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镜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及麻醉有关问题
1
作者 张富军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27-230,共4页
1913年,Rhea和Walker使用带照明的直管插入心脏,对心腔进行直视观察。1966年,Greenstone及其合作者使用7mm可弯曲的胆道镜观察了活体狗的主动脉腔。大约在1970年,外科医生首次使用了可弯曲的光纤血管镜。至此以后,血管镜已成功地应用于... 1913年,Rhea和Walker使用带照明的直管插入心脏,对心腔进行直视观察。1966年,Greenstone及其合作者使用7mm可弯曲的胆道镜观察了活体狗的主动脉腔。大约在1970年,外科医生首次使用了可弯曲的光纤血管镜。至此以后,血管镜已成功地应用于血管外科的三大领域:原位股-腘静脉转流、血栓栓塞切除和外周血管重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镜 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丁玲玲 张宏 +7 位作者 米卫东 刘靖 金朝海 袁维秀 刘毅 倪丽亚 薄禄龙 邓小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9-822,共4页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术中管理.方法:2012年3月美国南加州大学的Gill医生来华演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其中3例在上海长海医院完成,7例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完成.10例...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术中管理.方法:2012年3月美国南加州大学的Gill医生来华演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其中3例在上海长海医院完成,7例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完成.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38~71岁,体重57~82 kg,ASA分级Ⅰ~Ⅲ级.术前均诊断为膀胱癌,拟施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扩大淋巴清扫+原位新膀胱手术.所有患者未见明显心、肺、肝、肾功能异常.麻醉诱导:除1例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外,其余9例采用快诱导气管插管.芬太尼3 μg/kg静脉小壶注入,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4 mg/kg、丙泊酚1~2 mg /kg,患者入睡后给予罗库溴胺0.6 mg/kg.困难气道患者给与咪达唑仑1 mg、芬太尼0.1 mg、丁卡因50 mg气道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之后给予异丙酚及罗库溴铵.连接Ohmeda麻醉机机械通气,吸入空气与氧气体积比1:2混合气体,流量2 L/min,潮气量为6~12 mL/kg,呼吸频率为10~20 次/min,力图维持气道峰压<35 mmHg(1 mmHg=0.133 kPa),PETCO2 (呼气末CO2分压)<45 mmHg.麻醉维持:持续吸入0.6 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七氟醚、静脉泵注丙泊酚2~4 mg/(kg·h)和瑞芬太尼0.1~0.3 μg/(kg·min),维持BIS值在40~60,术中间断按需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2 mg/kg.手术体位为60°Trendelenburg(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头低、脚高+截石位)体位,双腿外展支起呈截石位.机器人系统位于两腿之间,支臂置于患者腹部上方.监测记录呼吸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动脉血气分析数据、苏醒时间、出入量及术中并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失血量(342.9±303.4) mL;与气管插管后比较头低足高位及气腹后气道峰压升高;呼气末CO2增高;平均动脉压升高、中心静脉压升高;pH降低;2例患者气腹后15 min,呼气末CO2分压超过50 mmHg,动脉血气PaCO2高于60 mmHg,调整呼吸参数过度通气无改善,降低气腹压力小于15 mmHg后得以改善;5例发生呼吸性酸中毒;2例患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需给予碳酸氢钠后纠正;2例患者术中血钾超过5.5 mmol/L,给与葡萄糖酸钙和胰岛素处理改善;5例患者发生多发皮下气肿,其中1例多局限于胸腹部,1例从面部到脚均有明显握雪感,同时伴发高碳酸血症和体温下降;2例患者下肢小腿肿胀;1例不全肠梗阻行空肠减压术;苏醒时间为(94.2±35.6) min(40~150 min).结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为临床新开展的手术,由于庞大的机器、长时间气腹和过度的头低位,易发生酸碱失衡和离子紊乱,给麻醉管理增加了难度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膀胱切除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机器人 病人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依托咪酯乳剂用于全身麻醉诱导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5
3
作者 杨宁 左明章 +4 位作者 王国林 邓小明 类维富 郭曲练 刘功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应用于健康成人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来自五个研究中心的健康成年患者共48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n=246)和依托咪酯(E)组(n=243),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 目的观察和比较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应用于健康成人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来自五个研究中心的健康成年患者共48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n=246)和依托咪酯(E)组(n=243),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用咪唑安定0.03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在此基础上P组用丙泊酚2.0mg/kg,E组用依托咪酯乳剂0.3~0.4mg/kg完成诱导。记录患者在基础状态(T0)、插管前1min(T1)、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min(T。)