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损伤术后颅骨修复时机的选择及其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先锋 林小祥 李剑侠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颅骨成形术时机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12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颅骨成形术46例(早期组),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以后颅骨成形术66例(...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颅骨成形术时机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12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颅骨成形术46例(早期组),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以后颅骨成形术66例(常规组)。术前及术后2周,颅脑CT灌注扫描评估脑灌注情况,包括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术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价临床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结果术后2周,两组rCBF、rCBV、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rMTT、rTTP、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早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早期组预后良好率(86.96%,40/46)明显高于常规组(74.24%,49/66;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87%,5/46)与常规组(16.67%,11/6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是安全可行的,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改善脑血流灌注状态及神经功能,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骨修复 手术时机 预后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23
2
作者 黄先锋 林小祥 李剑侠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919-924,共6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病人去骨瓣减压术(DC)后早期行颅骨修补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DC术后STBI病人12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DC术后早期(1~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65例,DC术后晚期(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病人去骨瓣减压术(DC)后早期行颅骨修补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DC术后STBI病人12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DC术后早期(1~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65例,DC术后晚期(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4天,测量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及大脑皮质、基底节区、丘脑区的局部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到达峰值时间(TTP)、通过时间(MTT)。结果术后14天,观察组患侧与健侧MCA的Vm分别为(70.13±9.25)cm/s、(69.45±9.96)cm/s,对照组分别为(66.17±7.82)cm/s、(67.86±9.63)cm/s,两组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术后患侧MCA的V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天,观察组大脑皮层、基底节区及丘脑的CBF改变值分别为(29.88±6.32)、(8.87±2.61)、(7.61±1.64)[ml/(100 g·min)],均高于对照组的(19.84±5.13)、(4.15±1.15)、(5.37±1.52)[ml/(100 g·min)](P<0.05);观察组大脑皮层、基底节区及丘脑的CBV改变值分别为(3.81±0.64)ml/100 g、(1.11±0.33)ml/100 g,均高于对照组的(1.62±0.52)ml/100 g、(0.47±0.15)ml/100 g(P<0.05);观察组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TTP值改变值分别为-(5.22±1.06)s、-(3.50±0.56)s,均高于对照组的-(2.78±0.85)s、(1.99±0.51)s(P<0.05),但两组间MTT改变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3.73±0.5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2±0.71)分,BI及GOS评分分别为(85.83±6.79)分、(4.05±0.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12±6.14)分、(3.72±0.41)分(P<0.05)。观察组的预后优良率为8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38%(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47%,与对照组的10.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BI病人DC术后早期施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有利于改善脑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去骨瓣减压术 颅骨修补 脑血流动力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继禹 林小祥 +1 位作者 李剑侠 姚涌晖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于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18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钻孔软...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于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18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状况、血压神经功能及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01),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2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均P<0.001),研究组术后血压低于对照组(均P<0.001)。研究组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巴塞尔(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01)。术前收缩压和发病到接受手术的时间间隔均为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脑室出血患者应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可有效降低血压,减轻神经损伤,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是术后再出血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 临床疗效 术后再出血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