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稻瘟病拮抗菌L1鉴定及抑菌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永刚 宋兴舜 +2 位作者 马凤鸣 文景芝 赵雪莹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8-902,共5页
本研究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拮抗菌L1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其为杆状细胞、革兰氏阳性、菌落不规则有褶皱、好氧生长、颜色较深等,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L1培养5d的发酵液抑菌活性最高,抑菌率为74.57%;拮抗菌L1对... 本研究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拮抗菌L1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其为杆状细胞、革兰氏阳性、菌落不规则有褶皱、好氧生长、颜色较深等,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L1培养5d的发酵液抑菌活性最高,抑菌率为74.57%;拮抗菌L1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拮抗活性物质对温度不敏感;拮抗菌L1的发酵液用硫酸铵梯度沉淀法提取粗蛋白,在50%~60%硫酸铵饱和度下沉淀的粗蛋白质对水稻稻瘟病菌抑菌效果最好,平均抑菌半径达0.5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枯草芽孢杆菌 拮抗蛋白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光合适应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谢辉 范桂枝 +2 位作者 荆彦辉 东丽 邓华凤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9-34,共6页
近年来围绕大气CO2浓度升高下植物光合适应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植物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升高适应的可能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O2浓度升高下所增强的光合作用导致碳水化合物的过量积累以及光合电子传递链中质体醌与过氧化氢(H2O2)... 近年来围绕大气CO2浓度升高下植物光合适应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植物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升高适应的可能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O2浓度升高下所增强的光合作用导致碳水化合物的过量积累以及光合电子传递链中质体醌与过氧化氢(H2O2)的氧化还原信号对光合作用发生反馈抑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 isco)的含量及其活性的下降;气孔状态的变化。此外,植物体内C/N平衡、生长调节物质和己糖激酶对光合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等多个方面也会对光合适应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 光合适应 反馈抑制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 气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NSC-7的酶活表达特性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长莉 王小芬 +3 位作者 牛俊玲 吕育财 沈海龙 崔宗均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0-724,共5页
为了揭示一组具有降解纤维素和林丹双重功能的细菌复合系NSC-7的降解活性,本文对该菌系的分解能力、纤维素酶活性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SC-7在14d内,可降解稻秆干重的73.6%,其中降解纤维素82.1%,半纤维素58.2%,木质素5.4... 为了揭示一组具有降解纤维素和林丹双重功能的细菌复合系NSC-7的降解活性,本文对该菌系的分解能力、纤维素酶活性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SC-7在14d内,可降解稻秆干重的73.6%,其中降解纤维素82.1%,半纤维素58.2%,木质素5.4%。用广泛采用的酶活测定方法测定了4种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在培养的第8天,内切酶、总纤维素酶、外切酶和β-糖苷酶活性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8U/mL、7.51U/mL、15.83U/mL和25.78U/mL。在培养的第5天,半纤维素酶活性达到最高值为280.9U/mL,其平均值比纤维素酶活性高43.7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细菌复合系NSC-7 纤维素酶活性 半纤维素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在介孔分子筛MCM-41上的固定化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炎 郑旭翰 赵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以介孔分子筛MCM-41作为漆酶固定化的载体,采用物理吸附法进行固定化,考察了时间、pH和给酶量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化酶的活性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影响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酶性质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在pH为3时,酶和载... 以介孔分子筛MCM-41作为漆酶固定化的载体,采用物理吸附法进行固定化,考察了时间、pH和给酶量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化酶的活性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影响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酶性质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在pH为3时,酶和载体比例为62.5mg·g·1时吸附12h固定化效果最好,固定化酶活性回收率为50%;与游离漆酶相比,MCM-41固定化漆酶的最适反应pH略有升高,最适温度没有变化,其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显著优于游离漆酶,固定化漆酶具有可重复操作的性质,与底物反应反复操作10批次后剩余活性为40%。以上表明,MCM-41作为固定化漆酶的一种新型载体材料,有利于改善漆酶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 MCM-41 漆酶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抑制葡萄糖氧化酶活性快速检测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孙璐 迟德富 +1 位作者 宇佳 关桦楠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50,共5页
