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影像互联网产品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7
1
作者 付玏 李克 王梦龙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285,共3页
医学影像互联网产品是互联网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国的医学影像互联网产品却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国内外医学影像类互联网产品的分析对比,探讨了我国此类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未来发展前景提出见解。
关键词 医学影像 互联网医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联体智能化采集影像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财忠 郑介志 +13 位作者 陈刚 陈克敏 陈爽 单飞 顾建英 顾雅佳 李克 汪登斌 萧毅 杨军 詹翊强 张纪阳 熊芳舒 周建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7-811,共5页
目的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我国已成立诸多医联体,并通过云技术实现影像互通与协同诊断,但各医院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和实现程度不一,导致在医联体内推行影像互通互认存在一定问题。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于5G影像云平台项目建设中形成医联... 目的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我国已成立诸多医联体,并通过云技术实现影像互通与协同诊断,但各医院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和实现程度不一,导致在医联体内推行影像互通互认存在一定问题。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于5G影像云平台项目建设中形成医联体内影像质量控制,特达成此共识,旨在为建立医联体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显像 医联体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淋巴血管侵犯 被引量:2
3
作者 娄飞飞 陈青青 +4 位作者 黄昊 王芳 何杰 辛恩慧 胡红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并结合临床变量构建列线图。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173例淋巴结阴性且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其中...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并结合临床变量构建列线图。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173例淋巴结阴性且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其中LVI阳性60例,LVI阴性113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n=121)和验证组(n=52)。基于训练组分别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融合模型,并在验证组进行验证。临床资料和常规CT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肿瘤指标、肿瘤部位、肿瘤形态、强化幅度等,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临床显著变量并建立临床模型。用3D-Slicer软件勾画肿瘤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用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降维筛选特征,然后通过随机森林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转化为随机森林评分。联合临床显著变量和随机森林评分构建融合模型并可视化为列线图。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临床实用性。结果影像组学模型优于临床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影像组学模型AUC分别为0.872(0.810~0.935)、0.827(0.707~0.947),临床模型AUC分别为0.767(0.682~0.852)、0.761(0.610~0.913)。列线图的预测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AUC分别为0.898(0.842~0.953)、0.844(0.717~0.971)。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的临床价值。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可用于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LVI状态,列线图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影像组学 淋巴结阴性 淋巴血管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影16排CT高压故障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卫东 李仁阳 张博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4期180-184,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联影16排CT的高压故障,探讨维修方法,积累维修经验,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维修定位。方法研究联影16排CT的高压球管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分析KV上电对阴极和栅极的影响,从而对故障现象定位。结果通过本次维修,解决了设备故障... 目的通过分析联影16排CT的高压故障,探讨维修方法,积累维修经验,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维修定位。方法研究联影16排CT的高压球管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分析KV上电对阴极和栅极的影响,从而对故障现象定位。结果通过本次维修,解决了设备故障,同时也对高压设备有了更加深入仔细的了解,对以后的维修有很大帮助。结论本篇文章着重讲解了高压和球管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在判断故障上,我们要理清思路根据其原理逐步排查、谨慎求证,最终确定故障点完成维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管 高压 高压倍增器 栅极控制错误 阴极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影像全流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磊 刘爱娥 +2 位作者 詹翊强 薛忠 周翔 《人工智能》 2021年第3期28-37,共10页
