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8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驱后井网重构注入无碱三元乳化体系提高采收率研究
1
作者 周亚洲 屈波 殷代印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145-148,153,共5页
X油区储层非均质严重,聚驱后期含水上升快,目前综合含水率达到98.23%,为进一步改善X油区开发效果,开展聚驱后化学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研究。在详细研究储层特征和开发特点的基础上,研究聚驱后各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明确剩余油富集油层,... X油区储层非均质严重,聚驱后期含水上升快,目前综合含水率达到98.23%,为进一步改善X油区开发效果,开展聚驱后化学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研究。在详细研究储层特征和开发特点的基础上,研究聚驱后各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明确剩余油富集油层,分析聚驱后平面剩余油分布状况,量化各类剩余油分布,针对区块开发现状、井网井距及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聚驱后原井网与抽稀井网交替注入无碱三元乳化体系提高采收率方法,优化不同井网注入段塞尺寸。结果表明:X油区聚驱后剩余油主要集中于HⅠ332和HⅠ22层,占总剩余储量的64.26%。分流线处剩余油饱和度比主流线高3.44%,砂体发育越差,分流线处剩余油饱和度越高。聚驱后剩余油以层间干扰、平面干扰和厚油层顶部为主,这3类剩余油占总剩余地质储量的70.95%。区块抽稀井网(段塞尺寸0.2 PV)与原井网(段塞尺寸0.5 PV)交替注入无碱三元乳化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聚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 流线调整 井网重构 无碱三元乳化体系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调/驱”一体化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以渤海Q油田为例
2
作者 刘进祥 崔龙超 +8 位作者 郝敬滨 唐晓旭 高建崇 卢祥国 李彦阅 鲍文博 王威 曹伟佳 何欣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为实现海上油田高效开发,该文针对渤海油藏环境,利用布什黏度计、扫描电镜和岩心驱替装置等开展了封堵体系优选、调驱体系基本性能和驱油效果的评价,并对比堵水、调剖、调驱单独施工和“堵水/调剖/调驱”一体施工的区别。研究表明,“无... 为实现海上油田高效开发,该文针对渤海油藏环境,利用布什黏度计、扫描电镜和岩心驱替装置等开展了封堵体系优选、调驱体系基本性能和驱油效果的评价,并对比堵水、调剖、调驱单独施工和“堵水/调剖/调驱”一体施工的区别。研究表明,“无机+有机”复合凝胶体系初始黏度低,成胶强度高,注入性能和封堵性能良好,含水率≥30%;表面活性剂H1浓度>800 mg/L时,稠油乳化降黏率超过80%。与分别实施“堵水、调剖和调驱”措施相比较,“堵/调/驱”一体实施降水增油效果显著,并且总注入量小,开发时间短,施工费用低,技术经济指标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封堵 微球调剖 稠油降黏剂 “堵/调/驱”一体化 提高采收率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辅助蒸汽驱提高采收率实验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薇薇 刘永建 +1 位作者 胡绍彬 董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泡沫辅助蒸汽驱的关键在于寻找热稳定性和高温发泡性能良好的发泡剂,通过研究得到了适用于稠油蒸汽驱的耐高温发泡剂体系并考察了该体系的性能及其应用效果。常温下,加入稳泡剂的耐高温发泡剂的半衰期可达273min。阻力因子随温度的升... 泡沫辅助蒸汽驱的关键在于寻找热稳定性和高温发泡性能良好的发泡剂,通过研究得到了适用于稠油蒸汽驱的耐高温发泡剂体系并考察了该体系的性能及其应用效果。常温下,加入稳泡剂的耐高温发泡剂的半衰期可达273min。阻力因子随温度的升高及岩心含油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含油饱和度超过15%时泡沫控制蒸汽流度的能力急剧降低,泡沫在高渗透层中控制蒸汽流度的能力良好,气液比为0.5~1.5时的阻力因子较高。用于蒸汽+泡沫驱的三管模型实验表明,该体系可封堵汽窜通道,使蒸汽从高渗区转向低渗区而提高其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蒸汽驱 耐高温发泡剂 阻力因子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注非凝气体和化学剂提高汽驱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弦 刘永建 +1 位作者 车洪昌 王威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针对锦45区块于Ⅰ组稠油油藏,对自制的DQS发泡剂体系进行稳定性评价及注入参数优选,并开展了蒸汽驱过程中伴注非凝气体和化学剂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发泡剂特性实验结果表明,DQS形成的泡沫在300℃时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发泡剂的适宜... 针对锦45区块于Ⅰ组稠油油藏,对自制的DQS发泡剂体系进行稳定性评价及注入参数优选,并开展了蒸汽驱过程中伴注非凝气体和化学剂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发泡剂特性实验结果表明,DQS形成的泡沫在300℃时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发泡剂的适宜发泡浓度是1.2%;在以N2为气源的条件下,气液比在2~3的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阻力因子,可以满足封堵要求。