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电极在酸性室温融盐AlCl_3-TMPAC中的电化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晓虹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81-85,89,共6页
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流分析法对玻璃电极在酸性室温融盐三氯三甲基苯氨铝中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铝离子的还原、沉积过程是可逆的,沉积过程包括晶核的形成和增长过程.电流分析法表明,以半球扩散增长方式瞬间形成的晶核导致了... 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流分析法对玻璃电极在酸性室温融盐三氯三甲基苯氨铝中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铝离子的还原、沉积过程是可逆的,沉积过程包括晶核的形成和增长过程.电流分析法表明,以半球扩散增长方式瞬间形成的晶核导致了铝在玻璃电极上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l3-TMPAC 玻璃电极 沉积 酸性宽温融盐 循环伏安法 电流分析法 电化学特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森林化学灭火剂的研制 被引量:1
2
作者 莫羡忠 骆介禹 《广西化工》 CAS 1994年第2期6-8,共3页
以提高灭火剂的粘度和流变学性能为重点,研制了以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为增稠剂的新型森林化学灭火剂。野外模拟阻火试验表明,该灭火剂具有良好的灭火效力和流变学性能。
关键词 森林灭火剂 灭火剂 增稠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13)CNMR光谱在木素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贵生 段新方 +1 位作者 刘君良 韩继文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239-243,246,共6页
木素化学结构研究是木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化学研究方法很难完全搞清木素化学结构.核磁共振技术引入木素化学研究中以后,使木素化学结构研究变得简单易行,核磁共振技术现在已成为木素研究中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1HNM... 木素化学结构研究是木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化学研究方法很难完全搞清木素化学结构.核磁共振技术引入木素化学研究中以后,使木素化学结构研究变得简单易行,核磁共振技术现在已成为木素研究中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1HNMR谱,13CNMR谱,二维(2D)NMR谱以及固体13CNMRCP/MAS技术在木素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素 二维NMR 化学研究 ^13CNMR谱 ^1HCNMR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锥形量热仪研究聚乙烯膨胀阻燃体系的燃烧性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斌 孙才英 张秀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6-149,共4页
利用锥形量热仪在50kW·m-2热辐照条件下,研究了含淀粉膨胀阻燃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体系的燃烧性,获得了最大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有效燃烧热、最大烟产生速率、总烟释放量及质量损失速度等参数.实验结果表... 利用锥形量热仪在50kW·m-2热辐照条件下,研究了含淀粉膨胀阻燃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体系的燃烧性,获得了最大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有效燃烧热、最大烟产生速率、总烟释放量及质量损失速度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含淀粉膨胀阻燃剂能明显降低LLDPE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和有效燃烧热,淀粉作为膨胀型阻燃剂中的成炭剂,可以部分代替季戊四醇,而对热释放速率影响不大,达到了阻燃和降低成本的目的.该膨胀体系使烟释放变得缓慢,但总烟释放量明显增大.在燃烧时使LLDPE更早地发生热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膨胀型 阻燃剂 LLDPE 燃烧性 锥形量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对聚乙烯膨胀阻燃体系热降解和阻燃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斌 张秀成 孙才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5-157,共3页
