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起搏器电极脱位的原因和处理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跃光 张大东 +3 位作者 陆洁 杨晖 刘春艳 张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52-253,共2页
目的 随访安装起搏器患者 ,观察起搏电极的情况 ,探讨电极脱位的原因 ,了解和避免起搏电极的脱位。方法 总结 6例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 ,电极导线 7根 8次脱位 ,其中起搏器DDDR2例、DDD 2例、VVI 2例。结果  4例右锁骨下静脉穿剌、1... 目的 随访安装起搏器患者 ,观察起搏电极的情况 ,探讨电极脱位的原因 ,了解和避免起搏电极的脱位。方法 总结 6例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 ,电极导线 7根 8次脱位 ,其中起搏器DDDR2例、DDD 2例、VVI 2例。结果  4例右锁骨下静脉穿剌、1例左锁骨下静脉穿剌 ,1例头静脉置入 ,心房导管脱位 4次、1例微脱位 ,心室导管脱位 4例、2例微脱位 ,其中 3例为老年女性 ,4根导管 5次脱位。结论 在起搏器安装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电极脱位 ,尤其要警惕老年女性或肥胖者。可能老年肥胖女性组织疏松 ,起搏器由于重力下坠产生遂道 ,牵拉导管会引起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电极脱位 临床表现 静脉穿刺 心电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冠心病支架术后C反应蛋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肖红兵 张大东 顾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冠脉支架术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科的132例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通心络组(62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冠脉支架术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科的132例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通心络组(62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通心络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通心络组的CRP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复查冠脉造影病例中再狭窄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通心络可降低冠脉支架术后CRP水平,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冠脉再狭窄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CD表型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程晓文 马红霞 +5 位作者 陈钰 沈杨 杨晨敏 王彦华 谢碧霞 沈志祥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2,77,共4页
分析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初诊免疫表型与完全缓解(CR)率及缓解期的关系。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McAb)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显示在AML中各髓系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D13>CD33>CD45>CD... 分析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初诊免疫表型与完全缓解(CR)率及缓解期的关系。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McAb)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显示在AML中各髓系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D13>CD33>CD45>CD38>CD11b>CD117>CD14;干/祖细胞分化抗原CD34表达率为46%,以M2和M4为最高(63%和66%);M3几乎不表达CD34和HLA-DR;淋系抗原在部分AML中表达阳性;CD117+病例较阴性组具有明显低CR率和短CR期。提示免疫表型的相关研究将提高AML诊断准确性,并将有助于指导AML治疗和判断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细胞性 急性 CD表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症PCI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肖红兵 顾俊 张大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同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对于术后CRP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症入院的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n=45)与晚期治疗组(n=39),早期治疗组于急症入院即刻静脉给予替罗非班;...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同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对于术后CRP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症入院的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n=45)与晚期治疗组(n=39),早期治疗组于急症入院即刻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晚期治疗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后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测定PCI术前、术后3dCRP水平;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早期治疗组术前TIMI前向血流达到3级的比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而术后无差异;早期治疗组术后3d的CRP水平明显低于晚期组;两组术后住院期间MACE事件有明显差异,而随访3个月期间则无差异。结论AMI患者入院时尽早应用替罗非班对急症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够明显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l分级,降低CRP水平,减少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封堵器Angio-seal用于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封闭 被引量:4
5
作者 肖红兵 张大东 +3 位作者 陈跃光 冯小弟 杨晖 范筱敏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6期341-342,共2页
目的 评价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 ,St JudeMedical)在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 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后股动脉封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 目的 评价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 ,St JudeMedical)在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 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后股动脉封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0月之间在我院行CAG或PCI术的病人 316例。分为A组(15 0例 )和B组 (16 6例 )。A组使用Angio seal封闭股动脉穿刺点 ,穿刺侧肢体制动 4h。B组使用常规方法止血 ,穿刺侧肢体制动 2 4h。结果 A组在止血时间和移动时间上显著低于B组。腹股沟血肿和穿刺点渗血处理时间上A组也显著低于B组。结论 Angio seal是安全、有效的 ,应广泛地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穿刺 封堵器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 封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CAG 肢体 术后 渗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IL—8和MMP—9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颜志军 李艳 +5 位作者 温雪萍 丁梅芬 张丽君 王忠慧 赵缜 徐彩萍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7-378,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IL-8和MMP-9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剐检测23例患者在COPD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20例正常人血清IL-8和MMP-9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IL-8水平(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IL-8和MMP-9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剐检测23例患者在COPD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20例正常人血清IL-8和MMP-9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IL-8水平(197.27±65.44)pg·ml^(-1)明显高于缓解期(39.94±9.55)pg·ml^(-1)(P<0.01),两者间血清MMP-9水平则无显著差异(P>0.05)。COPD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MMP-9水平分别为(206.10±50.88)ng·ml^(-1)和(190.09±43.22)ng·ml^(-1)均明显高于正常人(150.04±61.50)ng·ml^(-1)(P<0.01)。结论:IL-8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其血清水平有助对COPD急性发作进行监测。MMP-9在COPD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都有高水平表达,可能与气道重塑、肺气肿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白细胞介素-8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血管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晖 肖红兵 张大东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2期49-50,共2页