选取N2和CO2分别进行蒸汽泡沫驱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均能大幅度提高蒸汽驱驱油效率,伴注N2较单一蒸汽驱驱油效率提高16.7%,而伴注CO2则提高了18.1%。两者的经济评价结果表明,选取CO2作为非凝气体更为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驱 泡沫驱 非凝气体 化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底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实验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彦霞 卢祥国 +3 位作者 曹豹 王晓燕 朱瑞华 张纪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112,共5页
为了有效抑制红南油田边底水的锥进速度,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红南典型物理模型为实验平台,开展了边底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边底水油藏采用注水开发方式时,通过适当增加... 为了有效抑制红南油田边底水的锥进速度,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红南典型物理模型为实验平台,开展了边底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边底水油藏采用注水开发方式时,通过适当增加注入压力可以提高采收率;与聚合物溶液相比较,水和表面活性剂提高注入压力后,采收率增幅较大;油井实施底水封堵后可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油藏 提高采收率方法 增油效果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油蒸汽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6
作者 赵杰 陈秋月 何俊才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1年第8期31-32,35,共3页
利用人工岩芯开展稀油蒸汽驱的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蒸汽驱在水驱的基础上可提高稀油采收率12.07~39.59个百分点;(2)降粘不是提高稀油蒸汽驱效率的主要机理;(3)对于稀油蒸汽驱,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是蒸汽温度,其次是注蒸汽速度... 利用人工岩芯开展稀油蒸汽驱的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蒸汽驱在水驱的基础上可提高稀油采收率12.07~39.59个百分点;(2)降粘不是提高稀油蒸汽驱效率的主要机理;(3)对于稀油蒸汽驱,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是蒸汽温度,其次是注蒸汽速度及蒸汽干度。此外,实验证明原油粘度较大时,原油粘度对蒸汽驱采收率的影响也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蒸汽 采收率 稀油 室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油藏“调驱+热采”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义刚 王荣健 +2 位作者 卢祥国 周彦霞 庞长庭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95,共7页
渤海稠油油藏具有原油黏度高、油层渗透率高和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常规注水开采时油井产能低,开发效果差,亟待采取强化措施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以油藏工程、物理化学和热力学等理论为指导,以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等为技术手段... 渤海稠油油藏具有原油黏度高、油层渗透率高和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常规注水开采时油井产能低,开发效果差,亟待采取强化措施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以油藏工程、物理化学和热力学等理论为指导,以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等为技术手段,以渤海NB35-2油藏储层地质和流体为实验平台,开展了调驱、热力采油和"调驱+热力"联合作业增油效果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与采用蒸汽发生器向岩心内注入高温高压蒸汽的实验方法相比,通过在岩心中不同区域饱和不同黏度原油来模拟热流体注入即热采过程,不仅能够更好地模拟热采过程中储层内原油黏度分布,而且技术简单。与单独热采或调驱措施相比较,"调驱+热采"联合作业增油效果较好,并且采收率增幅大于二者之和,产生了协同效应。"调驱+热采"联合作业优化工艺参数:Cr^(3+)聚合物凝胶段塞尺寸范围为0.025PV^0.075 PV,C_P为1 200~1 600 mg/L,m(聚):m(Cr^(3+))=(180:1)^(270:1)。热流体作用范围小于3/10注采井距,作用范围内原油黏度50~120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调驱 热采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提高采收率及注入参数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冯时男 卢祥国 +3 位作者 鲍文博 刘义刚 邹剑 肖丽华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0-46,共7页
