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一、二课堂协同育人体系与保障机制探索——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为例
1
作者 陈怡 丁珣昊 《教学研究》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高校人才培养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历史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体现和有力诠释,然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以及智能化时代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都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持续推动高等... 高校人才培养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历史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体现和有力诠释,然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以及智能化时代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都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持续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培养政治坚定的青年人才,迫切需要高校各方教育主体协同联动以形成育人合力。围绕国内高校第一、二课堂教学育人长期脱节的困境,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为例,立足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从教育的价值理论、内容体系、师资支撑及保障机制等方面,探索第一、二课堂协同适配的育人体系构建方法,以及两类课堂内的思政教育分层一体实施路径。凝练思政教育+专业培养双融合的人才塑造模式,将育人思想内化于心、外范于行,厚植理念同心、完善系统同构、保障行动同向,打造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二课堂 思政教育 交通运输工程 智能化转型 青年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开展课堂博弈论实验的效果分析--基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19—2022年15个班级的实验数据
2
作者 金诚杰 施晓蒙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8期91-96,共6页
从2019年到2022年,先后在东南大学交通学院15个不同班级开展连续多轮的博弈论实验,包括大二、大三和两个校区的研一学生。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最理性的决策是所有人选择0”,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数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统计结果表明,第1轮实... 从2019年到2022年,先后在东南大学交通学院15个不同班级开展连续多轮的博弈论实验,包括大二、大三和两个校区的研一学生。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最理性的决策是所有人选择0”,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数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统计结果表明,第1轮实验结果的平均值可以评估班级整体的思维能力和“理性程度”。在前2轮实验中,年龄越大的学生普遍结果越小,不同年份的班级结果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源质量,英语教学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但实验环境可能会影响结果,例如线上实验时学生可能会私下交流、产生“共谋”。另外,实验中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不同学生对于是否要进行第3或第4轮实验、是否要领取奖励、是否要采取“理性”的行为等话题有比较明显的分歧,值得进一步讨论。总而言之,连续多轮博弈论实验具有很好的教学互动效果,对不同背景的理工科学生群体均适用。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拓展,从而充分促进学生对博弈、人性、“理性”等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课堂实验 理性 人性 实验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普志愿服务融入党性培育机制研究——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自然翻译员”志愿科普团队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文娜 李勖晟 +2 位作者 雷丁琳 朱佳恒 王雅妮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S02期144-146,共3页
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对学生进行自然科普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建设学生党员为主体的"自然翻译员"志愿科普团队深入小学开... 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对学生进行自然科普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建设学生党员为主体的"自然翻译员"志愿科普团队深入小学开展富有特色的自然科普教育志愿服务,本文从大学生党员开展科普志愿服务的视角,探讨了大学生党员进行自然科普志愿服务的开展思路,提出针对高校自然科普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普 大学生党员 自然翻译员 党性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公交优先 打造畅通城市——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王炜谈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炜 《道路交通管理》 2012年第3期46-50,共5页
针对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出现的严重交通拥堵,本文提出了"打造公交畅通城市"的理念及建设公交主导型高效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框架。分析了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整体效能的途径——多元化的城市公交系统模式、多层次的城市公交... 针对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出现的严重交通拥堵,本文提出了"打造公交畅通城市"的理念及建设公交主导型高效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框架。分析了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整体效能的途径——多元化的城市公交系统模式、多层次的城市公交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城市 公交优先 交通拥堵 东南大学 畅通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交系统 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激励法在提升95后大学生社团“组织承诺”中的运用——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JOIN艺术团为例
5
作者 罗磊 周文娜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6-19,共4页