目的总结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血管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在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 I)术后采用Perclos... 目的总结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血管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在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 I)术后采用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的病例315例,观察其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结果315例股动脉穿刺点缝合术患者294例成功,成功率为93.3%;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明显低于手工压迫止血(P<0.05)。结论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缝合CAG和PC I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缝合器 股动脉 血管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ugada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陆洁 肖红兵 +2 位作者 关平 冯小弟 张大东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16-916,共1页
关键词 晕厥 狭窄 心电图 BRUGADA综合征 诊断 治疗 斑块 肾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黏合剂治疗——消化系统疾病(3)(待续) 被引量:5
9
作者 吴云林 冯莉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97-498,共2页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线 黏合剂 注射 硬化剂 生长抑素 奥曲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免疫功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艳 温雪萍 +2 位作者 王忠慧 陈学奎 颜志军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2-783,共2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表面补体受体(CR1) 、CD58抗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发病的作用。方法:选择 OSAS 住院患者20例,同年龄组健康对照组15例。取清晨空腹新鲜全血3 ml,测定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CR1) 代表红细胞膜 CR1活... 目的:探讨红细胞表面补体受体(CR1) 、CD58抗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发病的作用。方法:选择 OSAS 住院患者20例,同年龄组健康对照组15例。取清晨空腹新鲜全血3 ml,测定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CR1) 代表红细胞膜 CR1活性,应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表面 CD58表达,以此评价红细胞免疫功能在疾病发病中的调节作用。结果:OSAS 患者研究组肿瘤红细 胞花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 05) ;OSAS 患者研究组红细胞 CD58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 01) 。直线相关 性检验分析显示 OSAS 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 CR1活性、CD58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 OS- AS 发病机制中,尤其是免疫网络的相互作用中,具有一定的调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CD58抗原 肿瘤红细胞花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程晓文 沈志祥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肿瘤 外周血T细胞 恶性肿瘤患者 亚群 临床意义 常见 临床问题 因素 状况 引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免疫网络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艳 温雪萍 +2 位作者 陈学奎 颜志军 王忠慧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8期16-17,40,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表面补体受体Ⅰ型(CR1)活性、红细胞表面CD58表达和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的作用、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肿瘤红细胞... 目的探讨红细胞表面补体受体Ⅰ型(CR1)活性、红细胞表面CD58表达和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的作用、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肿瘤红细胞花环法、流式细胞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例中、重度OSAS患者(研究组)及15例正常人(对照组)的红细胞CR1活性、CD58表达和血清中SIL-2R、IL-6水平。结果(1)研究组患者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CR1CaRR)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CD58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研究组患者SIL-2R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3)OSAS患者SIL-2R、IL-6与呼吸紊乱指数(AHI)无相关性(P均>0.05),与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IT90%)均呈正相关(P均<0.01)。ECR1CaRR、CD58表达与SIT90%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血清中SIL-2R、IL-6水平变化与OSAS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分度及评价疗效的指标;红细胞免疫功能与细胞因子间存在相互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CD58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温雪萍 王忠慧 +2 位作者 张丽君 颜志军 李艳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诊断的NSIP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肺功能检查、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例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45~4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诊断的NSIP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肺功能检查、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例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45~4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 d~4个月。发病前有吸烟史1例,慢性胃炎1例,3例均有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2例有吸气相爆裂音,有发热和杵状指各1例。胸部高分辨CT(HRCT)均示有弥漫性斑片状磨玻璃样变,以两下肺及胸膜下为甚。肺功能检查示2例为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1例为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1例。组织类型:细胞型2例,混合型1例。1例低氧血症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3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中年以上的患者,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等检查拟诊为间质性肺病变者要及时行支气管镜肺活检,以明确NSIP的病理诊断及组织学类型。确诊NSIP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肺活检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近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红兵 张大东 顾俊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5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再狭窄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通心络。治疗6个月后...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再狭窄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通心络。