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汉人瘦素受体基因G1n223Arg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蓉 郑以漫 +3 位作者 项坤三 贾伟平 陆俊茜 唐峻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35-437,共3页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变异与肥胖的关系。方法359例无亲缘关系的上海地区汉人及66例白种人运用PCR-RFLP方法(MspI限制性内切酶)检测瘦素受体基因Gin223Arg变异的基因型。结果中国人中GG、GA及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89,0.200...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变异与肥胖的关系。方法359例无亲缘关系的上海地区汉人及66例白种人运用PCR-RFLP方法(MspI限制性内切酶)检测瘦素受体基因Gin223Arg变异的基因型。结果中国人中GG、GA及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89,0.200及0.011;G及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89及0.111,与本研究组中白种人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P=2.98×10-16,3.46×10-18)。在中国人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间该基因变异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P=0.369,0.344)。结论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变异,在中国人肥胖的发病中可能无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受体 肥胖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prifusor靶控丙泊酚输注系统用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江伟 谢抒 徐惠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研究Diprifusor靶控输注(TCI)系统用于全凭静脉麻醉(TIVA)的可行性及诱导、维持和苏醒期丙泊酚靶浓度(C1)的半效浓度(ED50)。方法 102例ASA Ⅰ-Ⅱ级、行全麻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三个年龄组(n=34):A组19-45岁、B组46-64岁、C组65-8... 目的 研究Diprifusor靶控输注(TCI)系统用于全凭静脉麻醉(TIVA)的可行性及诱导、维持和苏醒期丙泊酚靶浓度(C1)的半效浓度(ED50)。方法 102例ASA Ⅰ-Ⅱ级、行全麻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三个年龄组(n=34):A组19-45岁、B组46-64岁、C组65-88岁。术中以Diprifusor TCI系统推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单次静推行TIVA。根据手术需要及患者生命体征调节Ct。每组随机抽取15例于麻醉的九个时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Cm)。结果 该TCI系统运作中位误差(MDPE)=-9.43%,绝对运作中位误差(MDAPE)=25.29%。诱导期A、B、C三组患者的丙泊酚CtED50别为3.48、2.82和2.50 μg/mL;维持期为2.39、1.96和2.01 μg/mL;苏醒期为1.02、0.90和0.79 μg/mL。除维持期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各项C1ED50都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且都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Diprifusor TCI系统用于TIVA的可控性和准确性较好,较之诱导期和苏醒期,维持期Ct更准确。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对丙泊酚的敏感性增加,所需丙泊酚Ct降低,老年患者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prifusor 靶控丙泊酚输注系统 全凭静脉麻醉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不同年龄人群ACE基因多态性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徐瑾 翁青 +1 位作者 龙昌敏 项坤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32-434,共3页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人群中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年龄变化。方法运用PCR技术对上海地区312例正常人的ACE基因插入(insertion,I)/缺失(deletion,D)(I/D步态进行检测。结果研究人群ACEI/D多态D、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人群中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年龄变化。方法运用PCR技术对上海地区312例正常人的ACE基因插入(insertion,I)/缺失(deletion,D)(I/D步态进行检测。结果研究人群ACEI/D多态D、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5、0.55。基因型频率男女间无显著差异(FisherP=0.315)。DD频率随研究人群的年龄增加而降低,DD型与非DD型有显著差异(Mantal-HaenszelX2=10.04,P=0.002)。结论在进行ACEI/D多态与各种疾病的研究时,年龄匹配是组间比较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基因 多态性 年龄化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汉族人解偶联蛋白3基因的变异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蓉 郑以漫 +2 位作者 项坤三 贾伟平 方启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P3(UCP3)基因IVS6g→a +1变异与中国汉族人肥胖及糖尿病的关系。 方法选取 30 6例无亲缘关系的中国人和 6 6例白种人 ,运用PCR -RFLP方法检测UCP3基因IVS6g→a +1的变异情况。 结果中国人与白种人中均未发现这种变...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P3(UCP3)基因IVS6g→a +1变异与中国汉族人肥胖及糖尿病的关系。 方法选取 30 6例无亲缘关系的中国人和 6 6例白种人 ,运用PCR -RFLP方法检测UCP3基因IVS6g→a +1的变异情况。 结果中国人与白种人中均未发现这种变异。 结论该基因变异不是中国汉族人肥胖与糖尿病发生的重要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偶联蛋白3基因 基因变异 肥胖 汉族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一讲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学 被引量:1
