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护服装功能设计模式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辛丽莎 李俊 王云仪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防护需求日益增多,但防护服装的设计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其功能设计一般模式是目前防护服装研究的努力方向。为找到防护服装设计的普遍规律性,通过对近年来多种典型不同防护服装成功设计案例的文献分析,从面料选择、结构设计、附加设备等... 防护需求日益增多,但防护服装的设计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其功能设计一般模式是目前防护服装研究的努力方向。为找到防护服装设计的普遍规律性,通过对近年来多种典型不同防护服装成功设计案例的文献分析,从面料选择、结构设计、附加设备等方面总结了防护服装设计的一般手段,并分析了功能设计的一般流程。提出以"分析应用需求确定设计手段评价实现方案"的流程作为功能设计的一般模式,为实现防护服装功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服装 功能设计 设计模式 服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假人在火场热防护服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敏 李俊 李小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4-160,共7页
热防护性是个体防护服装的重要功能。燃烧假人作为国际公认的定量评估防护装备阻燃性能的专用设备,在服装热防护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介绍了燃烧假人的热防护测评原理、发展历史及我国首个具有国际领... 热防护性是个体防护服装的重要功能。燃烧假人作为国际公认的定量评估防护装备阻燃性能的专用设备,在服装热防护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介绍了燃烧假人的热防护测评原理、发展历史及我国首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燃烧假人—"东华火人"的创新特征,重点从不同火场状况的模拟、阻燃面料的评测与选择、服装款式结构对防护性能的影响以及阻燃防护服热传递机制研究等4个方面探讨了燃烧假人在服装热防护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对燃烧假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假人 东华火人 热防护研究 防护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防护服装热湿传递模型研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3
作者 卢业虎 李俊 王云仪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合理地评价热防护服装的热防护性能对减少消防员的皮肤烧伤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并评价了国内外的热防护服装的热湿传递模型研究现状,包括皮肤传热模型及其烧伤评价模型、单层或多层面料的一维和二维热湿传递以及整体服装的三维热湿传递... 合理地评价热防护服装的热防护性能对减少消防员的皮肤烧伤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并评价了国内外的热防护服装的热湿传递模型研究现状,包括皮肤传热模型及其烧伤评价模型、单层或多层面料的一维和二维热湿传递以及整体服装的三维热湿传递模型等,并比较分析了这些模型的应用缺陷,预测了热防护服装热湿传递模型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热湿传递模型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热防护服装的使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减少皮肤烧伤或蒸汽烧伤,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服装热防护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满足我国安全发展和公共安全防治的技术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员 热防护服装 热湿传递 皮肤传热模型 皮肤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服装功能与舒适性开发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翟丽娜 李俊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6,52,共4页
消防服装具有较高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要求,通过文献研究,分别从消防服面料、功能设计、整体防护装备3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消防服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分析这些研究存在的难点或不足;未来,在新型面料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增加工效学功能设计,... 消防服装具有较高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要求,通过文献研究,分别从消防服面料、功能设计、整体防护装备3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消防服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分析这些研究存在的难点或不足;未来,在新型面料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增加工效学功能设计,完善冷却设备等整体防护装备将成为消防服开发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面料 功能设计 舒适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结构对人体热防护的影响规律
5
作者 韩烨 田苗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为降低火灾环境对消防员皮肤烧伤的危害,构建空气层三维传热模拟装置,模拟服装开口处的衣下空气层状态,并开展低热辐射条件下的热暴露试验,探究着装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及对人体皮肤热防护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封闭空气层相比,... 为降低火灾环境对消防员皮肤烧伤的危害,构建空气层三维传热模拟装置,模拟服装开口处的衣下空气层状态,并开展低热辐射条件下的热暴露试验,探究着装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及对人体皮肤热防护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封闭空气层相比,开放空气层条件下织物受热面的峰值温度更低;空气层厚度的增加和边界的开放能够提升织物系统的热防护能力;3 mm空气层条件下,封闭状态的热防护性能更好,而其它厚度下开放空气层的防护能力更好;与无空气层条件相比,3~18 mm的封闭空气层可将热流密度衰减提升16.2%~44.5%、皮肤温度降低9%~26.7%、二级烧伤时间延长10.0%~100.8%;开放空气层可将热流密度衰减提升8.0%~50.7%、皮肤温度降低4.7%~30.0%、二级烧伤时间延长7.2%~14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职业安全 空气层 热防护 二级烧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上服装展示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云仪 张祎 蒲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2-138,共7页
