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郁林 程沛 +3 位作者 王冲 刘志勇 蒋佩明 朱蓓丽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婴儿先心病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婴儿期先心病外科手术42例,行体外循环39例,非体外循环3例;行根治性手术40例,减状手术2例.结果...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婴儿先心病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婴儿期先心病外科手术42例,行体外循环39例,非体外循环3例;行根治性手术40例,减状手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7.1%.其余患儿随访2~3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掌握手术时机,注重围术期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婴儿先心病的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
2
作者 王洪斌 刘志勇 +6 位作者 杨丹宁 李旭东 朱亚彬 王玉华 李鸿雁 堵俊杰 周建明 《现代医学》 2005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分析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风险。方法98例冠心病患者,70岁以上者归为高龄组,其它归为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技术(On-pump)和非体外循环技术(Off-pump)进行CABG,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 目的分析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风险。方法98例冠心病患者,70岁以上者归为高龄组,其它归为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技术(On-pump)和非体外循环技术(Off-pump)进行CABG,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相关资料。结果高龄组术前欧洲冠心病风险评分(Parsonnet score)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3例由Off-pump转为On-pump,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房颤和围术期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手术风险较高,Off-pump CABG是否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需大宗病例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蒲振业 刘志勇 +4 位作者 薛涛 周建明 何伟 蒋杰 陆启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选取55例瓣膜疾病或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射频消融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射频消融组患者实施开胸直视下心...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选取55例瓣膜疾病或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射频消融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射频消融组患者实施开胸直视下心脏手术同期行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术,对照组则单纯行瓣膜置换手术。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半年时随访,射频消融组中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高(80%vs39%,P<0.05)。术后半年复查心脏彩超,两组病例术后左心房横径、左室横径较术前都减小(P<0.05);两组间比较,射频消融组术后左心房横径较对照组减小(P<0.05)。射频消融组心功能≥Ⅱ级的比例射频消融组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术具有可行、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以明显降低术后血栓形成,改善心脏功能,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手术 外科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测右心室功能对肺切除术患者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凡 格桑耕噶 +3 位作者 舒骏 朱亚彬 陈俭 黄瑶瑶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 探讨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前静息和运动状态右心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与患者术后恢复的关系。 方法 根据静息时右心射血分数 (RVEF)不同将 38例行肺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 ,A组 (n=17) :静息RVEF>0 .5 0 ,B组 (n=2 1) :RVEF... 目的 探讨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前静息和运动状态右心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与患者术后恢复的关系。 方法 根据静息时右心射血分数 (RVEF)不同将 38例行肺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 ,A组 (n=17) :静息RVEF>0 .5 0 ,B组 (n=2 1) :RVEF<0 .5 0 ;又根据运动后 RVEF是否增加 ,将 38例患者分为两组 ,C组 (n=14 ) :RVEF增加 ,D组 (n=2 4 ) :RVEF降低。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定各组静息和运动状态的右心血流动力学等指标 ,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关系。 结果 术后 D组与 C组比较 ,并发症发生例数增多 ,住院时间显著延长 ,心率增快 ,平均动脉压降低 ,RVEF较低 ,右心室收缩压较高 (P<0 .0 5 )。 结论 运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右心室功能 肺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CO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玉华 景亮 刘志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3-1014,共2页
目的总结48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心肺转流(CPB)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8例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CPB资料。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监测并记录循环、呼吸生命指征,体温、尿量、电介质及酸碱平衡,调节引流... 目的总结48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心肺转流(CPB)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8例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CPB资料。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监测并记录循环、呼吸生命指征,体温、尿量、电介质及酸碱平衡,调节引流、灌注以及血液的稀释与浓缩。结果48例患儿手术经过基本平顺,未发生与体外循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死亡4例(8.33%)。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应采用高流量灌注,使用膜肺,注意心肌、肺、肾和脑的保护,加强各项指标的监测与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婴幼儿 心内直视手术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朱亚彬 刘志勇 李鸿雁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 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27例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接受CABG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分为非体外循环CABG组(off... 目的 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27例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接受CABG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分为非体外循环CABG组(off—pump组,18例)和体外循环CABG组(on—pump组,9例),并在不同时间点对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功能相关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数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14d off—pump组死亡1例,死于呼吸衰竭;on—pump组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较off—pump组多。体外循环(CPB)30min后/手术开始on—pump组患者的PaO2/FiO2高于off—pump组,而在术后6h和12h却明显低于off—pump组(P〈0.05);手术开始/CPB30min到术后24h血浆中ICAM-1的浓度off—pump组均低于on—pump组(P〈0.05);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数on—pump组均高于off—pump组(P〈0.05)。