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下量对珠光体钢冷轧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正贵 肖铁 +1 位作者 王建军 刘沿东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173-176,共4页
对珠光体钢采用不同压下率(0~85%)进行轧制,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110}、{200}、{211}3张极图,并利用织构分析软件计算了取向分布函数(ODF),通过得到的恒φ=45°截面图,研究了经过0~85%压下率的冷轧变形后共析珠光体钢中晶粒取向... 对珠光体钢采用不同压下率(0~85%)进行轧制,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110}、{200}、{211}3张极图,并利用织构分析软件计算了取向分布函数(ODF),通过得到的恒φ=45°截面图,研究了经过0~85%压下率的冷轧变形后共析珠光体钢中晶粒取向的变化规律以及形变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下量的增加,α织构中,{552}〈110〉、{110}〈110〉织构组分变化不大,而{001}〈110〉、{113}〈110〉、{112}〈110〉、{111}〈110〉织构组分的取向分布值随之增大,其中{113}〈110〉、{112}〈110〉织构组分变化最显著;γ织构中组分的强度随压下量的增大而提高,并稳定于{111}〈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下量 珠光体钢 冷轧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o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β-type titanium alloy 被引量:11
2
作者 金磊 崔文芳 +2 位作者 宋秀 刘刚 周廉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8期2529-2535,共7页
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 (SMAT) was performed on biomedicalβ-type TiNbZrFe alloy for 60 min at room temperatur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iNbZrFe... 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 (SMAT) was performed on biomedicalβ-type TiNbZrFe alloy for 60 min at room temperatur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iNbZrFe alloy in physi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urface nano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TEM,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the samples with nanocrystalline layer and coarse grain were comparatively investigated in 0.9% NaCl and 0.2% NaF solution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anocrystallines with the size of 10-30 nm are formed within the surface layer of 30 μm in depth. The nanocrystallized surface behaves higher impedance, more positive corrosion potential and lower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in 0.9%NaCl and 0.2%NaF solution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arse grain surfac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rapid formation of stable and dense passive film on the nanocrystallized surface of TiNbZrFe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dical β titanium alloy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corrosio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钢板表面陶瓷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双红 王磊 刘常升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61,84,共3页
涂装前的磷化处理不利于环保,以氟锆酸盐为溶液在冷轧钢板表面制备了陶瓷膜。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陶瓷膜的组织形貌和元素成分,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和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陶瓷膜的耐蚀性能,同时测试了陶瓷膜的涂装附着力,分析了其成膜... 涂装前的磷化处理不利于环保,以氟锆酸盐为溶液在冷轧钢板表面制备了陶瓷膜。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陶瓷膜的组织形貌和元素成分,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和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陶瓷膜的耐蚀性能,同时测试了陶瓷膜的涂装附着力,分析了其成膜机理。结果表明:陶瓷膜主要由锆和铁的氧化物组成,膜层极薄,不同成膜时间呈现出不同的膜色;经锆化液处理后冷轧钢板的耐蚀性能有所提高,但成膜时间的长短对膜耐蚀性能的影响较小;陶瓷膜与环氧树脂漆层或聚氨酯漆层的附着力为0级,能满足涂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冷轧钢板 氟锆酸盐 电化学性能 耐盐雾性能 成膜机理 漆层附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气浸出-电积工艺从铜渣中提取镍 被引量:7
