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母乳成分调查 被引量:27
1
作者 钱继红 吴圣楣 +3 位作者 张伟利 曹丽娟 杨弘伟 敖黎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6-398,共3页
目的 了解当前上海地区母乳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三区一县 12 0名产妇的乳汁 ,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锰、钠、钾、磷、氯、铁、铜和锌的含量 ,并对产妇作膳食调查。结果 上海地区... 目的 了解当前上海地区母乳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三区一县 12 0名产妇的乳汁 ,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锰、钠、钾、磷、氯、铁、铜和锌的含量 ,并对产妇作膳食调查。结果 上海地区母乳中蛋白质、锰、钠、钾、氯、铁和铜含量高于参考值 ,且市区较郊区更高 ,差异有显著性 ;脂肪、钙和锌含量低于参考值 ,郊区更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碳水化合物和磷含量接近参考值 ,市区与郊区相比 ,碳水化合物的差异无显著性 ,磷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上海地区母乳中脂肪、钙和锌含量偏低 ,钠和氯含量明显偏高 ,建议孕、产妇及乳母应适当增加脂肪、钙和锌的摄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区 母乳成分 调查 母乳 矿物质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杨浦区健康儿童及青少年肺功能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廷熹 齐家仪 +3 位作者 许怀琪 郑德馨 梁华 严大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3-54,共2页
儿童及青少年肺功能正常参考值测定,国内已有报道。由于地区、仪器方法以及儿童、青少年营养状态不同,仍有必要对本地区中、小学生肺功能的正常参考值进行测定。为此,我院于1991~1993年6月,在杨浦区对359例健康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肺功... 儿童及青少年肺功能正常参考值测定,国内已有报道。由于地区、仪器方法以及儿童、青少年营养状态不同,仍有必要对本地区中、小学生肺功能的正常参考值进行测定。为此,我院于1991~1993年6月,在杨浦区对359例健康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肺功能测定,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上海 肺功能测定 体格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母乳中三大营养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钱继红 吴圣楣 +2 位作者 张伟利 敖黎明 杨弘伟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母乳中三大营养素含量。方法 收集上海市三区一县 1 2 0名产妇的乳汁 ,测定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并对产妇作膳食调查。结果 上海地区母乳中蛋白质含量高于参考值 ,市区较郊区更高 ;脂肪含量普遍低于参...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母乳中三大营养素含量。方法 收集上海市三区一县 1 2 0名产妇的乳汁 ,测定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并对产妇作膳食调查。结果 上海地区母乳中蛋白质含量高于参考值 ,市区较郊区更高 ;脂肪含量普遍低于参考值 ,郊区更低 ,市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碳水化合物含量接近参考值 ,市区与郊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上海地区母乳中脂肪含量普遍偏低 ,脂肪与新生儿脑及视觉发育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营养素含量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16例内科综合治疗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盛颖 吴力军 +1 位作者 董国芳 宗春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3-404,共2页
目的 观察以饮食控制结合降脂药物、抗氧化剂的内科综合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 ,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实际经验。方法 将 11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 ... 目的 观察以饮食控制结合降脂药物、抗氧化剂的内科综合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 ,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实际经验。方法 将 11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 ,同时口服水飞蓟素和辛伐他汀 ,疗程为 3个月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还原性谷胱甘肽静脉点滴 ,疗程为 1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5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1.6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应以内科综合治疗为宜。抗氧化剂还原性谷胱甘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内科综合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肝炎 还原性谷胱甘肽 辛伐他汀
原文传递
从上海市社区医生现况看我国临床医学本科教育 被引量:1
5
作者 康金凤 岳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728-1729,共2页
目的 了解目前全科医生培养状况及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及当前医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间的差异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教育模式。方法 随机向上海市 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5周岁以下、医学本科毕业的医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 从社区卫... 目的 了解目前全科医生培养状况及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及当前医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间的差异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教育模式。方法 随机向上海市 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5周岁以下、医学本科毕业的医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 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知识需求可以反映出当前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对于培养全科医生的不适应性。结论 现行的医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必须进行改革 ;减少专业性很强的专科课程 ,增加临床流行病、传染病学及与全科医学相关课程学时数 ,以更好地实现卫生部提出的到 2 0 15年我国需要有 10多万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 ,并应尽快扩大全科医生培训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社区医生 现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临床医学 医学本科教育 上海 课程设置 培养状况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散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被引量:83
