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脏疾病贫血的合理诊治 被引量:2
1
作者 方炜 钱家麒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5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贫血 慢性肾脏疾病 患者 治疗 心室肥厚 性功能减退 色素性 细胞 生理学 心输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的病理生理作用与肾脏疾病 被引量:2
2
作者 严玉澄 钱家麒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5年第3期355-358,共4页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acid,LPA)是目前已知的结构最简单的甘油磷脂。LPA在体内信号传递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损伤和修复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研究显示,LPA与肾脏疾病也有关。本文...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acid,LPA)是目前已知的结构最简单的甘油磷脂。LPA在体内信号传递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损伤和修复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研究显示,LPA与肾脏疾病也有关。本文对LPA的基本情况及其与肾脏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磷酯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真学习和实施有关肾脏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肾脏疾病预后质量倡议
3
作者 钱家麒 严玉澄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42-543,共2页
关键词 肾脏疾病 临床实践指南 预后 透析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莲必治(穿心莲内酯)注射液致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赵金文 倪兆慧 +3 位作者 曹励欧 牟姗 方炜 张庆怡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9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莲必治(穿心莲内酯)注射液致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例中药莲必治治疗相关的ARF患者、7例非莲必治药物过敏引起的ARF患者和3例氨基糖苷类致ARF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1)9例中药莲必治注射... 目的:探讨中药莲必治(穿心莲内酯)注射液致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例中药莲必治治疗相关的ARF患者、7例非莲必治药物过敏引起的ARF患者和3例氨基糖苷类致ARF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1)9例中药莲必治注射液治疗相关的ARF病例中,年龄22岁~66岁,平均(38±12)岁;其中少尿型7例,非少尿型2例,少尿期为1~8 d,平均(4±2)d;入院时血清BUN平均为(12.23±4.97)mmol/L,Scr平均为(596.5±412.3)μmol/L.9例患者中,4例经肾活检证实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其余5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情演变诊断为ATN.所有患者经停用莲必治注射液,内科保守治疗,其中5例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主要是血液透析)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均与氨基糖苷类致ARF患者的相同.(2)7例非中药莲必治药物过敏的ARF病例中,年龄23岁~67岁,平均(45±13)岁;其中少尿型5例,非少尿型2例,少尿期为2~14 d,平均(6±4)d;入院时BUN平均(16.15±4.55)mmol/L,Scr(643.4±462.2)μmol/L.7例患者中,5例经肾活检证实为急性肾间质炎症(AIN),其余2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情演变诊断为AIN.所有患者停用相关药物,均行血液透析,并须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7例患者中5例肾功能恢复正常,另外2例好转.结论:中药莲必治注射液有一定肾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莲必治 急性肾衰竭 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小管坏死 莲必治注射液 临床病理分析 急性肾衰竭 穿心莲内酯 中药 急性肾小管坏死 氨基糖苷类 肾功能恢复 非少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肾病肾硬化动物模型的实验改进 被引量:47
5
作者 王泰华 钱家麒 +1 位作者 张介玉 姚莒华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91-193,共3页
阿霉素肾病肾硬化动物模型的实验改进王泰华钱家麒张介玉姚莒华关键词阿霉素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中图法分类号R6926慢性肾小球疾病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硬化[1],研究其硬化组成及动态变化,已为肾病学者所关注。寻... 阿霉素肾病肾硬化动物模型的实验改进王泰华钱家麒张介玉姚莒华关键词阿霉素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中图法分类号R6926慢性肾小球疾病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硬化[1],研究其硬化组成及动态变化,已为肾病学者所关注。寻求病变稳定、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则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肾小球硬化 动物模型 肾病肾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和静脉给予左卡尼汀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肉碱缺乏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丁峰 顾勇 +7 位作者 林善锬 严玉澄 林星辉 钱家麒 徐耀文 陈楠 鲁维维 袁伟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85-788,共4页