5
作者 浦权 《新医学》 1998年第7期383-384,共2页
进修医生教授,请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这一术语的概念近年来有什么新的变化呢?教授MDS这一术语主要用在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发病前,经数月乃至数年的获得性血液学异常状态时。约25%~50%的AML患者于... 进修医生教授,请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这一术语的概念近年来有什么新的变化呢?教授MDS这一术语主要用在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发病前,经数月乃至数年的获得性血液学异常状态时。约25%~50%的AML患者于病前常先出现一个进行性骨髓衰竭和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 临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社区保健问题 搞好社区医学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戴又坚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7年第6期35-36,共2页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市六临床医学院在街道医院建立社区医学教学基地,以解决社区保健问题来组织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注意选题与社区保健任务有机吻合,带教过程与完成保健任务密切结合,课程小结与探索保健课题相互...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市六临床医学院在街道医院建立社区医学教学基地,以解决社区保健问题来组织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注意选题与社区保健任务有机吻合,带教过程与完成保健任务密切结合,课程小结与探索保健课题相互关联,取得良好效果.以解决社区保健问题组织教学是符合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及适应未来医学教育需要的一条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保健 社区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Ⅳ型胶原检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潘钰卿 奚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64-465,共2页
对14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Ⅳ型胶原检测,结果慢性活动型肝炎组与肝炎后肝硬化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急性黄疸型组(P均<0.05)。提示血清Ⅳ型胶原检测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血清 IV型胶原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肩胛筋膜瓣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张忠润 金一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35-137,共3页
以旋肩胛动、静脉为蒂的游离肩胛筋膜瓣移植术用于6例次手与足部的修复,5例全部成活,1例大部成活。并讨论了筋膜瓣的优缺点,手术要点及术后监护等。
关键词 筋膜瓣 移植 游离肩胛筋膜瓣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六讲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目标与策略
9
作者 浦权 《新医学》 1998年第12期652-653,共2页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沪部分市民自体输血认知情况调查
10
作者 姚海军 李慧峰 +4 位作者 王仁 缪青 骆君骅 戴又坚 李志强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5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自体输血推广的因素,为血液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关于自体输血的问卷调查》和《关于自体输血宣传资料》,对在沪部分居民进行调查及宣传、教育,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对自体输血的认识和认同情况上,被... 目的分析影响自体输血推广的因素,为血液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关于自体输血的问卷调查》和《关于自体输血宣传资料》,对在沪部分居民进行调查及宣传、教育,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对自体输血的认识和认同情况上,被调查者性别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职业、学历以及是否有献血史和输血史的调查对象对自体输血的认识和认同情况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会各个部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有责任、有义务向市民宣传自体输血,政府部门也应采取适当措施鼓励自体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胃癌术后转移或复发与其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金水 陈尼维 +4 位作者 蒋西华 陈维雄 徐文玉 马宝骊 王易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1-172,共2页