6
作者 赵美华 荣烨之 +3 位作者 吕宝经 朱向阳 黄国芳 杨谨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2-145,共4页
本研究观察了生脉散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SOD、GSH-Px明显低于健康人(P<0.001),... 本研究观察了生脉散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SOD、GSH-Px明显低于健康人(P<0.001),MDA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6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生脉散组和对照组,结果发现生脉散组(35例)患者血中SOD、GSH-Px较服药前明显增加(P<0.001);MDA显著降低(P<0.001)。对照组(27例)服药前、后SOD、GSH-Px及MDA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损伤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密切关系。生脉散具有抗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能防治心肌损伤,是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 心肌炎 生脉散 抗脂质过氧化 抗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49
7
作者 宋志芳 郭晓红 +5 位作者 王树云 谢伟 殷娜 张悦 单慧敏 李文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49-353,共5页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8月收入 ICU所有 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是否应用 GC,将患者分为 GC与非 GC组 ,统计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原发...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8月收入 ICU所有 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是否应用 GC,将患者分为 GC与非 GC组 ,统计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原发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 )、氧合指数 (Pa O2 / Fi O2 )、肺内分流 (Qs/ Qt)、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 (PEEP)水平、病死率与直接死亡原因 ;同时还分析了 GC组应用 GC时机、剂量、疗程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77例患者中 ,GC组 6 0例 ,非 GC组 17例 ,两组性别、年龄、APACHE 评分、Pa O2 / Fi O2 与 Qs/ Qt、机械通气时间、PEEP水平、缺氧改善情况等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GC组病死率 (71.7% )高于非GC组 (5 2 .9% )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两组因 ARDS所致病死率均低 (7.0 %和 11.1% ) ;GC组死亡患者的年龄、APACHE 评分、基础疾病等方面与存活患者差异显著 (P<0 .0 0 1或 P<0 .0 0 5 ) ,住院时间也短(P<0 .0 5 ) ;确诊前与确诊后 2 4 h内应用 GC患者的病死率 (6 6 .7%和 6 8.2 % )低于确诊 2 4 h后应用 GC的患者 (90 .0 % )。结论 :GC是 ARDS综合救治的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32
8
作者 宋志芳 郭晓红 +5 位作者 王树云 谢伟 殷娜 张悦 单慧敏 李文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69-674,共6页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SCAP)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5月— 2 0 0 3年 2月所有因 SCAP致 ARDS入住 ICU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SCAP)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5月— 2 0 0 3年 2月所有因 SCAP致 ARDS入住 ICU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 )、氧合指数 (Pa O2 /Fi O2 )、肺内分流 (Qs/Qt)、肺部感染严重程度、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 (PEEP)水平、ICU停留时间、肺炎吸收指数、氧合改善率、病死率及直接死亡原因等 ,评价应用 GC对缺氧与休克纠正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2 4例患者中 ,未接受 GC治疗 7例 ,痊愈 5例(71.4 % ) ,死亡 2例 (2 8.6 % ) ,直接死亡原因分别为 ARDS(拒绝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接受 GC治疗 17例 ,仅痊愈 5例 (2 9.4 % ) ,死亡 12例 (70 .6 % ) ,主要死亡原因为 MODS(6例 ,75 .0 % ) ,少数为 ARDS与休克 (各 1例 ,12 .5 % )。痊愈患者肺部感染严重程度等临床参数与死亡者无显著差异(P>0 .0 5 ) ,但治疗后除 Pa O2 /Fi O2 和 Qs/Qt改善、休克纠正明显外 ,肺部感染有效率高 (P<0 .0 0 1)。结论 :GC能协助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纠正 SCAP等肺内性 ARDS的顽固性缺氧和休克 ,为原发病治疗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81
9
作者 程洁 吕宝经 +2 位作者 郑宏超 徐伟平 张亚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5-68,共4页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择 2 0 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并经颈动脉DSA及B超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 (对照组 )。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 ,冠心病组再分成三个亚组。结果...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择 2 0 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并经颈动脉DSA及B超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 (对照组 )。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 ,冠心病组再分成三个亚组。结果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正相关 ,颈动脉狭窄较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低 ,但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且颈动脉狭窄亦有加重趋势。结果提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对中年以上人群 ,尤其是有多种危险因素者 ,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冠状动脉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4