结论 Off—pump CABG对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损伤较小,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更适合于冠心病合并COPD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冠心病 呼吸功能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冠心病患者不停跳搭桥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亚彬 刘志勇 李鸿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评价同时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冠心病患者不停跳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18例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同期接受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这类病人进行比较。结果无手... 目的评价同时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冠心病患者不停跳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18例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同期接受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这类病人进行比较。结果无手术相关死亡,1例术后14d死于呼吸衰竭,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较不停跳冠脉搭桥组有较多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在术中常规搭桥组的PaO2 /FiO2 由于心肺转流而高于不停跳搭桥组,在术后6~12h却低于不停跳搭桥组。结论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由于较小地损伤肺的交换功能和较低的肺部并发症而更适合合并慢阻肺的冠心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冠心病 不停跳冠脉搭桥术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膜部瘤的超声诊断特点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亚彬 胡晓红 +3 位作者 刘志勇 陈凡 杨丹宁 陈俭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4-195,共2页
目的 研究室间隔膜部瘤的超声心动图特点 ,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7例真性室间隔膜部瘤及 12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对比术中所见 ,总结其特征。结果早期室间隔膜部瘤超声心动图确诊率为 72 % ,后期确诊率为 10... 目的 研究室间隔膜部瘤的超声心动图特点 ,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7例真性室间隔膜部瘤及 12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对比术中所见 ,总结其特征。结果早期室间隔膜部瘤超声心动图确诊率为 72 % ,后期确诊率为 10 0 % ,均经手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膜部瘤 外科治疗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玉华 王艳红 刘志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CPB)管理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替换术患者资料,CPB采取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保持较高的灌注压力;4:1氧合血停搏液灌注心肌保护.结果:CPB时间85~235 min,主动脉阻断62~198 min,心脏自动...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CPB)管理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替换术患者资料,CPB采取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保持较高的灌注压力;4:1氧合血停搏液灌注心肌保护.结果:CPB时间85~235 min,主动脉阻断62~198 min,心脏自动复跳率85%,无全心辅助和左心辅助,围术期死亡1例.结论:术中有效的心肌保护、提高胶体渗透压以及重视其它脏器的保护,可减轻术后心功能衰竭及其它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 心脏瓣膜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脉络宁胶原促进体外胸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涛 陈建东 姚昶 《微循环学杂志》 2011年第1期8-11,F0003,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脉络宁胶原对血管新生的细胞学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增殖、迁移、管腔形成实验观察黄芪-脉络宁胶原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在血管新生各阶段的作用,用Western Bloting实验检测大鼠胸... 目的:探讨黄芪-脉络宁胶原对血管新生的细胞学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增殖、迁移、管腔形成实验观察黄芪-脉络宁胶原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在血管新生各阶段的作用,用Western Bloting实验检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率。结果:黄芪-脉络宁胶原能明显促进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率(与对照组比较,增加了90.22%,P<0.01)、迁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增加了211.43%,P<0.01)、管腔形成数(是对照组的2.46倍,P<0.01),同时刺激VEGF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增加63.8%(P<0.01)。结论:黄芪-脉络宁胶原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管腔形成,具有显著促体外血管新生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VEGF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黄芪-脉络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处理对大鼠移植心脏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及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尊涛 胡定辉 +2 位作者 杜琎 李航 李鸿雁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4期391-392,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处理对大鼠移植心脏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及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1)单纯移植组,术前未用任何药物。(2)缺血后处理组:术前未用任何药物,移植术毕,供心升主动脉完全开放前间断开放1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处理对大鼠移植心脏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及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1)单纯移植组,术前未用任何药物。(2)缺血后处理组:术前未用任何药物,移植术毕,供心升主动脉完全开放前间断开放15s阻断15s,共3次。(3)复方丹参滴丸处理组,供体每日灌胃1次,连续7天,复方丹参滴丸溶于5m L生理盐水中。(4)模型对照组,供体于相应时间内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7天。实验结束后24h,分别处死各组动物取其心肌组织,利用Western blot对P53、Bcl-2及Bax蛋白水平进行分析,再利用TUNEL染色法及Western blot,对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相较于其他3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Bax、P53蛋白阳性染色指数、Bcl-2的蛋白阳性表达较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移植组、缺血后处理组以及模型对照组3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通过p53调控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大鼠移植心脏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外科血管材料的选择及应用原则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俊 刘志勇 《现代医学》 2009年第5期394-398,共5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隐静脉 桡动脉 乳内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小隐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玉华 王艳红 刘志勇 《现代医学》 2005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心内直视矫正术中体外循环(CPB)的管理经验。方法对46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CPB下行心内直视矫正术,其中轻度PH25例,中度PH13例,重度PH8例。CPB采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心内直视矫正术中体外循环(CPB)的管理经验。方法对46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CPB下行心内直视矫正术,其中轻度PH25例,中度PH13例,重度PH8例。CPB采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高流量,转流中常规使用超滤技术,及时调整血气指标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结果CPB时间28~180min,全部患儿心脏自动复跳,无死亡和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H的CPB转流中,应特别注意心肌和肺保护,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的纠正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以及超滤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中改心肺转流六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王玉华 李旭东 +1 位作者 王洪斌 刘志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52-753,共2页