大学生社团作为当代高校大学生活动主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构建特色大学校园文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当今以"95"后作为主要群体的大学生,大学生社团如何保持对新时代青年的吸引力、提升自... 大学生社团作为当代高校大学生活动主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构建特色大学校园文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当今以"95"后作为主要群体的大学生,大学生社团如何保持对新时代青年的吸引力、提升自身的建设管理水平成为一个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组织承诺"从精神层面反映了个体与团体组织之间紧密依存的关系,是新时期大学生社团发展的根本所在。心理激励法是提升大学生社团组织承诺,进而提升大学生社团影响力的最有效和最根本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激励 大学生社团 组织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大学“茅以升班”交通人才培养之探索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怡 陈峻 秦霞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114,120,共8页
为适应交通运输领域对复合创新型和德才兼备等拔尖创新工程人才的需求,东南大学以创办"茅以升班"为契机和样板,将茅以升教育思想贯穿于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多维度课程体系、多路径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多元化素养养... 为适应交通运输领域对复合创新型和德才兼备等拔尖创新工程人才的需求,东南大学以创办"茅以升班"为契机和样板,将茅以升教育思想贯穿于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多维度课程体系、多路径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多元化素养养成机制等方面的举措,经过十年的建设与探索,最终型塑了"知识-能力-素养"协同发展的交通运输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以升班 交通人才 人才培养 大学生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留学研究生的高校培养模式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斌 周雯 +2 位作者 杨倩 程建川 顾兴宇 《高等建筑教育》 2021年第4期91-100,共10页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大批海外留学研究生来华学习深造。选取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研,深入探讨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通过主成分因素分析法,获取来华研究生在校园活动的参与...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大批海外留学研究生来华学习深造。选取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研,深入探讨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通过主成分因素分析法,获取来华研究生在校园活动的参与度、科研课题相关度、学习侧重点把握度、科研任务承担程度四个方面的现状。通过样本检验,分析亚非国家留学研究生对高校培养模式适应度的异同。调研结果反映了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留学研究生的生活、学习状态,结合数据分析以及留学研究生的意见及建议,找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难点,并对教学培养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交通运输工程 留学生教育 问卷分析 培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大学图书馆导读书目体系建设研究
8
作者 单彧诗 潘文青 +2 位作者 雷蕾 熊喆 张长秀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9期62-64,共3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东南大学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必要性,以点带面,从导读实验的前后两次问卷分析和实验对象的借阅数据分析来探究不同的本科生导读前后的阅读态度和借阅数据变化,最终给出图书馆导读机制体系建构的建议。
关键词 本科生 分层 导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轨迹预测与宏微观指标聚合的临近交叉口路段交通运行风险综合评估
9
作者 鲍琼 吴臻 +2 位作者 陈建明 沈永俊 韩天园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0-238,共9页
针对城市道路临近交叉口路段的复杂交通流运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轨迹预测与宏微观指标聚合的实时交通运行风险综合评估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驾驶人意图识别模型,以实现车辆轨迹的准确预测。然后,基于预测的轨迹... 针对城市道路临近交叉口路段的复杂交通流运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轨迹预测与宏微观指标聚合的实时交通运行风险综合评估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驾驶人意图识别模型,以实现车辆轨迹的准确预测。然后,基于预测的轨迹数据,提取交通流宏观运行指标和车辆微观行驶风险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临近交叉口路段交通运行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对比基于实际数据和预测数据的风险评价结果,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高风险等级的召回率为0.955,评价结果差异较小,能够有效预测交通流运行风险,为临近交叉口路段的交通安全主动管控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交叉口路段 运行风险 评价指标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理念下东南大学“地铁与轻轨”课程的教学实践
10
作者 金浩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0期143-146,共4页
OBE强调教育系统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是一种契合轨道工程专业的教育模式。以东南大学“地铁与轻轨”课程为例,详述了OBE理念在课程设计中的架构作用,分解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相互关系。同时,提出了两种适合“地铁与轻轨”课... OBE强调教育系统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是一种契合轨道工程专业的教育模式。以东南大学“地铁与轻轨”课程为例,详述了OBE理念在课程设计中的架构作用,分解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相互关系。同时,提出了两种适合“地铁与轻轨”课程的教学方法,即“案例剖析的警钟式教学”和“角色互换的开放式教学”。通过“地铁与轻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同时增强了演讲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工程 OBE理念 课程建设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综合交通客运方式选择行为决策机理——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晓伟 王炜 +2 位作者 杨敏 王昊 徐铖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7-361,共5页
在深入分析现有旅客乘车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购票和接驳方式属性特征对旅客方式选择的影响,从全过程的视角设计旅客购票、到站、出行、离站出行选择行为实验,获取大学生高速巴士、普通火车、高铁、飞机多模式出行RP调查数据,... 在深入分析现有旅客乘车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购票和接驳方式属性特征对旅客方式选择的影响,从全过程的视角设计旅客购票、到站、出行、离站出行选择行为实验,获取大学生高速巴士、普通火车、高铁、飞机多模式出行RP调查数据,将飞机作为参考方式建立大学生交通方式选择MNL模型,并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显著影响因素的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除生活费、出行目的及出行距离外,到站方式和时间也是影响旅客乘车选择的重要因素,提高交通枢纽可达性是调整交通方式市场份额的重要策略;(2)生活费低、出行距离和到站时间短、以探亲为目的的大学生更有可能选择大巴出行,而生活费高、出行距离和到站时间相对较短,以探亲为目的大学生选择高铁出行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 方式选择 MNL 弹性分析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学院制制度下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的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杨 施卫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52-56,共5页