10
作者 张亚臣 陈瑞明 +2 位作者 赵美华 吕宝经 荣烨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0例 ,其中心功能Ⅱ级 10例 ,Ⅲ级 35例 ,Ⅳ级 5例...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0例 ,其中心功能Ⅱ级 10例 ,Ⅲ级 35例 ,Ⅳ级 5例。对照组 5 0例 ,其中心功能Ⅱ级 10例 ,Ⅲ级 36例 ,Ⅳ级 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 ,并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 ,同时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显效 2 2例 ,有效 2 0例 ,有效率 84 % ;对照组显效 14例 ,有效 16例 ,有效率 6 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7 14 ,P <0 0 1) ,治疗后治疗组心输出量 (CO)、心搏出量 (SV)、心脏指数 (CI)、射血分数 (EF)、左室短轴缩短率 (△D % )、室壁增厚率 (△T % )均显著增加 ,体循环外周阻力 (SVR)则明显降低 ,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均P >0 0 5 )。治疗后治疗组EF、SV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SVR明显降低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生脉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 ,与西药合用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 扩张型心肌病 血流动力学 中医药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在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46
11
作者 宋志芳 俞康龙 +1 位作者 单红卫 马钧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8-361,共4页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16例综合 ICU(GICU)内肾移植术后因间质性肺炎合并 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与比较机械通气后缺氧改善情况等 ,了解和判断机械通气...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16例综合 ICU(GICU)内肾移植术后因间质性肺炎合并 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与比较机械通气后缺氧改善情况等 ,了解和判断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及影响抢救成功率的主要环节。结果 :16例患者中 ,15例应用了机械通气与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 PEEP,4~ 15 cm H2 O(1cm H2 O=0 .0 98k Pa)〕治疗 ,1例未用机械通气治疗 ;机械通气治疗〔1~ 87d,平均 (15 .4± 2 1.1) d〕与生存时间〔1~ 194 5 d,平均 (15 4 .4± 4 97.1) d〕不等 ;仅 1例痊愈 (6 .7% ) ,14例死亡 (93.3% )。死亡原因分析提示 ,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 ,病程短(≤ 3d)的患者 (3例 ) ,导致死亡的直接因素为非呼吸因素 (循环和中枢神经 ) ;未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例 )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为缺氧。分析 1例抢救成功病例的主要经验在于及时应用机械通气并纠正了缺氧 ,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了时间。结论 :机械通气抢救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 ARDS的主要价值在于纠正缺氧 ,病原学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困难可能是抢救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肾移植术后 肺炎 间质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气末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人工通气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1
12
作者 宋志芳 郭晓红 +10 位作者 潘祝平 王树云 顾茵 朱赟琳 谢伟 殷娜 谢伟霖 张悦 单慧敏 陈列彬 李文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 :评价 A (气道 )、B(呼吸 )、C(循环 )抢救步骤在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70例心搏、呼吸骤停行 CPCR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4 4例 )和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2 6例 )患者在实... 目的 :评价 A (气道 )、B(呼吸 )、C(循环 )抢救步骤在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70例心搏、呼吸骤停行 CPCR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4 4例 )和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2 6例 )患者在实施 CPCR过程中采取的 A、B、C顺序及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 (<5分钟、5~ 10分钟和 >10分钟 )所分组的各期复苏成功率。结果 :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C组 (11例32例次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87.5 %,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均 <0 .0 1) ;CAB组 (2 4例 )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各期复苏成功率不同 ,<5分钟组各期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 >5分钟组 (P<0 .0 5或 P<0 .0 1) ;AB组(3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6 6 .7%,ABC组 (6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33.3%,均显著高于 CAB组 (P均 <0 .0 1)。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ABC组各期复苏成功率与 CAB组总体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一、二期复苏成功率间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三期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 ,>10分钟组明显低于 <10分钟组 (P均 <0 .0 1)。