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梗阻性黄疸对全麻术中丙泊酚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浩 宋金超 +2 位作者 张马忠 苗青 俞卫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静脉麻醉中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全身麻醉下行胆道或胰腺手术的患者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35~70岁,ASAⅠ或Ⅱ级。根据术前1d的血清总胆红素(TBL)水平分为黄疸组(TBL>17.1μmol/L,n=20)和对照组(TBL<...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静脉麻醉中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全身麻醉下行胆道或胰腺手术的患者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35~70岁,ASAⅠ或Ⅱ级。根据术前1d的血清总胆红素(TBL)水平分为黄疸组(TBL>17.1μmol/L,n=20)和对照组(TBL<17.1μmol/L,n=15)。恒速输注丙泊酚0.3mg·kg^(-1)·min^(-1)进行麻醉诱导。输注开始后每隔20秒测试睫毛反射。记录两组患者至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用量,用多元线性回归(进入法)分析丙泊酚用量与血清TB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之间的关系,用逐步法分析得出回归方程。结果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黄疸组丙泊酚用量为(1.08±0.23)mg/k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8±0.24)mg/kg(P<0.05)。黄疸组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用量与血清TBL存在明显的负性相关关系(r=-0.74,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在静脉麻醉中可减少丙泊酚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丙泊酚 睫毛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78
2
作者 曹云飞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8年第4期209-212,共4页
异丙酚除了以麻醉镇静为主的生物学作用外,其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潜能,能有效地防治各种氧化应激性损伤。异丙酚的抗氧化机制包括直接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还原高氧化态铁蛋白、调节钙离子平衡、降低组织氧... 异丙酚除了以麻醉镇静为主的生物学作用外,其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潜能,能有效地防治各种氧化应激性损伤。异丙酚的抗氧化机制包括直接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还原高氧化态铁蛋白、调节钙离子平衡、降低组织氧耗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抗氧化作用 麻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在全麻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建钢 曹云飞 俞卫锋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正电子发射汁算机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功能性影像诊断新技术,能够在体反映机体内的物质代谢、局部血流量、受体密度等理化特性的变化。近年来PET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全麻机制的研究,并在全麻药物的中枢区域定位、相关受体的功能分析等方面... 正电子发射汁算机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功能性影像诊断新技术,能够在体反映机体内的物质代谢、局部血流量、受体密度等理化特性的变化。近年来PET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全麻机制的研究,并在全麻药物的中枢区域定位、相关受体的功能分析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全身麻醉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特异性抗原的促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4
作者 陆智杰 俞卫锋 孙卫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536-538,共3页
目的 探讨豚鼠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特异性抗原 (TFA GSA抗原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雄性Hartley豚鼠 3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H组 )和对照组 (C组 ) ,每组又分 3个亚组 ,各 5只。H组 :在 4 0 %O2 (用N2 平衡 )下吸入 1%氟烷 ... 目的 探讨豚鼠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特异性抗原 (TFA GSA抗原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雄性Hartley豚鼠 3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H组 )和对照组 (C组 ) ,每组又分 3个亚组 ,各 5只。H组 :在 4 0 %O2 (用N2 平衡 )下吸入 1%氟烷 ,持续 4小时 ,其中H1组只吸入 1次 ;H2 组间隔 4 2天后再吸入 1次 ,共吸入 2次 ;H3 组再间隔 4 2天再吸入 1次 ,共吸入 3次。C组 :只吸入4 0 %O2 (用N2 平衡 ) ,持续 4小时 ,其中C1组只吸入 1次 ;C2 组间隔 4 2天后再吸入 1次 ,共吸入 2次 ;C3 组间隔 4 2天再吸入 1次 ,共吸入 3次。人工合成特异性TFA GSA抗原。H1组和C1组在第35天 ,H2 组和C2 组在第 6 3天 ,H3 组和C3 组在第 10 5天分离得到淋巴细胞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FA GSA抗原 (1 6、3 13、6 2 5、12 5、2 5 μg/ml) ,培养 7天。终止培养前 18小时加入氚标记胸腺嘧啶 (3 H TdR) ,通过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LTT) ,分析机体吸入氟烷后诱导免疫应答过程中 ,特异性抗原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 发现特异性抗原能诱导吸入氟烷豚鼠淋巴细胞增殖 ,其最低有效浓度随吸入氟烷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吸入次数少时 ,需要较大浓度的TFA GSA抗原 ;次数增加 ,其促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烷性肝 炎免疫应答 特异性抗原 促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病人靶控输注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金超 俞卫锋 +3 位作者 张马忠 杨立群 李泉 曹云飞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69-872,共4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靶控输注(TCI)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择期手术病人24例,ASAⅠ或Ⅱ级,按胆红素水平分成3组(n=8),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sTBL)<17.1μmol/L;轻度梗阻性黄疸组(B组):17.1μmol/L≤sTBL≤171.1μmol/L;中重...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靶控输注(TCI)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择期手术病人24例,ASAⅠ或Ⅱ级,按胆红素水平分成3组(n=8),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sTBL)<17.1μmol/L;轻度梗阻性黄疸组(B组):17.1μmol/L≤sTBL≤171.1μmol/L;中重度梗阻性黄疸组(C组):sTBL> 171.1μmol/L。