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中传统近似理论与薄膜光学理论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江涛 顾铮■ 邓传鲁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16-1222,共7页
指出Kretschmann模型的传统表面等离子共振公式在求解金属薄膜的参量时存在近似性,采用更为严密的薄膜光学理论,通过薄膜膜系的特征矩阵,得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衰减曲线.结果表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近似理论与薄膜光学理论得到的共振角及... 指出Kretschmann模型的传统表面等离子共振公式在求解金属薄膜的参量时存在近似性,采用更为严密的薄膜光学理论,通过薄膜膜系的特征矩阵,得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衰减曲线.结果表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近似理论与薄膜光学理论得到的共振角及反射率幅度存在差别;采用等高线图,给出了共振角差随着金属介电常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薄膜光学理论所得模拟结果较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近似理论与实验值吻合地更好,证明薄膜光学理论应用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要优于常用的近似理论.最后,采用两种理论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两种理论所获得的高灵敏度分布区域差异较大,必须采用薄膜光学理论提供更精确的薄膜参量,来优化设计高灵敏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表面等离子共振 薄膜光学理论 特征矩阵 共振角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长周期光纤光栅薄膜传感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海云 顾铮先 陈鑫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16-3121,共6页
为设计高灵敏光纤光栅薄膜传感器,基于耦合模理论研究了表面镀制高折射率敏感薄膜的倾斜长周期光纤光栅(TLPFG)耦合特性和薄膜折射率传感特性。TLPFG能激发高阶(角向序数l>1)包层模耦合,高阶包层模耦合系数随倾角θ增大而增大,θ<... 为设计高灵敏光纤光栅薄膜传感器,基于耦合模理论研究了表面镀制高折射率敏感薄膜的倾斜长周期光纤光栅(TLPFG)耦合特性和薄膜折射率传感特性。TLPFG能激发高阶(角向序数l>1)包层模耦合,高阶包层模耦合系数随倾角θ增大而增大,θ<80°时,高阶包层模耦合系数远小于1阶包层模耦合系数。研究表明,光栅倾角变化不影响包层模耦合谐振波长,但影响光谱透过率。进一步研究了TLPFG在θ<80°时1阶5次包层模耦合的光谱透过率对薄膜折射率变化的响应,分析了光栅结构参数(L、Λ、θ)和薄膜参数(h3,n3)对薄膜折射率响应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灵敏度相比于非倾斜LPFG可提高一个数量级,对薄膜折射率的分辨率可达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倾斜长周期光纤光栅 耦合系数 灵敏度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4400系统构造具有光学多道分析功能的信号处理系统
3
作者 顾铮一先 叶韧 梁培辉 《光学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27-729,734,共4页
基于4400系统,通过引入光电二极管列阵作为传感器,构造了具有光学多道分析功能的信号处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实际的激光空间分布进行了描绘,给出了高斯场分布的相应参数。通过进一步观测p偏振光在K9玻璃上下表面反射光强比(γ)的角度调... 基于4400系统,通过引入光电二极管列阵作为传感器,构造了具有光学多道分析功能的信号处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实际的激光空间分布进行了描绘,给出了高斯场分布的相应参数。通过进一步观测p偏振光在K9玻璃上下表面反射光强比(γ)的角度调制曲线,获得了玻璃表面层的光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精度高,可应用在激光时间信号及空间场分布的表征与测量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二极管列阵 光学多道光谱仪 高斯光束分布 p偏振光 光学参数 光学信号处理 4400系统
原文传递
级联光纤光栅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曹莹 顾铮■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6,共8页
简要回顾了光纤光栅的发展、基本分类。在介绍光纤光栅基本特性及其在通信、传感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讨论了级联光纤光栅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基本性质,以及它在传感和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级联光纤光栅在传感、通信及其他领... 简要回顾了光纤光栅的发展、基本分类。在介绍光纤光栅基本特性及其在通信、传感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讨论了级联光纤光栅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基本性质,以及它在传感和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级联光纤光栅在传感、通信及其他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 短周期光纤光栅 长周期光纤光栅 级联光纤光栅 传感器 通信
