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真菌病体外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婵 朱红梅 +5 位作者 谭宏月 李平 赵瑾 陈力 温海 宋维芳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265-268,共4页
目的构建一个简单、经济的新的甲真菌病体外模型。方法制备猪甲板,在其腹侧面中央黏贴一个"O"型圈,将受试菌液加入"O"型圈内,将甲板放置培养皿中培养,用大体观察及组织病理的方法动态观察不同真菌侵袭甲板的情况。... 目的构建一个简单、经济的新的甲真菌病体外模型。方法制备猪甲板,在其腹侧面中央黏贴一个"O"型圈,将受试菌液加入"O"型圈内,将甲板放置培养皿中培养,用大体观察及组织病理的方法动态观察不同真菌侵袭甲板的情况。结果用猪甲板制备甲真菌病体外模型,通过该模型观察了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以及白念珠菌穿透甲板的能力。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到了真菌动态穿透甲板的过程。结论该模型适用于评估真菌对甲板的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体外模型 皮肤癣菌 白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4nm Nd:YAG激光对5种甲真菌病重要致病菌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陈丽华 朱红梅 +5 位作者 皇幼明 胡禅 谭宏月 钟彬 李平 温海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205-209,共5页
目的观察1064nm Nd:YAG激光对5种甲真菌病重要致病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烟曲霉)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各菌的菌悬液均匀点种于培养基上,生长至形成一定大小的菌落,给予不同能量1064nm Nd:YAG激光照射,皮肤... 目的观察1064nm Nd:YAG激光对5种甲真菌病重要致病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烟曲霉)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各菌的菌悬液均匀点种于培养基上,生长至形成一定大小的菌落,给予不同能量1064nm Nd:YAG激光照射,皮肤癣菌类观察激光照射后第1、3、6天菌落生长受抑制的直径变化情况;念珠菌类观察其次代培养存活率的差异;烟曲霉菌悬液铺满整个平皿,观察经不同能量激光照射受抑制的菌落空白处直径大小差异。结果在体外,当激光能量累计达到3 200 J/cm2时,可对培养基上生长的以上各菌产生生长抑制作用,且随着能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甚至可发生杀灭作用。结论 1064nm Nd:YAG激光当能量累计达到一定量时可对甲真菌病致病菌产生明显的生长抑制或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皮肤癣菌 念珠菌 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 1064nm Nd YAG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7例浅部真菌病临床及病原菌菌种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伟铮 陈力 +1 位作者 赵瑾 陈江汉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28-30,35,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浅部真菌病致病真菌菌种的构成。方法对297例真菌涂片阳性和培养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患者,取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培养阳性标本在形态学上不能准确鉴定的,进行梅里埃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试剂盒或核糖体DNA(rDNA)ITS... 目的探讨皮肤浅部真菌病致病真菌菌种的构成。方法对297例真菌涂片阳性和培养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患者,取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培养阳性标本在形态学上不能准确鉴定的,进行梅里埃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试剂盒或核糖体DNA(rDNA)ITS区序列测定,确切鉴定菌种。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培养出致病菌13种,其中红色毛癣菌86株(29.0%),须癣毛癣菌68株(22.9%),念珠菌属59株(19.9%),暗色真菌属13株(4.4%),曲霉菌属13株(4.4%),红酵母菌12株(4.0%),青霉菌属9株(3.0%),毛霉菌9株(3.0%),犬小孢子菌5株(1.7%),浅白隐球菌3株(1.0%),毛孢子菌属2株(0.7%),絮状表皮癣菌1株(0.3%),混合感染17株(5.7%)。结论本地区浅部真菌病以甲癣为主,主要致病真菌是红色毛癣菌,但其他种类真菌感染尤其是念珠菌属有明显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病 真菌菌种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真菌病治疗现状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丽华 朱红梅 温海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甲真菌病是较常见的甲疾病,致病菌有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外用药治疗、系统口服药治疗,近来新型口服抗真菌药的研发以及局部治疗新技术的应用都将成为甲真菌病治疗的补充以及新的发展方向。该... 甲真菌病是较常见的甲疾病,致病菌有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外用药治疗、系统口服药治疗,近来新型口服抗真菌药的研发以及局部治疗新技术的应用都将成为甲真菌病治疗的补充以及新的发展方向。该文就近年来甲真菌病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治疗 激光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黄海北部某地部队浅部真菌病调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岳喜昂 柳君如 +4 位作者 孙晓静 李威威 刘卫兵 朱红梅 温海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293-295,共3页
