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步态仿真下腰椎间盘退变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慧 张喜林 +4 位作者 周楠 黄文杰 沈国权 杨晓伟 周思涵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3,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间盘退变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生物力学特征,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与骶髂关节紊乱相关性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1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者2名(骶骨错位、髂骨错位各1名),采集CT数据建立相应的正常、...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间盘退变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生物力学特征,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与骶髂关节紊乱相关性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1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者2名(骶骨错位、髂骨错位各1名),采集CT数据建立相应的正常、骶骨错位、髂骨错位腰椎-骨盆模型,同时采集其步态数据驱动Any Body仿真肌骨模型,得到腰椎骨盆周围肌肉力及髋关节力作为加载条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患者与正常志愿者L4、L5椎间盘及骶髂关节应力变化。结果正常模型L4、L5左右及两侧骶髂关节应力曲线呈双峰,且无明显差异;骶骨错位模型与髂骨错位模型L4、L5左右及两侧骶髂关节应力曲线双峰改变甚至消失,L4左右两侧应力峰值差分别为0.55、0.80 MPa,L5左右两侧应力峰值差分别为4.05、2.08 MPa,骶髂关节右侧应力峰值与左侧峰值差分别为0.96、3.32 MPa。结论腰椎间盘退变合并骶髂关节错位导致人体承重力线的偏移,骶髂关节紊乱可加重身体两侧应力失衡,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不能忽视骶髂关节紊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骶髂关节紊乱 有限元分析 步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加载下腰椎间盘突出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慧 沈国权 +4 位作者 张喜林 周楠 杨晓伟 黄文杰 周思涵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3-499,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肌肉加载下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变化,探讨LDH患者肌肉功能对结构应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LDH患者各1名,采集CT数据建立相应的正常、LDH腰椎-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肌肉加载下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变化,探讨LDH患者肌肉功能对结构应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LDH患者各1名,采集CT数据建立相应的正常、LDH腰椎-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同时采集其步态数据驱动Any Body仿真肌骨模型,得到附着在腰椎骨盆周围肌肉的肌力及髋关节力作为加载条件,分别进行自身加载和正常模型加载LDH肌肉力,比较两种加载情况下L4、L5椎间盘及骶髂关节两侧应力变化。结果正常模型加载LDH肌肉力后,自身加载时的双峰曲线消失,代之以异常的单峰曲线,与LDH模型自身加载后的时间-应力曲线变化趋势一致。LDH患者肌肉力加载于正常模型后,L4、L5椎间盘及骶髂关节两侧应力差值较LDH模型自身加载后的应力差值减小。结论LDH患者腰椎骨盆肌肉功能异常会引起腰椎及骶髂关节应力异常,结构失衡本身可导致应力失衡,而肌肉作为动力因素是导致结构动态应力异常的重要原因,由此可导致关节运动模式的异常。临床治疗LDH要重视对周围肌肉功能失衡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肌肉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臂外固定架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爱国 谷福顺 +4 位作者 郑昆仑 张荣位 李瑞峰 胡志刚 张健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单臂外固定架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将CT数据文件(DICOM文件),经Simpleware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得到股骨及外固定架的三维几何模型。从Anybody软件中建立正常人体股骨模型,并与股骨外固... 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单臂外固定架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将CT数据文件(DICOM文件),经Simpleware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得到股骨及外固定架的三维几何模型。