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发展迅速,功能日趋完善,在临床诊疗中不可或缺、日渐重要。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影像中的有关发展,阐述人工智能在扫描、影像重建,以及影像辅助诊疗分析中的应用,分析说明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融入临床诊疗的医... 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发展迅速,功能日趋完善,在临床诊疗中不可或缺、日渐重要。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影像中的有关发展,阐述人工智能在扫描、影像重建,以及影像辅助诊疗分析中的应用,分析说明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融入临床诊疗的医学影像全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生产管控 数字孪生技术 管理与工艺决策 自动化柔性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在未来智慧医院中的应用与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磊 曾研 +4 位作者 曹晓欢 詹翊强 周翔 薛忠 沈定刚 《人工智能》 2024年第4期1-17,共17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已成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误诊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力量。本文深入探讨了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在未来智慧医院中的应用潜力和探索方向,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医学数据中心、智能专病管理、个...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已成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误诊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力量。本文深入探讨了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在未来智慧医院中的应用潜力和探索方向,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医学数据中心、智能专病管理、个性化治疗规划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展望了其在智慧医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医疗行业智能化转型具有广阔前景,为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 人工智能 智慧医院 数字孪生 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院区的医学影像设备数字化管理模型构建与实践
7
作者 张铭 梁凯轶 +3 位作者 曹励欧 任军 张宁芳 陈黎静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12期93-99,共7页
目的:构建多院区影像设备的数字化管理模型,推动多院区医院影像设备的运维管理革新及业务效率的增长。方法:基于云边协同技术构建影像设备管理系统,实现数字运维,通过数字孪生全局视图,直观且高效地管理和展示多院区内的众多影像设备。... 目的:构建多院区影像设备的数字化管理模型,推动多院区医院影像设备的运维管理革新及业务效率的增长。方法:基于云边协同技术构建影像设备管理系统,实现数字运维,通过数字孪生全局视图,直观且高效地管理和展示多院区内的众多影像设备。同时,通过监控参数的收集与分析比对,促进多院区业务流程的优化,形成“数字运维―数字孪生体―业务优化”三维管理模型。结果:该模型成功建立了厂商与医院之间的数据一致性通道,解决了管理上的难点,实现了影像设备全域“虚实可视”,促进了设备管理模式的转型,有效地调整并提升了设备的业务运作效率。结论:该管理模型在嘉定影像中心及其医联体的管理中展现出了显著成效,为大中型医院多院区的管理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院区 影像设备 数字化管理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金属伪影技术在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琳 李励 +3 位作者 李琛玮 李松 梁鲲 汤光宇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去金属伪影(MAC)技术在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9月间40例在行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接受16排CT扫描检查的患者资料,对其同一扫描的原始数据,分别采用设备自带的标准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 目的探讨去金属伪影(MAC)技术在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9月间40例在行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接受16排CT扫描检查的患者资料,对其同一扫描的原始数据,分别采用设备自带的标准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常规重建组)和MAC技术的去金属伪影重建法(MAC重建组)进行图像后处理。由3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指标包括图像噪声值(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采用5分赋值法。结果 MAC重建组CT图像的SNR、CNR均显著大于常规重建组(P值均<0.01),金属植入物相邻肌肉的噪声值(SD1)、相同测量层面皮下脂肪的噪声值(SD2)均显著小于常规重建组(P值均<0.01)。MAC重建组的主观评价评分为(4.37±0.20)分,显著高于常规重建组的(2.45±0.15)分(P<0.01)。3名放射科医师CT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9)。与常规重建组多平面重建(MRR)模式的冠状位CT图像和容积再现(VR)模式重建图像相比,MAC重建组图像的伪影对周围组织的干扰明显减小,能够清晰地观察金属植入物周围的骨质、软组织情况,图像噪声明显降低。结论 MAC技术能显著消除金属伪影,提高金属植入物受检部位CT图像的质量,且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该技术对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CT图像分析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金属伪影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质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影像辅助分析软件对脑出血体积的CT定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娟 陈海海 +4 位作者 吴鹏 魏田华 黄晓旗 毋一帆 李建龙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2年第3期59-61,83,共4页