浅部真菌病是感染皮肤角质层及皮肤附属器的真菌性疾病,部队官兵作训任务重、居住环境艰苦,是浅部真菌病的高发人群,真菌流行病学有明显的夏季高发及地域分布特点,为了解黄海北部地区驻军部队的夏季真菌发病情况及致病菌种的构成的... 浅部真菌病是感染皮肤角质层及皮肤附属器的真菌性疾病,部队官兵作训任务重、居住环境艰苦,是浅部真菌病的高发人群,真菌流行病学有明显的夏季高发及地域分布特点,为了解黄海北部地区驻军部队的夏季真菌发病情况及致病菌种的构成的流行病学特点,于2013年8~9月对驻军部队进行浅部真菌病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病 黄海北部 部队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兔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连娟 莫小辉 +5 位作者 杨虹 高志琴 张楚光 余茜 朱红梅 温海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建立甲真菌病动物模型,观察局部使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模型甲的疗效。方法我们将须癣毛癣菌接种在新西兰白兔的后肢趾甲上,构建兔甲真菌病模型,感染成功后予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真菌在甲内的生长形态和方式,并外用5%阿莫罗芬甲涂... 目的建立甲真菌病动物模型,观察局部使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模型甲的疗效。方法我们将须癣毛癣菌接种在新西兰白兔的后肢趾甲上,构建兔甲真菌病模型,感染成功后予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真菌在甲内的生长形态和方式,并外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模型甲4周,用真菌学半定量培养评估其疗效。结果在免疫抑制的情况下,须癣毛癣菌感染新西兰白兔的甲真菌病模型构建成功,接种1周后趾甲近端即出现白色、淡黄色云雾状的改变,与人甲真菌病的临床改变相似。组织学可以看到有隔分支菌丝穿入甲板,到达甲床。接种后2、4、6周,模型甲总体感染率分别为52.78%、77.78%和83.33%。外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2、4周时真菌学有效率分别是22.22%和66.67%。结论成功建立了甲真菌病的动物模型,并用此模型评估了外用抗真菌药的疗效,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兔甲真菌病4周的真菌学有效率为6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新西兰白兔 组织学检查 真菌培养 5%阿莫罗芬甲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真菌谱及耐药性6年变化趋势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伟 林兆奋 +2 位作者 赵瑾 许诗琼 单红卫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24-27,33,共5页
目的 调查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近6 a临床分离真菌株的菌种结构及耐药性变化.方法 2007 ~2012年从我院1435例ICU患者中分离出的1 435株真菌均为首次分离的菌株.采用Cox-Stuart趋势检验回顾性分析了分离真菌株的菌种结构和主要真菌对... 目的 调查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近6 a临床分离真菌株的菌种结构及耐药性变化.方法 2007 ~2012年从我院1435例ICU患者中分离出的1 435株真菌均为首次分离的菌株.采用Cox-Stuart趋势检验回顾性分析了分离真菌株的菌种结构和主要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7 ~2012年间,我院tCU真菌检出阳性标本总数从159株/a逐年增加至396株/a.其中,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曲霉的构成比波动范围分别为34.6% ~ 50.3%、6.3%~9.6%、1.3%~3.2%,2010 ~2012年较2007 ~2009年构成比总体均有上升趋势,P=0.02.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构成比波动范围分别为13.6% ~ 17.3%、9.4% ~ 22.6%、1.4% ~5.2%,P=0.18,构成比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2010 ~2012年较2007 ~2009年,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率的变化均呈降低趋势,P=0.02.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率的变化均呈降低趋势,P =0.02;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P =0.02.结论 我院ICU近6 a来白念珠菌仍然为临床最常见的真菌分离株,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及曲霉占总真菌分离株的百分比有上升趋势.白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率均呈降低趋势,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真菌谱 耐药率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隐球菌性脑膜炎模型AQP4与脑水肿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樊一斌 温海 +2 位作者 朱红梅 徐红 赵瑾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隐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小鼠模型AQP4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尾静脉接种隐球菌构建小鼠中枢神经系感染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免疫抑制后实验组小鼠尾静脉注射隐球菌菌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采用Western blott... 