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上海浦东南汇地区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吴雪芬
刘刚正
-
机构
上海浦东新区南汇精神卫生中心
-
出处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1期41-43,共3页
-
文摘
目的:了解上海浦东南汇地区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提出相应干预及治疗举措,减轻此类患者社会危害程度。方法:收集从2009年6月~2012年6月因肇事肇祸而入住本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78例,其中男性59例(75.6%),女性19例(24.4%),未婚49例(62.8%),在婚13例(16.7%),离异16例(20.5%);文盲2例(2.6%),小学6例(7.7%),初中27例(34.6%),高中或中专34例(43.6%),大专或本科9例(11.5%),主要病种为精神分裂症61例(78.2%)。结论:浦东南汇地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收治数量逐年递增,以肇事行为为主要收治原因,以精神分裂症为主要疾病类型,需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和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
关键词
肇事肇祸
精神疾病患者
临床特征
-
Keywords
Accident cause trouble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Clinical features
-
分类号
R749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1例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及体会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惠萍
-
机构
上海浦东新区南汇精神卫生中心
-
出处
《中国民康医学》
2012年第21期2688-2688,共1页
-
文摘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2岁,因头痛、发热伴癫痫发作于2009年11月19日住综合性医院神经科治疗,诊断“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激素、抗癫痫及营养神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因病程中(2009年12月5日左右)出现情绪波动,躁动不宁,胡言乱语,行为紊乱等精神异常表现而于2009年12月20日入住我院精神科治疗。
-
关键词
营养神经治疗
病毒性脑炎
致精神障碍
2009年
综合性医院
病例资料
癫痫发作
情绪波动
-
分类号
R749.29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1例狂犬病病人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分析
- 3
-
-
作者
陆红英
-
机构
上海浦东新区南汇精神卫生中心
-
出处
《全科护理》
2016年第12期1294-1295,共2页
-
文摘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染给人。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亦可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因此,对于本身有精神疾病史的病人,误诊率高。尽早诊断、迅速而正确的处理是病人转危为安的关键。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狂犬病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病例报告如下。
-
关键词
狂犬病
误诊
精神分裂症复发
-
分类号
R473.74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 4
-
-
作者
沈群
王波
金春蕾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浦东新区南汇精神卫生中心
-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S2期48-49,共2页
-
基金
杨氏针灸临床传承研究基地(ZYSNXD-CC-HPGC-JD-014)
-
文摘
文献研究表明失眠的病因病机复杂,病因多为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导致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进而心神不宁;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但究竟是哪种有效成分如何起到治疗失眠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吴茱萸
穴位贴敷
涌泉穴
失眠
-
分类号
R256.2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抑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8
- 5
-
-
作者
潘丽红
张雪红
姚琳
王海华
-
机构
上海浦东新区南汇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市浦东医院
-
出处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30-231,共2页
-
基金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PKJ2013-Y44)
-
文摘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抑郁症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抑郁症患者80例(抑郁症组),以电发光化学法测定血清25(OH)D3;并与5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体检者(对照组)比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评估,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HAMD评分的关系。结果:抑郁症组血清25(OH)D3[(25.54±7.09)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42.03±10.21)ng/ml](P<0.01);抑郁症组血清维生素D不足率(60%)或缺乏率(25%)明显高于对照组(8%,0)(P均<0.01);抑郁症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73,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并与其病情相关。
-
关键词
维生素D
抑郁症
-
Keywords
vitamin D
major depression
-
分类号
R749.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维生素D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6
- 6
-
-
作者
潘丽红
陈燕萍
姚琳
王海华
胡建德
-
机构
上海浦东新区南汇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市浦东医院
-
出处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5年第1期48-49,52,共3页
-
基金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PKJ2013-Y44)
-
文摘
目的 比较帕罗西汀联合维生素D与帕罗西汀联合安慰剂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5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5例给予帕罗西汀联合维生素D,对照组25例给予帕罗西汀和安慰剂,进行为期8周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分组研究.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受试者基础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 共有48例受试完成试验.治疗8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分别为87.5%(21/24)和75.0%(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1,P<0.05).治疗后6周和8周时,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能增强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
关键词
抑郁症
维生素D
帕罗西汀
-
Keywords
Depression
Vitamin D
Paroxetine
-
分类号
R681
[医药卫生—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