为拓展网上服装展示构成因素相关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网上服装展示构成要素与消费者购买决策之间的关联度进行研究.根据视觉流程原理和服装消费者行为"刺激—反应"模式,通过眼动跟踪实验、主观问卷调研以及虚拟网上购买和评... 为拓展网上服装展示构成因素相关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网上服装展示构成要素与消费者购买决策之间的关联度进行研究.根据视觉流程原理和服装消费者行为"刺激—反应"模式,通过眼动跟踪实验、主观问卷调研以及虚拟网上购买和评价实验,筛选出网上服装展示中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构成因子,建立了由服装主体展示、产品信息展示、整体布局展示组成的网上服装展示构成要素体系.结果表明,网上服装展示构成要素的改变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网上服装展示各构成因素之间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网上服装展示的各个构成因素之间相互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上服装展示 消费者行为 眼动跟踪实验 虚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热防护性能测评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被引量:18
7
作者 翟丽娜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2-168,共7页
热防护服装具有隔绝热源,减缓热传递的防护作用,合适的热防护性能测评方法有利于产品质量控制及用户对防护服的选择。分别从服用织物及服装整体2个层面,对织物的阻燃性能、热传递性能、热防护性能测试方法及燃烧假人测试方法的发展过程... 热防护服装具有隔绝热源,减缓热传递的防护作用,合适的热防护性能测评方法有利于产品质量控制及用户对防护服的选择。分别从服用织物及服装整体2个层面,对织物的阻燃性能、热传递性能、热防护性能测试方法及燃烧假人测试方法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根据当前服装热防护性能测评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目前,服用织物的热防护性能主要通过平板实验进行测试,并使用Stoll烧伤准则进行评价;而服装整体的热防护性能多采用燃烧假人进行测试,使用烧伤模型进行皮肤烧伤预测评价。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增加热暴露测试条件的种类,并进一步提高烧伤预测方法的合理性与准确度,同时建立完善的服装整体的的热防护性能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 闪火 测试方法 燃烧假人 烧伤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护服工效性能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何佳臻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8-164,共7页
防护服在保护作业人员免受环境因素威胁的同时,也给着装人体带来了很多负效应,例如阻碍人体活动。符合人体工效学的功能评价是防护服性能评价的重要内容。为此,回顾国内外防护服工效性能评价研究现状,对防护服工效性能评价进行定义。在... 防护服在保护作业人员免受环境因素威胁的同时,也给着装人体带来了很多负效应,例如阻碍人体活动。符合人体工效学的功能评价是防护服性能评价的重要内容。为此,回顾国内外防护服工效性能评价研究现状,对防护服工效性能评价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关节活动范围、操作灵活性等方面的工效性能评价内容,分别从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和数字模拟评价3个方面探讨了防护服工效性能评价方法。提出建立防护服工效性能综合评价体系,在虚拟现实仿真条件下对防护服工效性能进行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服 工效性能 评价 活动范围 操作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在热防护服装性能测评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田苗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8-164,共7页
对热防护服装性能合理的评价在公共安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数值模拟成为继试验研究之后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从模型的建立及验证2方面出发,主要对传热模型、皮肤烧伤预测模型和火场环境仿真等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对典型模型的发展... 对热防护服装性能合理的评价在公共安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数值模拟成为继试验研究之后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从模型的建立及验证2方面出发,主要对传热模型、皮肤烧伤预测模型和火场环境仿真等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对典型模型的发展过程、特点和不足进行归纳。根据相关技术的发展,预测了热防护服装数值模拟的发展趋势。未来将在完善热湿传递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全尺度的数值模拟,并结合人体热调节等模型对防护服进行多方位的评价。通过在优化热防护服装方面的应用,充分体现数值模拟研究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热防护服 性能测评 皮肤烧伤 传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护服性能测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淑蓉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8-154,共7页
防护服的性能测试与评估是防护服在实际使用前的关键步骤。为此,对国内外消防服性能测试与评估方法进行综述,在现有方法基础上重点阐述消防服整体性能测评的重要性。在模拟及人体真实穿着条件下,结合主客观测评,针对消防服的整体防护性... 防护服的性能测试与评估是防护服在实际使用前的关键步骤。为此,对国内外消防服性能测试与评估方法进行综述,在现有方法基础上重点阐述消防服整体性能测评的重要性。在模拟及人体真实穿着条件下,结合主客观测评,针对消防服的整体防护性,分别论述消防服的热防护性、防水性、可见性及活动自由度等服装整体性能测评方法。探讨了消防服性能测评的发展趋势,鉴于影响防护服整体性能的各因素间存在相互影响作用,提出采用网络分析法对影响防护服整体性能的各因素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防护性能 测试与评估 网络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火中防护服装的形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俊 翟丽娜 +1 位作者 王敏 李小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1,共7页
