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松桥 邱海波 +4 位作者 杨毅 欧希龙 杨从山 黄英姿 刘玲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28-629,共2页
关键词 内镜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危重病 安全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郑瑞强 林华 +3 位作者 刘玲 卢年芳 陈齐红 邱海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6-627,共2页
目的评价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治疗2 h、治疗结束时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创机械通气时间、ICU... 目的评价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治疗2 h、治疗结束时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胆碱酯酶抑制剂应用剂量。结果无创机械通气前患者HR(106.8±25.5)次/m in,RR(26.6±10.0)次/m in,pH(7.34±0.06),PaO2(56.3±19.0)mm Hg,PaCO2(58.8±7.8)mm Hg,无创机械通气2 h后患者HR、R、动脉血pH、PaO2、PaCO2等指标较无创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胆碱酯酶抑制剂溴化吡啶斯的明平均用量为(456±251)mg。平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6.0±4.6)d。平均ICU住院时间为(11.1±7.7)d。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能降低重症肌无力危象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管插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无力危象 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复张手法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娜 邱海波 +4 位作者 杨毅 郭凤梅 陈永铭 李家琼 沈菊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0-94,I0002,共6页
目的 观察肺复张手法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清洁级SD大鼠48只,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ALI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LI模型组(ALI组)、小潮气量(VT)通气组(LV组)和肺复张联合小VT通气组... 目的 观察肺复张手法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清洁级SD大鼠48只,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ALI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LI模型组(ALI组)、小潮气量(VT)通气组(LV组)和肺复张联合小VT通气组(SI组)。采用控制性肺膨胀(SI)实施肺复张手法。机械通气4h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用重力法测定血管外肺水(EVLW)含量;用单核素示踪技术测定肺泡上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SP—C)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浓度。结果 光镜下,SI组肺组织损伤程度轻于ALI组和LV组。LV组凋亡肺泡上皮细胞散在分布,SI组凋亡上皮细胞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ALI组、LV组及SI组肺损伤评分和EVLW均显著升高;与ALI组比较,LV组和SI组肺损伤评分显著降低,SI组肺损伤评分及EVLW显著低于LV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ALI组、LV组及SI组肺组织SP—C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而SI组肺组织SP—C mRNA表达显著高于LV组(P〈0.05),但与AL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LI组、LV组和SI组BALF中IL-6和IL-10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SI组IL-6浓度显著低于LV组(P〈0.05)。各组肺泡上皮细胞通透性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肺复张手法可以减轻ALI肺组织病理损伤,增加肺泡上皮细胞SP—C mRNA的合成,下调肺部炎症反应,改善肺泡上皮细胞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急性 肺复张 上皮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家兔肺部及肺外器官炎症反应的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燕艳丽 邱海波 +3 位作者 杨毅 许红阳 王丽 孙辉明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47-151,T001,共6页
目的 通过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法复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家兔模型 ,研究肺部及肺外器官炎症反应的变化。方法 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法复制ARDS家兔模型。以正常家兔为对照组。ARDS模型复制成功后 ,测定肺组织湿重 /干重比值 (W/D) ,... 目的 通过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法复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家兔模型 ,研究肺部及肺外器官炎症反应的变化。方法 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法复制ARDS家兔模型。以正常家兔为对照组。ARDS模型复制成功后 ,测定肺组织湿重 /干重比值 (W/D) ,迁移率改变电泳法 (EMSA)测定肺组织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 ,逆转录PCR(RT PCR)检测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mRNA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组织TNF α和IL 10浓度 ,比色法测定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及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ARDS家兔肺组织W/D为 5 84± 0 5 4 ,明显高于对照组 ( 4 5 7± 0 36 ,P <0 0 5 ) ;肺组织NF κB活性ARDS组为 2 89 0 5± 10 1 38,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 ( 14 1 89± 33 86 ,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 ,ARDS家兔肺、肝和肠组织TNF α及IL 10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 (P <0 0 5 ) ,但组织TNF α及IL 10浓度均无明显变化。