、2、3、4、5min(T4)、10min(T5)、15min(T6)的SBP、DBP、MAP、Sp02和HR。术后回访观察肌颤、注射痛、恶心、呕吐和浅表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时SBP、DBP、MAP有明显的波动(P〈0.05或P〈0.01),但E组变化幅度显著低于P组(P〈0.05)。E组患者注射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1)。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可安全地用于健康成人的麻醉诱导;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乳剂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眯酯 乳剂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麻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输液对骨科手术患者中心体温和寒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娟 侯炯 +2 位作者 曹文婷 汤维娟 徐燕 《护理管理杂志》 2011年第5期312-313,共2页
目的探讨加温输液对骨科手术患者术中中心体温和寒颤的影响。方法将59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应用便携式输液加温器对液体进行加温输液,对照组常温输液,监测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30 min、60 min、90 min的肛温及术中、... 目的探讨加温输液对骨科手术患者术中中心体温和寒颤的影响。方法将59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应用便携式输液加温器对液体进行加温输液,对照组常温输液,监测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30 min、60 min、90 min的肛温及术中、术毕时寒颤发生情况,询问患者术毕时自觉发冷情况。结果随着手术的进行,两组患者肛温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输液组患者寒颤发生率和自觉发冷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输液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术中寒颤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输液 骨科 手术 中心体温 寒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胃镜检查中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封莉莉 丁文霞 +5 位作者 孙媛媛 张莹莹 袁宁平 张丽君 韩文军 席惠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427-434,共8页
背景麻醉胃镜检查已经作为一种常规胃镜检查方式在国内开展.低氧血症仍然是麻醉胃镜检查中发生率较高的不良事件,但国外就其发生率的报道情况相差较大(<1%至85%),国内缺乏相关高质量报道.丙泊酚作为用于门诊患者麻醉胃镜检查的镇静药... 背景麻醉胃镜检查已经作为一种常规胃镜检查方式在国内开展.低氧血症仍然是麻醉胃镜检查中发生率较高的不良事件,但国外就其发生率的报道情况相差较大(<1%至85%),国内缺乏相关高质量报道.丙泊酚作为用于门诊患者麻醉胃镜检查的镇静药物,其安全、有效性已经得到认可,《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意见》(2014年)推荐使用,国外仍然有对其安全性的质疑,本研究中,我们将其作为门诊患者胃镜检查的镇静药物使用,观察其对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影响.目的观察麻醉胃镜检查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8-09-01/2018-11-30经麻醉医师施行丙泊酚镇静的门诊麻醉胃镜检查患者,共计580例.观察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有无低氧血症,记为发生低氧血症(110例)和未发生低氧血症(470例)两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麻醉过程和内镜操作相关信息.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打鼾史、活检、年龄、体重指数、腹围、内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的量、患者A S A分级、内镜医师分级在两组间存在差异(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5岁, OR值8.955, 95%CI:2.070-38.746)和丙泊酚用量(>197 mg,OR值2.360,95%CI:1.320-4.219)是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高龄患者(特别是>75岁患者)和需要较大量丙泊酚(特别是>197mg)镇静的患者需要加以主动干预,以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镇静 胃镜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的肺损伤及其保护策略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志刚 李金宝 吕欣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全身麻醉导致的肺不张,以及使用机械通气、液体管理、药物等可能引发或加重肺损伤。肺保护策略旨在减轻这种损伤,主要参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法,但是否有益于全身麻醉患者尚存争议,以下对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肺保护策略 全身麻醉 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液体管理 治疗方法 肺不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用于成人全身吸入麻醉的随机、开放、多中心、阳性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75
7
作者 吴新民 邓小明 +8 位作者 黄文起 梁伟民 缪长虹 米卫东 王保国 王俊科 吴安石 叶铁虎 于布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09-711,共3页