三组均以血浆靶浓度3.0μg/ml TCI异丙酚直至手术结束。分别于以下时点取桡动脉血:TCI开始后0.5、1、2、4、6、8min、麻醉维持过程中每隔15 min、停止TCI后即刻、2、4、6、8、10、20、30、40、50、60、90、120、180、240、300、360 min,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用NONMEM软件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TCI异丙酚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大部分(18/24)最适合用三室模型来描述,小部分(6/24)最适合用二室模型来描述。三组间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I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绝大部分适合用三室模型,小部分适合用二室模型来描述;梗阻性黄疸对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二异丙酚 药物释放系统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高压氧对保留性神经损伤模型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作用的行为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范颖晖 俞卫锋 +2 位作者 方以群 李开诚 攸璞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60-62,共3页
疼痛控制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如果不能有效缓解疼痛,会导致临床转归不佳,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然而,至今疼痛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仍很匮乏.高压氧虽已在临床应用多年,疼痛仍未纳入其适应征,有文献报道临床上观察到高压氧能缓解包括复杂... 疼痛控制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如果不能有效缓解疼痛,会导致临床转归不佳,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然而,至今疼痛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仍很匮乏.高压氧虽已在临床应用多年,疼痛仍未纳入其适应征,有文献报道临床上观察到高压氧能缓解包括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纤维肌痛综合征、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慢性疼痛疾患;基础研究初步发现高压氧处理能降低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痛觉异常敏感,减轻实验性关节炎疼痛.但是,关于高压氧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确切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损伤 高压氧 治疗作用 模型小鼠 行为学 保留性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原文传递
大鼠胫骨内接种Walker256乳腺癌肉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吴镜湘 缪雪蓉 +2 位作者 李晓青 徐美英 俞卫锋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91-694,共4页
目的评价大鼠胫骨内接种Walker256乳腺癌肉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4组(n:15):正常对照组(I组)、假手术组(Ⅱ组)、生理盐水+模型组(Ⅲ组)和氟比洛芬酯+模型组(Ⅳ... 目的评价大鼠胫骨内接种Walker256乳腺癌肉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4组(n:15):正常对照组(I组)、假手术组(Ⅱ组)、生理盐水+模型组(Ⅲ组)和氟比洛芬酯+模型组(Ⅳ组)。麻醉后,Ⅱ组左侧胫骨骨髓腔内注入0.2ml生理盐水;Ⅲ组和Ⅳ组于左侧胫骨骨髓腔内接种10出Walker256乳腺癌肉瘤细胞(2×10^5个)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于接种后14、17d时经尾静脉分别注射0.2ml生理盐水或氟比洛芬酯10mg/kg(0.2ml)。于接种前、接种后4、7、10、14、17、21d时测量体重后测定痛阈;于接种后14d时行胫骨影像学检查;于接种后21d时处死大鼠,取胫骨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Ⅰ组相比,Ⅲ组和Ⅳ组于接种后10d体重开始逐渐下降,机械痛阈降低(P〈0.05),影像学检查示骨质增生,骨皮质破坏,病理学检查见胫骨内有肿瘤生长;与Ⅲ组相比,Ⅳ组机械痛阈升高(P〈0.05)。各组间热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胫骨内接种Walker256乳腺癌肉瘤细胞可成功地建立骨癌痛模型,其痛行为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机械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动物 骨肿瘤 疼痛
原文传递
慢性疼痛基因治疗相关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刚 俞卫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16-319,共4页
Chronic pain is associated with alterations of neuronal systems involved in pain processing.Some suffering patients are not satisfactorily managed with currently available treatments.However,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v... Chronic pain is associated with alterations of neuronal systems involved in pain processing.Some suffering patients are not satisfactorily managed with currently available treatments.However,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vector systems which have lower levels of inflammatory and immune responses,along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pain generating mechanisms and knowledge of tight control of transgene expression,will make gene-based approaches for the future management of pain a conceivable re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基因治疗 伤害感受器 中枢敏化 感觉神经纤维 组织损伤 花生四烯酸 预警信号
原文传递
T型钙通道与疼痛 被引量:2
9
作者 吴飞翔 俞卫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65-567,共3页
疼痛信号的传递依赖于伤害感受性神经元内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N型钙通道作为传递疼痛信号的重要成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发现T型钙通道在外周及CNS都参与疼痛信号的处理。抑制DRG神经元内的T型钙通道可减轻疼痛,而敲除CNS内的T型钙通... 疼痛信号的传递依赖于伤害感受性神经元内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N型钙通道作为传递疼痛信号的重要成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发现T型钙通道在外周及CNS都参与疼痛信号的处理。抑制DRG神经元内的T型钙通道可减轻疼痛,而敲除CNS内的T型钙通道则可促进疼痛。因此,T型钙通道有望成为疼痛治疗的又一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钙通道 疼痛 伤害性感受器 反义寡核苷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