原文传递
镀含弱吸收膜两层膜系长周期光纤光栅谐振特性及其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邓传鲁 顾铮■ 张江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73-2879,共7页
采用严格的耦合模理论,建立了两层膜系长周期光纤光栅复特征方程,用微扰法对复特征方程进行求解,结果和D.V.Ignacio的结论相符.求得的谐振波长表明其随膜层厚度和膜层折射率变化明显,受消光系数影响很小.重点提出了两种途径来优化膜层... 采用严格的耦合模理论,建立了两层膜系长周期光纤光栅复特征方程,用微扰法对复特征方程进行求解,结果和D.V.Ignacio的结论相符.求得的谐振波长表明其随膜层厚度和膜层折射率变化明显,受消光系数影响很小.重点提出了两种途径来优化膜层参量组合,以获得较大的谐振波长偏移量,计算结果显示,参量组合取值为(h3=122.76nm,h4=400nm)和(n3=1.5722,h4=400nm)时,谐振波长偏移量分别为10.35nm和11.74nm,远高于只镀一层敏感膜LPFG的偏移量2.78nm,从而证明敏感膜层厚度(h4)较大的参量组合可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光纤光栅 弱吸收薄膜 敏感膜 透射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腐蚀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凌强 顾铮一先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5,共6页
光纤腐蚀传感器(FOCS)是近年来腐蚀监测传感器的研究热点,以其轻巧简便、抗电磁干扰和可分布式测量等优点使其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对金属腐蚀机理作了介绍,给出了几种常见的光纤腐蚀传感器的检测方法,阐述近年来光纤腐蚀传感器的最新进... 光纤腐蚀传感器(FOCS)是近年来腐蚀监测传感器的研究热点,以其轻巧简便、抗电磁干扰和可分布式测量等优点使其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对金属腐蚀机理作了介绍,给出了几种常见的光纤腐蚀传感器的检测方法,阐述近年来光纤腐蚀传感器的最新进展,对未来光纤腐蚀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作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检测 混凝土钢筋结构 光纤腐蚀传感器 光纤光栅
原文传递
基于模式转换及双峰谐振效应的薄包层镀膜长周期光纤光栅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蓝锦龙 顾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30-3235,共6页
基于耦合模理论,首先研究了镀膜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高阶包层模的模式转换,划分了高阶包层模的非模式转换区及模式转换区。分析了高阶包层模有效折射率随薄膜厚度增加的响应特性,包层模谐振波长在模式转换区的偏移量要大于非模式转换... 基于耦合模理论,首先研究了镀膜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高阶包层模的模式转换,划分了高阶包层模的非模式转换区及模式转换区。分析了高阶包层模有效折射率随薄膜厚度增加的响应特性,包层模谐振波长在模式转换区的偏移量要大于非模式转换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包层半径下高阶包层模谐振波长随光栅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同包层半径下模式转换区内双峰间距的偏移量大于非模式转换区;无论在模式转换区还是非模式转换区,包层半径的减小将增加双峰间距的偏移量。最后分析了不同包层半径下的高阶包层模双峰透射谱在模式转换区及非模式转换区内的折射率响应,进而提出了薄包层镀膜LPFG的优化设计方案,当选定敏感膜层厚度及折射率处于镀膜LPFG的模式转换区内,光栅周期靠近相位匹配转折点时,将得到灵敏度高于传统LPFG双峰传感器的镀膜LPFG折射率型双峰传感器;而减小包层半径,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分辨本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包层镀膜长周期光纤光栅 透射谱 模式转换 双峰谐振效应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典型光纤型SPR传感器的理论模型比较
8
作者 蓝锦龙 顾铮 唐雄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3-259,共7页
针对基于SPR效应的两类典型光纤型传感器:传统型包层腐蚀的镀金属多模光纤传感器、新型镀金属单模光纤光栅传感器,指出其不同的SPR模型处理方法及传感特性。首先,根据传统型SPR光纤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利用平板SPR理论给出反射谱特性,同... 针对基于SPR效应的两类典型光纤型传感器:传统型包层腐蚀的镀金属多模光纤传感器、新型镀金属单模光纤光栅传感器,指出其不同的SPR模型处理方法及传感特性。首先,根据传统型SPR光纤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利用平板SPR理论给出反射谱特性,同时指出并证明薄膜光学理论在平板SPR结构中与平板SPR理论的等价性。其次,针对新型SPR光纤光栅传感器结构特点,依据模式耦合思想,结合SPW模式特征,提出了光纤光栅SPR结构的理论处理方法,得到了镀金膜三包层LPFG结构的透射谱。最后,对基于SPR效应的两类典型光纤型传感器的传感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类传感器对环境折射率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但新型光纤光栅SPR传感器的分辨率高出传统SPR光纤传感器3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纤SPR 光纤光栅SPR 传感器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几种传感器模型的比较
