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急诊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洪欣瑜 彭飞 +4 位作者 董兰 吕君 冯霞 席淑华 乔安花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急诊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急诊护士灾害准备度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采用急诊护士灾害准备度调查问卷对上海市18所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的489名急诊护士进行网络... 目的探讨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急诊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急诊护士灾害准备度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采用急诊护士灾害准备度调查问卷对上海市18所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的489名急诊护士进行网络调查。结果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急诊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得分为(177.07±25.63)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灾害技术维度得分最低。不同学历、年龄、工作年限和灾害培训经验的护士灾害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工作年限和灾害培训经验的护士灾害技术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和灾害培训经验的护士灾后管理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学历、灾害培训经验、年龄是急诊护士灾害准备度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急诊护士灾害准备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年龄较大、学历较高、工作年限长、有灾害培训经验的急诊护士灾害准备度较高,建议制订进一步的灾害护理培训课程,强化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急诊护士的灾害准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护士 灾害准备度 灾害救援 教育 专业 再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组织沉默与结构授权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王烨 彭飞 +4 位作者 桂莉 董兰 吕君 冯霞 乔安花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082-1086,共5页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组织沉默与结构授权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23年1月-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员工沉默行为调查问卷与工作效能条件量表进行调查,并进行相...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组织沉默与结构授权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23年1月-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员工沉默行为调查问卷与工作效能条件量表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8名急诊科护士组织沉默总分为(36.75±12.56)分,3个维度中默许沉默条目均为(3.33±1.23)分、漠视沉默为(3.06±1.19)分、防御沉默为(2.80±1.20)分,结构授权总分为(61.03±13.73)分,组织沉默与结构授权呈负相关(P<0.01)。结论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存在中等程度的组织沉默,组织沉默与结构授权呈负相关,结构授权水平越低,则其组织沉默程度越重。提示管理者可通过增强结构授权减少甚至消除急诊科护士组织沉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 组织沉默 结构授权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绿色通道就诊流程的优化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3
作者 吕君 乔安花 +2 位作者 卢跃 董兰 席淑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年第6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绿色通道就诊流程的优化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7月来某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3例严重创伤患者为试验组,2018年12月—2019年3月的21例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优化后的绿色通道就诊流程,对照组... 目的探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绿色通道就诊流程的优化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7月来某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3例严重创伤患者为试验组,2018年12月—2019年3月的21例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优化后的绿色通道就诊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就诊流程,比较两组急诊救治重点环节的时间节点和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流程优化后,试验组绿色通道紧急处置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平均停留时间明显缩短,治愈出院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流程优化,进一步规范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绿色通道就诊流程管理,可缩短各环节滞留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及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创伤和损伤 流程优化 急救医疗服务 护理管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室的应用与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夏莉莉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10期185-186,共2页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室的应用,总结急诊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急诊室就诊的患者1200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优质护理组...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室的应用,总结急诊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急诊室就诊的患者1200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优质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急诊室中,能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进护患关系,对急诊室的护理工作有积极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室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对大鼠腹腔感染致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束长辉 朱义用 +1 位作者 景炳文 娄永华 《中国药师》 CAS 2003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黄对大鼠腹腔感染致肺损伤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并穿孔 (CLP)造成腹腔感染 ,每天在麻醉下经胃管灌注大黄 1次。分别在术后 0 ,2 4 ,48,72 ,96 ,1 2 0h检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组织的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 目的 :探讨大黄对大鼠腹腔感染致肺损伤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并穿孔 (CLP)造成腹腔感染 ,每天在麻醉下经胃管灌注大黄 1次。