从Anybody软件中建立正常人体股骨模型,并与股骨外固定架模型(stl几何模型)一同导入Geomagic Studio软件中,将两组模型进行比对配准,将外固定架模型的位置调到与Anybody模型的位置一致。将配准好的股骨外固定架模型导入Anybody软件中。通过Simpleware得到的网格模型(inp格式)导入到Abaqus软件中,同时在模型中给各部分赋予不同的弹性模量。结果:通过几何模型生成、网格划分、几何模型配准、股骨肌肉力的提取及不同弹性模量的赋予,建立了完整的单臂外固定架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相比传统的有限元模型,本模型的分析结果将更加真实可靠,为中医"筋骨"作用机制理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臂外固定架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步行状态的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爱国 郑昆仑 +4 位作者 张荣位 李瑞峰 谷福顺 胡志刚 张健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754-759,共6页
目的:研究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步行状态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将CT数据文件经Simpleware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得到股骨及外固定架的三维几何模型。在Anybody软件中建立正常人体股骨模型,并与股骨外固定架模型(stl几何模... 目的:研究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步行状态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将CT数据文件经Simpleware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得到股骨及外固定架的三维几何模型。在Anybody软件中建立正常人体股骨模型,并与股骨外固定架模型(stl几何模型)一同导入Geomagic Studio软件中,将两组模型进行比对配准。将配准好的股骨外固定架模型导入Anybody软件中,通过Simpleware得到的网格模型(inp格式)导入到Abaqus软件中,分析1个步态周期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以左侧为例,术后在行走过程中较大应力发生在不锈钢钉与股骨的连接处以及不锈钢钉与固定架的连接处,整体未见明显应力集中现象,在典型步态右足趾离地和左全足底着地中产生较大应力,在左足跟着地、右足跟着地产生一定应力集中现象,左足趾离地时应力最小。结论: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符合人体步行状态的生物力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股骨粗隆间骨折 步行状态 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pleware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晓晖 洪翔 +3 位作者 何冰凡 Fritz-Uwe Niethard 颜文涛 张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0-535,共6页
目的 利用Simpleware软件构建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为探讨颈椎损伤机制提供可靠模型.方法 基于CT断层扫描图像,利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Simpleware、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建立C1~7全颈椎三维实体模型,导入Hyperm... 目的 利用Simpleware软件构建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为探讨颈椎损伤机制提供可靠模型.方法 基于CT断层扫描图像,利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Simpleware、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建立C1~7全颈椎三维实体模型,导入Hypermesh进行颈椎网格划分、添加韧带并引入小关节突接触关系等,建立C1 ~7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在ANSYS中模拟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工况下颈椎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 建立的模型准确可靠,在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时,活动范围与文献中离体实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相近.椎间盘应力集中在椎体受压侧,C4/5最易产生应力集中.