目的对1999~2004年110例拟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OPCAB)的患者中,6例术中改用心肺转流(CPB)行冠脉搭桥手术(ON-CAB)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采用中度低温CPB,自制高钾冷-温血停博液顺灌.结果 CPB时间(146.0±101.25) min,平均阻断... 目的对1999~2004年110例拟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OPCAB)的患者中,6例术中改用心肺转流(CPB)行冠脉搭桥手术(ON-CAB)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采用中度低温CPB,自制高钾冷-温血停博液顺灌.结果 CPB时间(146.0±101.25) min,平均阻断时间(65.67±25.05) min.4例患者顺利脱机,2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脱机;其中1例术后1天死于心衰,其余均顺利出院.结论严格掌握OPCAB手术适应证,必要时尽快建立CPB能够发挥较好的疗效.循环不稳的情况,应及时应用IABP.OPCAB不能取代ON-C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心肺转流 临床分析 不停跳冠脉搭桥 术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脉搭桥手术 非体外循环下 OPCAB 阻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置换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风心病心房纤颤的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春英 《现代医学》 2009年第5期398-399,共2页
总结24例行瓣膜置换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风心病心房颤动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提出术后维护心功能及心率、心律的护理要点,应用胺碘酮的注意事项,应用临时起搏器的护理要点以及服用抗凝药物的指导。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 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 心房纤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周建明 刘志勇 +3 位作者 李鸿雁 朱亚彬 杨丹宁 贾辉 《现代医学》 2005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心脏手术患者31例,随机分成两组,抑肽酶组(抑肽酶200万U一次性加入预充液中,n1=20),UTI组(在应用抑肽酶的基础上,应用UTI总量60万U,n2=11)。检...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心脏手术患者31例,随机分成两组,抑肽酶组(抑肽酶200万U一次性加入预充液中,n1=20),UTI组(在应用抑肽酶的基础上,应用UTI总量60万U,n2=11)。检测右心房血和肺静脉血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术后肺死腔率(VD/VT)、肺泡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动脉氧分压(PaO2)。结果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UTI组肺静脉血中MDA水平较抑肽酶组低(P<0.05),SOD活性较抑肽酶组高(P<0.05);术后UTI组CaO2、PaO2与抑肽酶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VD/VT、OI、P(A-a)O2低于抑肽酶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出血和输血量、输血小板患者所占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TI能减轻CPB所致肺部损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肺保护作用;在CPB手术中联合应用UTI与抑肽酶可更有效地抑制CPB所致肺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功能 缺血再灌注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和肺大疱
17
作者 杨丹宁 胡定辉 +3 位作者 何伟 李鸿雁 李航 张光远 《现代医学》 2008年第5期364-365,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SP)和肺大疱的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VATS治疗的自发性气胸和肺大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在胸腔镜下单纯使用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切除肺大疱,28例在直线型切割闭合器上...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SP)和肺大疱的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VATS治疗的自发性气胸和肺大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在胸腔镜下单纯使用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切除肺大疱,28例在直线型切割闭合器上加用了耐维生物补片。结果70例手术均一次成功,无一例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7 d,最早3 d出院,3个月-4年随访患侧肺无复发。单纯使用直线型切割闭合器的42例患者术后胸管波动明显,偶有气体排出,胸管保留2-10 d,平均拔管时间3.5 d;使用奈维补片加直线型切割闭合器的28例患者术后胸管均无明显漏气,术后第2天复查胸片示患侧肺复张良好,平均拔管时间2 d。结论VATS手术治疗SP和肺大疱,效果确切,损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微,安全可靠,复发率低。而使用耐维补片则可以进一步巩固手术效果,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肺大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贺建胜 刘志勇 《现代医学》 200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损伤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成体干细胞由于不存在伦理及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 ,更为广大学者所青睐。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移植 治疗 心肌损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脑损伤和S-100β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晨曦 刘志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246-248,共3页
作者对近年来有关S-100β蛋白的基础研究以及其在心脏直视手术脑损伤判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认为S-100β蛋白是检测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后脑损伤的较敏感、特异的指标,但其临床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S-100Β蛋白 体外循环 脑损伤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激动剂环格列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命基 刘志勇 +1 位作者 陆献成 张运生 《现代医学》 2007年第5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环格列酮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70只健康SD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环格列酮组1(c... 目的探讨应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环格列酮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70只健康SD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环格列酮组1(cig1组)、环格列酮组2(cig2组)、环格列酮组3(cig3组),每组14只。各组中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亚组1(6只)在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后,以Evans blue、NBT双重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亚组2(8只)以生物信号分析系统监测记录缺血1、30min,再灌注后1、30、60、90、120min各时间点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LVSP)及左室内压发展最大速率(±dp/dt)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实验结束时取心肌组织,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心肌组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心肌MPO活性升高、中性粒细胞(PMN)浸润严重,心肌细胞因子TNF-α、IL-6含量明显增多,心肌组织高表达ICAM-1(均P<0.01)。Cig各组缺血前60min预先应用PPAR-γ激动剂环格列酮可减小心梗范围,改善心脏舒缩功能,降低心肌MPO活性及心肌TNF-α、IL-6含量,并能抑制心肌组织ICAM-1的表达,起到减轻MIRI的作用。结论PPAR-γ激动剂环格列酮通过减少PMN浸润,降低心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的含量,抑制心肌ICAM-1的表达,从而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脏舒缩功能,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激动剂 环格列酮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