目的 比较左卡尼汀口服液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肉碱缺乏症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 4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 10 8例 ,分别给予每周 2次静脉注射左卡尼汀 1g(静脉注射组 )... 目的 比较左卡尼汀口服液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肉碱缺乏症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 4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 10 8例 ,分别给予每周 2次静脉注射左卡尼汀 1g(静脉注射组 )、口服左卡尼汀 1g/d(口服Ⅰ组 )或 2 g/d(口服Ⅱ组 )治疗 ,总观察时间为 8周。 结果  3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下降 ;治疗前血浆肉碱浓度分别为 (2 6 .5 2± 10 .2 9)、(2 5 .5 9± 9.17)、(2 2 .5 6± 15 .0 2 ) μmol/L ,治疗后分别为 (113.16± 5 6 .86 )、(10 3.2 5± 4 2 .4 1)、(12 1.4 3± 5 9.33) μmol/L(P <0 .0 1)。经过 8周治疗后 ,静脉注射组的血小板、口服Ⅱ组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口服Ⅰ组促红细胞生长素 (EPO)的用量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静脉注射组的白蛋白、尿素氮、肌酐水平 ,以及口服Ⅰ组的前白蛋白水平 ,口服Ⅱ组的白蛋白、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口服组和静脉注射组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口服补充左卡尼汀可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肉碱缺乏症患者的血浆游离肉碱浓度 ,改善肉碱缺乏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 ,并对部分营养学指标和血红蛋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其疗效与静脉给药相似 ,且更为经济、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给药 静脉给药 左卡尼汀 药物治疗 血液透析 肉碱缺乏症 尿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在腹透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姚强 钱家麒 +1 位作者 严玉澄 茅雪迎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50-552,共3页
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在腹透中的应用姚强钱家麒严玉澄茅雪迎关键词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腹膜透析营养状况中图法分类号R459.5如何正确评估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已日益受到关注。通常,营养评估采用客观的生化检验或人体测量。但至... 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在腹透中的应用姚强钱家麒严玉澄茅雪迎关键词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腹膜透析营养状况中图法分类号R459.5如何正确评估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已日益受到关注。通常,营养评估采用客观的生化检验或人体测量。但至今尚无一项指标能预示或作出营养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综合性 营养评估法 腹膜透析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透液CA125水平与腹膜转运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方炜 钱家麒 +2 位作者 林爱武 顾爱萍 张凤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腹透患者检测癌抗原125(CA125)的临床意义以及间皮细胞在腹膜转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25%葡萄糖浓度的腹透液对34例腹透患者行腹膜平衡试验,于腹透液留腹4h时采集10mL用放免法测定CA125浓度,并用体表面积校正。收集0、1、4h的... 目的探讨腹透患者检测癌抗原125(CA125)的临床意义以及间皮细胞在腹膜转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25%葡萄糖浓度的腹透液对34例腹透患者行腹膜平衡试验,于腹透液留腹4h时采集10mL用放免法测定CA125浓度,并用体表面积校正。收集0、1、4h的透析液及1h的血标本,测定肌酐和葡萄糖浓度,记录净超滤量(nUF),计算4h透析液肌酐与血肌酐浓度之比(D/Pcr)、肌酐转运面积系数(MTACcr)、葡萄糖吸收率(Glu%)、1h透析液钠与血钠比值(D/PNa+)等溶质和液体转运参数。结果腹透液CA125平均浓度为(7.39±4.47)U·mL-1·1.73m~2。腹透液CA125水平与患者腹透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D/PNa+弱正相关(P<0.05);与溶质转运参数D/Pcr、MTACcr、Glu%、nUF不相关。结论动态观察腹透液CA125水平可间接了解腹膜间皮细胞状态。随着腹透治疗时间的延长,腹膜间皮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腹透时间皮细胞不是溶质转运的一道重要滤过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透液 CA125 腹膜转运 透析液 患者 腹膜间皮细胞 肌酐 水平 溶质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8
9
作者 严玉澄 钱家麒 +1 位作者 戴慧莉 许雁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目的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肾皮质组织块,应用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融合后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传代。取第三代细胞检测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碱性磷酸酶、结蛋白、Ⅷ因子、α-肌动蛋白... 目的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肾皮质组织块,应用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融合后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传代。取第三代细胞检测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碱性磷酸酶、结蛋白、Ⅷ因子、α-肌动蛋白的表达,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融合的上皮单层细胞呈铺路石样表现,伴圆顶(dome)形成。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α-肌动蛋白、Ⅷ因子相关抗原、纤维连接蛋白和结蛋白染色阴性。细胞存在极性,细胞尖端存在短的微绒毛,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结论应用组织块培养法结合无血清培养液可以成功建立原代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无血清培养液 细胞角蛋白 波形蛋白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方加全胎液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庆怡 张介玉 +6 位作者 吴青伟 戴慧莉 丁钰熊 王家冲 王冠福 唐敏玲 李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0-332,共3页
