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指症(Brachydactyly)一家系调查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秀丽 邢立强 +1 位作者 单祥年 侯惠敏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年第4期99-101,共3页
本文对中国河北一短指家系 94名成员调查 ,该家系 7代共有患者 2 6人 ,男性患者 10人 ,女性患者 16人 ;通过对 16名现存患者体查以及对先证者等 6名患者手足骨骼X线片分析 ,发现患者指 (趾 )短小主要源于中指 (趾 )骨、掌 (跖 )骨短小... 本文对中国河北一短指家系 94名成员调查 ,该家系 7代共有患者 2 6人 ,男性患者 10人 ,女性患者 16人 ;通过对 16名现存患者体查以及对先证者等 6名患者手足骨骼X线片分析 ,发现患者指 (趾 )短小主要源于中指 (趾 )骨、掌 (跖 )骨短小畸形或中指 (趾 )骨与末端指 (趾 )骨愈合 ,基本与Bell[1] 短指症A1型 (BrachydactylytypeA1或BDA1)有关BDA1主要临床特征相符 ,但该家系多数患者伴其他手足畸形 ,与Bell[1]   ,Fitch[2 ] ,Xinping .Yang[3 ] 等对BDA1描述有所不同 ,所以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未曾报道的短指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指症 BDA1 PAX3 HOXD13 HOXA13 遗传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发生中的表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樊红 单祥年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4年第1期20-22,共3页
表遗传学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生物中,而DNA甲基化作用引起基因转录沉默是表遗传现象形成的重要机制。现发现肿瘤中存在的表遗传改变主要包括普遍性低甲基化、个别基因的低甲基化、区域性CpG岛的高甲基化以及印记丢失。这些改变的最直... 表遗传学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生物中,而DNA甲基化作用引起基因转录沉默是表遗传现象形成的重要机制。现发现肿瘤中存在的表遗传改变主要包括普遍性低甲基化、个别基因的低甲基化、区域性CpG岛的高甲基化以及印记丢失。这些改变的最直接的原因为DNMTs的高表达和甲基化作用下游作用因子的参与。因此,研究肿瘤中DNA甲基化转移酶及其相互作用因子,将为肿瘤表遗传学的研究揭开新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表遗传学 DNA甲基化 转录调控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例成年Turner综合征的遗传学特征
3
作者 吉红霞 赵秀丽 李继红 《中国优生优育(1990-2002上半年)》 2002年第2期87-88,共2页
Turner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病,是人类唯一能生存的单体征,患者女性表型,主要临床症状为身体矮小,原发或继发闭经,生殖器幼稚,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多数患者伴有多发畸形,现将我室检出Turner综合征成年患者91例,报告分析如下.
关键词 TURNER综合征 遗传学 成人 核型 临床特征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晓梅 单祥年 +3 位作者 施燕峰 张海军 李健 郑爱玲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9-853,共5页
通过建立麂属动物小麂线粒体DNA文库、鸟枪法测序 ,获得了小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其基因组成、蛋白质的编码序列、tRNA基因等结构作了详细分析 ,这也是国内有关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首次报道。与其他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 通过建立麂属动物小麂线粒体DNA文库、鸟枪法测序 ,获得了小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其基因组成、蛋白质的编码序列、tRNA基因等结构作了详细分析 ,这也是国内有关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首次报道。与其他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比较研究发现 :全长为 16 35 4bp的小麂线粒体基因组同样编码 13种蛋白质、2种rRNA和 2 2种tRNA ,除了用于调控线粒体DNA复制和转录的D Loop区以外 ,小麂线粒体基因组各基因长度、位置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麂 线粒体基因组 鸟枪法测序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永生细胞系的建立及几种EB病毒转化外周血淋巴细胞建系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苏瑛 张海军 +3 位作者 徐春宏 单云峰 单祥年 史庭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7-450,共4页
永久保存珍贵的家系材料,是对该家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为此采用EB病毒(Epstein Barrvirus,EBV)转化淋巴细胞的方法对中国江苏淮阴地区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行建系工作。该家系患者呈典型的母系遗传特征,且研究发现患者中均具有线粒体DNA... 永久保存珍贵的家系材料,是对该家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为此采用EB病毒(Epstein Barrvirus,EBV)转化淋巴细胞的方法对中国江苏淮阴地区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行建系工作。该家系患者呈典型的母系遗传特征,且研究发现患者中均具有线粒体DNA12SRNAA1555G突变,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非综合征耳聋家系之一,在该家系的建系过程中使用了4种不同的方法。建系结果分别为:微量全血法1株,冻存全血法1株,冻存白细胞法14株及环孢霉素A(CyA)法36株,共计52株。文章就建系工作及这4种转化方法作一简单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永生细胞系 非综合征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麂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海军 李健 +3 位作者 施燕峰 张晓梅 徐春宏 单祥年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3-518,共6页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测定了黑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初步分析了其基因组特点并定位了各基因的位置 .