及溶菌酶(LZM)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在克氏原螯虾的养殖中具有积极作用,可以达到与饲料投喂相同甚至更好的养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生物絮团技术 生化组成 消化酶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