目前,渤海L油田已经进入Cr^3+聚合物凝胶调驱(聚驱)调整阶段,亟待寻求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针对矿场实际需求,开展了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其注入参数优化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与“高分”高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抗盐聚合物... 目前,渤海L油田已经进入Cr^3+聚合物凝胶调驱(聚驱)调整阶段,亟待寻求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针对矿场实际需求,开展了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其注入参数优化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与“高分”高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抗盐聚合物溶液、“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和“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体系相比较,聚驱后Cr^3+聚合物凝胶调驱采收率增幅有较大提高,技术经济效果较好。随调驱剂注入段塞尺寸增加,采收率增幅呈现“先增后降”变化趋势,注入段塞尺寸为0.2PV时,“产出/投入”比最大。在调驱剂段塞尺寸相同条件下,与整体段塞相比较,采用“Cr^3+聚合物凝胶+水+聚合物溶液+水”或“Cr^3+聚合物凝胶+水”交替注入方式采收率增幅较大,表明该注入方式可以减缓“吸液剖面反转”进程,进一步提高中低渗透层波及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聚驱后 参数优化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再认识 被引量:56
9
作者 卢祥国 曹豹 +5 位作者 谢坤 曹伟佳 刘义刚 张云宝 王晓燕 张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8-155,共8页
以大庆、大港、长庆等油田的储集层岩石和流体为模拟对象,探讨了非均质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和技术途径,通过对比“等黏度”和“等浓度”条件下普通聚合物溶液、甘油、“片-网”结构聚合物溶液和非均相弱凝胶等的驱油效果,论证... 以大庆、大港、长庆等油田的储集层岩石和流体为模拟对象,探讨了非均质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和技术途径,通过对比“等黏度”和“等浓度”条件下普通聚合物溶液、甘油、“片-网”结构聚合物溶液和非均相弱凝胶等的驱油效果,论证了聚合物类驱油剂黏度与驱油效果间的关系,提出了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方法。研究表明,聚合物在多孔介质内因滞留作用进而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是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主要机理,而聚合物类驱油剂黏度与驱油效果不存在正相关性,具有“片-网”结构的聚合物虽然增黏能力较强,但与储集层岩石孔喉结构的配伍性较差,其可注入性和抗剪切性较差;非均相弱凝胶体系在多孔介质内具有较强的吸附、捕集作用,容易在储集层岩石孔隙内滞留,在高渗透层(区域)能够建立有效的渗流阻力,与具有“等黏度”或“等浓度”的聚合物溶液相比,扩大波及体积能力更强;长时间注入聚合物类驱油剂,势必会导致吸液剖面反转,大大降低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采用“高滞留”与“低滞留或不滞留”驱油剂交替注入,可进一步改善聚合物类驱油剂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聚合物驱 驱油效果 提高采收率 波及体积 改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不同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对比评价 被引量:28
10
作者 韩培慧 苏伟明 +3 位作者 林海川 高淑玲 曹瑞波 李宜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48,92,共6页
应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聚驱后不同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差异及其驱油机理.实验过程中,利用饱和度监测技术测量物理模型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聚驱后通过井网加密和化学驱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实验设计的几种驱... 应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聚驱后不同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差异及其驱油机理.实验过程中,利用饱和度监测技术测量物理模型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聚驱后通过井网加密和化学驱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实验设计的几种驱油方法中,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最好,聚驱后采收率提高值达到了17.2%.饱和度场分析表明,低渗透层主要是通过扩大波及体积,高渗透层主要是通过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来进一步提高聚驱后采收率,所以在选择聚驱后驱油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油效率的双重驱油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聚驱 聚驱后化学驱 采收率 含水率 含油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义坤 王凤娇 +8 位作者 汪玉梅 李斌会 张栋 杨光 支继强 孙硕 王旭 邓庆军 徐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2-759,共8页