结果显示 :黑麂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为 1 6 35 7bp ,可编码 2 2种tRNA、2种rRNA、1 3种蛋白质 ,碱基组成及基因位置与小麂、...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测定了黑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初步分析了其基因组特点并定位了各基因的位置 .结果显示 :黑麂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为 1 6 35 7bp ,可编码 2 2种tRNA、2种rRNA、1 3种蛋白质 ,碱基组成及基因位置与小麂、赤麂和其它哺乳类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相似 ;模拟电子酶切图谱与先前的报道基本一致 ;基于细胞色素b的全基因序列 ,分别以最大简约法、N J法、最大似然数法与其它 1 4种鹿类动物的相应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 ,构建出相似的系统进化树 :初步确定了麂亚科动物在鹿科中处于与鹿亚科、北美鹿亚科并列的进化地位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以黑麂、赤麂、小麂的线粒体编码RNA和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 ,分析了三者的亲缘关系 .结果表明 :黑麂和赤麂亲缘关系较近 ,是较新的物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麂 线粒体基因组 种系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状DNA杂交技术在HCV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秀丽 单祥年 +5 位作者 张建琼 李丽 史庭燕 万永奇 鲁晓萱 武景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较好的 ,适于病原体群体筛查的检验方法。方法 通过RT PCR DDH ,RT nested PCR和HCVRNA DDH 3种方法检测HCV核酸 ,推断RT PCR DDH技术检测病毒核酸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结果  4 7份ELISA检...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较好的 ,适于病原体群体筛查的检验方法。方法 通过RT PCR DDH ,RT nested PCR和HCVRNA DDH 3种方法检测HCV核酸 ,推断RT PCR DDH技术检测病毒核酸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结果  4 7份ELISA检测HCV抗体阳性血清标本 ,RT nested PCR检出阳性标本 33例 (70 .2 1% ) ,RT PCR DDH检出阳性标本 39例 (82 .98% )。结论 RT PCR DDH技术在逆转录病毒核酸检测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 ,而且成本较低 ,操作安全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组 3DNA信号放大 树状DNA杂交 逆转录巢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科动物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分析与系统进化(英文) 被引量:7
8
作者 施燕峰 单祥年 +2 位作者 李健 史庭燕 郑爱玲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5-402,共8页
通过测定鹿科麂亚科中的小麂、赤麂和黑麂的线粒体全基因组 ,从而定位它们的控制区 ,并从GenBank获得鹿科另外 3个亚科 9种动物的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利用MEGA软件计算了各物种控制区序列的碱基组成、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 ,通过比较... 通过测定鹿科麂亚科中的小麂、赤麂和黑麂的线粒体全基因组 ,从而定位它们的控制区 ,并从GenBank获得鹿科另外 3个亚科 9种动物的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利用MEGA软件计算了各物种控制区序列的碱基组成、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 ,通过比较序列同源性 ,以羊线粒体控制区序列为外群 ,构建NJ分子系统树 ,探讨了鹿科 4个亚科 12种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序列分析表明 ,鹿科 12种动物控制区序列的碱基长度在 90 9~ 10 4 9bp之间 ,A +T含量约占 6 2 0 6 % ,其中 36 3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 (约占34% )。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 :(1)以线粒体控制区构建的鹿科 12种动物分子系统树基本与NCBI分类一致 ;(2 )美洲鹿亚科驼鹿属驼鹿在鹿科这 12种动物中处于最为原始的地位 ;(3)小麂比赤麂和黑麂更为原始 ;(4)獐亚科獐属的獐与美洲鹿亚科狍鹿属的狍鹿和美洲狍鹿聚为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科 线粒体 控制区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状DNA杂交技术在戊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单祥年 施燕峰 +4 位作者 孟继鸿 程险峰 单云峰 史庭燕 郑爱玲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研究树状DNA杂交 (DDH)技术在戊型肝炎病毒 (HEV)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以逆转录巢式PCR法 (RT nPCR)检测筛选HEV阳性标本 ,逆转录产物进行DDH。研究DDH技术检测HEV病毒的敏感性和通用性。结果  2 5份HEV阳性标本的逆转录产物DDH... 目的 研究树状DNA杂交 (DDH)技术在戊型肝炎病毒 (HEV)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以逆转录巢式PCR法 (RT nPCR)检测筛选HEV阳性标本 ,逆转录产物进行DDH。研究DDH技术检测HEV病毒的敏感性和通用性。结果  2 5份HEV阳性标本的逆转录产物DDH检测均显阳性 ,HEV 5个不同基因型和亚型逆转录产物DDH检测也呈阳性。