ARDS家兔肺组织MPO和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肝肠组织MPO和MDA含量ARDS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 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法复制的ARDS家兔模型 ,通过活化NF κB ,导致肺部炎症反应增强 ,同时可激活肺外器官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家兔 炎症反应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检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和林格液对感染性休克犬内脏器官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毅 邱海波 +4 位作者 刘松桥 陈永铭 李娜 沈菊芳 李家琼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43-746,共4页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时复苏液体对内脏器官灌注的影响。方法 用指多糖(LPS)静脉注射复 制犬感染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ES)组和林格液(RS)复苏组。模型成功后稳定1 h记为0 min, 分别予以HES和RS复苏60 min(1 ml·kg-1·...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时复苏液体对内脏器官灌注的影响。方法 用指多糖(LPS)静脉注射复 制犬感染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ES)组和林格液(RS)复苏组。模型成功后稳定1 h记为0 min, 分别予以HES和RS复苏60 min(1 ml·kg-1·min-1),然后以同等速度输入生理盐水维持180 min。经肺动 脉漂浮导管和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导管监测心排血量(CO)、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 (PAWP),胸腔内血管容量(ITBVI),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计算心排血指数(CI);行动脉 血气分析,记录乳酸水平,并计算氧输送指数(DO2)、氧耗指数(VO2);用电磁流量计记录肠系膜血流量;用胃 肠张力计监测肠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计算肠黏膜-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和肠黏膜pH值 (pHi)。记录制模前及复苏0、30、60、120、180和240 min两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内脏器官灌注等指标的变 化。结果 ①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制模前比较,0 min两组MAP和CI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0 min比 较,HES组30 min后MAP明显升高,60 min后恢复到制模前水平,而RS组MAP也明显升高,120 min后恢 复至制模前水平(P均<0.05);液体复苏30 min后,两组CI和ITBVI均明显升高(P均<0.05),240 min仍 明显高于0 min,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全身氧代谢改变:制模后两组动物DO2和动脉血pH均明显降低, 动脉乳酸水平明显升高。液体复苏30 min后,两组DO2均明显升高,HES组DO2显著高于同时期RS组 (P<0.05)。与0 min比较,两组动物液体复苏180 min后动脉乳酸水平明显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③内脏器官灌注改变:与制模前比较,0 min两组肠系膜血流量均显著降低。与0 min比较,HES组在液体复 苏60 min后肠系膜血流量升高,RS组无增加,且显著低于同时期HES组(P<0.05)。HES组在液体复苏后 肠系膜血流量明显升高的同时伴有Pg-aCO2降低和pHi明显上升(P均<0.05);而RS组复苏后Pg-aCO2 明显升高,pHi呈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同时期HES组(P<0.05)。结论 RS和HES液体复苏均有利于升高血 压,提高氧输送,改善感染性休克时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在改善内脏器官灌注上HES可能优于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器官灌注 血流动力学 液体治疗 感染性休克 羟乙基淀粉 林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对失血性休克犬容量状态评价的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松桥 邱海波 +2 位作者 杨毅 陈永铭 李家琼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在失血性休克犬容量状态评价中的意义。方法:以改良的Wiggers法复制失血性休克犬模型,重复进行容量负荷试验(林格液7ml/kg在2 min内滴入)。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肺动脉楔... 目的:探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在失血性休克犬容量状态评价中的意义。方法:以改良的Wiggers法复制失血性休克犬模型,重复进行容量负荷试验(林格液7ml/kg在2 min内滴入)。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肺动脉楔压(PAWP)等,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仪监测CO、平均动脉压(MAP)、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记录容量负荷试验前及试验后5 min的上述指标。当每搏输出量变化(ΔSV)不再增加时(即ΔSV小于0时)终止实验。