9
作者 赵晓云 顾铮先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9-81,88,共4页
介绍了基于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的3种传感器模型,给出了灵敏度的定义,并计算出了3种模型各自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涂覆LPFG作溶液传感时比普通LPFG灵敏度提高了30倍左右。涂覆LPFG传感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导波与光纤光学 长周期光纤光栅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模型分析涂覆长周期光纤光栅复折射率传感器
10
作者 罗涛 顾铮■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9-66,74,共9页
对于涂覆长周期光纤光栅(LPG)传感元件,涂覆层折射率大于包层折射率时将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然而在涂覆层厚度为纳米量级时,涂覆层的折射率将具有一定的吸收,吸收将对LPG传感元件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在线偏振(LP)模近似理论和耦合模理论... 对于涂覆长周期光纤光栅(LPG)传感元件,涂覆层折射率大于包层折射率时将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然而在涂覆层厚度为纳米量级时,涂覆层的折射率将具有一定的吸收,吸收将对LPG传感元件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在线偏振(LP)模近似理论和耦合模理论(CMT)的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对这一情况进行研究讨论。详细分析了模式转变点附近和远离模式转变点区域涂覆LPG的模式结构和透射谱情况。在无吸收的理想模型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消光系数对模式转变和重新组合的影响,以及模式结构的转变对LPG透射谱的影响,得出吸收将会导致LPG灵敏度、可测量的动态范围的变化。最后,文章给出了一种新型的LPG吸收传感元件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光纤光栅 耦合模理论 LP模 消光系数 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镀膜长周期光纤光栅“模式转换”的新认识
11
作者 顾铮■ 冯文斌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4,共9页
依据包层模有效折射率的概念及包层模场的光功率密度分布,重新审视了镀膜长周期光纤光栅"模式转换"现象,对"模式转换"给出了新的物理图像.通过修正镀膜长周期光纤光栅包层模有效折射率的范围,指出有效折射率呈现的... 依据包层模有效折射率的概念及包层模场的光功率密度分布,重新审视了镀膜长周期光纤光栅"模式转换"现象,对"模式转换"给出了新的物理图像.通过修正镀膜长周期光纤光栅包层模有效折射率的范围,指出有效折射率呈现的台阶式增长是各次包层模自身属性的反映,不存在高次模式替代低次模式的过程,并将"模式转换区"重命名为"模式垒区".通过分析包层模场的光功率密度分布,指出"模式转换区"较低次包层模式进入薄膜层传输说法的不合理性.研究表明,当薄膜厚度达到一定厚度时,包层模场光功率分布将愈加集中在薄膜层内部,但并非沿着薄膜层传输.讨论了镀膜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薄膜参数优化的问题,在修正的包层模有效折射率范围和未修正的包层模有效折射率范围的情况下分别进行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下的优化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从机理上解释了修正薄层模有效折射率范围后的优化结果的正确性,为设计高灵敏镀膜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镀膜长周期光纤光栅 模式转换 有效折射率 功率密度分布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掺杂SnO_2/SiO_2纳米光学气敏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质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铮先 梁培辉 张伟清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3-427,共5页
采用溶胶 凝胶(sol gel)工艺制备了Sb掺杂SnO2/SiO2复合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谱(FT IR)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薄膜样品的物相结构与表面形貌,利用紫外 可见光谱研究了复合薄膜光学特性,利用p 偏振光双面反射法对... 采用溶胶 凝胶(sol gel)工艺制备了Sb掺杂SnO2/SiO2复合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谱(FT IR)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薄膜样品的物相结构与表面形貌,利用紫外 可见光谱研究了复合薄膜光学特性,利用p 偏振光双面反射法对薄膜的气敏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薄膜中的晶粒具有纳米尺寸(~35nm)的大小,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薄膜的透光率高,可见光波段近95%;纳米Sb:SnO2/SiO2复合膜的气敏灵敏度高于纯SnO2薄膜及Sb掺杂的SnO2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纳米薄膜 Sol-gel技术 溶胶凝胶工艺 光学气敏薄膜 Sb掺杂SnO2/SiO2复合膜 光学参数 气敏特性