防火服在火焰中的收缩形变会影响其热防护性能并制约人体的肢体运动。为此,提出用捺印的方法,通过燃烧假人闪火燃烧试验,研究防火服各部位形变量的分布规律,探究形变差异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服装形变与假人皮肤表面烧伤程度的关... 防火服在火焰中的收缩形变会影响其热防护性能并制约人体的肢体运动。为此,提出用捺印的方法,通过燃烧假人闪火燃烧试验,研究防火服各部位形变量的分布规律,探究形变差异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服装形变与假人皮肤表面烧伤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燃烧试验后防火服在四肢和背部发生了显著收缩形变,热流量、衣下空气层等是主要影响因素。着装姿势越复杂、闪火持续时间越长,服装越宽松,服装面料的面密度越大,服装形变越显著,服装形变显著的对应部位衣下皮肤的烧伤也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火 防火服 燃烧假人 收缩 衣下空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服多重功能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9
12
作者 邱浩 王云仪 《服装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1-16,共6页
消防服是消防队员作业时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装备。分析了消防服材料的相关研究如各层织物的性能改进和新型功能材料的研发应用。在服装层面,通过增大服装型号、尺寸,减小热收缩增加织物系统各层间的空气层以及服装衣下空气层厚度,增强... 消防服是消防队员作业时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装备。分析了消防服材料的相关研究如各层织物的性能改进和新型功能材料的研发应用。在服装层面,通过增大服装型号、尺寸,减小热收缩增加织物系统各层间的空气层以及服装衣下空气层厚度,增强服装热防护性能;总结细部结构优化措施,并介绍智能配件在消防领域的应用。从织物性能评价和服装整体性能评价两方面阐述了消防服性能评价手段,TPP,RPP,SET是当前评价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常用标准手段,燃烧假人则可以客观全面评估服装整体热防护性能,采用客观测试与主观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可对消防服的舒适工效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热防护性能 舒适工效性能 评价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户外服装的功能设计及用户需求匹配度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云仪 黄婉蓉 《服装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13-520,共8页
为明确消费者对不同性能户外服装的需求以及不同品牌实现服装性能的技术手段,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不同品牌户外服装的设计与技术,结合文献调研结果分析实现服装保暖防风性能、防水透湿性能、热湿调节性能、安全健康防护性能和收纳性能的技... 为明确消费者对不同性能户外服装的需求以及不同品牌实现服装性能的技术手段,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不同品牌户外服装的设计与技术,结合文献调研结果分析实现服装保暖防风性能、防水透湿性能、热湿调节性能、安全健康防护性能和收纳性能的技术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户外运动情况、户外着装情况与需求,并归纳户外运动环境特征。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穿着娱乐休闲服装的频率最高,更看重服装的隔热性能、防水性能、透气性能和耐磨性能,而不同服装品牌对于这些性能的实现手段和侧重方向基本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服装 消费者需求 功能设计 服装品牌 户外运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环境条件下防护服的热蓄积测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小辉 何佳臻 李俊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14年第4期45-47,共3页
热蓄积测评综合考虑了在热暴露过程中所传递的和在热暴露结束后由于热蓄积所释放的总热量,更好地弥补了当前热防护性能测评的不足,为人体烧伤预测以及服装性能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数据。
关键词 热环境 防护服 热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调温防护服用织物的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艳柳 苏云 +3 位作者 朱雯 王云仪 李俊 杨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提高相变调温防护服的阻燃性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系统开展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制备与阻燃性能研究。选取2种相变温度的相变微胶囊、2种阻燃基布,利用干法涂层工艺制备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选取2种阻燃剂,以45%和75%的... 为提高相变调温防护服的阻燃性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系统开展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制备与阻燃性能研究。选取2种相变温度的相变微胶囊、2种阻燃基布,利用干法涂层工艺制备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选取2种阻燃剂,以45%和75%的比例涂覆在相变微胶囊涂层的表面,制成16种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基于锥形量热仪进行涂层织物阻燃性能测试,分析阻燃剂对涂层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进行阻燃整理的涂层织物相比,有机硅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42.22%,磷氮型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25.07%,并且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总热释放量呈下降趋势。另外,有机硅型阻燃剂明显降低了热释放速率与总热释放量,而磷氮型阻燃剂有效地延长了织物开始释放热量的时间和热释放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因此,2种阻燃剂从不同角度优化了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阻燃性能,提高了相变调温防护服的使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阻燃性能 防护服 阻燃整理 热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接触暴露下多层防护服的热传递及皮肤烫伤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涵 雍睿 苏云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给高温作业人群提供更好的保护,研究多层防护服的热传递问题,以提升热防护服的防护功效。