结论 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H HEV 戊型肝炎病毒 逆转录巢式PCR 阳性标本 DNA杂交 敏感性 PCR) 产物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TK的建立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道桢 李淑锋 +7 位作者 鲁晓萱 王静 苏宁 刘璐 黄鹰 童冠圣 洪泽辉 张丽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研究肿瘤的自杀基因疗法 ,建立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TK。 方法 :应用脂质体转移方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GINaTK导入PA317,经G4 18筛选阳性克隆细胞后分别用PCR和扫描电镜检测HSVtk基因... 目的 :研究肿瘤的自杀基因疗法 ,建立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TK。 方法 :应用脂质体转移方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GINaTK导入PA317,经G4 18筛选阳性克隆细胞后分别用PCR和扫描电镜检测HSVtk基因整合和病毒颗粒分泌情况。 结果 :逆转录病毒载体GINaTK导入PA317,G4 18后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 ,命名为PA317/TK。PCR检测PA317/TK细胞出现一特异性 4 0 4bp阳性条带 ,而PA317细胞没有扩增出相应条带。PA317/TK细胞经扫描电镜检测见其表面有颗粒状突起 ,其周围有许多呈团状的病毒颗粒。证实含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存在于包装细胞中。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Vtk 基因重组 逆转录病毒 包装细胞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麂、赤麂、黑麂mtDNA序列变异性及反映的进化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单祥年 施燕峰 +3 位作者 张海军 徐春宏 李健 郑爱玲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39,共5页
利用已测定的鹿科麂亚科动物小麂、赤麂、黑麂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 ,统计它们各自连接在一起的 1 3个蛋白编码基因、2 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 1个控制区序列的碱基长度和组成 ,计算rRNA基因遗传距离 ,估算分歧时间 ,比较蛋白编码... 利用已测定的鹿科麂亚科动物小麂、赤麂、黑麂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 ,统计它们各自连接在一起的 1 3个蛋白编码基因、2 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 1个控制区序列的碱基长度和组成 ,计算rRNA基因遗传距离 ,估算分歧时间 ,比较蛋白编码基因的碱基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差异 ,基于连接在一起的 1 3个氨基酸序列 ,以羊为外群 ,通过邻位相连法和最大简约性法构建进化树 ,探讨小麂、赤麂、黑麂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 ,小麂是较原始的物种 ,赤麂和黑麂较为近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麂亚科 线粒体基因组 进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基因参与人类线粒体12S rRNA突变相关非综合征耳聋的临床表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苏瑛 张海军 +2 位作者 徐春宏 单云峰 单祥年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5,共7页
人类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突变可引起母系遗传性非综合征耳聋,并提高氨基糖甙类药物对该类耳聋的诱导作用。我们在江苏淮阴发现了一个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家系个体发病呈典型的母系遗传特征,临床可表现为先天性耳聋、中年进行性耳... 人类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突变可引起母系遗传性非综合征耳聋,并提高氨基糖甙类药物对该类耳聋的诱导作用。我们在江苏淮阴发现了一个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家系个体发病呈典型的母系遗传特征,临床可表现为先天性耳聋、中年进行性耳聋乃至完全正常的表型。对家系个体进行研究后发现A1555G突变是引起该家系耳聋的主要原因。我们用EB病毒转化的方法对该家系部分个体行建系工作后,对家系中17个个体的类淋巴母细胞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具有耳聋症状的个体7人(患者组),具有同质性A1555G突变但表型正常的个体6人(携带组),正常婚配对照 5人,与正常婚配对照相比,患者组与携带组在线粒体蛋白合成速率及在葡萄糖或半乳糖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且突变细胞系中线粒体功能缺陷的严重程度与个体的临床表型相关.这些发现强有力地支持了核基因参与了该疾病临床表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耳聋 表型 12S RRNA 核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探讨鲸偶蹄类七种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燕峰 单祥年 +2 位作者 李健 张海军 郑爱玲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1-336,共6页