结果:两种方法测量CO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与造模前相比HR的升高,MAPI、TBVI、SV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CVP、PAWP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复苏终点与造模前相比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复苏终点与造模后相比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ITBVI、HR、MAP与ΔSV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546-、0.312和0.340,而CVP、PAWP与ΔSV无相关,容量复苏试验后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变化(ΔITBVI)与SV、ΔSV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563,而ΔCVP、ΔPAWP、ΔHR、ΔMAP与ΔSV无相关性。结论:ITBVI及其容量复苏后的变化与ΔSV明显相关,可能有助于容量状态评价和液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休克 出血性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联合控制性肺膨胀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气体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涛 杨毅 +4 位作者 邱海波 许红阳 陈秋华 赵明明 朱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7年第4期261-266,共6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控制性肺膨胀(sustained inflation,SI)对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犬的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48只,随机分为ARDSexp和ARDSp组,每组24只,静脉注射油酸复...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控制性肺膨胀(sustained inflation,SI)对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犬的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48只,随机分为ARDSexp和ARDSp组,每组24只,静脉注射油酸复制ARDSexp模型,盐酸灌肺复制ARDSp模型,再随机各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应用俯卧位通气(PC)、俯卧位通气联合SI(PS)、仰卧位通气(SC)、仰卧位通气联合SI(SS)。观察造模前基础状态,ARDS0、2、5h时氧合指数(PaO2/Fi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同时监测呼吸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的变化。结果对于ARDSexp和ARDSp犬SC组、PC组、SS组及PS组的PaO2/Fi O2在基础状态分别为(419±19)、(357±23)、(476±57)、(449±23)、(535±26)、(532±27)、(529±35)、(520±50)mmHg;在0h为(123±27)、(117±44)、(141±38)、(101±35)、(123±58)、(136±61)、(117±45)、(116±21)mmHg,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PS对于ARDSexp和ARDSp均能显著改善氧合(378±78/117±45;209±65/116±21,P<0.05),但对ARDSexp氧合改善作用更明显(378±78/209±65,P<0.05)。同时点,对于不同原因的ARDS,PS比单独PC及单独应用SI能更好地改善氧合(P<0.05)。在氧合改善的同时降低了气道阻力,增加了肺顺应性,并且对MAP、心率和PaCO2无明显影响。结论对于不同原因ARDS,PS较单应用PC及单应用SI能更好地改善氧合,且对于ARDSexp氧合改善作用更明显,氧合改善的时间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 肺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价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88
8
作者 杨从山 邱海波 +4 位作者 黄英姿 谢剑锋 莫敏 刘松桥 杨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5-688,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住ICU的22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病例要求发病在24h以内,诊断符合2001年ACCP/SCCM标准且排除以下情况:妊娠或年龄... 目的评价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住ICU的22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病例要求发病在24h以内,诊断符合2001年ACCP/SCCM标准且排除以下情况:妊娠或年龄〈18岁;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原因需要血液净化治疗;药物(如双胍类药物)引起的酸中毒;家属放弃进一步抢救者。对纳入患者采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测定入组时(0h),入组后6、24和72h动脉血乳酸水平,分析动脉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APACHE Ⅱ评分、器官衰竭数目和28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共10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74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0±12)岁;28d病死率为54.3%;APACHEⅡ评分20±8,器官衰竭数目(3.0±1.1)个,动脉血乳酸水平(3.8±3.6)mmol/L;死亡组患者0、6、24和72h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共69例患者0h动脉血乳酸〉2mmol/L,其中24例存活。存活组6h和24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P〈0.05),而两组72h乳酸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h乳酸清除率为独立预后评估指标之一;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0、6、24h动脉血乳酸水平和6h乳酸清除率评估患者预后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564、0.649、0.754、0.784。若以6h乳酸清除率≥30.0%来预测存活率,其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77.3%。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乳酸水平增高且无明显下降趋势者预后不佳,6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乳酸 病死率 预后
原文传递