基于阻燃织物的热传递特性与皮肤生物热传递机理,构建“热接触环境-服装-人体皮肤”之间热传递模型,利用热接触防护性能试验,验证了模型预测结... 为给高温作业人群提供更好的保护,研究多层防护服的热传递问题,以提升热防护服的防护功效。基于阻燃织物的热传递特性与皮肤生物热传递机理,构建“热接触环境-服装-人体皮肤”之间热传递模型,利用热接触防护性能试验,验证了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并进一步调查接触压力、织物基本参数对皮肤温度与皮肤烧伤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压力对热防护服的防护性能有较大影响,易受压部位需要更高的热防护;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不同压力状态下热防护服的防护性能,为热防护服的热功能工程设计与高性能材料研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性能 热传递 数值模型 防护服 热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热传递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7
作者 苏云 王云仪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7-172,共6页
空气层热湿传递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为更加准确的实验室热防护性能测试提供指导,也可提高消防服热湿传递数值模拟的精确度。在阐述了热防护性能测试中空气层的作用以及空气层热传递机制和空气层热传递模型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服装与... 空气层热湿传递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为更加准确的实验室热防护性能测试提供指导,也可提高消防服热湿传递数值模拟的精确度。在阐述了热防护性能测试中空气层的作用以及空气层热传递机制和空气层热传递模型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服装与人体之间空气层微气候的特征,从热传导、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3个方面总结了空气层的热传递机制,提出不同条件下空气层传热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并对未来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热传递机制的研究动向作出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空气层 热传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防护服的舒适工效性能评价与优化对策 被引量:14
18
作者 田苗 王云仪 +1 位作者 张向辉 张忠彬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4-759,共6页
目前对于防护服的开发往往偏重功能性而忽视舒适性,舒适性不佳最终会影响穿着者的工作效率.针对国内工业中普遍应用的3类高温防护服,进行穿脱便捷性、工效学和穿着生理负荷测试,从受试者的穿着反馈探寻防护服对人体造成灵活性限制以及... 目前对于防护服的开发往往偏重功能性而忽视舒适性,舒适性不佳最终会影响穿着者的工作效率.针对国内工业中普遍应用的3类高温防护服,进行穿脱便捷性、工效学和穿着生理负荷测试,从受试者的穿着反馈探寻防护服对人体造成灵活性限制以及生理负荷的原因,结果表明,影响舒适工效性能的主要原因是关键部位结构不合理和材料厚重.根据防护服装的功能设计模式对测试的高温防护服提出结构设计优化策略,以达到改善服装舒适性、降低工作人员生理负荷、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实现防护服的功能性和舒适性的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防护服 舒适性 工效学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94
19
作者 田苗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5,共7页
智能服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对其设计模式的研究并不成熟。为确定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智能服装设计研究的典型案例进行文献分析,从技术、面料和结构造型3个维度交互关系的角度总结了智能服装的一般设计方法。提出"遵... 智能服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对其设计模式的研究并不成熟。为确定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智能服装设计研究的典型案例进行文献分析,从技术、面料和结构造型3个维度交互关系的角度总结了智能服装的一般设计方法。提出"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运用智能服装的一般设计方法,引入功能服装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5级评价"作为智能服装设计的一般模式。在整个设计过程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回收利用率以使智能服装更加环境友好。对于特殊群体的专业集成化,及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商业大众化是智能服装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将逐渐转化为以用户为中心的研发模式,加强学科交叉,关注人因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服装 设计模式 发展趋势 用户为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高温及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的对比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俊 何佳臻 王云仪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126,共6页
高温和低温防护服是在具有较大温差的不同环境中使用的防护性服装。为此,对常用的高温和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的异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及低温防护服均要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服装中热阻较大的区段均位于胸背、臀腹、手臂和大腿部... 高温和低温防护服是在具有较大温差的不同环境中使用的防护性服装。为此,对常用的高温和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的异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及低温防护服均要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服装中热阻较大的区段均位于胸背、臀腹、手臂和大腿部。不同类型高温及低温防护服面料、服装整体的隔热性表现出一定差异。所使用的高温防护服主要通过阻隔环境辐射热和传导热来达到热防护目的,防护的重点在于环境辐射热。低温防护服主要通过阻隔人体内热传递来达到防护的目的。面料并不是决定高温及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的唯一因素,防护服结构设计亦会对其隔热性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防护服 低温防护服 隔热性能 暖体假人 辐射热 传导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