酶抑制比色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食品中重金属残留检测的方法之一.与传统的方法相比,酶抑制法具有快速、简便、对所分析的样品需要量少等优点.本文研究了重金属Pb2+、Cu2+、Ag+对葡萄糖氧化酶的抑制,采用酶抑制比色法实现了... 酶抑制比色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食品中重金属残留检测的方法之一.与传统的方法相比,酶抑制法具有快速、简便、对所分析的样品需要量少等优点.本文研究了重金属Pb2+、Cu2+、Ag+对葡萄糖氧化酶的抑制,采用酶抑制比色法实现了对Pb2+、Cu2+、Ag+金属离子的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Pb2+、Cu2+、Ag+分别在10~100μmol/L、4~80μmol/L、10~100μmol/L范围内其浓度与响应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Pb2+、Cu2+、Ag+的检出限分别为0.53、0.21和0.18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抑制法 分光光度法 重金属 葡萄糖氧化酶 靛蓝胭脂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立子 张婕 +4 位作者 魏建和 隋春 金钺 杨成民 褚庆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7期207-211,共5页
为了建立柴胡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以便控制其质量,规范其供需市场。采用柴胡种子检验方法,测定不同来源的柴胡种子的发芽率、千粒重、净度、含水量和生活力等指标;根据K类中心聚类分析原理,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最... 为了建立柴胡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以便控制其质量,规范其供需市场。采用柴胡种子检验方法,测定不同来源的柴胡种子的发芽率、千粒重、净度、含水量和生活力等指标;根据K类中心聚类分析原理,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了以发芽率和千粒重2项指标为主要标准,净度和含水量为参考标准的4项指标3个等级的柴胡种子质量分级标准。除去发芽率低于50%的不合格种子,25份试样中Ⅰ级有8个,Ⅱ级有11个,Ⅲ级有6个。此标准可为柴胡种子品质检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种子 质量 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鱼(Crprinus carpio)体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简报) 被引量:10
7
作者 孟凡华 尹洪滨 +1 位作者 孙中武 陈维多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4,共5页
动物细胞的培养技术是1907年哈里逊[1]在淋巴块中对蛙的神经板培养成功开始的,其后近一个世纪以来,陆续成功地培养了哺乳动物、昆虫等各种动物细胞,并广泛用于生物科学的各个分支.鱼类的细胞培养的系统研究和建系实践大约起始于60年代,... 动物细胞的培养技术是1907年哈里逊[1]在淋巴块中对蛙的神经板培养成功开始的,其后近一个世纪以来,陆续成功地培养了哺乳动物、昆虫等各种动物细胞,并广泛用于生物科学的各个分支.鱼类的细胞培养的系统研究和建系实践大约起始于60年代,被公认的真骨鱼类的第一个永久性的细胞系--虹鳟性腺细胞系(RTG-2)是由Wolf[2]建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 淋巴 性腺 细胞体外培养 神经 肾脏 肝脏 鱼类 种鱼 虹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组多功能细菌复合系NSC-7的培养特性及稳定性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长莉 王小芬 +3 位作者 牛俊玲 李献梅 沈海龙 崔宗均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5-730,共6页
本研究探讨了一组具有分解纤维素和农药林丹双重功能的复合菌系NSC-7的培养特性和稳定性。NSC-7在14d的培养过程中,使稻秆分解73.6%;用GC-MS测定结果发酵液中检测到10种化合物成分,其中峰值较大的依次为乙酸、甘油、丁酸、丙酸;NSC-7在... 本研究探讨了一组具有分解纤维素和农药林丹双重功能的复合菌系NSC-7的培养特性和稳定性。NSC-7在14d的培养过程中,使稻秆分解73.6%;用GC-MS测定结果发酵液中检测到10种化合物成分,其中峰值较大的依次为乙酸、甘油、丁酸、丙酸;NSC-7在-80℃冷冻和冻干条件下保存4年后仍具有稳定的秸秆分解能力和纤维素内切酶活性;经90℃高温处理30min后,仍能够保持分解能力,105℃处理30min后转接2次就能恢复分解能力,显示出很高的保存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利用DGGE分析多次继代接种过程的培养物结果条带基本没有变化,表明NSC-7的菌种组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 林丹分解 细菌复合系NSC-7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在转基因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鑫 苗向阳 +3 位作者 尹逊河 马艳芳 曲朝杰 张秋婷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5,共4页
抗菌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小分子短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及抗癌等生物活性。将抗菌肽基因转入动、植物体内,不仅可以提高动、植物的抗病能力,而且有望通过转基因动、植物来大量生产抗菌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 抗菌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小分子短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及抗癌等生物活性。将抗菌肽基因转入动、植物体内,不仅可以提高动、植物的抗病能力,而且有望通过转基因动、植物来大量生产抗菌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就抗菌肽的特性、抗菌机理及其在转基因动、植物中的研究做一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转基因 抗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酯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范桂枝 詹亚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91-1594,共4页