利用作者已测定的赤麂 (Muntiacusmuntjak)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和从GenBank检索到的鲸偶蹄类有代表性的长须鲸、河马、奶牛、绵羊、猪、羊驼 6种动物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 ,按顺序分别连接各自的 13个蛋白编码基因、 13个氨基酸序列、 2... 利用作者已测定的赤麂 (Muntiacusmuntjak)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和从GenBank检索到的鲸偶蹄类有代表性的长须鲸、河马、奶牛、绵羊、猪、羊驼 6种动物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 ,按顺序分别连接各自的 13个蛋白编码基因、 13个氨基酸序列、 2个rRNA基因和 2 2个tRNA基因成一个氨基酸序列或核苷酸序列 ,用DNASTAR软件统计碱基长度和组成 ;分析奶牛、绵羊和赤麂两两之间蛋白编码基因的序列差异 ;用MEGA计算 7种动物 12S和 16SrRNA基因的遗传距离 ;基于连接在一起的 13个蛋白编码基因的氨基酸序列 ,用NJ法构建系统关系树。结果显示 :①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科的绵羊和同亚目鹿科的赤麂先聚为一亚支 ,然后与该亚目牛科的奶牛并为一支 ;猪形亚目猪科的猪和胼足亚目驼科的羊驼并为一支 ;鲸目须鲸亚目须鲸科的长须鲸和偶蹄目猪形亚目河马科的河马并为一支。②赤麂与绵羊的亲缘关系更近。③推测赤麂与绵羊和奶牛的分歧时间分别约在 14 7和 16 0百万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麂 鲸偶蹄类 线粒体 基因组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hTR抑制人胰腺癌P3细胞系端粒酶活性和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红梅 张丽珊 +2 位作者 杨德同 周家华 洪泽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设计针对端粒酶RNA模板序列并经硫代磷酸修饰的正义、反义和随机序列寡核苷酸 ,以正常人成纤维细胞作对照 ,观察其对人胰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作用以及对正常细胞是否有毒副作用。结果表明 :针对hTR模板区的反义寡核... 设计针对端粒酶RNA模板序列并经硫代磷酸修饰的正义、反义和随机序列寡核苷酸 ,以正常人成纤维细胞作对照 ,观察其对人胰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作用以及对正常细胞是否有毒副作用。结果表明 :针对hTR模板区的反义寡核苷酸能降低胰腺癌P3细胞端粒酶活性 ,抑制细胞生长 ,促进细胞周期改变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而且对正常细胞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利用反义技术封闭hTR基因很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安全、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HTR 抑制 人胰腺癌P3细胞系 端粒酶活性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乳腺癌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道桢 詹惠英 +10 位作者 薛文群 张丽珊 鲁晓萱 樊启英 黄学文 王静 李淑锋 苏宁 刘璐 黄鹰 童冠圣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25-729,共5页
目的 探讨HSV 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782 / 5S 810 2体外及体内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INaTK载体转入包装细胞PA317。取病毒上清液感染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 / 5S 810 2 ,得到带有HS... 目的 探讨HSV 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782 / 5S 810 2体外及体内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INaTK载体转入包装细胞PA317。取病毒上清液感染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 / 5S 810 2 ,得到带有HSV TK基因的MA782 / 5S 810 2 /TK细胞 ,并将其分别用于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 载体HSV TK导入了PA317细胞。体外实验结果显示 ,当MA782 / 5S 810 2 /TK细胞数占混合细胞 10 %时 ,低浓度 (10 μg/ml)的GCV就可将 5 0 %左右的肿瘤细胞杀死。体内实验结果显示GCV可明显抑制MA782 / 5S 810 2 /TK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的肿瘤形成。实验组肿瘤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 TK基因转入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 / 5S 810 2并获稳定表达 ,HSV 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体内外对乳腺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 ,且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旁观者效应 逆转录病毒载体 小鼠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胰腺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静 鲁晓瑄 +2 位作者 张丽珊 陈道桢 李淑锋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98-501,共4页
目的 运用自杀基因系统HSV TK/GCV治疗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的实验研究 ,并证实旁观者效应。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将含有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her pessimplexvirusthymidinekinasegene ,HSV TK)的复制缺陷型逆转录... 目的 运用自杀基因系统HSV TK/GCV治疗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的实验研究 ,并证实旁观者效应。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将含有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her pessimplexvirusthymidinekinasegene ,HSV TK)的复制缺陷型逆转录病毒载体GINaTK导入包装细胞PA317,然后利用细胞产生的假病毒颗粒感染人胰腺癌细胞系SW 1990细胞。在SW 1990 /TK细胞培养物中加入抗病毒前药GCV ,观察GCV对该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结果 实验表明GCV对SW1990 /TK有显著的抑制及杀灭作用 ,同时表现出强烈的旁观者效应。