结论 建立的C1 ~7全颈椎有限元模型能够有效模拟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为后续颈椎挥鞭样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颈椎 有限元分析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肌肉作用下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腾飞 王金武 +4 位作者 胡志刚 赵为民 叶堃 黄文杰 戴尅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建立C1~7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其在颈部肌肉作用下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颈椎牵引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正常颈椎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颈椎牵引的方法,利用生物力学分析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在... 目的建立C1~7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其在颈部肌肉作用下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颈椎牵引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正常颈椎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颈椎牵引的方法,利用生物力学分析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在牵引重量一定的情况下,用后伸0°、10°、20°、30°、40°进行牵引,获得关节力和肌肉力,筛选合适的关节力和肌肉力对颈椎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颈椎后伸牵引过程中,在肌肉力的作用下,颈椎椎体、椎间盘、钩椎关节的平均最大等效应力分别增加4.86、1.79、0.69 MPa,颈椎椎体的平均最大相对位移在矢状轴、垂直轴方向上分别增加5.53、0.63 mm。颈椎后伸牵引的生物力学特性与文献中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相近。结论颈部肌肉对颈椎各椎体、椎间盘以及钩椎关节应力及位移的增加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临床上行颈椎后伸牵引时,应考虑到颈部肌肉的作用,牵引角度不宜过大,推荐0°~20°是颈椎牵引初期相对安全的角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肌肉力 牵引 建模仿真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ybody的自行车骑行运动仿真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飞 项忠霞 +3 位作者 赵明 李力力 胡志刚 张健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以人体肌肉疲劳程度为评价标准,基于人体生理学、人机工程学和仿真试验技术,研究一种自行车结构参数设计的有效方法。以某自行车厂生产的一款公路自行车为例,在Anybody生物力学软件环境下建立人-车耦合系统模型;通过肌电信号试验及心肺... 以人体肌肉疲劳程度为评价标准,基于人体生理学、人机工程学和仿真试验技术,研究一种自行车结构参数设计的有效方法。以某自行车厂生产的一款公路自行车为例,在Anybody生物力学软件环境下建立人-车耦合系统模型;通过肌电信号试验及心肺功能测试,对人-车耦合系统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确保仿真系统可靠;借助验证后的仿真系统进行了一系列仿真试验,以人体下肢肌肉受力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相同骑行速度、负载下鞍座位置与人体肌肉受力之间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同一骑行者,自行车鞍座位置对于其肌肉受力值的影响很大,即对其疲劳程度影响很大。分析方法与结果为自行车车架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为自行车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工程 自行车 骑行运动 Anybody 耦合仿真 肌电信号试验 肌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外骨骼式康复机器人训练效果仿真 被引量:5
8
作者 项忠霞 赵明 +3 位作者 高飞 金腾 胡志刚 张健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5-701,共7页
针对外骨骼式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效性的问题,开展了基于人体生物力学软件Any Body的康复训练仿真实验研究.通过人体动作捕捉实验,获取一成年男子在正常步行时的运动学信息,利用Any Body建立人体步行模型,并以下肢肌肉受力情况为依据... 针对外骨骼式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效性的问题,开展了基于人体生物力学软件Any Body的康复训练仿真实验研究.通过人体动作捕捉实验,获取一成年男子在正常步行时的运动学信息,利用Any Body建立人体步行模型,并以下肢肌肉受力情况为依据确定下肢主要肌肉群.建立人-机系统模型,借助Hill方程,以人体下肢肌肉收缩速率作为判断标准,通过模拟实现矢状面内运动的外骨骼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康复运动,获取下肢主要肌肉的收缩速率变化情况,并将其与正常步行时的肌肉收缩速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下大腿肌肉群的收缩速率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小腿与髋部肌肉群差异较明显.改进外骨骼结构,使其能够同时实现在冠状面内的运动,比较在两种结构下的下肢主要肌肉收缩速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髋部肌肉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波动.