晚期胃癌术后转移或复发与其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研究朱金水1陈尼维1蒋西华1陈维雄1徐文玉2马宝骊2王易2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因子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恶性肿瘤,尤以晚期胃癌威胁极大,而手术是胃癌首选方法,术后胃癌转移... 晚期胃癌术后转移或复发与其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研究朱金水1陈尼维1蒋西华1陈维雄1徐文玉2马宝骊2王易2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因子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恶性肿瘤,尤以晚期胃癌威胁极大,而手术是胃癌首选方法,术后胃癌转移及复发则是影响其预后重要因素,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免疫 细胞因子 肿瘤转移 复发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素单抗对裸鼠胃癌转移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金联 章月星 +3 位作者 储榆德 周同 许惠敏 李明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30-32,共3页
晚近发现的粘附分子P-选择素.能介导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粘附介导作用。该文用人胃癌细胞株原位移植方法建立动物模型.术后分别注射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或PBS液体。结果发现.PBS对照组肿瘤转移率... 晚近发现的粘附分子P-选择素.能介导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粘附介导作用。该文用人胃癌细胞株原位移植方法建立动物模型.术后分别注射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或PBS液体。结果发现.PBS对照组肿瘤转移率为54.5%。单抗组仅1例有肿瘤转移。ELISA法测定显示,肿瘤转移裸鼠血浆P-选择素含量显著高于非转移裸鼠。表明P-选择素与肿瘤转移相关,其单抗对肿瘤转移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选择素 单克隆抗体 抗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循经传导穴位辐照治疗肿瘤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耀持 许帼光 +1 位作者 庄月华 薛岚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16,共2页
采用高功率密度辐射头,将毫米波导入穴位,再通过经络的循经传导效应,将毫米波的能量施加到肿瘤上,同时配合其他疗法,共治疗61例,与常规肿瘤治疗组对照,结果表明,前者在调节NK-a,LAK-a和IL-2,缓解癌痛,改善症... 采用高功率密度辐射头,将毫米波导入穴位,再通过经络的循经传导效应,将毫米波的能量施加到肿瘤上,同时配合其他疗法,共治疗61例,与常规肿瘤治疗组对照,结果表明,前者在调节NK-a,LAK-a和IL-2,缓解癌痛,改善症状及促进白细胞生长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针灸疗法 毫米波 循经传导 穴位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吻合技术与微栓子形成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洪 何鹤皋 +1 位作者 曾炳芳 眭述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509-511,550,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吻合技术与微栓子形成的关系及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制备右侧提睾肌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血管吻合技术良好组与吻合技术差组,采用活体微循环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测通过提睾肌第一... 目的 研究血管吻合技术与微栓子形成的关系及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制备右侧提睾肌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血管吻合技术良好组与吻合技术差组,采用活体微循环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测通过提睾肌第一级微动脉的微栓子数量、面积和毛细血管灌注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微栓子的组成及变化。结果 吻合技术良好组微栓子的平均数量和面积均明显比吻合技术差组少(P<0.01);吻合灌注后3h功能毛细血管密度降到基础值的57.6%;微栓子内的血小板出现显著脱颗粒。结论 血管吻合后产生微栓子的数量与吻合技术的优劣密切相关;微栓子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降低微循环的灌注;吻合技术通过微栓子改变功能毛细血管的密度而影响组织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栓子 微循环 提睾肌 血管吻合技术 动物模型 毛细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关节镜下治疗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琦 蒋垚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 研究关节镜技术在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12例Schatzker Ⅰ-Ⅲ型的胫骨平台骨折老年患者行关节镜监视下的复位加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患者并发症并用Rasmussen评分系统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 无... 目的 研究关节镜技术在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12例Schatzker Ⅰ-Ⅲ型的胫骨平台骨折老年患者行关节镜监视下的复位加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患者并发症并用Rasmussen评分系统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 无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3.5个月,Rasmussen评分平均为27.3分,所有患者疼痛缓解和关节稳定性评分为优。 结论 关节镜技术应用于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关节镜 术后并发症 内固定术 半月板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对外源性羟自由基致兔心肌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莉 周冠杯 +1 位作者 邱瑜 金正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明确儿茶酚胺与缺血性损伤心肌间作用的病理生理影响。方法在外源性羟自由基所致家兔心肌损伤的模型上,观察心功能、心肌超微结构和血中脂质过氧化物(MDA)之间的关系以及多巴胺的影响。结果多巴胺加重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并且... 目的明确儿茶酚胺与缺血性损伤心肌间作用的病理生理影响。