原文传递
Sb∶SnO_2/S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光学及气敏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铮■ 梁培辉 张伟清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59-962,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 (sol gel)工艺制备了Sb∶SnO2 /SiO2 复合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 (AFM )观察了薄膜样品的表面形貌 ,利用紫外 可见光谱 ,p 偏振光反射比角谱研究了复合薄膜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 ,薄膜中的晶粒具有纳米尺寸 (~ 35nm)的... 采用溶胶 凝胶 (sol gel)工艺制备了Sb∶SnO2 /SiO2 复合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 (AFM )观察了薄膜样品的表面形貌 ,利用紫外 可见光谱 ,p 偏振光反射比角谱研究了复合薄膜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 ,薄膜中的晶粒具有纳米尺寸 (~ 35nm)的大小 ,比表面积大 ,孔隙率高 ;薄膜的透光率高 ,可见光波段近 95 % ;其光学禁带宽度约 3 6 7eV。因此Sb∶SnO2 /SiO2 纳米复合膜可作为气敏薄膜的理想选择。通过对三种不同的气体C3 H8,C2 H5OH及NH3气敏特性的测试表明 ,Sb掺杂大大提高了SnO2 薄膜对C2 H5OH的灵敏度 ,纳米Sb∶SnO2 /SiO2 复合膜的气敏灵敏度高于纯SnO2 薄膜及Sb掺杂的Sn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纳米薄膜 p-偏振光反射比 光学参数 吸收边 气敏特性
原文传递
光子晶体光纤光栅在生物和化学传感器领域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罗涛 顾铮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4-40,共7页
在介绍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传感应用的基础上,讨论了长周期光子晶体光纤光栅(PCF-LPG)的主要应用及其最新的进展。从光子晶体光纤(PCF)结构特性出发,讨论了长周期光子晶体光纤光栅的工作原理、理论模型、分析方法、写入方法以及其在生... 在介绍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传感应用的基础上,讨论了长周期光子晶体光纤光栅(PCF-LPG)的主要应用及其最新的进展。从光子晶体光纤(PCF)结构特性出发,讨论了长周期光子晶体光纤光栅的工作原理、理论模型、分析方法、写入方法以及其在生物化学传感方面的最新应用。展望了长周期光纤光栅在生物化学传感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微结构光纤 长周期光栅 传感器
原文传递
金属镀层两层膜系长周期光纤光栅谐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传鲁 顾铮■ 张江涛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56-2664,共9页
采用严格的耦合模理论,建立了镀金属膜和敏感膜的两层膜系长周期光纤光栅复特征方程,用微扰法对复数超越特征方程进行求解,结果和文献[5]给出的数据相符。理论模拟数据表明,金属的消光系数对功率密度和透射谱影响很大,低阶偶次模式在纤... 采用严格的耦合模理论,建立了镀金属膜和敏感膜的两层膜系长周期光纤光栅复特征方程,用微扰法对复数超越特征方程进行求解,结果和文献[5]给出的数据相符。理论模拟数据表明,金属的消光系数对功率密度和透射谱影响很大,低阶偶次模式在纤芯内的功率密度所占比重远大于奇次模式,其衰减峰幅度也比奇次模高,因此,金属镀层长周期光纤光栅实际应用时,需要选择偶次模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理论分析了金属和敏感膜层参数对长周期光纤光栅谐振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属膜厚、敏感膜厚和折射率对谐振波长有较大的影响,谐振波长随金属膜厚、敏感膜厚和折射率的增大向短波方向漂移。在某些区域谐振波长存在跳变现象,长周期光纤光栅实际应用时应避开此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光纤光栅 耦合特性 复特征方程 金属膜 敏感膜 透射谱
原文传递
基于波分复用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光化学多参量传感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海云 顾铮■ 高侃 《中国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4-271,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波分复用(WDM)的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光化学多参量传感技术。利用均匀LPFG相邻级次包层模耦合谐振峰间的波长间隔,通过设计不同传感单元LPFG的光栅周期,进一步通过包层腐蚀或镀膜调整各LPFG特征峰位置,使各LPFG的特征峰在... 提出一种基于波分复用(WDM)的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光化学多参量传感技术。利用均匀LPFG相邻级次包层模耦合谐振峰间的波长间隔,通过设计不同传感单元LPFG的光栅周期,进一步通过包层腐蚀或镀膜调整各LPFG特征峰位置,使各LPFG的特征峰在观察波长范围内相互错位。前一个LPFG激发的包层模不能传输到下一个LPFG,不同参量变化引起的各LPFG特征峰移动相互独立,通过考察系统输出复合谱中各特征峰的偏移可得各参量值。实验中利用镀聚炳烯胺盐酸盐/聚丙烯酸(PAH/PAA)薄膜LPFG、薄包层LPFG和镀TiO2/SnO2复合薄膜LPFG组成多参量传感系统,实现了对pH值、NaCl溶液浓度和相对湿度(RH)三个参量的传感。基于WDM的LPFG光化学多参量传感原理与结构简单,各LPFG的结构设计可独立进行,适用于对多个光化学环境参量的分布式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长周期光纤光栅 波分复用 多参量传感 敏感薄膜