目的评估七氟醚和异氟醚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及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开放、随机、多中心、异氟醚平行对照临床研究,222例手术时需要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预计手术持续时间在2~3h之间的成年择期手术患者,按1:1随机入组接受七氟醚或... 目的评估七氟醚和异氟醚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及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开放、随机、多中心、异氟醚平行对照临床研究,222例手术时需要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预计手术持续时间在2~3h之间的成年择期手术患者,按1:1随机入组接受七氟醚或异氟醚吸入麻醉。评估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药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生命体征、记录的不良事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222例患者中220例完成全部研究过程,其中七氟醚组111例,异氟醚组109例。与异氟醚组相比,七氟醚组苏醒时间缩短5.4min、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缩短8.4min、拔管时间缩短4.6min(P<0.01)。两组苏醒时间与麻醉药用量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即麻醉药用量越大苏醒时间越长。七氟醚组发生的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或中度,且不良事件类型和发生率与异氟醚组相似。结论七氟醚全麻恢复效果优于异氟醚,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醒时间 七氟醚 成人 吸入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内针穿刺法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倪文文 李泉 李金宝 《上海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5-567,共3页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CSEA)兼具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的双重特点,在欧洲其使用率已占全部麻醉方式的40%,其中以针内针穿刺法应用较为普遍。由于始终无法克服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置管的不合...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CSEA)兼具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的双重特点,在欧洲其使用率已占全部麻醉方式的40%,其中以针内针穿刺法应用较为普遍。由于始终无法克服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置管的不合理程序,以及潜在硬脊膜外腔导管穿过硬脊膜穿刺针孔的可能,CSEA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穿刺法 硬脊膜穿刺 麻醉方式 临床麻醉 CSEA 使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科酰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昕辉 赵国梁 +3 位作者 易红蕾 龚政 朱佳丽 熊源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作为一种顽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医学界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治疗药物。基于癫痫和疼痛都有神经元回路的异常活动和异位放电的共同特征,抗癫痫药物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领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治疗药物 抗癫痫药物 酰胺 神经元回路 生存质量 异位放电 医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对胸科手术患者肺内分流和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高永涛 张伟时 +1 位作者 曾因明 丁锦芸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下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和血气的影响。方法:10例择期胸科手术患者,ASA~级,分别在单肺通气前1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结束前1min(T3)各时刻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计...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下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和血气的影响。方法:10例择期胸科手术患者,ASA~级,分别在单肺通气前1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结束前1min(T3)各时刻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T2、T3时刻,肺内分流率较T1时刻显著增加,动脉血氧分压较T1时刻显著下降,T3时刻的动脉血氧分压较T2时刻有所回升。结论: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及血气将发生显著变化,总体上胸科手术行单肺通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手术患者 动脉血氧分压 肺内分流率 静吸复合麻醉 血气分析 混合静脉 分析结果 胸科手术 ASA 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麻醉新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炜 邓小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麻醉 小儿 术前禁食 上呼吸道感染 术后呼吸暂停 父母陪伴 综述[文献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手术的麻醉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炯 许涛 +2 位作者 吴雪 岳志健 周晓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63-164,共2页