本研究对肾性贫血患者以中医补肾气、益精血为治则,制定了中药复方制剂肾性贫血Ⅰ号冲剂(养阴为主),肾性贫血Ⅱ号冲剂(温阳益肾为主)进行治疗。临床上分为加服全胎液(组Ⅰ)及不加服全胎液(组Ⅱ)两组,进行辨证治疗。经30例... 本研究对肾性贫血患者以中医补肾气、益精血为治则,制定了中药复方制剂肾性贫血Ⅰ号冲剂(养阴为主),肾性贫血Ⅱ号冲剂(温阳益肾为主)进行治疗。临床上分为加服全胎液(组Ⅰ)及不加服全胎液(组Ⅱ)两组,进行辨证治疗。经30例治疗前后比较和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临床观察组Ⅰ治疗前后血清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均有显著差异(P<0.05),动物模型的血红蛋白治疗组较对照组亦有明显提高(P<0.05),提示本法对骨髓造血系统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肾性贫血 补肾方 冲剂 全胎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透析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 被引量:41
11
作者 姚强 钱家麒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关键词 维持性透析患者 炎症状态 体内 透析剂量 尿素清除率 小分子溶质 终末期肾衰 透析充分 溶质清除 性认识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姚强 钱家麒 +1 位作者 林爱武 顾爱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538-540,544,共4页
目的该文旨在观察规律性腹膜透析患者(2年左右)和刚开始腹透的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不同,以比较腹膜透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78例腹透患者,规律性腹透(A组)45例,平均腹透龄24±16.6月;刚开始透析(B组)33例,平均腹透龄3.8... 目的该文旨在观察规律性腹膜透析患者(2年左右)和刚开始腹透的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不同,以比较腹膜透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78例腹透患者,规律性腹透(A组)45例,平均腹透龄24±16.6月;刚开始透析(B组)33例,平均腹透龄3.8±3.1月,用SF-36生活质量询问表进行评估。 结果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尤其在躯体痛苦、情感问题所导致的角色限制和情感健康三项指标中差异显著(P均<0.05)。SF-36总分与腹透龄呈正相关(r=0.30,P=0.0039);两组营养状态无显著差异,透析均达充分性水平(P>0.05)。 结论随着腹透治疗的进行,患者生活质量逐步上升,从生活质量角度提示腹透是终末期患者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尿毒症 生活质量 营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需氨基酸和酮酸在极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爱武 任卿 钱家麒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32-535,共4页
目的 了解必需氨基酸和酮酸是否有助于改善极低蛋白饮食( V L P D) 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可能造成的营养不良和顺应性差等问题。方法 比较16 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 V L P D和 V L P D 加必需氨基酸和酮酸前、后... 目的 了解必需氨基酸和酮酸是否有助于改善极低蛋白饮食( V L P D) 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可能造成的营养不良和顺应性差等问题。方法 比较16 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 V L P D和 V L P D 加必需氨基酸和酮酸前、后营养参数、肾功能指标、估算蛋白质摄入( E P I) 变化的情况。结果  V L P D 治疗后,患者的体重、上臂中部周径、血清前白蛋白及 I G F1 均显著下降;血 B U N 降低( P< 0 .01) , Ccr 无明显改变; E P I高于 V L P D 的要求。加用必需氨基酸和酮酸后,血清前白蛋白升高( P< 0 .05) ;体重、上臂中部周径及血 I G F1 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血 B U N 进一步下降, Ccr略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 E P I无改变。结论 必需氨基酸和酮酸在 V L P D 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中有改善并维持病人营养状况的趋势;但未发现能改善对 V L P D 的顺应性;能减少氮质产物积聚,有助于减轻尿毒症症状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需氨基酸 酮酸 极低蛋白饮食 慢性肾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CD_(44)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6
14
作者 倪兆慧 张庆怡 +5 位作者 钱家麒 王蔚 王利民 王健华 许以评 童菊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了解黄芪(AM)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分泌基质和表达CD44mRNA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 AM或 AM血清处理经 PDGF-BB刺激的 HMCs,分别采用 MTT法和 ELISA方法检测 HMCs增殖和... 目的:了解黄芪(AM)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分泌基质和表达CD44mRNA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 AM或 AM血清处理经 PDGF-BB刺激的 HMCs,分别采用 MTT法和 ELISA方法检测 HMCs增殖和Ⅳ型胶原(Col-Ⅳ)分泌,用RT-PC R法检测AM对HMCs表面CD4 4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经AM或AM血清处理后,由PDGF-BB诱导的HMCs增殖与未处理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效应;HMCs分泌Col-AⅣ和CD44mRNA表达水平较未处理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下降,并与剂量呈一定相关。结论;AM可抑制HMCs增殖和Ⅳ型胶原蛋白的过度生成,并且这种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降低 HMCs表面 CD44 mRNA的过表达而介导的。本研究结果提示,AM对延缓慢性肾脏疾病向肾硬化进展可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系膜细胞 肾硬化 中药 药理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尿蛋白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戴慧莉 钱家麒 严玉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混合性尿蛋白在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损伤中的意义,评估尿蛋白分型的特征对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薄层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尿蛋白分型,将101例肾活检证实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70、150、2...