结论 :CAB可能是各种原因致心搏骤停患者 CPCR中可取的抢救步骤 ,但 5分钟可能是进行有效人工通气的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脑复苏步骤 人工气道 通气 心脏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上调Smad7表达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源文 李定国 +2 位作者 吴建新 陈颖伟 陆汉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观察低浓度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活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TGFβ1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HSC原代培养,给予Tet(0.4、0.8、1.6和3.2μmol·L-1)处理,... 目的观察低浓度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活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TGFβ1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HSC原代培养,给予Tet(0.4、0.8、1.6和3.2μmol·L-1)处理,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或给予TGFβ1(质量浓度5μg·L-1)和(或)Tet(1.6μmol·L-1)干预,分别以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Smad3、Smad7以及αSMAmRNA和(或)蛋白表达。结果Tet(0.4~3.2μmol·L-1)能抑制培养HSC表达αSMA。Tet(1.6μmol·L-1)抑制TGFβ1诱导的HSCαSMA表达,伴有Smad7表达上调及TGFβ1表达下降,但不影响TGFβⅠ、Ⅱ型受体和Smad3表达。结论低浓度Tet抑制培养HSC的活化和TGFβ1促活化作用,该作用与上调Smad7表达并抑制TGFβ1有关而不影响TGFβ受体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S SMAD7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后颅内病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9
14
作者 陈惠金 朱建安 +4 位作者 陈冠仪 孙建华 蒋丽蓉 储淞雯 吴圣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16,共3页
对60例重度窒息儿进行苯巴比妥预防颅内病变及惊厥的对照研究。苯巴比妥组接受负荷量平均 年龄为生后5.6小时,其生后第四天的血清药物浓度为21.9±5.9μg/ml,颅内病变发生率为53.3%;对照组的颅内病变发生率为83.3%,两组之间的差... 对60例重度窒息儿进行苯巴比妥预防颅内病变及惊厥的对照研究。苯巴比妥组接受负荷量平均 年龄为生后5.6小时,其生后第四天的血清药物浓度为21.9±5.9μg/ml,颅内病变发生率为53.3%;对照组的颅内病变发生率为83.3%,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239,P<0.05)。苯巴比妥组在给药以后,无1例发生惊厥,对照组的惊厥持续时间则显著延长(t=3.068,P<0.05)。研究显示苯巴比妥可显著降低窒息后颅内病变发生率,并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窒息后惊厥的发生。建设对重度窒息儿宜在生后早期应用苯巴比妥预防,以降低颅内病变及惊厥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颅内病变 预防 苯巴比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促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跨膜信号转导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源文 李定国 +2 位作者 吴建新 陈颖伟 陆汉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观察低浓度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培养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 - β1 ,(TGF - β1 )促活化作用影响 ,并探讨该作用与TGF - β1 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 2dHSC ,MTT法检测低浓度氧化苦参碱 (0 .2 5~ 8m... 目的 观察低浓度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培养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 - β1 ,(TGF - β1 )促活化作用影响 ,并探讨该作用与TGF - β1 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 2dHSC ,MTT法检测低浓度氧化苦参碱 (0 .2 5~ 8mg/L)对HSC细胞毒作用 (作用 12h)和增殖影响 (作用 48h) ,或给予TGF- β1 (5ng/ml)和 /(或 )氧化苦参碱 (2mg/L)干预 ,相差显微镜观察HSC形态变化 ,分别以RT PCR或Westernblot法检测TGF - β1 及其Ⅰ、Ⅱ型受体、Smad 2 /3、Smad 7以及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mRNA和 /(或 )蛋白表达。结果 氧化苦参碱 (0 .2 5~ 8mg/L)对HSC无明显细胞毒作用 ,大于 8mg/L能抑制HSC增殖。氧化苦参碱 (2mg/L)抑制TGF β1 诱导HSC激活时的α SMA表达和形态转化 ,伴随TGF β1 受体mRNA表达升高 ,Smad 7mRNA表达上调及TGF - β1 mRNA表达下降 (与单纯TGF - β1 处理组相比 ,分别上升 1.2 5、0 .87倍或下降 1.92倍 ,P均 <0 .0 5 ) ,但不影响TGF β1 Ⅱ型受体和Smad 3mR 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Smad 2 /3、Smad 7蛋白表达 ,与RT PCR结果相似。氧化苦参碱对单纯培养激活的HSC有类似作用。结论 低浓度氧化苦参碱 (2mg/L)上调Smad 7表达并抑制TGF β1 表达、上调TGF β1 Ⅰ型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HSC TGF-β1 mRNA表达 SMAD7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跨膜信号转导 RT-PCR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酶胶囊与多酶片治疗胰腺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雷鸣 宗春华 +3 位作者 张敏红 桑玉尔 董国芳 刘清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 :比较胰酶胶囊与多酶片治疗胰腺炎伴消化不良病人的疗效。方法 :将 63例病人随机分成 2组 ,胰酶胶囊组 33例给予胰酶胶囊 2粒 ,po ,tid× 4wk ;多酶片组 30例给予多酶片 5片 ,po ,tid× 4wk ;服药后 2 ,4wk进行临床症状的... 目的 :比较胰酶胶囊与多酶片治疗胰腺炎伴消化不良病人的疗效。方法 :将 63例病人随机分成 2组 ,胰酶胶囊组 33例给予胰酶胶囊 2粒 ,po ,tid× 4wk ;多酶片组 30例给予多酶片 5片 ,po ,tid× 4wk ;服药后 2 ,4wk进行临床症状的积分评价。结果 :胰酶胶囊组治疗 2wk后在腹痛、饱胀、胃肠胀气、腹泻等积分分别下降了 (0 .86± 0 .13)分 ,(1.33± 0 .14 )分 ,(1.4 0± 0 .2 1)分 ,(0 .90± 0 .16)分 ;多酶片组分别下降了 (0 .13± 0 .0 3)分 ,(0 .37±0 .0 4 )分 ,(0 .36± 0 .0 7)分 ,(0 .15± 0 .0 4 )分。