以淀粉作为膨胀阻燃体系中的成炭剂 ,取代或部分取代了膨胀型阻燃剂 (IFR)中的季戊四醇 (PER) ,研究了淀粉对膨胀阻燃剂及其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 LDPE)膨胀体系的热降解行为 (TGA)和阻燃性。研究表明 ,聚磷酸铵 (APP)可明显地改变淀... 以淀粉作为膨胀阻燃体系中的成炭剂 ,取代或部分取代了膨胀型阻燃剂 (IFR)中的季戊四醇 (PER) ,研究了淀粉对膨胀阻燃剂及其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 LDPE)膨胀体系的热降解行为 (TGA)和阻燃性。研究表明 ,聚磷酸铵 (APP)可明显地改变淀粉的热降解行为促进成炭 ;尽管淀粉可提高 IFR的成炭量和膨胀体系的膨胀倍数 ,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LLDPE的膨胀体系的阻燃性 ,也即是降低了极限氧指数 (LOI)和提高了热释放速率峰值(pk-HRR) ,而用淀粉部分取代 PER,对其阻燃性很小 ,可用淀粉部分取代 PER作为膨胀体系中的成炭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聚乙烯 阻燃剂 热降解 膨胀型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ONE/TG研究含淀粉膨胀阻燃聚丙烯体系的阻燃和烟释放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斌 孙才英 张秀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46-149,共4页
利用锥形量热仪 (CONE)在 5 0 k W/ m2 热辐照条件下 ,并配合 TG和极限氧指数 (L OI)对含淀粉膨胀阻燃聚丙烯 (PP)体系的阻燃和烟释放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获得的最大热释放速率 (pk- H RR)、总热释放 (TH R)、有效平均燃烧热 (av- EH C)... 利用锥形量热仪 (CONE)在 5 0 k W/ m2 热辐照条件下 ,并配合 TG和极限氧指数 (L OI)对含淀粉膨胀阻燃聚丙烯 (PP)体系的阻燃和烟释放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获得的最大热释放速率 (pk- H RR)、总热释放 (TH R)、有效平均燃烧热 (av- EH C)、最大烟产生速率 (pk- SPR)、总烟释放量 (TSP)、平均比消光面积 (av- SEA )及质量损失速度(ML R)等参数和 TG曲线及 L OI的分析表明 ,含淀粉膨胀阻燃剂 (S- IFR)能明显地降低 PP的 pk- H RR、TH R和av- EH C,表现了良好的阻燃作用 ,淀粉可以部分代替季戊四醇 (PER)作为膨胀型阻燃剂中的成炭剂 ,而不影响其阻燃性。该膨胀体系对烟释放速率有抑制作用 ,但却明显增加了烟释放总量。该体系形成的膨胀炭层使 PP热降解速度明显降低 ,这是降低 H RR和 SPR的关键。 TG实验也说明 S- IFR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淀粉 膨胀阻燃剂 阻燃 烟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色剂meso-四(3-甲氧基-4-乙酰氧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其与镉(Ⅱ)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本才 赵殊 +1 位作者 宋冶 张秀成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9-282,共4页
合成并表征了显色剂meso 四 (3 甲氧基 4 乙酰氧基苯基 )卟啉 ,并对其与镉 (Ⅱ )显色反应的条件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在SDS和 β CD存在下的pH 12 0的介质中 ,试剂与Cd(Ⅱ )形成 1∶1的配合物 ,其摩尔吸光系数ε43 9 0 =4 0 6× 1... 合成并表征了显色剂meso 四 (3 甲氧基 4 乙酰氧基苯基 )卟啉 ,并对其与镉 (Ⅱ )显色反应的条件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在SDS和 β CD存在下的pH 12 0的介质中 ,试剂与Cd(Ⅱ )形成 1∶1的配合物 ,其摩尔吸光系数ε43 9 0 =4 0 6× 10 5。镉含量在 0~ 0 112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提出了用巯基棉和KI EtOH (NH4) 2 SO4分离、富集样品中Cd(Ⅱ )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剂 meso-四(3-甲氧基-4-乙酰氧基苯基)卟啉 合成 显色反应 环境分析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so-四(4-氨基苯基)卟啉二阶导数光度法测定痕量锌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本才 赵殊 +2 位作者 宋冶 洪岩 白丽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040-1040,共1页