目的通过与传统多田公式比较,探讨基于新型影像辅助分析软件对脑出血体积计算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32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男性21例,女性11例。分别采用传统多田公式与脑出血辅助分析软件对脑出血体积... 目的通过与传统多田公式比较,探讨基于新型影像辅助分析软件对脑出血体积计算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32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男性21例,女性11例。分别采用传统多田公式与脑出血辅助分析软件对脑出血体积进行计算。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两组脑出血体积计算结果的差异。线性回归分析两种方法间脑出血测量体积的关系。Bland-Altman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两种测量方法一致性好,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2)=0.96)。对32例脑实质出血患者进行脑出血体积计算,传统多田公式计算脑出血体积(9.01±8.47)mL较新型脑出血辅助分析软件计算脑出血体积(8.73±7.76)mL平均高估0.269 mL。结论新型影像辅助分析软件对脑出血量计算准确、客观并且测量简单可行,尤其能够对不同出血类型、出血密度以及是否大脑中线偏移等进行系统、全面评估,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体积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在糖尿病足部动脉成像中小血管的图像质量应用探究
10
作者 臧奕恺 李静 +1 位作者 陆秀良 严诚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5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探究能谱CT在糖尿病患者足部动脉造影中小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放射科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30例糖尿病患者。在患者行下肢CT血管造影(传统CTA组)后,立即采集足部血管的能谱图像,获... 目的:探究能谱CT在糖尿病患者足部动脉造影中小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放射科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30例糖尿病患者。在患者行下肢CT血管造影(传统CTA组)后,立即采集足部血管的能谱图像,获得最佳虚拟单能图像(能谱CTA组),将两组的足部图像进行比较,以观察足部动脉小血管的显示并且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使用5分法对动脉走向和小血管显示进行评分。结果:能谱CTA组中的CNR和SNR显著优于传统CTA组。能谱CTA组的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主观评分也显著高于传统CTA组(均>3分)。结论:与传统CTA成像相比,能谱成像能够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提高足动脉造影的诊断性能,增加医生对疾病诊断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足部血管CT造影 虚拟单能图像 图像质量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时多层激发和并行成像的心脏磁共振电影成像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小倩 赵乐乐 +2 位作者 陈利勇 徐健 陈群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293,共11页
磁共振成像(MRI)无创无害、对比度多、可以任意剖面成像的特点特别适合用于心脏成像,却因扫描时间长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为了解决心脏磁共振电影成像屏气扫描时间过长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时多层激发的多倍加速心脏磁共振电... 磁共振成像(MRI)无创无害、对比度多、可以任意剖面成像的特点特别适合用于心脏成像,却因扫描时间长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为了解决心脏磁共振电影成像屏气扫描时间过长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时多层激发的多倍加速心脏磁共振电影成像及其影像重建的方法,该方法将相位调制多层激发(CAIPIRINHA)技术与并行加速(PPA)技术相结合,运用到分段采集心脏电影成像序列中,实现了在相位编码方向和选层方向的四倍加速,并使用改进的SENSE/GRAPPA算法对图像进行重建.分别在水模以及人体上进行了实验,将加速序列图像与不加速序列图像进行对比,结果验证了重建算法的有效性,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保障图像质量以及准确测量心脏功能的前提下成倍节省扫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心脏电影成像 相位调制多层激发(CAIPIRINHA) 并行成像 SENSE/GRAP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组学鉴别唾液腺多形性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瘤 被引量:5
12