分别在术后 0 ,2 4 ,48,72 ,96 ,1 2 0h检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组织的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并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进行细胞学分析。结果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BALF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肺组织的内毒素和TNF α逐渐增加 ,时间越长越明显 ,但药物组比感染组增加较慢、幅度较小。结论 :大黄可防止内毒素进入肺组织 ,抑制肺内中性粒细胞积聚 ,TNF α释放 ,减轻肺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肺损伤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中性粒细胞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三嗪致呼吸心跳骤停并诱发重症哮喘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管军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头孢三嗪 重症哮喘 病例报告 药物过敏 过敏性休克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急性呼吸衰竭32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谢建忠 许永华 杨兴易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选择、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近年来收治的32例COPD并ARF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中,存活出院24例(75%),死亡8例(25%),抢救...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选择、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近年来收治的32例COPD并ARF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中,存活出院24例(75%),死亡8例(25%),抢救成功率为75%。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结果显示:机械通气后较上机前动脉血pH值及PaO2均有提高,PaCO2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撤机前后的pH值、PaO2、PaCO2的改变不明显(P>0.05),说明机械通气可显著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并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结论:对COPD并ARF患者,正确掌握机械通气的指征,及时建立人工气道,选择合理的呼吸模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患者镇静镇痛实施状况的多中心调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善祥 叶英 +19 位作者 兰超 朱志强 杨春华 康健 许昌海 李小刚 姚冬奇 冀兵 尹文 朱加应 虞晓红 刘义灏 马林浩 李娟 寿松涛 饶平 黄健 张茂 郑忠骏 EASY项目协作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9-1126,共8页
目的调查我国EICU/ICU危重患者镇静镇痛实施状况,为镇静镇痛规范化实施提供改进依据。方法2018年6月26日在全国116家综合性医院EICU/ICU内纳入年龄大于18周岁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评估镇静镇痛指征,筛选“需要镇静/镇痛治疗组”,进... 目的调查我国EICU/ICU危重患者镇静镇痛实施状况,为镇静镇痛规范化实施提供改进依据。方法2018年6月26日在全国116家综合性医院EICU/ICU内纳入年龄大于18周岁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评估镇静镇痛指征,筛选“需要镇静/镇痛治疗组”,进一步收集该组患者实际镇静镇痛信息,最后比较镇静/镇痛合理性及达标情况。结果⑴最终共116家医院1195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分析,116家医院包括三甲105家(90.5%),三乙9家(7.8%),二甲2家(1.7%)。1195例患者中位年龄65(49,78)岁,男性769例(64.4%),女性426例(35.6%),APACHEⅡ评分16(10,22)分。⑵机械通气536例,已镇静未达标166例(31.0%),需镇静未实施29例(5.4%),镇静不合理占36.4%(195/536);非机械通气659例,已镇静未达标36例(5.5%),需镇静未实施35例(5.3%),镇静不合理占10.8%(71/659)。14.0%的机械通气和15.9%的非机械通气患者未使用镇静评估工具。已实施镇静的341例患者,机械通气患者达标率为40.3%(112/278),非机械通气患者达标率42.9%(27/63)。⑶清醒患者760例,已镇痛未达标133例(17.5%),需镇痛未实施24例(3.2%),镇痛不合理占20.7%(157/760);非清醒患者435例,已镇痛未达标85例(19.6%),需镇痛未实施27例(6.2%),镇痛不合理占25.7%(112/435)。17.9%的清醒患者和13.3%的非清醒患者未使用镇痛评估工具。已实施镇痛的345例患者,清醒患者达标率为25.7%(46/179),非清醒患者达标率为48.8%(81/166)。⑷73例患者(6.1%)发生谵妄,谵妄评估工具使用率为35.3%。结论本次调查范围内的EICU/ICU镇静镇痛实施状况并不理想,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镇静镇痛规范化培训,进一步规范镇静镇痛实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镇痛 实施状况 EICU ICU
原文传递
急危重症医护人员镇静镇痛认知状况的多中心调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郑忠骏 叶英 +17 位作者 兰超 朱志强 杨春华 康健 许昌海 李小刚 姚冬奇 冀兵 朱加应 虞晓红 刘义灏 马林浩 李娟 寿松涛 饶平 黄健 张茂 EASY项目协作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99,共7页
目的调查我国急危重症医护人员对镇静镇痛指南和规范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6月26日在全国116家综合性医院的EICU和ICU,针对医生和护士开展横断面多中心调查。参照指南制定认知状况调查表,采用电子版在线方式... 目的调查我国急危重症医护人员对镇静镇痛指南和规范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6月26日在全国116家综合性医院的EICU和ICU,针对医生和护士开展横断面多中心调查。参照指南制定认知状况调查表,采用电子版在线方式填写,内容涉及ICU镇静镇痛治疗的主要原则和知识。结果最终共2615名医护人员参与调查并纳入分析。116家医院包括三甲105家(90.5%),三乙9家(7.8%),二甲2家(1.7%)。2615名医护人员中,医生与护士比例为38.6%vs 61.4%,男女比例为31.2%vs 68.8%,职称(初/中/高级)和科室(EICU/ICU)构成比为56.9%vs 33.4%vs 9.7%和77.7%vs 22.3%。其中80.6%的调查对象所在科室具有镇静镇痛的标准流程,89.2%的调查对象对结果进行记录,评估记录间隔时间为4(1,4)h。约80%医护人员对镇静镇痛指南较熟悉,且按照指南进行实践。但对于镇痛的原则、镇静深度的选择、谵妄的处理原则和每日唤醒等的认知尚有不足。结论本次调查范围内的大部分急危重症医护人员对镇静镇痛指南较熟悉且能按照指南实践,但尚有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培训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镇痛 指南 EICU ICU 医护人员 认知
原文传递
临床护理路径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的效果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丽霞 董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年第20期3391-3395,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科采用CNP管理的128例行PICC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128例2015年1月~6月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科采用CNP管理的128例行PICC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128例2015年1月~6月期间采用常规护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PICC相关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与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管堵塞、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穿刺部位的渗血、机械性静脉炎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P管理能显著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