针对压裂、渗流、驱油相结合的压驱技术研究需求,研发了压驱储能及反向压驱回注实验系统,模拟了压驱过程中压驱剂的渗流-储能-洗油-返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压驱技术将压驱剂直接输送至中低渗透储集层深部,可有效避免压驱剂在近井地带... 针对压裂、渗流、驱油相结合的压驱技术研究需求,研发了压驱储能及反向压驱回注实验系统,模拟了压驱过程中压驱剂的渗流-储能-洗油-返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压驱技术将压驱剂直接输送至中低渗透储集层深部,可有效避免压驱剂在近井地带的黏度损失与黏附滞留,具有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补充地层能量并将零散分布的剩余油汇集采出的效果。渗透率较高的储集层,压驱见效快,为降低成本,可直接采用高压注水压驱。渗透率较低的储集层吸水困难,采用表面活性剂压驱可有效降低储集层渗流阻力,提高储集层吸水能力与开发效果。地层能量亏空程度是影响压驱剂有效波及范围的主要因素,地层能量亏空越大,化学剂渗流距离越远,有效波及体积越大,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地层增能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最大,是压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化学驱 地层增能 剩余油分布 驱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滞留特性对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卢祥国 胡广斌 +1 位作者 曹伟佳 苏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9-105,共7页
为了揭示聚合物驱油机理和驱油剂黏度大小与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间关系,在"等黏"和"等浓"条件下测试了聚合物和甘油溶液增黏性、流变性、黏弹性和渗流特性,并在均质和非均质岩心上开展了"等黏"甘油和聚合... 为了揭示聚合物驱油机理和驱油剂黏度大小与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间关系,在"等黏"和"等浓"条件下测试了聚合物和甘油溶液增黏性、流变性、黏弹性和渗流特性,并在均质和非均质岩心上开展了"等黏"甘油和聚合物溶液驱替效果以及它们注入先后顺序对驱替效果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浓度增大,甘油和聚合物溶液黏度都增加,但聚合物增黏能力远强于甘油。随剪切速率增加,甘油溶液视黏度保持恒定,聚合物溶液视黏度降低,表明前者为牛顿流体,后者为非牛顿流体。在"等黏"条件下,甘油和聚合物溶液阻力系数相差不大,但残余阻力系数相差很大,表明甘油在多孔介质内滞留能力很差。在"等黏"条件下,"先聚合物后甘油"比"先甘油后聚合物"注入方式增油效果好,表明驱油剂在高渗透层内滞留由此引起渗流阻力增加、全井注入压力升高是促使液流转向中低渗透层的动力源泉,也是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和聚驱过程中发生"剖面反转"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甘油 黏度 渗流特性 驱替效果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3
作者 卿华 宋茹娥 +3 位作者 杨海涛 李世勇 金玉宝 刘进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111,共6页
为了优选强碱三元复合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调驱剂体系,以大庆杏树岗油田为试验平台,以采收率、含水率和注入压力为评价指标,开展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增油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 为了优选强碱三元复合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调驱剂体系,以大庆杏树岗油田为试验平台,以采收率、含水率和注入压力为评价指标,开展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增油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弱碱三元复合体系、"调剖剂+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组合和"调剖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组合均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凝胶2+体膨颗粒+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组合的流度控制能力和洗油效率均较强,采收率增幅达10.7%;高浓聚合物驱的产出投入比最大,试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后 提高采收率 高浓度聚合物 弱碱三元 聚表二元 投入产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NB35-2油田“调驱+热采”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雪 卢祥国 +3 位作者 周彦霞 曹豹 刘义刚 山金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以数值模拟技术为研究手段,以NB35-2油田B17井组为研究平台,开展了单独水驱、调驱、热流体吞吐和"调驱+热采"联合作业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注入工艺参数,开展了矿场试验及效果分析。研究结... 