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郑瑞强 杨从山 +2 位作者 邱海波 杨毅 黄英姿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4,共2页
关键词 细菌过滤器 疾病预防 呼吸机相关肺炎 热湿交换器 上呼吸道
原文传递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早期胶原表达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丽 邱海波 +3 位作者 郭凤梅 杨毅 陈彦 庄育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1期2214-2217,共4页
肺纤维化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期常见的病死原因之一。近来研究显示,小潮气量(VT)通气可降低ARDS病死率。但机械通气对肺纤维化的影响尚不明确。胶原合成增加是肺纤维化的主要特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 肺纤维化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期常见的病死原因之一。近来研究显示,小潮气量(VT)通气可降低ARDS病死率。但机械通气对肺纤维化的影响尚不明确。胶原合成增加是肺纤维化的主要特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是核激素受体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肺组织和免疫系统等。核因子κB(NF—κB)是调节各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黏附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目前有研究显示,NF—κB和PPAR-γ调节肝脏和胰腺等组织的胶原合成,进而参与纤维化的调控,但是对肺纤维化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高VT机械通气复制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模型,观察不同VT对大鼠肺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为机械通气在ARDS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 肺纤维化 胶原合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 表达机制 损伤早期 PPAR-Γ 机械通气 脂肪组织
原文传递
加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早期防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邱海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97-798,共2页
关键词 MOD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衰竭 病死率 危重患者 病因治疗 器官功能支持 早期防治 国内外 死亡
原文传递
每搏输出量变异度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对失血性休克犬容量状态的评价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松桥 邱海波 +3 位作者 杨毅 陈永铭 李家琼 沈菊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探讨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在失血性休克犬容量状态评价中的意义。方法以改良Wiggers’法复制失血性休克犬模型,Swan-Ganz导管和PiCCO仪监测血流动力学,重复行容量负荷试验,根据每搏输出量的变化(ΔSV)是... 目的探讨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在失血性休克犬容量状态评价中的意义。方法以改良Wiggers’法复制失血性休克犬模型,Swan-Ganz导管和PiCCO仪监测血流动力学,重复行容量负荷试验,根据每搏输出量的变化(ΔSV)是否大于5%分为反应组和无反应组。结果14只犬共行容量负荷试验134次,反应组94次,无反应组40次。容量负荷试验后反应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VV和ITBI的变化明显大于无反应组。反应组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楔压(PAWP)的变化明显小于无反应组。ITBI、SVV与ΔSV显著相关,HR、MAP、CVP、PAWP与ΔSV无明显相关。容量负荷试验后ΔCVP、ΔPAWP、ΔITBI、ΔSVV与ΔSV显著相关,而ΔHR、ΔMAP与ΔSV无明显相关。受试犬操作特征(ROC)曲线:SVV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 ITBI的AUC为0.689,明显高于HR、MAP、CVP和PAWP(0.294~0.593)。SVV大于9.5%对容量负荷试验有反应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82.5%。结论SVV和ITBI对容量状态的评价明显优于CVP和PAWP。SVV持续监测有助于容量状态评价和液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输出量变异度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休克 出血性 容量负荷试验
原文传递
肺保护性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家兔肺外器官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燕艳丽 邱海波 +4 位作者 杨毅 许红阳 王丽 陆晓旻 孙辉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804-807,i001,共5页
目的 研究肺保护性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肺外器官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法复制ARDS家兔模型 ,分为 6组 (1)正常对照组 ;(2 )ARDS模型组 (ARDS) ;(3)小潮气量 (VT) +最佳呼气末正压 (PEEP)组 (LVBP) ;(4... 目的 研究肺保护性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肺外器官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法复制ARDS家兔模型 ,分为 6组 (1)正常对照组 ;(2 )ARDS模型组 (ARDS) ;(3)小潮气量 (VT) +最佳呼气末正压 (PEEP)组 (LVBP) ;(4)常规VT+最佳PEEP组 (NVBP) ;(5 )小VT+高PEEP组 (LVHP) ;(6 )高VT+零PEEP组 (HVZP)。后 4组机械通气 4h后 ,用逆转录PCR法 (RT PCR)检测动物肝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白介素 (IL) 10mRNA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肝肠组织TNF α及IL 10浓度。结果 LVBP组肝组织TNF α和IL 10mRNA表达分别为 (42± 9)和 (2 5±10 ) ,与ARDS模型组相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分别为 [(37± 7)和 (2 5± 4 ) ],但显著低于NVBP [分别(5 6± 7)和 (36± 8) ]、LVHP [(5 3± 10 )和 (35± 5 ) ]和HVZP组 [(70± 10 )和 (46± 5 ) ]。LVHP组TNF α和IL 10mRNA表达明显高于LVBP组 ,但明显低于HVZP组。LVBP组肝组织TNF α和IL 10浓度与ARDS组无明显差异 ,但显著低于NVBP、LVHP和HVZP组。HVZP组肝组织TNF α和IL 10浓度最高 ,不但高于LVBP组 ,也高于LVHP组。LVBP组的肠组织的TNF αmRNA表达为 (38± 11) ,与ARDS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但显著低于NVBP (5 1± 9)、LVHP (5 0±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S TNF-α IL-10 肠组织 mRNA表达 PEEP 肺保护性通气 浓度 器官 家兔