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混合性尿蛋白在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损伤中的意义,评估尿蛋白分型的特征对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薄层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尿蛋白分型,将101例肾活检证实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70、150、23、10kd组,分别测定血清肌酐(Scr)、24h尿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RBP)及小管间质损害分数。结果 10kd组34.29%患者的Scr高于正常范围,且与其他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患者24h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23kd组和10kd组升高尤为显著,与另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RBP及小管间质损害分数测定中,10k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当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出现分子量很低的23kd和10kd的混合性尿蛋白类型时,肾小球滤过功能和小管重吸收功能均受到损伤,后者可能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低分子量尿蛋白 薄层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肌酐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中炎症发生的原因和后果 被引量:14
16
作者 钱家麒 姚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8期435-437,共3页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透析患者 ESRD患者 心血管危险因素 disease 炎症 心血管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 透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病的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庆怡 陆安康 《上海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16-17,共2页
黄芪作为传统的中药,具有补中益气、因表、利水、排脓毒、生肌等作用。在肾脏病领域内,较早就有记载应用黄芪治疗肾脏病的许多著名方剂和医案。近年更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但大多是复方应用,单独应用黄芪治疗肾病的报道不多,现将我们最... 黄芪作为传统的中药,具有补中益气、因表、利水、排脓毒、生肌等作用。在肾脏病领域内,较早就有记载应用黄芪治疗肾脏病的许多著名方剂和医案。近年更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但大多是复方应用,单独应用黄芪治疗肾病的报道不多,现将我们最近的观察报告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黄芪 注射液 治疗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透氧化铝透析膜的生成及膜的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伟明 黄忠平 +2 位作者 余建平 高大勇 钱家麒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7-1010,共4页
研究氧化铝膜生成的不同反应条件与膜孔特性之间的关系,以探讨符合透析膜结构特性的氧化铝膜最佳生成条件.分别以3%硫酸、5%硫酸和2.7%草酸为电解液,反应温度恒定在0℃、反应时间为48 h,在不同的电压条件下,将高纯度铝箔氧化生成氧化铝... 研究氧化铝膜生成的不同反应条件与膜孔特性之间的关系,以探讨符合透析膜结构特性的氧化铝膜最佳生成条件.分别以3%硫酸、5%硫酸和2.7%草酸为电解液,反应温度恒定在0℃、反应时间为48 h,在不同的电压条件下,将高纯度铝箔氧化生成氧化铝膜.用扫描电镜观察、测定膜的孔径,有效多孔和多孔性.测定氧化铝膜对水的传导力,评估膜的选择通透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能稳定地生成膜孔孔径均匀、排列整齐规则的氧化铝膜.在相同的电解液中,随着电压的增加,生成氧化铝膜的孔径和多孔性显著增大(P<0.05),有效多孔性显著减小(P<0.05).在3%和5%硫酸电解液中氧化生成的氧化铝膜的孔径比在2.7%草酸中生成的膜孔径小.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氧化铝膜对水的传导力比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些透析器膜的水传导力大. 研究结果表明,生成符合透析膜结构特性的氧化铝膜的最佳反应条件是以3%硫酸或5%硫酸为电解液、反应温度0℃、反应时间48 h、反应电压12.5~17.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膜 氧化铝 孔径 水的传导力 氧化铝 透析膜 实验研 最佳反应条件 血透 扫描电镜观察 结构特性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与肾性骨病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庆怡 牟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肾性骨病 病理生理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葡萄糖上调人血管内皮细胞水孔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方炜 钱家麒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7期534-537,共4页
目的 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水孔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高浓度葡萄糖和高渗透压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6、24、48、72 h,观察其对AQP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未添加葡萄糖或甘露醇培养组为... 目的 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水孔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高浓度葡萄糖和高渗透压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6、24、48、72 h,观察其对AQP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未添加葡萄糖或甘露醇培养组为对照组。结果 培养6 h后,各组AQP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别(P>0.05);培养24 h后,4.25%葡萄糖组与对照组相比,AQP1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继续培养AQP1表达量的增加更为明显。与甘露醇培养基组比较,AQP1表达量在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提示体外高浓度葡萄糖可上凋人血管内皮细胞AQP1的表达,其上凋作用可能主要通过高渗透压作用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葡萄糖 血管内皮细胞 水孔蛋白-1 AQP1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