目的探讨隐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小鼠模型AQP4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尾静脉接种隐球菌构建小鼠中枢神经系感染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免疫抑制后实验组小鼠尾静脉注射隐球菌菌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于6 h、12 h、24 h、48 h、72 h动态检测小鼠脑组织中AQP4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小鼠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脑组织中AQP4蛋白表达24 h开始上升,48 h达峰值,在24 h和48 h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标准化AQP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4对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脑水肿具有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小鼠模型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病原真菌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超 廖万清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12-315,共4页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是一种可用于检测大分子物质的"软电离"质谱分析技术,近年来在致病性真菌研究中的作用日显突出,该文对近几年该技术在病原真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 质谱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真菌菌株保藏方法概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桑军军 邓淑文 +2 位作者 郭凯 潘炜华 廖万清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近年来,随着真菌感染的患者急剧增加,真菌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医学真菌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耐药机理以及防治策略的研究尤为重要,而所有研究的基础都建立在对医学真菌的进行有效的保藏。医学真菌的保藏方法很多,包括... 近年来,随着真菌感染的患者急剧增加,真菌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医学真菌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耐药机理以及防治策略的研究尤为重要,而所有研究的基础都建立在对医学真菌的进行有效的保藏。医学真菌的保藏方法很多,包括传代法、蒸馏水法、冷冻干燥保藏法等,保藏方法的选择因实验室条件、菌种和研究要求不同而不同。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几种医学真菌菌种保藏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等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真菌 菌种保藏 冷冻保藏法 冷冻干燥保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与Toll样受体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贵军 李平 +1 位作者 朱红梅 温海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307-309,320,共4页
研究发现抗真菌药物本身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刺激作用,如何有效利用抗真菌药物的免疫治疗作用是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唑类抗真菌药物对机体天然免疫受体Toll样受体的影响。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固有免疫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平滑念珠菌引起真菌性膝关节炎: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宏 黄土林 朱红梅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147-149,154,共4页
报告1例由近平滑念珠菌引起的膝关节炎并进行相关骨关节真菌感染的文献回顾。患者,男,53岁,有糖尿病史及左侧腘窝皮肤浅表小肿瘤切除史,因左膝关节反复疼痛7 a,逐渐加重伴跛行6个月入院。临床表现为左膝关节明显红肿,影像学发现关节腔... 报告1例由近平滑念珠菌引起的膝关节炎并进行相关骨关节真菌感染的文献回顾。患者,男,53岁,有糖尿病史及左侧腘窝皮肤浅表小肿瘤切除史,因左膝关节反复疼痛7 a,逐渐加重伴跛行6个月入院。临床表现为左膝关节明显红肿,影像学发现关节腔内滑膜增生,临近胫骨上端及股骨下端有灶性骨破坏、吸收,关节腔积液查见真菌,鉴定为近平滑念珠菌。经关节镜清理术及静脉用氟康唑治疗后症状改善,随访2 a无复发,已恢复日常活动。本文结合本例患者进行了骨关节真菌感染的相关文献复习,对骨关节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治疗等内容进行了回顾,其结果对临床相关医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近平滑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卢立康唑乳膏与1%特比萘芬乳膏治疗股癣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雷文知 都琳 +2 位作者 卫凤莲 廖万清 温海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股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原则将60例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外用1%卢立康唑乳膏,每天1次;对照组外用1%特比萘芬乳膏,每天1次。用药疗程均为2周。在开始用药后第1、2、4、... 目的观察和评价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股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原则将60例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外用1%卢立康唑乳膏,每天1次;对照组外用1%特比萘芬乳膏,每天1次。