4
作者 薛文颖 申勇峰 赵宪明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79,共3页
研究通过氯气浸出-净化-不溶阳极电积法生产电镍的工艺过程。结果表明,镍和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9.3%和98.5%,经过净化的浸出液用400 A.m-2的电流密度不溶阳极电积,所得电镍纯度可达99.935%,电积过程的阴极电流效率为98%。在电积过程中氯... 研究通过氯气浸出-净化-不溶阳极电积法生产电镍的工艺过程。结果表明,镍和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9.3%和98.5%,经过净化的浸出液用400 A.m-2的电流密度不溶阳极电积,所得电镍纯度可达99.935%,电积过程的阴极电流效率为98%。在电积过程中氯气可以处理回收并返回作为浸出剂,使生产成本及环境污染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铜渣 氯气浸出 电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钛合金微弧氧化膜制备及其在人体模拟液中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金磊 崔文芳 +1 位作者 宋秀 周廉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5,共6页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iNbZrFe合金表面制备出含钙磷成分的多孔氧化膜,通过人体模拟液浸泡的方法诱导生成羟基磷灰石,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其在人体模拟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经400 V电压微弧氧化后TiNbZrFe合...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iNbZrFe合金表面制备出含钙磷成分的多孔氧化膜,通过人体模拟液浸泡的方法诱导生成羟基磷灰石,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其在人体模拟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经400 V电压微弧氧化后TiNbZrFe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形貌与成分达到最优化,且明显有α-Ca3(PO4)2相生成;α-Ca3(PO4)2相能够起到良好的诱导生成羟基磷灰石(HA)的作用,在人体模拟液中浸泡1 d后,通过XRD检测出有HA相生成,导致微弧氧化膜层表面的微孔被诱导生成物覆盖填充明显,较小微孔完全消失;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经过微弧氧化膜诱导生成的HA涂层不断增厚,EIS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隔绝渗透作用,能够阻碍腐蚀性介质在溶液和金属界面之间扩散和迁移,从而起到保护基体抗腐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人体模拟液 腐蚀性能 α-Ca3(PO4)2 羟基磷灰石(HA)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元素掺杂对MnNiInCoCu合金相变滞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一俏 赵骧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1,66,共4页
采用快淬甩带技术制备Mn_(50)Ni_(38)In_(9)Co_(3)、Mn_(49)Ni_(38)In_(9)Co_(3)Cu_(1)以及Mn_(47)Ni_(38)In_(9)Co_(3)Cu_(3)合金薄带样品,并对其微观组织、马氏体相变行为和磁滞损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提高,MnNiInCoCu... 采用快淬甩带技术制备Mn_(50)Ni_(38)In_(9)Co_(3)、Mn_(49)Ni_(38)In_(9)Co_(3)Cu_(1)以及Mn_(47)Ni_(38)In_(9)Co_(3)Cu_(3)合金薄带样品,并对其微观组织、马氏体相变行为和磁滞损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提高,MnNiInCoCu合金马氏体转变温度逐渐升高,相变滞后和磁滞损耗降低,这是因为Cu元素促进合金晶格几何兼容性提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NiInCoCu基合金 相变滞后 马氏体相变 CU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4169合金涡壳体截面组织分析与研究
7
作者 谢秋峰 刘浩然 +5 位作者 王燕坡 吴保平 孙长明 崔文芳 吴剑涛 李俊涛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34-1238,共5页
采用无余量整体熔模铸造技术,成功制备出了用于某大型运载火箭发动机上的涡壳体精铸件,为了全面分析工艺的可行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截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涡壳体整体上由等轴晶组成,不同截面组织均呈现枝晶特征,试验测定了二次枝晶间... 采用无余量整体熔模铸造技术,成功制备出了用于某大型运载火箭发动机上的涡壳体精铸件,为了全面分析工艺的可行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截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涡壳体整体上由等轴晶组成,不同截面组织均呈现枝晶特征,试验测定了二次枝晶间距,并预测了截面冷却速率与枝晶间距的关系。在较高倍数下,进、出口法兰截面组织,发现有较多的针状δ相存在,枝晶间处的γ"相尺寸较大,数量较多,枝晶干处的γ"相尺寸较小,数量较少;涡形流道截面的针状δ相很少,枝晶干及枝晶间的γ"相尺寸均较小,数量无明显差别。这些其实质与各截面的冷却速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模铸造 K4169合金 涡壳体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冷高硅中碳低合金钢的组织与性能