运行机制是大学内部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构建适应大学学院制条件下内部管理体制需要的新的运行机制 ,对深化大学内部管理改革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构建大学学院制条件下新的运行机制的内涵 。
关键词 大学学院制制度 信息机制 责权分配权系 内部管理机制 动力机制 决策机制 管理创新 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以土木交通大类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磊磊 李嘉琪 +2 位作者 顾成军 姜益军 刘建勋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4期76-83,共8页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式不断发生变革,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使命,课程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落脚点。材料力学作为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式不断发生变革,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使命,课程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落脚点。材料力学作为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团队分析了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课程强理论性、逻辑性、工程实践性等特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推导过程抽象、评价体系生硬等问题,以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优势,在课程教学内容、讲授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提出了“Interest+Understand+Application”的创新教学体系(简称为“IUA”创新教学体系),旨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内容理解、强化学生知识应用。东南大学土木交通大类专业对该教学体系进行了实践,包括引入工程案例、利用校内及在线资源丰富课堂形式、改进课程评价方式等。通过评估学生课堂满意度调查、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学生课外实践成果等,证明了该教学体系改革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课程教学 课程评价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灾下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群)韧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4
作者 熊文 张大牛 +1 位作者 马小龙 蔡春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45,共17页
从韧性研究角度出发,结合水动力模型与交通流理论,对城市水灾下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群)分析理论、运行机制、模型构建、安全管控、恢复提升等进行分析与阐述.首先,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水灾下路网韧性研究概况与发展历程,明晰城市水灾下路... 从韧性研究角度出发,结合水动力模型与交通流理论,对城市水灾下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群)分析理论、运行机制、模型构建、安全管控、恢复提升等进行分析与阐述.首先,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水灾下路网韧性研究概况与发展历程,明晰城市水灾下路网分析方向热点与演进历程;其次,从城市水淹计算与水灾交通路网2个角度,系统梳理城市雨洪场景与设施交互的计算理论;进而,分别从交通路网基础设施与城市水灾之间的相互影响、地上立交枢纽与地下交通设施水灾分析以及水灾下城市交通路网韧性分析与度量出发,阐述城市水灾与交通路网基础设施交互机制;然后,从灾前预防、灾中调度以及灾后恢复3个阶段,说明城市路网水灾处置与性能恢复策略.最后,归纳既有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从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智能调度、计入垂向尺度的交通设施抗水分析、面向实际场景的高精度恢复模型等方面,对极端气候下城市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群)韧性研究未来方向进行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灾 韧性 交通基础设施 城市路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枢纽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流线仿真与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龙 宁哲 +2 位作者 薛小钰 张霁扬 刘志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2,共10页
针对高铁枢纽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流线优化问题,以南京南站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全过程仿真模型,识别换乘瓶颈,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法(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确定参数重要度,提出改善方案.首先,分解换乘过程的行人与设施流线... 针对高铁枢纽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流线优化问题,以南京南站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全过程仿真模型,识别换乘瓶颈,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法(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确定参数重要度,提出改善方案.首先,分解换乘过程的行人与设施流线,分析高速铁路到达客流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分布特征.其次,使用AnyLogic软件建立高铁枢纽换乘城市轨道交通的全过程仿真模型,分析现状仿真结果,识别空间瓶颈.然后,设计不同优化类型下的措施参数及调整范围,形成不同参数组合方案.采取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识别不同措施参数的相对重要度,并据此确定改善措施的优先级.最后,依据措施的优先级,确定不同类型下的优化组合方案,选择机器学习全局可解释性方法对其进行优化效果分析,为不同场景下的服务改善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换乘瓶颈主要集中于楼/扶梯通道设施以及闸机、售检票机等服务设施处;乘客换乘城轨的购票比例对平均换乘时间和单位时间最大换乘人数均起到重要影响,对于平均换乘时间,城轨自动售票机数量、购票时间、城轨进站服务时间、城轨进站闸机数量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于单位时间最大换乘人数,购票时间与城轨进站闸机服务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大.为提高高铁枢纽换乘效率,建议推广电子客票和多种支付方式,优化购票及检票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系统 交通枢纽 换乘全过程优化 AnyLogic仿真 梯度提升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CAV自主停车行为的混合交通均衡配流模型