白桦酯醇以及由白桦酯醇转化的次级产物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具有镇咳祛痰、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血脂等作用。更重要的是白桦酯醇、白桦酯酸作为天然药物在抗肿瘤和抗HIV等活性方面显示出了与以往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 白桦酯醇以及由白桦酯醇转化的次级产物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具有镇咳祛痰、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血脂等作用。更重要的是白桦酯醇、白桦酯酸作为天然药物在抗肿瘤和抗HIV等活性方面显示出了与以往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靶向作用性更强,不良反应较小。因此,对于新型天然药物白桦酯醇和白桦酯醇的研究已逐步受到研究者的注视,就近年来白桦酯醇及其衍生物的制备,白桦酯醇的生物活性、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等方面的研究追踪前人研究报道,为今后白桦酯醇相关研究的深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酯醇 制备 合成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油β-环糊精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黎燕 张雪娇 +4 位作者 章栩铖 余丽丽 李立 谢婷婷 邢壮壮 《化工科技》 CAS 2016年第2期9-13,共5页
以β-环糊精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饱和水溶液法得到薄荷油β-CDP聚合物。以包合率、产率、综合评分为指标,探讨了单因素对包合效果的影响,并考查其体外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当V(水)∶m(β-CDP聚合物)=15∶1mL/g... 以β-环糊精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饱和水溶液法得到薄荷油β-CDP聚合物。以包合率、产率、综合评分为指标,探讨了单因素对包合效果的影响,并考查其体外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当V(水)∶m(β-CDP聚合物)=15∶1mL/g,m(β-CDP聚合物)∶V(薄荷油)=8∶1g/mL,在50℃条件下包合3h,包合效果较好。得到薄荷油聚合物平均产率为91.66%,平均包封率为51.20%。热稳定性实验表明释药过程缓慢而持久,到第10d挥发油保留率仍为80.15%,说明β-环糊精聚合物是很好的薄荷油包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油 β-CDP聚合物 包合物 释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种子检验规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婕 魏建和 +4 位作者 隋春 金钺 赵立子 杨成民 褚庆龙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118,共7页
对柴胡种子扦样、真实性、净度、含水量、重量、发芽率、生活力及健康度8项指标的研究,确定了各指标的标准检验方法,供建立柴胡种子检验规程参考。
关键词 柴胡 种子 检验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属种间杂交种F1的种子性状变异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睿达 曾凡锁 +5 位作者 詹亚光 李淑娟 耿慧杰 张桂芹 姚盛智 徐云刚 《森林工程》 2013年第5期39-43,共5页
对已获得的白蜡属种间杂交种F1代及其亲本的自由授粉子代进行种子性状的调查与分析,比较不同树种、不同父本种源、不同母本基因型、不同父本基因型及花粉是否经过静电场处理对杂交种F1代的种子性状的影响;从杂交种F1代的种子性状方面研... 对已获得的白蜡属种间杂交种F1代及其亲本的自由授粉子代进行种子性状的调查与分析,比较不同树种、不同父本种源、不同母本基因型、不同父本基因型及花粉是否经过静电场处理对杂交种F1代的种子性状的影响;从杂交种F1代的种子性状方面研究其杂种优势。研究表明:以不同白蜡树种为父本对杂种F1代的种子性状没有显著影响,父本种源不同对杂交种F1代的种子性状没有显著影响,母本基因型不同对杂交种F1代的种子性状影响很大,父本基因型不同对杂交种F1代的种子性状没有显著影响,花粉经适宜高压静电场处理后对杂种F1代的种子性状没有显著影响,白蜡属种间杂交种F1在种子性状方面具有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属 种间杂交种 杂种优势 种子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外源激素和真菌诱导子对北柴胡毛状根生长及柴胡皂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晶 高珂 +3 位作者 王玲 吴素瑞 杨洪一 隋春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5年第4期546-550,共5页
目的:分析培养基、外源激素和真菌诱导子对北柴胡毛状根生长和柴胡皂苷含量的影响,筛选出柴胡皂苷产量高的培养条件。方法:设置3种培养基(B5、改良White和WPM)、3种外源激素(IBA、IAA和NAA)、真菌诱导子为黑曲霉诱导子,每组处理设... 目的:分析培养基、外源激素和真菌诱导子对北柴胡毛状根生长和柴胡皂苷含量的影响,筛选出柴胡皂苷产量高的培养条件。方法:设置3种培养基(B5、改良White和WPM)、3种外源激素(IBA、IAA和NAA)、真菌诱导子为黑曲霉诱导子,每组处理设计2~4个浓度梯度,25℃、110 r/min暗培养,3个月后收获称重,测定根产量,HPLC方法检测毛状根柴胡皂苷含量。结果:在添加0.5 mg/L IBA的B5培养基中,毛状根和柴胡皂苷产量最高,分别为2.4 g和9.05mg。结论:筛选出北柴胡毛状根最适培养条件,为北柴胡毛状根大规模培养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毛状根 培养条件 柴胡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柴胡不定根培养及茉莉酸甲酯处理对柴胡皂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战晴晴 金钺 +2 位作者 魏建和 张杰 隋春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1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建立北柴胡不定根培养体系,明确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北柴胡不定根中柴胡皂苷含量积累的影响。方法:利用固体和液体相结合的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北柴胡不定根;分别以不同浓度的MeJA处理不定根不同时间,利用HPLC测定处理后不定根中... 目的:建立北柴胡不定根培养体系,明确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北柴胡不定根中柴胡皂苷含量积累的影响。方法:利用固体和液体相结合的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北柴胡不定根;分别以不同浓度的MeJA处理不定根不同时间,利用HPLC测定处理后不定根中柴胡皂苷含量的积累变化。结果:培养了北柴胡不定根;MeJA处理对北柴胡不定根中柴胡皂苷含量的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当MeJA浓度为200μmol/L时,柴胡皂苷含量最高,为0.45%;以200μmol/L MeJA处理北柴胡不定根26 d时,柴胡皂苷含量最高,为0.51%。结论:北柴胡不定根培养结合MeJA诱导,可做为柴胡皂苷次生代谢合成途径及其积累规律研究的有效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不定根 柴胡皂苷 茉莉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子对药用植物毛状根产量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晶 杨洪一 隋春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11期945-952,共8页