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以数值模拟技术为研究手段,以NB35-2油田B17井组为研究平台,开展了单独水驱、调驱、热流体吞吐和"调驱+热采"联合作业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注入工艺参数,开展了矿场试验及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驱+热采"联合施工开发经济效果最优。矿场试验表明:B17井组注入压力大幅度升高表明聚合物弱凝胶能够有效地封堵大孔道,调整吸液剖面;油井注入热流体后,井筒附近储层温度大幅度提高,原油黏度明显下降,渗流阻力减小,生产压差增加,原油产量大幅度提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调驱+热采"联合施工可以比单独调驱或热流体吞吐获得更好的增油效果,为海上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聚合物凝胶调驱 多元热流体吞吐 调驱热采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提高采收率新方法——以大庆杏树岗油田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子健 卢祥国 +2 位作者 姜晓磊 张月仙 宋茹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65-70,共6页
为了探究强碱三元复合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措施,以大庆杏树岗油田为实验平台,以采收率、含水率和注入压力为评价指标,在恒速和恒压条件下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增油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注... 为了探究强碱三元复合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措施,以大庆杏树岗油田为实验平台,以采收率、含水率和注入压力为评价指标,在恒速和恒压条件下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增油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无碱二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都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其中高浓度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较好。后续注入压力升高幅度愈大,采收率增幅愈大。考虑到大庆油田储层以及设备耐压能力的制约,结合经济技术效果的综合评价,无碱二元体系更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聚合物 弱碱三元 无碱二元 增油效果 物理模拟 注入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栋 吴文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9-464,共6页
为了对比连续注入与交替注入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对残余油滴作用力及变形的影响,从水动力学角度探索了不同性质溶液对残余油的水动力学驱替机理,分析计算了不同流体作用下残余油滴的受力及变形,从弹性及压力梯度两方面分析了交替注入... 为了对比连续注入与交替注入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对残余油滴作用力及变形的影响,从水动力学角度探索了不同性质溶液对残余油的水动力学驱替机理,分析计算了不同流体作用下残余油滴的受力及变形,从弹性及压力梯度两方面分析了交替注入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驱油机理。在压力梯度相同的情况下驱油时,聚合物溶液作用下残余油滴所受法向偏应力和水平应力差随着聚合物弹性的增加而增加。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连续注入相比,交替注入不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可以改善大孔道吸液过量及小孔道吸液不足的现象,使较多的低分子量、低浓度聚合物溶液进入低渗层,表现出高渗层分流率进一步降低,低渗层分流率进一步增大,使低渗透储集层中富集的残余油有更多机会受到黏弹性聚合物的黏滞力作用而变形,从而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聚合物 驱油机理 注入方式 交替注入 压力梯度 残余油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裂解提高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采收率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弦 刘永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8-511,共4页
开展了井下裂解就地改质稠油,提高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采收率的室内模拟实验和矿场应用试验。研究表明,油藏矿物可催化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其中黏土矿物的催化效果优于其他矿物,可使稠油黏度降低30%以上,黏土矿物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水热裂解反... 开展了井下裂解就地改质稠油,提高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采收率的室内模拟实验和矿场应用试验。研究表明,油藏矿物可催化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其中黏土矿物的催化效果优于其他矿物,可使稠油黏度降低30%以上,黏土矿物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水热裂解反应;注入催化剂硫酸镍和供氢剂四氢萘溶液段塞后,蒸汽吞吐最终采收率大幅度提高,比单纯蒸汽吞吐提高8.8%,产出油降黏率增加51.7%,饱和烃、芳香烃含量分别增加38.0mg/g和26.3 mg/g,胶质、沥青质含量分别降低41.9mg/g和41.1mg/g.矿场试验结果表明,井下裂解就地改质稠油技术可延长蒸汽吞吐周期生产时间、提高日产油量、提高油汽比和回采水率,较大程度地改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稠油 蒸汽吞吐 井下裂解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井-水平井SAGD低物性段酸压对提高采收率幅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志军 暴赫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8期1745-1749,共5页