用药疗程均为2周。在开始用药后第1、2、4、8周评价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结果 60例患者均进入疗效分析。用药1周时,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0%和23.3%,真菌清除率为23.3%和20%,用药2周时,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和70%,真菌清除率为70%和63.3%,停药后6周,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3.3%和70%,真菌清除率为80%和66.7%。结论 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股癣能迅速改善症状,复发率低,是安全有效的外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立康唑 特比萘芬 股癣 疗效 随机对照双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隐球菌GXM的纯化及其对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表达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平 谭宏月 +5 位作者 胡婵 陈丽华 皇幼明 钟彬 朱红梅 温海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5期265-268,共4页
目的从新生隐球菌B3501培养上清中分离和纯化荚膜多糖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聚糖(GXM),观察其是否能调节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R的表达。方法采用乙醇沉淀荚膜多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特异性沉淀方法获得GXM,将GXM与巨噬细胞共孵育24... 目的从新生隐球菌B3501培养上清中分离和纯化荚膜多糖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聚糖(GXM),观察其是否能调节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R的表达。方法采用乙醇沉淀荚膜多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特异性沉淀方法获得GXM,将GXM与巨噬细胞共孵育24 h,Western blot检测MR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获得了毫克级的GXM,巨噬细胞与GXM孵育后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新生隐球菌荚膜多糖GXM不影响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R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荚膜多糖 GXM 分离与纯化 甘露糖受体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52例皮肤着色芽生菌病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祺琳 余敏 +4 位作者 陈骏 刘洋 廖万清 徐慧 杨雅骊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总结与探讨中国大陆地区皮肤着色芽生菌病的流行病学及诊疗情况。方法检索分析重庆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等数据库中1994年~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确诊为皮肤着色芽生菌病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共检索文献29篇,病例52例。... 目的总结与探讨中国大陆地区皮肤着色芽生菌病的流行病学及诊疗情况。方法检索分析重庆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等数据库中1994年~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确诊为皮肤着色芽生菌病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共检索文献29篇,病例5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3.9岁,男女比例为5.5∶1。本病好发于农民和工人,以四肢远端暴露部位较为常见,发病前多伴有外伤史;发病早期多以丘疹为主,随后多表现为斑块,结节和溃疡;真菌学检查菌株以裴氏着色芽生菌为主,治疗多以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最常用,预后较好。结论皮肤着色真菌病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皮下肉芽肿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晚期可致畸致残,甚至癌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 真菌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隐球菌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与疾病病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雷文知 桑军军 +1 位作者 潘炜华 廖万清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隐球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感染小鼠疾病病程的作用。方法应用单侧小鼠鼻孔接种感染新生隐球菌建立小鼠吸入感染隐球菌模型,在感染后第1、4、7、11、14、18、21天,PAS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隐球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感染小鼠疾病病程的作用。方法应用单侧小鼠鼻孔接种感染新生隐球菌建立小鼠吸入感染隐球菌模型,在感染后第1、4、7、11、14、18、21天,PAS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并通过RT-PCR检测相应时间点小鼠巨噬细胞内相关细胞因子(IL-6、IL-8、TGF-β、TNF-α)的表达。结果小鼠吸入感染隐球菌后,PAS染色发现第4天肺内散在分布隐球菌,第7天可见肉芽肿形成,第11天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第14天见肉芽肿内大量隐球菌,第18天隐球菌分布至全肺,第21天肺组织大量坏死;RT-PCR结果显示TGF-β和IL-6的表达在感染后14天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降低,其中TGF-β升高幅度更为明显。结论在新生隐球菌感染小鼠中,TGF-β参与了机体的抗真菌免疫,在调节炎症反应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TGF-Β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念珠菌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宏月 陈丽华 +3 位作者 皇幼明 钟彬 顾军 温海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75-379,共5页