8
作者 苗隽 王立军 刘春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研究了高硅中碳低合金钢空冷态和空冷+回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钢在860℃保温0.5 h奥氏体化后空冷处理,随后分别在250℃和400℃保温1 h回火.结果表明:试验钢空冷后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硬度约为41 HRC;而... 研究了高硅中碳低合金钢空冷态和空冷+回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钢在860℃保温0.5 h奥氏体化后空冷处理,随后分别在250℃和400℃保温1 h回火.结果表明:试验钢空冷后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硬度约为41 HRC;而250℃回火后组织变化不大,硬度明显升高,约为49 HRC,韧性明显增加,由44 J/cm2增加到66 J/cm2,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明显下降.回火温度进一步增加对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中碳低合金钢 空冷 贝氏体/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温度对436不锈钢热轧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沿东 杨一俏 +1 位作者 毕洪运 左良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38,共4页
利用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热轧温度下436不锈钢热轧织构的变化规律和显微组织特征。试验中选取不同的热轧初轧和终轧温度:分别在1 080和1 050℃开轧,850和800℃终轧。结果表明:较低温下开轧、终轧晶粒内部的缺陷较多,表现为较大的累积取向... 利用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热轧温度下436不锈钢热轧织构的变化规律和显微组织特征。试验中选取不同的热轧初轧和终轧温度:分别在1 080和1 050℃开轧,850和800℃终轧。结果表明:较低温下开轧、终轧晶粒内部的缺陷较多,表现为较大的累积取向差,而较高温度下开轧、终轧其累积取向差明显低于低温热变形下的样品;在较高温条件下变形会形成很强(001)[110]织构组分,较低温度下变形在其亚表层和中心层出现了与冷轧织构组分相似的(001)[110]、(112)[110]和一定量的γ织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36不锈钢 热轧织构 EBSD~取向差
原文传递
β钛合金表面纳米晶特征及其腐蚀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磊 崔文芳 +2 位作者 宋秀 刘刚 周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80-84,共5页
经过30 min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后,在TNZF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表层纳米结构,并讨论了表面纳米化对TNZF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纳米晶形成机理主要是通过大量位错滑移并相互切割基体,以及晶格转动实现晶粒细化。在人体生理盐水(0.9%NaCl)中... 经过30 min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后,在TNZF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表层纳米结构,并讨论了表面纳米化对TNZF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纳米晶形成机理主要是通过大量位错滑移并相互切割基体,以及晶格转动实现晶粒细化。在人体生理盐水(0.9%NaCl)中测试的交流阻抗谱表明,纳米晶表面与粗晶表面相比低频阻抗值有很大提高;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表面纳米化提高了钛合金的腐蚀电位,同时降低了腐蚀电流密度,从而提高其抗氯离子的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钛合金 表面纳米化 耐腐蚀性能
原文传递
放电等离子烧结预合金粉末法制备生物医用近β钛合金的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麻西群 牛红志 +3 位作者 苏勇君 孙倩倩 张海瑞 于振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95-3101,共7页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预合金粉末的方法,成功制备出生物医用的近β钛合金Ti-25Nb-3Zr-3Mo-2Sn (质量分数,%)。近β钛合金的预合金粉末利用等离子旋转电极法制备,粉末的凝固组织主要是由β相主导的不发达的树枝晶组成,同时存在少量的...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预合金粉末的方法,成功制备出生物医用的近β钛合金Ti-25Nb-3Zr-3Mo-2Sn (质量分数,%)。近β钛合金的预合金粉末利用等离子旋转电极法制备,粉末的凝固组织主要是由β相主导的不发达的树枝晶组成,同时存在少量的β相单晶组织粉末球。1000℃-5 min-50 MPa条件下的SPS可以完全致密化近β钛合金的预合金粉末,并且消除原始的凝固偏析结构。β单相区固溶处理后,合金组织由β相和α″相组成,合金的抗拉伸强度达到815 MPa,延伸率达到14%,同时具备62 GPa较低的弹性模量。进一步500℃时效处理,合金组织中产生大量的纳米针状σ相,使得合金的抗拉伸强度达到1015 MPa,同时具备较好的延伸率和中等的弹性模量。然而,应当避免过低的时效处理温度,防止脆性ω相的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Β钛合金 预合金粉末 放电等离子烧结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