因此,能实现矢状面内运动的外骨骼式下肢康复机器人能够有效训练大腿肌肉群,但对小腿与髋部肌肉的训练效果不明显,加入冠状面运动后,能提高对髋部肌肉的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仿真系统 AnyBody 肌肉参数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作用下运动员下肢动态响应的逆向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述芝 胡志刚 张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分析冲击载荷作用下羽毛球运动员下肢关节肌肉的动态响应变化。方法基于Any Body Modeling System软件建立人体肌骨模型,采用实测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验证,以运动捕捉系统和测力台测量数据进行模型驱动,对羽毛球右前场蹬跨步上网过程... 目的分析冲击载荷作用下羽毛球运动员下肢关节肌肉的动态响应变化。方法基于Any Body Modeling System软件建立人体肌骨模型,采用实测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验证,以运动捕捉系统和测力台测量数据进行模型驱动,对羽毛球右前场蹬跨步上网过程中下肢肌肉肌力、关节力和关节力矩进行逆向动力学仿真与分析。结果所建人体下肢肌骨模型经肌电信号验证有效。羽毛球蹬跨步上网过程中,髋、踝关节Z方向内力峰值显著高于X和Y方向内力峰值,而膝关节X方向内力峰值显著高于Y和Z方向内力峰值;缓冲期,髋关节X、Y、Z方向依次表现为内收力矩、伸髋力矩和内旋力矩,膝关节X、Y、Z方向依次表现为外展力矩、屈膝力矩、外旋力矩,踝关节X、Y方向依次表现为内翻力矩、跖屈力矩,且髋、膝、踝关节X方向力矩峰值显著高于Y和Z方向;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在对抗地面冲击载荷时的肌力发挥较大,股直肌、半膜肌、比目鱼肌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结论建立的下肢肌骨模型可为冲击载荷作用下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特性分析提供技术平台。为避免运动损伤,类似羽毛球前场蹬跨步上网冲击动作中尤其要重视触地瞬间地面反作用力载荷对髋、膝、踝关节前后及内外侧方向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同时在对羽毛球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时切勿忽视对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的专项力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肌骨模型 动态响应 下肢 逆向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骑行动作骨骼肌仿真的女性下肢皮肤形变表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骆顺华 张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为探究骑行运动时大腿部骨骼肌活动与皮肤形变规律,通过人体建模仿真系统对周期骑行运动中女性下肢关节、骨骼、肌肉运动进行分析,选择周期骑行运动中关节、骨骼、肌肉变化临界点作为关键帧,并对关键帧动作的大腿皮肤采用凝胶拓印法和Ph... 为探究骑行运动时大腿部骨骼肌活动与皮肤形变规律,通过人体建模仿真系统对周期骑行运动中女性下肢关节、骨骼、肌肉运动进行分析,选择周期骑行运动中关节、骨骼、肌肉变化临界点作为关键帧,并对关键帧动作的大腿皮肤采用凝胶拓印法和Photoshop图形软件计算皮肤形变率,从定性和定量二方面研究女性大腿各部位皮肤在骑行运动中的形变规律。发现臀部区域的皮肤整体呈拉伸变形,臀褶区域拉伸率达到58%;靠近腹股沟与腹股沟方向一致的斜向区域皮肤收缩逐渐增大,收缩率达到50%;大腿前部皮肤形变比大腿后部小。研究结果可为骑行裤各分割区域具体松量设计及面料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行动作 骨骼肌仿真 女性下肢 皮肤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预备后牙齿力学性能和根管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远 王琦 +1 位作者 孙喆 杨林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9-63,78,共6页
目的研究根管预备后牙齿力学性能和根管结构的变化。方法通过构建牙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和牙根管的中心线模型来分别研究牙齿的力学性能和根管结构。结果分别建立了根管预备前、后牙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和牙根管的中心线模型;并进行了牙... 目的研究根管预备后牙齿力学性能和根管结构的变化。方法通过构建牙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和牙根管的中心线模型来分别研究牙齿的力学性能和根管结构。结果分别建立了根管预备前、后牙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和牙根管的中心线模型;并进行了牙齿力学性能的分析和中心线变化的精确比较。结论所提出的方法支持快速构建精细的牙齿三维有限元模型和牙根管的中心线模型,能够满足各种牙体生物力学分析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 根管治疗 根管预备 三维重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ybody软件平台冷水刺激前后食指动力学的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尹传盛 孙芳 +1 位作者 贺缨 邵宏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091-4098,共8页
