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系恶性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郑民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825-827,共3页
关键词 消化系恶性肿瘤 微创外科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 腹腔镜技术 微创技术 生存情况 肿瘤手术 手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腹腔镜外科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民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09-51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腹腔镜 手术外科 肥胖症 消化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4
3
作者 郑民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66-467,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囊肿 开窗引流术 临床疗效 适应证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切口疝的腹腔镜修补术 被引量:9
4
作者 郑民华 毛志海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19-121,共3页
近年来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手术作为无张力疝修补的一种方式 ,应用于治疗腹壁切口疝。与开腹腹壁切口疝手术相比 ,具有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复发率低等优势 ,应用逐步广泛。本文就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手术的操作、恢复。
关键词 腹腔镜 腹壁切口疝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手术机器人应用现状和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景理 郑民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4期351-352,共2页
关键词 远程手术机器人 临床研究 现状 发展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同期临床对比的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郑民华 冯波 +6 位作者 陆爱国 李健文 王明亮 胡艳艳 董峰 李东华 郁宝铭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68-671,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需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意愿分为接受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2组,对比2组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肿瘤根治性、医疗费用和...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需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意愿分为接受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2组,对比2组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肿瘤根治性、医疗费用和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有30、34例患者入组,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2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与开腹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224±056)、(394±164)、(1394±65)d,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切除标本长度为(2271±461)cm,清扫结肠上旁淋巴结、系膜间淋巴结、血管根部淋巴结以及淋巴结总数分别为(682±472)、(259±243)、(182±253)与(1124±802)枚与开腹组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费及药费合计与开腹组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腹腔镜组随访(8~36)个月,平均(2315±795)个月;开腹组随访(9~36)个月,平均(2219±746)个月。两组短期(≤3年)累计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经济,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 腹腔镜辅助 右半结肠癌 根治术 患者 肿瘤 随访 淋巴结 临床对比 腹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术中超声与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诊断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7
作者 郑民华 李健文 +6 位作者 胡艳艳 陆爱国 董峰 王明亮 臧潞 毛志海 蒋渝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3-52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术中胆道造影 (IOC)和腹腔镜超声 (LUS)诊断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9月对 98例行LC术患者进行LUS和IOC的前瞻性研究。结果LUS和IOC成功率分别为 10 0 %和 95 % ,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术中胆道造影 (IOC)和腹腔镜超声 (LUS)诊断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9月对 98例行LC术患者进行LUS和IOC的前瞻性研究。结果LUS和IOC成功率分别为 10 0 %和 95 % ,操作时间分别为 ( 7 7± 2 1)min和( 11 4± 3 5 )min(P <0 0 1)。敏感度和特异度LUS分别为 85 %和 96 % ,IOC分别为 83%和 98% ,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敏感度为 98%。两种方法诊断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0 2 5 <P <0 5 ) ,KAPPA值为0 6 79。LUS对肝内胆管、肝总管和胆总管胰外段显像率分别为 93%、99%和 10 0 % ,IOC分别为 89%、10 0 %和 10 0 % (P >0 0 5 ) ;LUS和IOC对胆总管胰内段显像率分别为 6 2 %和 97% (P <0 0 1)。结论LUS操作方便 ,无创伤 ,诊断效果及胆道显像率 (胰外段 )与IOC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术中诊断 临床价值 IOC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隐匿性 术中超声 造影 联合应用 敏感度
原文传递
不同压强持续性CO_2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民华 马君俊 +5 位作者 冯波 张轶 李健文 陆爱国 王明亮 刘炳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压强持续性CO2气腹对结肠癌细胞体内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气腹模型,将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分为5组,分别在不同压强CO2气体[6、9、12、15mmHg(1mmHg=0.133kPa)]以及常规培养条件下暴露1h后,各自注入每组16只裸... 目的探讨不同压强持续性CO2气腹对结肠癌细胞体内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气腹模型,将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分为5组,分别在不同压强CO2气体[6、9、12、15mmHg(1mmHg=0.133kPa)]以及常规培养条件下暴露1h后,各自注入每组16只裸鼠腹腔(1×106个细胞/裸鼠)。2周后,各组裸鼠取10只处死,观察腹腔内肿瘤结节数及各脏器转移情况。各组剩余6只裸鼠观察生存时间。结果各组裸鼠致瘤率:对照组10/10例,6mmHg组9/10例,9mmHg组9/10例,12mmHg组9/10例和15mmHg组10/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裸鼠腹腔内瘤结节数:6mmHg组(41.70±14.90)与15mmHg组(29.70±9.9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脏器转移情况在各压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裸鼠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2气腹并不增加肿瘤细胞在腹腔内以及对各脏器的侵袭转移能力,对致瘤裸鼠的生存时间无影响。高压强CO2气腹对肿瘤细胞在体内的转移侵袭能力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转移 气腹 人工 模型 动物 CO2气腹 结肠癌细胞 侵袭转移 持续性