关键词 显色剂 测定 卟啉类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腺素的合成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德臣 郭清华 郭廷翘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0-131,158,共3页
以四氢呋喃、4 甲氧基苯胺为主要原料 ,经五步合成了松果腺素。四氢呋喃和氯化氢气体在 1 0 5℃下反应 0 5h ,得到 4 氯丁醇 (Ⅰ) ,产率为 6 8 6 % ;(Ⅰ)用氯铬酸吡啶盐氧化得 4 氯丁醛 (Ⅱ) ,产率为6 0 7% ;4 甲氧基苯胺经重氮化... 以四氢呋喃、4 甲氧基苯胺为主要原料 ,经五步合成了松果腺素。四氢呋喃和氯化氢气体在 1 0 5℃下反应 0 5h ,得到 4 氯丁醇 (Ⅰ) ,产率为 6 8 6 % ;(Ⅰ)用氯铬酸吡啶盐氧化得 4 氯丁醛 (Ⅱ) ,产率为6 0 7% ;4 甲氧基苯胺经重氮化和还原反应得 4 甲氧基苯肼 (Ⅲ) ,产率为 6 0 9% ;(Ⅱ) +(Ⅲ)经环化得 5 甲氧基色胺 (Ⅳ) ,产率为 47 6 % ;(Ⅳ)经乙酰化得松果腺素 (Ⅴ) ,产率为 83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腺素 四氢呋喃 甲氧基苯胺 合成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阻燃技术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郝建薇 王建祺 李斌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5-81,共7页
将一种膨胀阻燃促进剂ZEO加入APP(聚磷酸铵)/PER(季戊四醇)膨胀阻燃剂中,用于阻燃PP(聚丙烯)。这种新型阻燃技术大幅度提高了APP/PER阻燃PP的效果,极限氧指数(LOI)由275上升到420;垂直燃... 将一种膨胀阻燃促进剂ZEO加入APP(聚磷酸铵)/PER(季戊四醇)膨胀阻燃剂中,用于阻燃PP(聚丙烯)。这种新型阻燃技术大幅度提高了APP/PER阻燃PP的效果,极限氧指数(LOI)由275上升到420;垂直燃烧试验(UL94)达到V0级;锥形量热仪(Conecalorimeter)给出的热释放和烟释放等参数也显著下降。本文还采用热重分析仪(TGA)、自制热膨胀绝缘测量仪(TFIT)等手段研究了ZEO促进阻燃效果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膨胀阻燃剂 热重分析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型香料β-亚甲基苯乙醇的合成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丽琴 郭廷翘 +1 位作者 左宏 郭雪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8-259,共2页
对α 甲基苯乙烯经氯代、酯化、皂化合成新型玫瑰香料 β 亚甲基苯乙醇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选择PTC1作为相转移催化剂 ,当m (氯代所得有机相 )∶m (NaAc·3H2 O)∶m (PTC1 ) =1 .0 0 0∶0 30 0∶0 0 2 4时 ,80℃下反应 6h ,产率为 ... 对α 甲基苯乙烯经氯代、酯化、皂化合成新型玫瑰香料 β 亚甲基苯乙醇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选择PTC1作为相转移催化剂 ,当m (氯代所得有机相 )∶m (NaAc·3H2 O)∶m (PTC1 ) =1 .0 0 0∶0 30 0∶0 0 2 4时 ,80℃下反应 6h ,产率为 67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苯乙醇 催化 玫瑰香料 合成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_2O_3对APP-PER-MA膨胀阻燃体系热解过程的协效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才英 胡树林 +2 位作者 邢海涛 董春梅 展召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72-1176,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氧化铈(Ce2O3)对以聚磷酸铵(APP)为酸源、季戊四醇(PER)为炭源、蜜胺(MA)为气源的经典膨胀型阻燃剂(IFR)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0~400℃时Ce2O3的存在加快了体系的分解和无机酸的生成速度,改变... 