背景:Anybody人体建模仿真系统是计算机辅助人类工效学和生物力学分析软件,并且是目前惟一可以分析完整骨骼肌肉系统的软件,利用它可以计算模型中骨骼、肌肉、关节的受力变形。目的:实验旨在通过计算模型观察手指在冷水刺激环境下食指... 背景:Anybody人体建模仿真系统是计算机辅助人类工效学和生物力学分析软件,并且是目前惟一可以分析完整骨骼肌肉系统的软件,利用它可以计算模型中骨骼、肌肉、关节的受力变形。目的:实验旨在通过计算模型观察手指在冷水刺激环境下食指的灵活性。方法:参照以往人食指运动实验结果,获得人食指弯曲的运动学参数,利用Anybody软件平台构建正常人手部握拳运动学模型,并进一步构建了包含两根外屈肌(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的骨骼肌肉模型,通过逆向动力学分析,考察受冷水刺激前后手部握拳运动时肌肉力和收缩功率等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冷水刺激后,食指各关节在屈伸过程中的平均角速度较冷水刺激前变小,指浅屈肌的肌肉力变化幅值也较冷水刺激前增大;指深屈肌的收缩功率下降明显,而指浅屈肌收缩功率变化不大。结果证实,冷水刺激会使正常人手握拳动作变慢,且正常人手的指浅屈肌对冷水刺激更敏感,进一步说明指浅屈肌在握拳动作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生物力学 Anybody软件平台 食指 运动学 动力学 冷水刺激 肌肉力 指浅屈肌 指深屈肌 近指关节 远指关节 其他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员推拉操纵杆动作的仿真与分析
13
作者 王得宇 石娟 +2 位作者 唐刚 孙芳 许峥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6-439,共4页
建立飞行员骨肌模型和驾驶舱简化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以操纵杆相对驾驶员的3个坐标值为单一变量,为操纵杆设置3组7种情况.在Anybody软件中进行推拉杆动作的仿真,获取操纵杆在各个情况下的肩、肘关节力和手部受力数据,并对数据进行... 建立飞行员骨肌模型和驾驶舱简化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以操纵杆相对驾驶员的3个坐标值为单一变量,为操纵杆设置3组7种情况.在Anybody软件中进行推拉杆动作的仿真,获取操纵杆在各个情况下的肩、肘关节力和手部受力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组内对比,得出在变量单独或单调协同作用下,各个力的值与杆相对飞行员的位置负相关,肩关节力数值最大且变化最为显著等结论.在设计飞机驾驶舱时,应在飞行员手臂的工作范围内合理增大操纵杆高度、适当远离身体放置,以减轻飞行员手臂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杆 骨肌模型 仿真 关节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个性化建模:从医学扫描到高精度计算模型的转换(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XIA Ling Rajab Said +3 位作者 Philippe Young Gavin Tabor Sam Coward HUANG Jean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对于生物力学领域的研究者来说,计算仿真技术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这种工具的性能,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其有效模拟个性化问题方面的能力。本文将阐述能将三维数字图像(由CT、超声机或MRI扫描仪生成的)直接转换生成高精度... 目的对于生物力学领域的研究者来说,计算仿真技术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这种工具的性能,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其有效模拟个性化问题方面的能力。本文将阐述能将三维数字图像(由CT、超声机或MRI扫描仪生成的)直接转换生成高精度计算模型的一种独特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的方法主要涉及:基于扫描的数据生成可输出到商业网格器中的表面模型——这种方法非常费时并且不是很精确,事实上对于复杂拓扑结构的影像数据这种方法很难处理:另外一种更加直接的方法是将几何模型的生成和网格划分一次性完成——这种方法先对感兴趣区域(三维图像分割)进行识别分割,然历直接生成基于一种由定义的边界分割的体素的体网格,这种方法被用来在整个体模型生成四面体和/或六面体单元,从而直接划分网格。结果采用一种基于图像的网格方法来处理问题是非常先进的,也是非常精确有效的。这种基于图像自动生成的网格,其有限元单元模型区域边界正好在等值面上因此其考虑了局部体效应从而能保证局部体素的精确度。结论对影像数据进行网格化是挑战也是机遇,这种与以往方法思想不一样的方法,在很多例子中,获得了更好的结果。这种能简易生成精确模型的方法,对于当前很多数值分析难以处理的问题诸如血液流体和病人个性化假体设计等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模型 图像处理 网格生成 有限元分析 计算流体动力学 骨科 血液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消毒机器人在新冠疫情下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12
15
作者 程跃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20年第4期47-48,共2页
本文结合今年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论述移动消毒机器人在疫情背景下的发展与机遇。