均P<0 .0 1。治疗后 4wk胰酶胶囊组总有效率为94 %、多酶片组为 5 7% ,2组间比较P <0 .0 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酶胶囊 多酶片 治疗 胰腺炎 消化不良 疗效比较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顾茵 宋志芳 +7 位作者 潘祝平 王树云 殷娜 张悦 李文华 谢伟 朱贇琳 单慧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732-734,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MODS)患者的预后因素 ,为提高机械通气抢救危重病成功率寻找途径。方法 :收集 12 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及 MODS发生率与病死率之间的... 目的 :探讨影响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MODS)患者的预后因素 ,为提高机械通气抢救危重病成功率寻找途径。方法 :收集 12 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及 MODS发生率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比较 MODS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 APACHE 评分 )、是否合并慢性器官功能不全和其它部位感染、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 :12 0例中有 10 5例 ( 87.5 % )并发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分离出 486株细菌 ,其中 G-杆菌 35 0株 ( 72 .0 % ) ,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 ( 2 12株 ,43.6 2 % ) ;79例 ( 6 5 .8% )发生 MODS,其中 48例 ( 6 0 .8% )死亡 ;未合并感染者死亡 2例 ,单一细菌感染者死亡 15例 ,混合细菌感染者死亡 5 6例 ( P<0 .0 0 5 ) ,且 MODS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患者在年龄、APACHE 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 3个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或 P<0 .0 0 1)。结论 :虽然机械通气治疗是危重病患者抢救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但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 MODS是这类患者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其中感染病原菌种类、数量、年龄、APACHE 评分及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可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下呼吸道感染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变化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分析 被引量:36
18
作者 吕宝经 赵美华 +3 位作者 黄国芳 朱向阳 杨瑾文 荣烨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40-42,共3页
测定175例不同年龄的正常人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其总趋势SOD和GSH-PX活性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且以SOD为明显,而脂质过氧化的代谢产... 测定175例不同年龄的正常人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其总趋势SOD和GSH-PX活性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且以SOD为明显,而脂质过氧化的代谢产物MDA则随年龄增高,这些变化在各组性别间无差异。表明人体衰老与自身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所触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各系统密切有关。因此,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对延缓衰老可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脂质过氧化 自由基 酶学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度肺透明膜病表面活性物质的替代治疗 被引量:23
19
作者 郏琴 孙建华 +1 位作者 杨庆南 朱建幸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 了解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 对重症肺透明膜病上呼吸机治疗儿生后 12~ 2 4h内气管内给药 ,比较用药前后临床表现、肺部X线、血气分析及呼吸机参数的变化。结果  32例中 30例给药后即刻症... 目的 了解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 对重症肺透明膜病上呼吸机治疗儿生后 12~ 2 4h内气管内给药 ,比较用药前后临床表现、肺部X线、血气分析及呼吸机参数的变化。结果  32例中 30例给药后即刻症状、体征改善 ,血气分析结果明显好转 ;2 1例给药 3d内肺部X线明显改善。结论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对重症肺透明膜病有肯定疗效 ,对改善氧合和肺部病变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肺表面活性物质 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 被引量:52
20
作者 徐东明 金晔 徐伟平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将 6 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随机分 2组。红花组 30例给予红花注射液2 0mL +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iv ,gtt ,qd× 10d。丹参组 3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 16mL + 5 ...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将 6 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随机分 2组。红花组 30例给予红花注射液2 0mL +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iv ,gtt ,qd× 10d。丹参组 3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 16mL +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iv ,gtt ,qd。结果 :对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红花组为 90 % ,丹参组为 87% (P >0 .0 5 )。对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红花组为 6 3% ,丹参组为 37% (P <0 .0 5 )。红花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丹参组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 丹参 红花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