深部念珠菌感染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其中白念珠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白念珠菌难以防治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具有广泛的耐药性。因此研究白念珠菌的耐药机制,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都是目前需迫切解决的难题。采用基因敲除技... 深部念珠菌感染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其中白念珠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白念珠菌难以防治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具有广泛的耐药性。因此研究白念珠菌的耐药机制,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都是目前需迫切解决的难题。采用基因敲除技术研究白念珠菌的耐药性已十分成熟。本文主要从方法学的角度总结了用于白念珠菌基因敲除的主要策略及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基因敲除 营养筛选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于甘露糖蛋白纯化的新生隐球菌培养方法研究
18
作者 李平 谭宏月 +4 位作者 钟彬 陈丽华 胡婵 朱红梅 温海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39-341,361,共4页
目的研究发酵法培养新生隐球菌的可能性,探索发酵法较传统方法培养上清用于纯化甘露糖蛋白的优势。方法采用发酵法培养新生隐球菌CAP67,收集上清使用ConA琼脂糖凝胶4B亲和柱亲和纯化隐球菌甘露糖蛋白。结果从新生隐球菌无荚膜株CAP67的... 目的研究发酵法培养新生隐球菌的可能性,探索发酵法较传统方法培养上清用于纯化甘露糖蛋白的优势。方法采用发酵法培养新生隐球菌CAP67,收集上清使用ConA琼脂糖凝胶4B亲和柱亲和纯化隐球菌甘露糖蛋白。结果从新生隐球菌无荚膜株CAP67的发酵培养上清中获得了毫克级的甘露糖蛋白。结论发酵法可以成功培养新生隐球菌,上清可用于纯化隐球菌甘露糖蛋白,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耗时少,产量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发酵 荚膜多糖 甘露糖蛋白 分离与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隐球菌嗜中枢性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法振宗 方伟 +1 位作者 顾菊林 廖万清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182-185,共4页
新生隐球菌是临床上最重要的侵袭性病原真菌之一,可感染免疫抑制和免疫正常人群引发具有致命威胁的隐球菌性脑膜脑炎。近年来,隐球菌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机制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隐球菌参与侵袭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毒力因子及多条宿... 新生隐球菌是临床上最重要的侵袭性病原真菌之一,可感染免疫抑制和免疫正常人群引发具有致命威胁的隐球菌性脑膜脑炎。近年来,隐球菌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机制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隐球菌参与侵袭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毒力因子及多条宿主细胞应答信号通路相继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原宿主相互作用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多变根毛霉感染性皮肤接合菌病13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尚毅 方伟 廖万清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总结我国自1991年至今报道的所有多变根毛霉感染所致皮肤接合菌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文献搜索并回顾分析我国13例多变根毛霉原发性皮肤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皮肤多变根毛霉病,平均发病年龄为... 目的总结我国自1991年至今报道的所有多变根毛霉感染所致皮肤接合菌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文献搜索并回顾分析我国13例多变根毛霉原发性皮肤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皮肤多变根毛霉病,平均发病年龄为34±17(5~65)岁,男6例,女7例,病程5个月~16 a不等,感染报道多集中于长江流域;临床多表现为局部红斑、丘疹和/或结节,可缓慢扩展形成浸润性斑块伴溃疡坏死;发病前有明确皮肤损伤病史6例,无明确诱因7例。皮损多发生于暴露部位,面部10例,上肢3例。所有病例均经真菌学和病理学诊断确诊。治疗主要为两性霉素B和唑类抗真菌药物,其中8例治愈,2例疗效不佳,3例失随访。结论多变根毛霉皮肤接合菌病是一种重要的毁容性感染病,多与皮肤屏障损伤有关,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开展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合菌病 多变根毛霉 皮肤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