在辽河油田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后期,受低物性段隔夹层阻挡作用,蒸汽腔发育迟缓、纵向扩展受限导致产量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可采用直井辅助水平井SAGD开发和对低物性段酸压等手段改善渗透率、促使蒸汽突破低物性段从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在辽河油田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后期,受低物性段隔夹层阻挡作用,蒸汽腔发育迟缓、纵向扩展受限导致产量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可采用直井辅助水平井SAGD开发和对低物性段酸压等手段改善渗透率、促使蒸汽突破低物性段从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结合现场数据建立数值模型,采用正交设计法分析不同裂缝参数对产能的影响顺序,依次为裂缝长度、裂缝数量、裂缝宽度、裂缝间距。同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不同裂缝参数对产能的影响并优选出适合目标区块的最佳裂缝参数,裂缝长度160 m,裂缝数量5条,裂缝宽度9 mm,裂缝间距90 m。并对优化方案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目标区块累计产油量增加5 928.6 t,采收率提高12.2%,累计油气比达到0.228,含水率平均降低8%~12%,研究成果对直井辅助水平井SAGD低物性段开发和提高后期采收率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D 低物性段 直井水平井 裂缝参数 正交设计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剂结晶提高蒸汽驱采收率研究
19
作者 刘薇薇 刘永建 闻守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研究了化学剂结晶控制蒸汽冷凝水流度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采用优选化学剂MA开展了MA降低水相渗透率实验和室内模拟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水相残余阻力系数随温度和MA饱和溶液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注入量应该大于1 PV,注入温度应高... 研究了化学剂结晶控制蒸汽冷凝水流度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采用优选化学剂MA开展了MA降低水相渗透率实验和室内模拟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水相残余阻力系数随温度和MA饱和溶液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注入量应该大于1 PV,注入温度应高于220℃;MA对岩心水相渗透率的降低具有可逆性,随着注入温度的升高,可逐渐解除MA对水相渗透率的影响;注入MA前后不同温度的油相残余阻力系数都接近1,说明MA具有堵水不堵油的特性;当温度由200℃降低至160℃时,注MA饱和溶液岩心的驱油效率为49.9%,比单纯200℃热水驱高10.1%,比160℃热水驱的驱油效率高11.7%;当温度由200℃降低至60℃时,注MA饱和溶液岩心的驱油效率为37.1%,其效果介于200℃热水驱和60℃热水驱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剂结晶 蒸汽驱 残余阻力系数 流度 热水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在《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的应用与研究
20
作者 董驰 杨二龙 赵跃军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第14期189-189,共1页
经过几年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如何利用电脑这一现代化的智能工具,如何把多媒体技术合理应用到现代的课堂是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提高采收率原理》是高校的一门以剩余油、残余油的形成、启动... 经过几年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如何利用电脑这一现代化的智能工具,如何把多媒体技术合理应用到现代的课堂是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提高采收率原理》是高校的一门以剩余油、残余油的形成、启动、运移、并聚为主线,以水驱剩余油、残余油的形成机理为基础,讲解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课程。笔者将从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本课程的利与弊两方面进行分析,努力使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完美结合,避开不必要的误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油田开发 提高采收率 合理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