方法在外源性羟自由基所致家兔心肌损伤的模型上,观察心功能、心肌超微结构和血中脂质过氧化物(MDA)之间的关系以及多巴胺的影响。结果多巴胺加重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并且有加重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倾向,与羟自由基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多巴胺会延迟自由基损伤的心肌恢复,因而为评价多巴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低下状态的远期效果提供了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心肌损伤 羟自由基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超微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建广 顾玉东 李继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396-398,420,共4页
目的 研究电刺激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用SD大鼠,建立双下肢失神经支配腓肠肌的实验模型,电刺激右下肢腓肠肌,观察肌细胞直径、截面积、超微结构、Na,K-ATP酶和Ca-ATP酶活性变化。结果 电刺激能延缓肌细胞的线粒体... 目的 研究电刺激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用SD大鼠,建立双下肢失神经支配腓肠肌的实验模型,电刺激右下肢腓肠肌,观察肌细胞直径、截面积、超微结构、Na,K-ATP酶和Ca-ATP酶活性变化。结果 电刺激能延缓肌细胞的线粒体、肌质网退变。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电刺激侧较对照侧肢体下降速度明显减慢;Na,K-ATP酶活性下降速度,电刺激侧较对照侧慢15.59%和27.38%;Ca-ATP酶活性下降速度,电刺激侧较对照侧慢4.83%和21.64%。结论 电刺激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具有保护作用,是延缓肌肉萎缩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支配骨骼肌 电刺激 超微结构 NA K-ATP酶 Ca-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白血病骨髓切片巨核系细胞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浦权 杨梅如 +2 位作者 陶英 张子祥 刘薏芝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50-52,共3页
报道一种简易改良骨髓活检块GMA塑料包埋法,结合冷固定、冷脱水、冷浸渍和冷包埋,于4℃真空下聚合的有效制冷系统,不仅容许缓慢聚合而又使许多细胞抗原因聚合过程中过度产热所致热损伤的防止而得以保留。为研究同一切片内骨髓细胞形... 报道一种简易改良骨髓活检块GMA塑料包埋法,结合冷固定、冷脱水、冷浸渍和冷包埋,于4℃真空下聚合的有效制冷系统,不仅容许缓慢聚合而又使许多细胞抗原因聚合过程中过度产热所致热损伤的防止而得以保留。为研究同一切片内骨髓细胞形态和免疫组化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诊断工具。CML患者切片以CD八h单抗染色后于不同成熟阶段之巨核细胞之胞浆均呈强阳性反应,方法简单而无需昂贵设备,适于以取得之小块骨髓在任何血液实验室中常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活检 塑料包埋 髓性白血病 白血病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超鸿 张庆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6-167,共2页
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林超鸿张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有互为因果关系,特别是Th/Ts比例失衡与肿瘤的形成、扩散和转移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构成了细胞免疫的主要部分,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主导作用[1]... 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林超鸿张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有互为因果关系,特别是Th/Ts比例失衡与肿瘤的形成、扩散和转移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构成了细胞免疫的主要部分,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主导作用[1]。作者采用Leu系列单抗和FCM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TEN和TPN对创伤后免疫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惠芳 王学敏 +1 位作者 江伟 周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观察创伤后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对机体免疫和代谢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复合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观察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代谢和免疫指标的变化。 结果较之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组营养前后前白蛋白变化明显 ,淋巴细胞增殖... 目的观察创伤后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对机体免疫和代谢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复合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观察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代谢和免疫指标的变化。 结果较之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组营养前后前白蛋白变化明显 ,淋巴细胞增殖率增加显著。而肠外营养组每日氮损失量明显小于肠内营养组。两组间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变化无明显差异。 结论创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而肠外营养更有利于纠正负氮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全胃肠内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 免疫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