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P腔的地浸采铀水位实时监测传感器研制
1
作者 张翀 詹洋 +4 位作者 张志伟 贾皓 王译那 郭迎庆 卢泓方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7,共7页
为了实时监控我国地浸铀矿山井场群井水位,设计了一种基于法布里-珀罗腔(F-P)腔的地浸采铀水位实时监测传感器。该传感器的腔长由电动精密位移平台和定制夹具进行控制,传感头由硅片、基座、陶瓷插芯经胶粘耦合工艺加工而成,并在内蒙古... 为了实时监控我国地浸铀矿山井场群井水位,设计了一种基于法布里-珀罗腔(F-P)腔的地浸采铀水位实时监测传感器。该传感器的腔长由电动精密位移平台和定制夹具进行控制,传感头由硅片、基座、陶瓷插芯经胶粘耦合工艺加工而成,并在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进行了实地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压力测量范围为0~1.5 MPa,压力灵敏度为1.68μm/MPa,线性度为0.998,实现了地浸生产井水位参数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实时监测 光纤传感器 水位传感器 法布里-珀罗 地浸采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资源的国际工程管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2
作者 牛衍亮 戴畅 +1 位作者 马亮 邓小鹏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6-83,共8页
课程思政旨在塑造学生的精神力量,而思政元素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必备资源。在梳理国际工程管理课程的思政元素体系的基础上,选取51个国际工程典型案例构建文本信息库,使用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逐级编码,识别出13个思政元素,进一步建立... 课程思政旨在塑造学生的精神力量,而思政元素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必备资源。在梳理国际工程管理课程的思政元素体系的基础上,选取51个国际工程典型案例构建文本信息库,使用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逐级编码,识别出13个思政元素,进一步建立包含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专业素养和自我价值4个类别的思政元素体系。该体系为国际工程管理教育工作者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提供素材参考,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印证,支持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德才兼备品质的培养,也为其他课程凝练课程思政元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工程管理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截面冷弯型钢-泡沫混凝土组合墙体抗震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志明 陈忠范 +2 位作者 徐志峰 黄宇浩 罗漪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3-793,共11页
为研究不同截面形式冷弯型钢-泡沫混凝土组合墙体的抗震性能,设计了3个足尺试件,分别为一字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墙体.通过拟静力试验,得到各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性能及应变分布情况,分析翼缘对墙体承载力、刚度、耗能及延性等力学指标... 为研究不同截面形式冷弯型钢-泡沫混凝土组合墙体的抗震性能,设计了3个足尺试件,分别为一字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墙体.通过拟静力试验,得到各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性能及应变分布情况,分析翼缘对墙体承载力、刚度、耗能及延性等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翼缘增强效应显著,与一字形截面墙体相比,T形截面墙体的峰值荷载、延性及耗能分别提高18.6%、20.1%和25.8%,工字形截面墙体的峰值荷载、延性及耗能分别提高74.8%、49.8%和119.4%;T形截面墙体正、负向加载的抗震性能差异较大,翼缘受拉方向的承载力和延性分别为反向加载的1.3倍和1.7倍,翼缘受压方向的抗震性能与一字形截面墙体接近;翼缘立柱的应变随着荷载的增加,逐渐呈中间大两端小的分布,存在剪力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泡沫混凝土 组合墙体 循环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学仿真技术在消防员火灾场景模拟训练中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陶鹏宇 姜芊叶 +2 位作者 宋文琦 刘晅亚 李今保 《今日消防》 2024年第8期35-37,共3页
针对“消防员典型灾害事故虚实融合模拟训练系统”中灾害场景设计所面临的问题,运用动力学仿真技术进行分析解决。通过与以往汽车火灾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动力学仿真技术对于此类火灾模拟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将该火灾模型与实际具... 针对“消防员典型灾害事故虚实融合模拟训练系统”中灾害场景设计所面临的问题,运用动力学仿真技术进行分析解决。通过与以往汽车火灾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动力学仿真技术对于此类火灾模拟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将该火灾模型与实际具体场景相结合,对火灾场景下的温度、能见度及烟气扩散过程进行仿真,并以数据、图片、视频等形式输出仿真结果。通过仿真结果的融合处理,对内设火灾场景进行构建和优化,使得场景中的火灾发展过程更科学、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设计 虚实融合 模拟训练 动力学仿真 火灾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冷弯薄壁型钢-泡沫混凝土组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志明 陈忠范 +2 位作者 徐志峰 黄宇浩 罗漪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7-188,共12页