结论 HSV 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胰腺癌细胞有生长抑制及杀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V-TK GCV 自杀基因 基因系统 胰腺癌 癌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PPF-1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海澜 王大勇 夏仁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以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实生苗为材料,采用RT-PCR及RACE技术,获得了PPF-1(开花、衰老相关基因)同源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PtPPF-1,该cDNA全长1 493 bp,编码452个氨基酸,与豌豆PPF-1、拟南芥ALB3、水稻PPF-1及葡萄一未命名基因... 以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实生苗为材料,采用RT-PCR及RACE技术,获得了PPF-1(开花、衰老相关基因)同源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PtPPF-1,该cDNA全长1 493 bp,编码452个氨基酸,与豌豆PPF-1、拟南芥ALB3、水稻PPF-1及葡萄一未命名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说明PPF-1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变异较小。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PtPPF-1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顶芽和茎中相似,在根中未检测到,表明该基因功能与叶绿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PPF-1 克隆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能诱生戊型肝炎病毒中和抗体的ORF2编码蛋白短片段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红梅 孟继鸿 +1 位作者 戴星 单祥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3-487,共5页
目的:比较戊型肝炎病毒(HEV)第4基因型ORF2编码蛋白片段pN472-C617(aa472~617)和pN477-C613(aa477~613)的免疫原性,找到能诱生HEV中和抗体的ORF2编码蛋白的更短片段。方法:表达和纯化pN472-C617和pN477-C613,分别免疫BALB/c小鼠,以间... 目的:比较戊型肝炎病毒(HEV)第4基因型ORF2编码蛋白片段pN472-C617(aa472~617)和pN477-C613(aa477~613)的免疫原性,找到能诱生HEV中和抗体的ORF2编码蛋白的更短片段。方法:表达和纯化pN472-C617和pN477-C613,分别免疫BALB/c小鼠,以间接ELISA检测免疫血清的抗体效价,并以基于PCR的体外中和试验检测免疫血清的中和活性。结果:pN472-C617和pN477-C613可在大肠杆菌高效可溶性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能在小鼠体内诱导出高效价的抗体。基于PCR的体外中和试验显示pN472-C617免疫血清可有效中和HEV,阻断其在敏感细胞表面的吸附和细胞内复制;而两端仅比pN472-C617各短5个氨基酸的pN477-C613的免疫血清不具有中和HEV的活性。结论:重组蛋白pN472-C617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诱生中和抗体的能力,是目前文献报道中含有HEV中和抗原表位的最短ORF2编码蛋白片段,可作为重组亚单位候选疫苗用于HEV疫苗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重组蛋白 中和抗原表位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Ⅱ类分子与肿瘤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秋莎 张建琼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2年第4期65-68,共4页
细胞免疫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占主导作用 ,其中HLA分子的作用更为关键。本文从HLA Ⅱ类分子的角度 ,阐述它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 。
关键词 HLA-Ⅱ类分子 肿免疫 肿瘤发生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小鼠乳腺癌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道桢 张丽珊 +9 位作者 唐秋莎 鲁晓萱 赵琪 薛文群 樊启英 黄学文 苏宁 刘璐 黄鹰 童冠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70,274,F003,共6页
目的:探讨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782/5S-8102形成肿瘤的体内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体内实验分动物致瘤组、抑瘤实验组和治疗实验组。分别按实验组别要求接种5.0×106细胞/只于BALB/C小鼠的右腋... 目的:探讨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782/5S-8102形成肿瘤的体内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体内实验分动物致瘤组、抑瘤实验组和治疗实验组。分别按实验组别要求接种5.0×106细胞/只于BALB/C小鼠的右腋窝皮下,观察各组肿瘤形成及肿瘤治疗情况并统计各组生存期。治疗结束后将标本制成石蜡切片进行病理学分析,RT-PCR检测HSV-TK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ANOVA)。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小鼠成瘤率为100%。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可明显抑制MA782/5S-8102/TK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的肿瘤形成。经GCV治疗后,MA782/5S-8102/TK组和混合细胞组的肿瘤体积分别较对照组肿瘤体积缩小约36.7%和28.6%(均P<0.001);生存期也明显延长(P<0.001);RT-PCR检测HSV-TK基因在肿瘤组织中有表达。实验组肿瘤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TK基因转入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5S-8102并获稳定表达,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体内对乳腺癌细胞有杀伤作用,且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丙氧鸟苷 旁观者效应 逆转录病毒载体 小鼠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