采用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氧化铈(Ce2O3)对以聚磷酸铵(APP)为酸源、季戊四醇(PER)为炭源、蜜胺(MA)为气源的经典膨胀型阻燃剂(IFR)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0~400℃时Ce2O3的存在加快了体系的分解和无机酸的生成速度,改变了IFR热解发生的时间,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热解过程;Ce2O3的添加使IFR阻燃剂第一阶段的热解活化能由65.73kJ/mol提高至73.47kJ/mol,第二、三、四阶段的热解活化能分别由167.46、135.13、141.34kJ/mol降低至85.25、96.08、58.18kJ/mol,并对IFR分解各阶段残留量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氧化铈 膨胀型阻燃剂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阻燃改性亚麻纤维及其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大伟 徐庆玲 +2 位作者 任彪彪 王垣衡 孙才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09-1815,共7页
首先用马来酸酐(MA)对亚麻纤维(FF)进行化学接枝,得到MA-FF,然后用Na2CO3溶液处理MA-FF,得到Na+阻燃改性的FF,用Na2CO3-MA-FF表示。FTIR中羰基峰的出现证明了MA接枝到FF上;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了MA在FF上的接枝率(Gd);用极限氧指数(LOI)和... 首先用马来酸酐(MA)对亚麻纤维(FF)进行化学接枝,得到MA-FF,然后用Na2CO3溶液处理MA-FF,得到Na+阻燃改性的FF,用Na2CO3-MA-FF表示。FTIR中羰基峰的出现证明了MA接枝到FF上;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了MA在FF上的接枝率(Gd);用极限氧指数(LOI)和垂直燃烧评价了Na+对FF的阻燃效果,用XRD分析了FF结晶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05℃下,m(MA)∶m(FF)=48∶60的原料在DMF溶液中反应2.4 h,MA在FF上的接枝率达到71%~75%;Na2CO3-MA-FF的阻燃性随着Na+含量增加而提高,20 g/L Na2CO3溶液处理的MA-FF(记为20-Na2CO3-MA-FF)的LOI值由20%提高到28.9%,续燃时间由43 s降低到0 s,损毁长度由30 cm降低到8.3 cm;MA接枝后,FF结晶度由66.7%提高到75.0%,20-Na2CO3-MA-FF结晶度稍降到71.8%,但是XRD中2q角没有变化,均为14.8°、16.7°和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纤维 接枝 阻燃 马来酸酐 Na+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α-甲基苯乙烯合成龙葵醇系列香料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廷翘 刘丽琴 郭雪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
研究从α 甲基苯乙烯用低浓度过氧乙酸环氧化制得环氧化物 ,异构化得龙葵醛 ,产率5 8 6 %。将龙葵醛用硼氢化钠还原制得龙葵醇 ,总产率 47 6 % ;由环氧化物催化加氢制得龙葵醇 ,总产率 39 5 % ;α 甲基苯乙烯经氯代、酯化、皂化得 β ... 研究从α 甲基苯乙烯用低浓度过氧乙酸环氧化制得环氧化物 ,异构化得龙葵醛 ,产率5 8 6 %。将龙葵醛用硼氢化钠还原制得龙葵醇 ,总产率 47 6 % ;由环氧化物催化加氢制得龙葵醇 ,总产率 39 5 % ;α 甲基苯乙烯经氯代、酯化、皂化得 β 亚甲基苯乙醇 ,再催化加氢亦可制得龙葵醇 ,总产率 39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苯乙烯 龙葵醇 龙葵醛 β-亚甲基苯乙醇 香料 合成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脑烯基环己醇型檀香的合成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廷翘 金琦 +2 位作者 滕旭峰 郭雪飞 刘德臣 《精细化工》 CAS CSCD 1996年第6期35-36,共2页
从龙脑烯醛合成了檀香香料龙脑烯基甲基环己醇,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
关键词 龙脑烯醛 檀香 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哆醇二棕榈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雪飞 廖发盆 黄小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32-534,共3页
采用吡哆醇与棕榈酸为原料,水溶剂法合成吡哆醇二棕榈酸酯。通过正交实验得到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棕榈酰氯与吡哆醇的质量比为2∶1,反应温度16℃,反应时间20 h,以吡哆醇计产率58.4%,纯度88.9%。