原文传递
CO_2对结肠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冯波 郑民华 +8 位作者 马君俊 张轶 李健文 陆爱国 王明亮 胡艳艳 张俊 刘炳亚 李宏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10-71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压强持续性CO2压力对结肠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气腹模型,选用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分别在6、9、12和15mmHg压强下,以99%医用CO2气体以及常规培养条件下暴露1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表面... 目的探讨不同压强持续性CO2压力对结肠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气腹模型,选用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分别在6、9、12和15mmHg压强下,以99%医用CO2气体以及常规培养条件下暴露1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0,12,24,48和72h的表达变化。结果SW1116细胞株E-cadherin,ICAM-1,CD44,CD44v6mRNA在处理后表达增高,与处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处理后的72h之前表达降至或低于处理前水平。E-cadherin、CD44v6和ICAM-1随压强增高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在处理后0h各压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性CO2压力对结肠癌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mRNA的表达产生一过性双向影响;随CO气体压强增高,黏附分子的表达遭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 气腹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伴癌变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波 郑民华 +5 位作者 陆爱国 李健文 王明亮 董峰 毛志海 李宏为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手术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伴癌变中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3例FAP伴癌变病例施行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手术,总结手术经验,观察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短期随访结果。取同期开腹全结肠切...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手术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伴癌变中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3例FAP伴癌变病例施行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手术,总结手术经验,观察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短期随访结果。取同期开腹全结肠切除手术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腹腔镜组3例均顺利施行腹腔镜辅助全结肠、直肠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43.33(200-310)min,显著长于开腹组(P=0.028)。 平均术中出血量146.66(90-200)ml,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1.33 d,住院时间14 d,略短于开腹组,尚未达统汁学差异;平均手术切口长度腹腔镜组为4.33 cm,显著短于开腹组19.38 cm(P<0.01)。腹腔镜组3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均证实为FAP伴癌变,随访时间分别为25、15、10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结论 由具丰富腹腔镜外科经验的医师施行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FAP安全、可行、有效,但需要进一步的手术病例积累及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结直肠切除术 治疗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 肿瘤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原则与评价 被引量:74
11
作者 郑民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105-1108,共4页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 直肠癌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全直肠系膜切除 结直肠癌 手术技术 结直肠切除 “金标准” 技术改进
原文传递
腹腔镜手术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84
12
作者 郑民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51-453,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胃肠动力 影响 机械刺激 开腹手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的消化道修复与重建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郑民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5-528,共4页
关键词 腹腔镜 胃肠道手术 消化道修复 消化道重建 胃底折叠术 胃食管反流
原文传递
电穿孔化疗对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疗效及免疫机制初探
14
作者 郑民华 冯波 +4 位作者 孙骥远 陆爱国 李健文 王明亮 郁宝铭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81-684,i004,共5页
目的 观察电穿孔技术结合博莱霉素化疗对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 ,探讨其免疫效应机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6月 ,用人结肠癌Lovo细胞系建立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随机分为电穿孔化疗... 目的 观察电穿孔技术结合博莱霉素化疗对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 ,探讨其免疫效应机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6月 ,用人结肠癌Lovo细胞系建立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随机分为电穿孔化疗组 (B +E +)、单纯化疗组 (B +E - )、单纯电击组 (B -E +)和阴性对照组 (B -E - ) ,动态观察肿瘤大小 ,7d后处死并取出皮下肿瘤称重 ,观察其组织学改变 ,并用LDH法检测小鼠脾NK、LAK杀伤活性。结果 B +E +组移植瘤较其他各组明显缩小 (P <0 0 1) ;B +E +组完全缓解 1例 ,部分缓解 7例 ,B -E +和B +E -组内各有 1例部分缓解 ,而B -E -组中无一例有效 ,B +E +组有效率与其余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组织学观察也显示B +E +组的移植瘤内大片肿瘤细胞坏死、血管损伤和炎细胞浸润 ;各组小鼠的N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电穿孔化疗可显著增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对化疗的敏感性和疗效 ,可能主要与T细胞介导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机制有关 ,可成为结肠癌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化疗 结肠癌 裸鼠 移植瘤 动物模型 免疫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