以根为药用部位的药材占中药材种类的30%左右。毛状根培养体系是药用植物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新途径、新方法。影响毛状根生长及其次生代谢物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前体物的添加、诱导子等。通过优化毛状根培养条件... 以根为药用部位的药材占中药材种类的30%左右。毛状根培养体系是药用植物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新途径、新方法。影响毛状根生长及其次生代谢物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前体物的添加、诱导子等。通过优化毛状根培养条件及培养基配比,可提高毛状根和次生代谢产物产量。本文就药用植物毛状根诱导形成及大规模生产中的根产量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做一综述,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状根 次生代谢产物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H对腔前卵泡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洋 孙兴参 +2 位作者 胡小梅 刘娣 安铁洙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82-785,共4页
随着腔前卵泡体外培养体系的发展,对其影响因子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促性腺激素(FSH)在卵泡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方法是以昆明小鼠为模型,机械分离并选择120~140μm的腔前卵泡,以添加10%血清和1%ITS的α-ME... 随着腔前卵泡体外培养体系的发展,对其影响因子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促性腺激素(FSH)在卵泡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方法是以昆明小鼠为模型,机械分离并选择120~140μm的腔前卵泡,以添加10%血清和1%ITS的α-MEM为基础培养,分为正常添加FSH和不添加FSH组,以及在培养的0d、2d、4d、6d、8d添加FSH(100mIU/m1)组,探讨腔前卵泡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正常添加组其卵泡的存活率、出腔率、GVBD率和2-cell胚胎率(78.7%、55,0%、35.0%和7.5%)显著高于培养液中未添加FSH的结果(分别为13.7%、8.8%、6.3%和0)(P〈0.05);6d之前添加FSH的培养组腔前卵泡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2~4d添加FSH可能更利于卵母细胞的成熟,以及E2的产生依赖于FSH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腔前卵泡 FSH 添加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类羽色多态现象:概念及其进化机制假说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慧建 曾今尧 刘丙万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4-587,共4页
多态现象对了解物种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有着重要意义,鸟类羽色多态现象的进化机制,是多态现象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鸟类羽色多态现象的进化机制假说主要有:分化选择假说、异类选择假说和非随机性交配假说等。本文对鸟类羽色多态现象... 多态现象对了解物种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有着重要意义,鸟类羽色多态现象的进化机制,是多态现象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鸟类羽色多态现象的进化机制假说主要有:分化选择假说、异类选择假说和非随机性交配假说等。本文对鸟类羽色多态现象的概念和以上进化机制假说进行了综述,并针对鸟类羽色多态现象进化机制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及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色 多态现象 进化机制 分化选择假说 异类选择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精原干细胞建立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鑫 苗向阳 +3 位作者 尹逊河 马艳芳 曲朝杰 张秋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0-44,共5页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雄性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在睾丸微环境中既具有自我更新潜能,又具有定向分化潜能,是自然状态下出生后,动物体内在整个生命期间进行自我更新并能将基因传递至子代的唯一成体干细...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雄性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在睾丸微环境中既具有自我更新潜能,又具有定向分化潜能,是自然状态下出生后,动物体内在整个生命期间进行自我更新并能将基因传递至子代的唯一成体干细胞。精原干细胞在建立转基因动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已成为转基因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介绍了精原干细胞的来源、形成、类型及分化,同时对其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干细胞 转基因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虫的应用价值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关桦楠 李晓灿 +1 位作者 宇佳 董婧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38,共3页
洋虫是一种家养药用昆虫,在介绍其在饲料资源和药效药理方面相关研究的同时,结合洋虫自身生物学特征及成分特性对其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洋虫 药效药理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