作者 闫小凡 邵硕 +3 位作者 郑宁 崔景景 苑子茵 李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28,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T1WI及T2WI序列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 目的探讨基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T1WI及T2WI序列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来自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唾液腺129例PA和48例BCA患者的MR图像,并将其以8∶2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141)与测试集(n=36)。在横断位ADC、T1WI及T2WI图像上手动勾画肿瘤的三维容积感兴趣区域,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方差阈值法、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及基于5折交叉验证的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最有价值的特征,将筛选出的特征结合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两种分类器后进行模型训练,并在测试集中验证。绘制ROC曲线来评估LR模型与SVM模型鉴别PA和BCA的效能。此外,使用Delong Test对模型进行比较,使用决策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分别从ADC、T1WI、T2WI及联合序列(ADC+T1WI+T2WI)图像中得到15、3、15及23个最优特征。在训练集中,基于ADC图、T1WI图、T2WI图、联合模型构建的LR与SVM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55、0.961、0.812、0.813、0.939、0.949、0.994、0.995;基于ADC、T1WI、T2WI及联合序列图像构建的LR模型鉴别诊断PA和BCA的AUC值分别为0.906、0.780、0.868及0.972,SVM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924、0.783、0.847及0.959;在训练集中,基于联合序列模型优于基于T1WI或T2WI影像组学模型(P<0.05),与基于ADC影像组学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序列模型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6%~98.7%、96.4%~98.4%、98.8%~99.4%,ADC影像组学模型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4%~91.8%、75.0%~79.7%、95.7%~98.1%;在测试集中,各模型间的AU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序列联合模型及ADC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多形性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瘤优于T1WI及T2WI序列,且与ADC影像组学模型比较,联合序列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 基底细胞腺瘤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化理论的小变形纬编针织物线圈形态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常亮 郝志远 +2 位作者 陈慧敏 张慧乐 岳晓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6,共6页
为解决针织物在平幅印染过程中线圈拉伸易变形的问题,以纯棉纬编针织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小参数渐近展开和多尺度均匀化方法,建立针织物宏观-细观位移变化率和应变变化率的计算模型,分析低应变状态下针织物拉伸时线圈形态变化的规律。结... 为解决针织物在平幅印染过程中线圈拉伸易变形的问题,以纯棉纬编针织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小参数渐近展开和多尺度均匀化方法,建立针织物宏观-细观位移变化率和应变变化率的计算模型,分析低应变状态下针织物拉伸时线圈形态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针织物受均匀载荷拉伸时,线圈变形具有不均匀性,变化规律与线圈的空间位置、幅宽以及导布辊间距相关,凸形导布辊可以改善线圈变形状况的差异;针织物受均匀、非均匀载荷拉伸时的线圈形态变化量计算值与实测值趋势一致,最大偏差为9.6%。均匀化理论与有限元技术结合可以用于进一步分析多成分、多规格针织物的宏观-细观变形规律,为针织物平幅印染设备的张力控制、导布辊布局设计、变直径(凹凸辊)导布辊辊形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平针织物 均匀化理论 有限元分析 线圈形态 平幅印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中T2穿透效应的影响及解决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苏文婷 潘自来 +2 位作者 徐敬慈 宋瑞波 饶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中的T2穿透效应,及从根本上消除该效应的方法。方法:应用1.5T超导MR系统及自旋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对30名志愿者采集含脑干部位的头部弥散成像数据;除通常采集的b≠0及对应TE的b=0的数据外,额外采集一组更短TE的b=...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中的T2穿透效应,及从根本上消除该效应的方法。方法:应用1.5T超导MR系统及自旋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对30名志愿者采集含脑干部位的头部弥散成像数据;除通常采集的b≠0及对应TE的b=0的数据外,额外采集一组更短TE的b=0数据,从两组不同TE的b=0数据,计算像素组织的T2值,并用它除去b≠0图像数据中的T2衰减,得到无T2穿透效应的弥散加权图像数据。结果:脑干小脑上脚交叉结构较之周边组织有较长的T2值。在消除了T2穿透效应后,正常脑干区小脑上脚交叉部分和脑干区皮质脊髓束部分在弥散加权图像上的信号差异消失。结论:通过采集两组不同TE的b=0数据,计算得到每个像素组织的T2值;应用得到的T2值从b≠0的弥散加权图像中去除T2衰减,可以完全去除弥散成像中的T2穿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穿透效应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键去骨法与减影法在头颅CTA血管重建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荣云 彭伟 +3 位作者 王苇 徐文娟 赵义 李琛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比较一键去骨法与减影法在头颅CTA血管重建中图像质量及对血管病变检出的差异,探讨一键去骨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7例患者分别进行一键去骨法和减影法头颅CTA重建,对两种去骨法CTA所得颈内动脉(七段),大脑前、中、后动脉(分别为... 目的:比较一键去骨法与减影法在头颅CTA血管重建中图像质量及对血管病变检出的差异,探讨一键去骨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7例患者分别进行一键去骨法和减影法头颅CTA重建,对两种去骨法CTA所得颈内动脉(七段),大脑前、中、后动脉(分别为四段),椎动脉(四段),前后交通动脉和基底动脉血管图像质量按照5个等级标准进行评分,同时分别记录两组图像诊断病变血管数目分布差异。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血管图像质量差异,配对卡方检验比较两者诊断病变血管能力差异。结果:247例病例共10868段脑动脉。