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狭窄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Z)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个月的MACE发生率通心络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心络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患者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冠心病 再狭窄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温雪萍 李艳 +6 位作者 王忠慧 彭清 颜志军 丁梅芬 黄绍光 赵家美 苏宝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473-476,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在肺癌患者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放免法检测肺癌组织及血浆中ADM的表达情况,并回顾性分析ADM基因表达与肺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肺癌...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在肺癌患者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放免法检测肺癌组织及血浆中ADM的表达情况,并回顾性分析ADM基因表达与肺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的ADM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P<0.01),而癌旁组织的ADM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肺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ADM蛋白的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和TNM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肺癌组血浆中ADM含量均高于非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和P<0.01),且血浆中ADM的表达与TNM分期有一定关系(P<0.05),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肺癌患者中ADM表达明显增强,其表达水平与肺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ADM基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肾上腺髓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及疣状胃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诸琦 贺益萍 +1 位作者 吴云林 冯莉 《中国消化内镜》 2007年第3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在治疗胃息肉及疣状胃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内镜诊断胃息肉患者30例,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50例纳入治疗。应用ERBE公司的APC300型氩离子凝固器,设定电凝功率为60W,氩气流量为2.4L/min。观察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在治疗胃息肉及疣状胃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内镜诊断胃息肉患者30例,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50例纳入治疗。应用ERBE公司的APC300型氩离子凝固器,设定电凝功率为60W,氩气流量为2.4L/min。观察治疗的临床结果及并发症,并于治疗后1月胃镜复查随访疗效。结果APC治疗共计52枚胃息肉;其中直径>1cm者14枚予圈套器联合APC治疗;直径<1cm者38枚仅予APC治疗。治疗1月后胃镜复查,27例(90.0%)原病灶处局部黏膜愈合完整,无糜烂及溃疡,无明显疤痕形成;2例(6.7%)原病灶处局部黏膜充血、糜烂,未见溃疡;1例(3.3%)病灶仍有残留,再次行APC治疗。应用APC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病灶共计271枚。1月后随访,44例(88.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胃镜复查发现,47(94.0%)例患者病灶基本消除,原病灶处均覆有新生的黏膜上皮及肉芽组织,无明显疤痕形成。3例(6.0%)残留少许疣状灶及糜烂,予再次APC治疗。APC治疗时及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治疗部位疼痛、腹胀等情况,均于术后当天至2天后消失,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PC是一种操作简便、治疗作用肯定的内镜下治疗胃息肉及疣状胃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离子凝固术 息肉 疣状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不张支气管镜检查86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颜志军 温雪萍 +2 位作者 李艳 张丽君 王忠慧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肺不张的常见病因及支气管镜对肺不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肺不张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镜对86例肺不张病因诊断率为93.02%,以肺癌最为常见(54例),其中鳞癌40例;炎症17例,结核8例,支气管扩... 目的:探讨肺不张的常见病因及支气管镜对肺不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肺不张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镜对86例肺不张病因诊断率为93.02%,以肺癌最为常见(54例),其中鳞癌40例;炎症17例,结核8例,支气管扩张6例,异物1例。结论:肺不张的病因中以肺癌最为常见,其中又以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支气管镜不但可以诊断病因,同时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不张 支气管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及其高危人群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2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PTS)指标在脑梗死及其高危人群防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凝固法检测33例急性脑梗死,35例脑梗死高危和25例正常对照组患者外周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PTS)指标在脑梗死及其高危人群防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凝固法检测33例急性脑梗死,35例脑梗死高危和25例正常对照组患者外周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PAI-1)和纤维蛋白原(Fg)的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高危组血浆GMP-140、PAI-1水平显著升高、t-PA显著降低(P<0.01),Fg升高(P<0.05),脑梗死组与高危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梗死及其高危患者存在PTS,在控制原发病的同时给予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治疗可能会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危人群 血栓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律失常104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颜志军 温雪萍 +1 位作者 徐瑞芳 李艳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5-776,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和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方法:对肺心 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律失常104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而激动传导...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和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方法:对肺心 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律失常104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而激动传导异常较 少。心律失常最常见者为房性早搏。PaO_2<60 mHg、血钾<3. 5 mol/L 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 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其中房性早搏最常见,缺氧、低血钾可能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诱因有助于控制 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急性加重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重症心肌炎伴多脏器损害一例
20
作者 王美华 张大东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24-724,共1页
患者女,26岁。因中上腹痛伴恶心、呕吐2d于2006年1月12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前1周有鼻塞、流鼻涕、乏力、倦怠等感冒样症状。2d前出现腹痛、发热,体温39℃,伴有恶心、呕吐,在当地卫生院用抗生素治疗后热退,但腹痛加重,转我... 患者女,26岁。因中上腹痛伴恶心、呕吐2d于2006年1月12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前1周有鼻塞、流鼻涕、乏力、倦怠等感冒样症状。2d前出现腹痛、发热,体温39℃,伴有恶心、呕吐,在当地卫生院用抗生素治疗后热退,但腹痛加重,转我院治疗。入院时体格检查:血压70/50mmHg(1mmHg=0.133kPa),体温36.2℃,面色苍白,精神萎软,心率136次/rain,律不齐,双肺无干、湿啰音,中上腹有压痛。B超:双侧胸腔积液,盆腔积液,腹腔少量积液。肌钙蛋白Ⅰ(TNI)21.1ng/mL,丙氨酸转氨酶(ALT)1871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533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腹痛 多脏器损害 重症心肌炎 首发症状 双侧胸腔积液 天冬氨酸转氨酶 丙氨酸转氨酶 感冒样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