关键词 吡哆醇 棕榈酸 吡哆醇二棕榈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脑烯基环己醇型檀香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德臣 郭清华 郭廷翘 《化学试剂》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由龙脑烯醛、哌啶、甲基乙烯基酮、PTSH催化剂等原料,经烯胺中间体、Michael加成、分子内环化、硼氢化钠还原等反应,合成出了具有珍贵檀香气的龙脑烯基环已醇型化合物。对合成条件及反应历程作了探讨,对产物的结构及香气作了鉴定。
关键词 檀香化合物 Α-蒎烯 合成 龙脑烯基环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法合成螺环磷酰哌嗪酯阻燃剂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才英 展召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5-498,共4页
以螺环磷酰二氯(SPDPC)与哌嗪为原料,在未加溶剂和催化剂的条件下,用高速万能粉碎机粉碎混合原料的同时,借助转刀高速旋转的剪切力所产生的热能加热体系发生反应,合成了螺环磷酰哌嗪酯。分析了原料摩尔比以及混合时间对产品得率的影响,... 以螺环磷酰二氯(SPDPC)与哌嗪为原料,在未加溶剂和催化剂的条件下,用高速万能粉碎机粉碎混合原料的同时,借助转刀高速旋转的剪切力所产生的热能加热体系发生反应,合成了螺环磷酰哌嗪酯。分析了原料摩尔比以及混合时间对产品得率的影响,得出了较优的反应条件:n(螺环磷酰二氯)∶n(哌嗪)=1∶2,混合时间350s,在该条件下得到暗白色粉末状固体,产率达95%以上。产品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环磷酰二氯 哌嗪 固相反应 阻燃剂 橡塑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环磷酰双蜜胺的合成及其对聚乙烯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才英 李斌 +1 位作者 张秀成 代秋波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0-82,共3页
固相加热螺环磷酰二氯和蜜胺,得到一种含氮、磷的膨胀型阻燃剂螺环磷酰双蜜胺,产率82%,用FTIR表征了产品结构。研究了该产品对PE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螺环磷酰双蜜胺添加量为25%时,PE的氧指数达到25.6%。添加量为20%时... 固相加热螺环磷酰二氯和蜜胺,得到一种含氮、磷的膨胀型阻燃剂螺环磷酰双蜜胺,产率82%,用FTIR表征了产品结构。研究了该产品对PE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螺环磷酰双蜜胺添加量为25%时,PE的氧指数达到25.6%。添加量为20%时,PE的缺口冲击强度由未阻燃的10.2kJ/m2降低到9.07kJ/m2;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1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型阻燃剂 聚乙烯 固相反应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聚苯胺-TiO2复合薄膜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才英 王莹 +1 位作者 郇迎红 姜大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30-1635,共6页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单体,以聚苯胺-二氧化钛(PANI-TiO2)为掺杂物,用原位聚合和超声振荡法制得聚酰胺酸/聚苯胺-二氧化钛溶液,经热亚胺化制得聚酰亚胺/聚苯胺-二氧化钛(PI/PANI-TiO2)复合薄膜。...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单体,以聚苯胺-二氧化钛(PANI-TiO2)为掺杂物,用原位聚合和超声振荡法制得聚酰胺酸/聚苯胺-二氧化钛溶液,经热亚胺化制得聚酰亚胺/聚苯胺-二氧化钛(PI/PANI-TiO2)复合薄膜。采用FTIR、SEM、TG-DTG、介电常数、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PI/PANI-TiO2薄膜的热亚胺化完全,PANI-TiO2粒子在PI基体中分布均匀。掺杂10%(以反应制得PI的质量为基准,下同)PANI-TiO2的PI/PANI-TiO2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优于纯PI,其拉伸强度由纯PI的14.8 MPa提高到43.8 MPa;初始分解温度由纯PI的435℃提高到518℃,800℃时的残炭量达到57.7%;介电常数由3.38提高到3.86,介电损耗由0.0013提高到0.0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聚苯胺-二氧化钛 复合薄膜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