两种方法总体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405),一键去骨法血管质量评分均值为4.49±1.098,减影法血管质量评分均值为4.50±1.065,双侧椎动脉V4段图像质量减影法优于一键去骨法(左侧V4:P=0.026,右侧V4:P=0.017)。双侧颈内动脉C2段图像质量一键去骨法优于减影法(左侧C2:P=0.039;右侧C2:P=0.028)。其他分段血管图像质量评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在血管狭窄、闭塞及动脉瘤检出方面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在血管钙化及血管病变术后金属夹、支架显示一键去骨法优于减影法(P均为0.000)。结论:一键去骨法对于血管病变显示和图像质量均不劣于减影法,在显示血管钙化和金属夹、支架方面有一定优势,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键去骨法 减影法 CTA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MRI脑影像的超分辨率重建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泽红 刘高平 +2 位作者 张志强 石峰 张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19-102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脑影像数据的超分辨率合成模型将低分辨率的厚层数据重建成为高分辨率的薄层数据。方法使用真实成对的多模态低-高分辨率MRI数据(2D-T1,2D-T2 FLAIR和3D-T1)设计结构约束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网络,从不同模态的低分辨率...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脑影像数据的超分辨率合成模型将低分辨率的厚层数据重建成为高分辨率的薄层数据。方法使用真实成对的多模态低-高分辨率MRI数据(2D-T1,2D-T2 FLAIR和3D-T1)设计结构约束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网络,从不同模态的低分辨率MRI提取重要特征重建更高分辨率的T1图像。将T1作为主要模态使用图像全部信息,T2 FLAIR作为补充模态选取皮层下核团为关键区域进行信息增强。通过比较超分辨率重建图像与真实的高分辨率图像之间的灰度和结构相似性来确定网络的学习方向,同时通过脑分割工具获取重建图像和金标准图像的大脑解剖学结构信息,并将其作为重要约束条件来让重建模型自适应的学习大脑的组织结构特征,从而有效提升模型的重建性能。结果在整体图像质量评价方面,该模型在149例测试集上的重建图像的平均PSNR值为33.11,SSIM为0.996,质量优于本文的其余对比方法生成的结果。在大脑解剖结构方面,我们的方法可以重建出较为清晰的脑沟、脑回以及皮层下核团,可视化结果显示了根据医学图像特性加入解剖学结构信息的有效性。分别使用单模态T1和多模态T1、T2 FLAIR进行图像重建的结果说明了有效选择第二模态关键区域的可行性。同时,在高分辨率图像作为金标准的情况下,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重建得到的超分辨率图像与使用低分辨率图像相比,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脑脊液上的体积测量平均精度有了较大的提升,灰质体积平均误差从3%降到1%,白质从18%降为了2%,脑脊液从35%降为了8%。结论基于多模态的MRI脑影像超分辨率模型加入了同一组织的不同模态信息与解剖学信息,相比现有的方法,可以重建出更为接近真实高分辨率的图像,有望将其应用于临床诊疗流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脑影像 MRI 多模态 解剖结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MRI脑部定量准确性对比研究:MRI与PET脑分区对SUVR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再升 宋双双 +3 位作者 曾天翼 卢洁 胡凌志 陈群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3,共10页
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临床诊断和科研中,为了减小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在不同受试者间的差异性,通常会以特定的参考区域为基准计算标准化摄取值比(Standard Uptake Value Ratio... 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临床诊断和科研中,为了减小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在不同受试者间的差异性,通常会以特定的参考区域为基准计算标准化摄取值比(Standard Uptake Value Ratio,SUVR)。由于PET图像无法反应脑部结构信息,从PET图像中无法准确分割出参考区域,从而影响了SUVR的准确性。本文利用一体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I)同步采集年龄相近的健康志愿者的PET和MRI数据,基于准确反映脑部结构信息的MRI图像分割出参考区域,映射到对应的PET图像后再进行SUVR的计算,将其与利用PET图像分割参考区域算出的SUVR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利用MRI分割参考区域算出的SUVR变异系数更小,离散程度更低,在相似的健康志愿者间具有更好的一致性,更好地消除了受试者间的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摄取值比 定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氟代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房X线片深度学习联合临床特征列线图预测乳腺癌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思腾 于湛 +3 位作者 李哲人 刘译阳 翁思远 王洁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59-1664,共6页
目的观察深度学习(DL)术前乳房X线片(MG)联合临床特征列线图预测乳腺癌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5例HER-2检测结果均为(++)的单发乳腺癌患者的MG和临床资料,包括93例HER-2阳性、172例HER-2阴性;按8∶... 目的观察深度学习(DL)术前乳房X线片(MG)联合临床特征列线图预测乳腺癌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5例HER-2检测结果均为(++)的单发乳腺癌患者的MG和临床资料,包括93例HER-2阳性、172例HER-2阴性;按8∶2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211,含74例HER-2阳性、137例HER-2阴性)和验证集(n=54,19例HER-2阳性、35例HER-2阴性)。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筛选乳腺癌表达HER-2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以之构建临床模型。