为推动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结构体系的发展,提高其装配化率,提出3种干法装配形式,用于翼缘和腹板墙肢的连接。对3个不同装配形式的冷弯薄壁型钢-泡沫混凝土组合墙体和1个现浇墙体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分析各墙体的破坏模式、承载力、抗侧刚... 为推动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结构体系的发展,提高其装配化率,提出3种干法装配形式,用于翼缘和腹板墙肢的连接。对3个不同装配形式的冷弯薄壁型钢-泡沫混凝土组合墙体和1个现浇墙体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分析各墙体的破坏模式、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及延性等指标,研究3种干法连接的可靠性及不同装配形式下墙体抗震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墙体的破坏主要集中在腹板墙肢,立柱之间的墙面板及内部填充的泡沫混凝土出现交叉斜向裂缝,水平横撑发生局部屈曲,翼缘墙肢在底部出现几道水平和竖向裂缝;设计的3种干法连接安全可靠,构件均先于连接处发生破坏;与现浇墙体相比,装配墙体的承载能力和初始刚度有所降低,但变形及耗能能力较强;与腹板拼接墙体相比,对拉连接墙体的峰值荷载、初始刚度和总耗能分别提高了36.5%、15.0%和12.5%,L件连接墙体的峰值荷载和总耗能分别提高了22.8%和54.5%,初始刚度降低了21.5%;综合考虑3种装配形式墙体的抗震性能、运输条件及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优选L件连接的装配形式用于工程实际。基于叠加原理,推导了装配式组合墙体的抗侧刚度,并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组合墙体 冷弯薄壁型钢 泡沫混凝土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预应力装配梁柱节点耗能套筒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杨 徐赵东 董尧荣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0-318,共9页
为了提高预应力装配结构的整体耗能能力和节点连接可靠性,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预应力装配结构梁柱节点连接的耗能套筒,其利用套筒对节点区域的混凝土进行约束,并采用耗能性能良好的黏弹性材料进行耗能。对该耗能套筒基本工作原理及具体安... 为了提高预应力装配结构的整体耗能能力和节点连接可靠性,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预应力装配结构梁柱节点连接的耗能套筒,其利用套筒对节点区域的混凝土进行约束,并采用耗能性能良好的黏弹性材料进行耗能。对该耗能套筒基本工作原理及具体安装过程进行了阐述,利用OpenSEES软件对该耗能套筒进行数值分析,采用等效模型对弧形黏弹性阻尼器进行模拟,通过零长度单元释放梁端刚度来模拟预应力梁柱节点的半刚度特性。对带耗能套筒的预应力装配梁柱节点、现浇梁柱节点和预应力装配梁柱节点的滞回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建立六层框架结构模型,分别采用上述三种节点连接方式,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并对比了不同节点连接方式下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带耗能套筒的预应力装配梁柱节点相比于预应力装配梁柱节点耗能能力提升了203%,相比于现浇梁柱节点可恢复性能提升了86%;利用耗能套筒进行节点连接的框架结构具备类似现浇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装配结构 梁柱节点 耗能套筒 耗能能力 可恢复性能 数值分析
原文传递
考虑应变率效应的黏弹性减震材料本构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强强 徐赵东 +3 位作者 陆勇 董尧荣 徐业守 祝陈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61,共8页
黏弹性减震材料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黏弹性装置的减震效果,其力学行为除了具有典型的超弹性特征外,亦会表现出显著的黏弹特性。为了准确描述黏弹性减震材料复杂的力学行为,在已有超弹性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构造多项式形式的黏度方程对材料... 黏弹性减震材料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黏弹性装置的减震效果,其力学行为除了具有典型的超弹性特征外,亦会表现出显著的黏弹特性。为了准确描述黏弹性减震材料复杂的力学行为,在已有超弹性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构造多项式形式的黏度方程对材料的应变率效应进行表达,建立了相应的材料黏性应变能函数,同时引入流体动力学补强理论以考虑填料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建立能够考虑应变率效应的黏弹性减震材料本构模型,进而在不同加载应变率下对黏弹性减震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并利用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应变率对黏弹性减震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考虑应变率效应和填料补强效应后模型的预测鲁棒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所建模型可在较广的应变范围(0~300%)内对不同应变率下黏弹性减震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减震材料 应变率效应 填料增强效应 力学性能试验 本构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