原文传递
基于近PMTP区域双峰谐振效应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应变传感理论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铮先 凌强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2,共8页
利用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的双峰谐振效应,结合LPFG传感器工作于近相位匹配转折点(PMTP)附近的高灵敏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利用LPFG相位匹配条件,分析了长周期光纤光栅近PMTP附近的双峰谐振特性、... 利用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的双峰谐振效应,结合LPFG传感器工作于近相位匹配转折点(PMTP)附近的高灵敏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利用LPFG相位匹配条件,分析了长周期光纤光栅近PMTP附近的双峰谐振特性、应变传感特性,发现双峰波长间距对微小应变具有很高的响应度和线性度。进一步讨论了光栅结构参数和包层直径对双峰LPFG应变灵敏度的影响,发现光栅周期对该传感器的应变灵敏度、线性度和应变测量范围具有很大的影响;光栅长度对谐振峰高度和宽度有较大影响,直接关系到传感器寻峰精度;通过增大包层直径,可以进一步增大应变灵敏度。结果表明,通过选取适合的光栅结构参量和包层半径,该传感器应变灵敏度可比一般长周期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应变灵敏度提高2个数量级。这为设计高应变灵敏度双峰谐振LPFG应变传感器提供了结构优化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长周期光纤光栅 双峰谐振 相位匹配转折点 应变特性
原文传递
级联长周期光纤光栅和Bragg光纤光栅的光学特性 被引量:19
18
作者 曹莹 顾铮■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8,共8页
基于耦合模理论及传输矩阵法,给出了级联长周期光纤光栅和Bragg光纤光栅系统(CLBG)的耦合模方程与总传输矩阵,理论模拟了CLBG的反射谱,得到的反射峰位置与已知文献中所给出的两个反射峰的位置关系相吻合。在此基础上,模拟了镀膜CLBG之... 基于耦合模理论及传输矩阵法,给出了级联长周期光纤光栅和Bragg光纤光栅系统(CLBG)的耦合模方程与总传输矩阵,理论模拟了CLBG的反射谱,得到的反射峰位置与已知文献中所给出的两个反射峰的位置关系相吻合。在此基础上,模拟了镀膜CLBG之间的光纤长度、薄膜折射率、薄膜厚度等参数对反射谱的影响。由仿真结果可知,CLBG反射峰中受长周期光纤光栅和Bragg光纤光栅共同影响产生的反射峰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其对薄膜折射率的分辨率较单个镀膜长周期光纤光栅高2个数量级,表明CLBG在薄膜传感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 级联光纤光栅 耦合模理论 反射谱 传感
原文传递
光学湿度传感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珍媛 顾铮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1-46,共6页
介绍了光学湿度传感器及其机理,阐述了光湿敏薄膜材料与制备方法,总结了光学湿度传感器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各种光学检测方法,最后提出了光学湿度传感器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光学湿度传感器 光学检测 湿敏材料
原文传递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及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江涛 顾铮■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31,共8页
以光纤传输技术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有机结合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是实现微量生物和化学活性物质定量测定的重要技术之一。介绍了光纤SPR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调制方式。在最新进展中,介绍了现在应用广泛的分布式光... 以光纤传输技术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有机结合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是实现微量生物和化学活性物质定量测定的重要技术之一。介绍了光纤SPR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调制方式。在最新进展中,介绍了现在应用广泛的分布式光纤SPR化学传感器,以及倾斜光栅和光子晶体这两种结构比较新颖的光纤SPR化学传感器。最后给出光纤SPR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化学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 调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