本文报道经蝶入路垂体腺瘤 4 94例显微切除手术的麻醉方法及经验。术前应用地塞米松 10~ 2 0mg ,以咪达唑仑 0 1mg·kg-1、芬太尼 2 μg·kg-1、丙泊酚 2mg·kg-1、氯琥珀胆碱 2mg·kg-1或罗库溴铵 0 6mg·kg-... 本文报道经蝶入路垂体腺瘤 4 94例显微切除手术的麻醉方法及经验。术前应用地塞米松 10~ 2 0mg ,以咪达唑仑 0 1mg·kg-1、芬太尼 2 μg·kg-1、丙泊酚 2mg·kg-1、氯琥珀胆碱 2mg·kg-1或罗库溴铵 0 6mg·kg-1快速诱导全麻 ,术中以异氟烷、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维持 ,术后在丙泊酚镇静下拔管。术中 19例困难气管插管 (其中 32例严重困难 ) ,4例发生严重高血压 ,均成功处理 ,其余麻醉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麻醉 显微切除手术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下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植入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辉 马宇 +1 位作者 邓小明 景在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58,共2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是国际上新近开展的微创手术,由于重度老年退化性钙化斑块形成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患者已经无法承受开胸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膜置换的创伤,目前在欧洲主张此类患者适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1]。自2011年5...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是国际上新近开展的微创手术,由于重度老年退化性钙化斑块形成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患者已经无法承受开胸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膜置换的创伤,目前在欧洲主张此类患者适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1]。自2011年5月以来,上海长海医院已完成9例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经导管逆血流球囊扩张人工主动脉瓣植入术。以下就手术麻醉过程和围术期管理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主动脉瓣 动脉瓣膜置换 麻醉管理 上海长海医院 钙化斑块 围术期管理 麻醉诱导 去氧肾上腺素 人工心脏瓣膜 退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麻醉的神经并发症 被引量:3
14
作者 卞金俊 李文献 邓小明 《医学综述》 2005年第8期752-754,共3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麻醉 硬膜外麻醉 神经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向太 郑述碧 朱文忠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常温 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 麻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内镜麻醉风险评估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封莉莉 马苏 +2 位作者 丁文霞 刘毅 席惠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1289-1294,共6页
麻醉消化内镜诊疗在胃肠癌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麻醉消化内镜安全性很高,但诊疗前的麻醉风险评估仍然是保障被检查者安全的关键环节.在国内外缺乏麻醉风险评估流程和具体方法的背景下,我国需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麻醉护士培训管理体系,可... 麻醉消化内镜诊疗在胃肠癌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麻醉消化内镜安全性很高,但诊疗前的麻醉风险评估仍然是保障被检查者安全的关键环节.在国内外缺乏麻醉风险评估流程和具体方法的背景下,我国需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麻醉护士培训管理体系,可以进行方便且节约成本的麻醉前门诊或者电话评估.同时应该探讨消化内镜麻醉风险评估系统的建立.相信在消化内镜及麻醉专业领域的共同推进下,我国会尽快得构建出完善的消化内镜麻醉风险评估系统和评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麻醉风险 麻醉前评估 美国医师协会麻醉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93麻醉质量保证专题讨论会简介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布为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7-49,共3页
1993年3月在瑞士伯尔尼召开了欧洲麻醉质量保证专题讨论会。会议代表160人。现将会议简介如下。一、麻醉质量保证的历史与现状质量保证(QA)的概念是美国麻省总医院Codman于1915年提出,当时的目的是训练该院的外科医生,以保证病人能得到... 1993年3月在瑞士伯尔尼召开了欧洲麻醉质量保证专题讨论会。会议代表160人。现将会议简介如下。一、麻醉质量保证的历史与现状质量保证(QA)的概念是美国麻省总医院Codman于1915年提出,当时的目的是训练该院的外科医生,以保证病人能得到相同的诊断和治疗。麻省总医院于1917年开始实行这一概念,并建立了一整套标准和操作方法。麻醉的QA,则是近几年的事。QA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日本的“不断改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缺点是实现改进的动力,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改正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学术会议 欧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麻醉进展
18
作者 许平波 李文献 邓小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26-528,共3页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麻醉医师 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改变 手术风险 老年人 脑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stein畸形矫正术的麻醉管理
19
作者 向太 万勇 朱文忠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Ebstein畸形矫正术 麻醉管理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胃减容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麻醉处理
20
作者 牛强 马传根 +1 位作者 许华 邓小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3279-3280,共2页
关键词 肥胖症/治疗 腹腔镜检查 胃/外科学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