将头足位和内外斜位MG输入孪生DL网络,获得肿瘤ROI图像,并输入至ResNet50网络提取DL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进行特征融合,共获得2048个DL特征,经Softmax分类器输出二分类结果,得到DL评分(Deep-score),构建DL模型。以Deep-score和独立临床预测因素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以校准曲线评估其校准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乳腺癌表达HER-2状态的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其临床获益。结果雌激素受体状态(OR=3.63)和Ki-67表达水平(OR=2.84)为乳腺癌表达HER-2状态的临床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基于此并联合Deep-score构建的联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良好,其在训练集的AUC(0.97)高于临床模型及DL模型(AUC=0.75、0.96,Z=7.15、2.03,P均<0.05),在验证集的AUC(0.88)高于临床模型(AUC=0.70,Z=5.76,P<0.01)而与DL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0.86,Z=1.50,P=0.33)。联合模型在训练集的临床净收益高于临床模型及DL模型,在验证集的临床净收益高于临床模型而与DL模型相当。结论MG DL联合临床特征列线图可有效预测乳腺癌表达HER-2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 ErbB受体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的多参数磁共振定量指标在膀胱癌肌层浸润分析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玫 李宁 +4 位作者 张祁 石峰 吴交交 冯琪 丁忠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551-55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影像组学的多参数MRI定量指标在膀胱癌肌层浸润分析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膀胱癌患者225例,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2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00例。在MR T2WI、DWI及增强图像上测量肿瘤-壁界面,并运用影... 目的:探讨基于影像组学的多参数MRI定量指标在膀胱癌肌层浸润分析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膀胱癌患者225例,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2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00例。在MR T2WI、DWI及增强图像上测量肿瘤-壁界面,并运用影像组学软件对肿瘤区域进行勾画及特征筛选,然后基于3组特征的概率值构建单参数及多参数联合模型,选择最优概率值与肿瘤-壁界面构建诺模图模型,在外部验证集中测试其诊断性能。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最终选用基于6个特征的多参数联合概率值,与肿瘤-壁界面联合构建Nomogram模型,在ROC曲线上训练集和测试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92、0.875,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较单独的组学模型或肿瘤-壁界面模型有更好的准确性。外部验证模型的AUC为0.846,进一步证明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性能。结论:基于多参数MRI和肿瘤-壁界面构建的Nomogram模型在膀胱癌是否有肌层浸润的鉴别上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及可重复性,可以协助临床医生做出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MRI影像组学对肝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20
作者 黄京城 刘金韵 +3 位作者 胡景卉 侯承师 潘先攀 罗先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3-124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方法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MVI)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病例的临床及增强MRI图像资料,其中MVI阳性45例,MVI阴性63例。对增强MRI动脉期(AP)、门静脉期(PVP)及延...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方法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MVI)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病例的临床及增强MRI图像资料,其中MVI阳性45例,MVI阴性63例。对增强MRI动脉期(AP)、门静脉期(PVP)及延迟期(DP)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筛选最有价值的组学特征,采用五折交叉验证将样本量训练组和测试组,对训练组构建基于AP、PVP、DP及基于3期特征融合的影像组学联合逻辑回归模型,并对MVI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逻辑回归模型。选择最优影像组学模型并结合临床影像特征模型构建临床影像组学模型。所有模型结果均用五折交叉均值表示。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并用测试组进一步验证。结果:MVI临床影像特征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甲胎蛋白、肿瘤最大径、瘤内动脉及包膜情况。临床影像特征模型在训练组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值0.864,测试组AUC值0.843。AP、PVP、DP及3期联合模型在训练组的诊断效能AUC值分别为0.898、0.874、0.894及0.898,测试组AUC值分别为0.861、0.864、0.86及0.881。Delong检验分析发现测试组中增强MRI影像组学模型中3期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较高,其与临床影像特征结合建立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诊断性能达到最优,训练组与测试组AUC值为0.934及0.911。结论:基于增强MRI建立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在术前无创地评估和预测M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 微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