16
作者 韩飞 王子捷 +1 位作者 王建 孙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3,共6页
为了评估网联自动驾驶汽车(CAV)的自主停车行为对交通系统效率的影响,建立了CAV通勤流、人工驾驶汽车(HDV)通勤流、CAV自主停车流3类交通流混行下的交通均衡配流模型.通过引入CAV停车需求内生变量,考虑CAV对路段通行能力的提升效应,从... 为了评估网联自动驾驶汽车(CAV)的自主停车行为对交通系统效率的影响,建立了CAV通勤流、人工驾驶汽车(HDV)通勤流、CAV自主停车流3类交通流混行下的交通均衡配流模型.通过引入CAV停车需求内生变量,考虑CAV对路段通行能力的提升效应,从而定量描述CAV停车需求分布以及3类交通流在路段上混行的拥挤效应.分别采用用户均衡、随机用户均衡原则描述CAV、HDV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采用Logit离散选择模型描述自主停车CAV的停车场选择行为,由此建立多用户混合交通均衡条件以及等价的变分不等式(VI)模型.由于模型中CAV自主停车需求为未知的内生变量,提出一种改进的相继加权平均法求解该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混合交通均衡配流模型及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分配 自主停车行为 网联自动驾驶汽车 混合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态势可视化分析的公交专用道布局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运强 谭彩凤 +3 位作者 张兵 邓明君 涂浩恺 孔琪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09-2916,共8页
交通拥堵问题是困扰城市的普遍难题,科学地规划公交专用道是在城市道路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运输效率的有效手段。探讨如何利用交通态势数据和路网信息来规划和评估公交专用道布局问题。首先选取公交专用道布局的研究范围,借助道路... 交通拥堵问题是困扰城市的普遍难题,科学地规划公交专用道是在城市道路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运输效率的有效手段。探讨如何利用交通态势数据和路网信息来规划和评估公交专用道布局问题。首先选取公交专用道布局的研究范围,借助道路交通信息技术,利用交通路况分析与发布平台的大数据,将区域交通态势可视化,做交通路网态势评价,提出该区域的公交专用道布设方案。再从路网整体效益出发,构建以碳排放量最小和系统总出行时间最少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分析设置公交专用道的效益。最后以南昌市中心某片区为例,选取交通拥堵严重、暂无公交专用道、且满足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的路段提出公交专用道布设方案,结果表明设置公交专用道能减少路网中车辆碳排放、改善路段的整体通行效率,减碳平均优化率为4%,时间效益平均提升5%,可知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有利于得到合理有效的公交专用道优化方案,为城市交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交专用道 交通态势分析 改进路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装箱卡车GPS数据的港内物流通道区域交通状态识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影 赵家硕 +2 位作者 杨环宇 李鑫 宗维烟 《交通运输研究》 2024年第4期93-102,共10页
为解析港内物流通道区域路网交通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高效的港内物流通道交通管理和优化方法,基于某港内货运集卡的真实运营和轨迹数据,对港内货运物流通道的交通状态识别与划分进行了研究。首先,应用H3网格对DBSCAN算法进行改进,构建... 为解析港内物流通道区域路网交通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高效的港内物流通道交通管理和优化方法,基于某港内货运集卡的真实运营和轨迹数据,对港内货运物流通道的交通状态识别与划分进行了研究。首先,应用H3网格对DBSCAN算法进行改进,构建了基于网格领域的区域交通状态时空矩阵,对案例港内货运路网区域进行识别划分。然后,结合港内船舶装卸作业生产特征,对造成港内物流区域瓶颈点进行分析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港口码头前沿的装卸区域、堆场道路及与主干道交叉区域的交通状况尤为复杂,是影响港内运输效率的关键区域;在多船舶不同装卸作业场景下,同一装卸泊位对不同货运通道的制约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可为识别和解析多船舶装卸作业场景下港口物流通道潜在“热点”区域及特征、探索缓解港内物流通道货运交通压力的措施及提升港口总体生产作业效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港口 港内路网 H3网格 聚类算法 路网热点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交通运输行业转型背景下交通新技术教育教学资源设计和建设路径
19
作者 涂然 陈峻 +1 位作者 杨敏 许映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25,共3页
以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为导向,梳理综合交通一体化、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智能管养和长效服役等交通新技术内涵;面向目标导向OBE培养和全过程教学,从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践研讨、讲座拓展等四个方面融入交通新技术建设教... 以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为导向,梳理综合交通一体化、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智能管养和长效服役等交通新技术内涵;面向目标导向OBE培养和全过程教学,从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践研讨、讲座拓展等四个方面融入交通新技术建设教育教学资源;汇聚交通新技术科研与工程应用前沿成果,联合交通运输类优势高校和领军企业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有力支撑新时代交通运输类创新人才培养,为新技术赋能下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类 行业转型 新技术 教学资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网络和电力网络融合承载力的研究综述
20
作者 吴桐 黄凯 +1 位作者 刘志远 蒋玮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49,共16页
电动汽车作为交通电气化的核心,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显著增长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和市场占比对充电基础设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充电设施不足和电网负荷波动等问题凸显。本文深入梳理了交通网络承载力和电... 电动汽车作为交通电气化的核心,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显著增长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和市场占比对充电基础设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充电设施不足和电网负荷波动等问题凸显。本文深入梳理了交通网络承载力和电力网络承载力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评估指标,分析了交通与能源网络两网评估方法与两网融合韧性,并探讨了交通-电力融合系统潜在的挑战与策略;揭示出目前亟待开展的研究领域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提高充电设施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保障电网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交通网络 电力网络 网络承载力 交通电气化 电网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