关键词 机器人 移动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 行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立体摄影测量分析法:技术原理与临床应用(英文)
16
作者 B.L.Kaptein E.H.Garling +3 位作者 E.R.Valstar Lincoln Yang J.H.C.Reiber R.G.H.H.Nelissen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37-346,共10页
在手术后前两年里,骨科植入物相对于骨组织的累积微动情况是可以测量的,测量结果可以预测植入物的机械松动。用于三维微动测量的最精确的X线成像方法是X线立体摄影测量分析法(RSA)。已证实的RSA方法的精确度为在移动方面是在0.05mm和0.... 在手术后前两年里,骨科植入物相对于骨组织的累积微动情况是可以测量的,测量结果可以预测植入物的机械松动。用于三维微动测量的最精确的X线成像方法是X线立体摄影测量分析法(RSA)。已证实的RSA方法的精确度为在移动方面是在0.05mm和0.5mm之间,在转动方面是在0.15度和1.15度之间。RSA方法用来研究植入方法的改变、覆盖物的增加或新型骨水泥等对假体稳固性的影响。RSA方法的优点是一般采用较少病人数量(25位病人)和较短时间的临床研究(2年)就足以预测很长时间内的植入物机械松动情况。这就促使RSA方法成为假体设计和开发研究中的重要检测工具,从而避免使大量病患处于新方法的潜在危险之中。在本文中,作者解释了RSA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列举了RSA的临床研究实例以阐释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A 立体摄影测量 临床应用 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单臂外固定术后站立状态肌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应力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爱国 谷福顺 +6 位作者 郑昆仑 张荣位 信金党 冯其金 李瑞峰 胡志刚 张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单臂外固定术后站立状态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CT数据文件经Simpleware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得到股骨及外固定架的三维几何模型。在Anybody软件中建立正常人体股骨模型,并与股骨外固... 目的: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单臂外固定术后站立状态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CT数据文件经Simpleware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得到股骨及外固定架的三维几何模型。在Anybody软件中建立正常人体股骨模型,并与股骨外固定架模型(stl几何模型)一同导入Geomagic Studio软件中,将两组模型进行比对配准,将配准好的股骨外固定架模型导入Anybody软件中,通过Simpleware得到的网格模型(inp格式)导入到Abaqus软件中,分析站立状态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不锈钢钉与股骨的连接处以及不锈钢钉与固定架的连接处产生较大应力,整体未出现明显应力集中现象。结论: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其治疗骨折符合中医伤科"筋骨并重"理论,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臂外固定架 股骨粗隆间骨折 站立状态 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 应力分析
原文传递
肩袖的有限元建模及其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苑晶 杨泽政 +5 位作者 刘至原 杨腾飞 黄文杰 李宁 王金武 戴尅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9-285,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有限元分析的肩袖模型,旨在用于临床术前模拟不同肩袖损伤的建模以及肩袖手术模拟与修复效果的生物力学评估。方法利用1名27岁健康男性志愿者右肩Dicom格式的cT图像,建立肩胛骨、肱骨、锁骨模型;结合MRI图像与解...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有限元分析的肩袖模型,旨在用于临床术前模拟不同肩袖损伤的建模以及肩袖手术模拟与修复效果的生物力学评估。方法利用1名27岁健康男性志愿者右肩Dicom格式的cT图像,建立肩胛骨、肱骨、锁骨模型;结合MRI图像与解剖知识对肩袖组织进行分离、建模;将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6.12,模拟肩关节内旋30°、外旋30°、内收30°、外展30°、前屈30吸后伸30°的解剖位置,获得肩袖肌肉的应力变化。结果当肩关节前屈30°时,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肩胛下肌平均应力分别为52.2、223.O、90.4kPa。当肩关节后伸30°时,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肩胛下肌平均应力分别为105.0、78.2、55.7kPa,显示冈上肌的肌腱处应力较大,肱骨与肩胛骨产生应力小于前屈30°。结论该肩袖模型系统可以模拟肩关节的常见活动并获得对应的肩袖肌肉应力大小,可用于肩袖损伤模拟与手术方案仿真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