原文传递
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秋华 杨毅 +3 位作者 邱海波 许红阳 郭涛 徐晓婷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RM)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杂种犬48只被随机分为8组,气管内注入盐酸复制肺内源性ARDS(ARDSp)模型,静脉注射油酸复制肺外源性ARDS(ARDSe)模型,两种模...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RM)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杂种犬48只被随机分为8组,气管内注入盐酸复制肺内源性ARDS(ARDSp)模型,静脉注射油酸复制肺外源性ARDS(ARDSe)模型,两种模型分别应用常规机械通气(A组)、俯卧位通气(B组)、控制性肺膨胀(SI,C组)、俯卧位通气联合SI(D组)。观察各组基础状态、模型复制成功0、2和5h4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①ARDSp模型:中心静脉压(CVP)在A组、C组成模5h明显增加;肺动脉楔压(PAWP)在C组、D组成模5h明显增加;平均肺动脉压(MPAP)在A组、C组、D组成模2h、5h明显增加;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在C组成模5h明显降低;4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成模0、2和5h均明显增加;心排血指数(CI)在B组、C组成模2和5h明显降低,在D组成模2h明显降低,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ARDSe模型:EVLWI在4组成模0、2和5h均较基础值明显增加;其余心脏前负荷、心功能、后负荷相关参数在各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不同原因ARDS,俯卧位通气联合SI较单纯应用俯卧位通气或SI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其中对ARDSe血流动力学参数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俯卧位 控制性肺膨胀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对大鼠肺泡液体的清除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辉明 邱海波 +3 位作者 杨毅 庄育刚 陈彦 陈永铭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814-818,共5页
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对肺泡上皮主动清除液体的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4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法分成6个组[正常对照组、多巴酚丁胺组、阿米洛利(特异性钠通道阻滞剂)组、多巴酚丁胺+阿米洛利组、多巴酚丁胺+阿替洛尔... 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对肺泡上皮主动清除液体的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4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法分成6个组[正常对照组、多巴酚丁胺组、阿米洛利(特异性钠通道阻滞剂)组、多巴酚丁胺+阿米洛利组、多巴酚丁胺+阿替洛尔(高度选择性(1-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组、多巴酚丁胺+ICI118,551(高度选择性(2-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组]。单核素示踪技术测定肺泡液体清除率(AF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肺泡上皮钠通道(α、β、γ-rENaC)mRNA表达。结果(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效应显著增加AFC:多巴酚丁胺组、多巴酚丁胺+阿替洛尔组AFC分别为(26.6±1.6)%和(25.0±4.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1.0±3.9)%]和多巴酚丁胺+ICI118,551组[(21.0±4.8)%](P〈0.05)。多巴酚丁胺组AFC与多巴酚丁胺+阿替洛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AFC与多巴酚丁胺+ICI118,55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阿米洛利敏感钠通道显著影响肺泡液体清除:阿米洛利组AFC为(6.0±2.8)%,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多巴酚丁胺通过非阿米洛利敏感钠通道途径增加肺泡液体清除:多巴酚丁胺+阿米洛利组AFC为(10.0±2.3)%,显著高于阿米洛利组(P〈0.05)。(4)多巴酚丁胺上调γ-rENaC表达:多巴酚丁胺组、多巴酚丁胺+阿替洛尔组的γ-rENaC mRNA表达分别为(0.90±0.19)和(0.90±0.0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69±0.09)和多巴酚丁胺+ICI118,551组(0.68±0.06)(P均〈0.05)。多巴酚丁胺组γ-rENaC mRNA表达与多巴酚丁胺+阿替洛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γ-rENaC mRNA表达与多巴酚丁胺+ICI118,55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α、γ-rENaC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阿米洛利抑制多巴酚丁胺上调γ-rENaC表达:多巴酚丁胺+阿米洛利组γ-rENaC mRNA表达为(0.70±0.14),显著低于多巴酚丁胺组和多巴酚丁胺+阿替洛尔组(P均〈0.05)。结论β2-肾上腺素能激动效应增加肺泡液体清除,其机制除与上调肺泡上皮β-rENaC表达有关外,还可能与刺激非阿米洛利敏感钠通道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 肺泡液体清除 钠通道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