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第二医院2007-2015年传染病患者的疾病谱分析
1
作者 孙丙虎 王晓康 +3 位作者 胡志亮 成骢 池云 魏洪霞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分析2007--2015年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收治传染病患者的疾病谱变化。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2007--2015年,本院收治的呼吸道传染病7... 目的分析2007--2015年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收治传染病患者的疾病谱变化。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2007--2015年,本院收治的呼吸道传染病7103例,占66.63%,血液及性途径传染病收治比例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艾滋病(2581例,89.56%)为主。肠道传染病(274例,2.57%)和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402例,3.77%)历年患病率均较低。结论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病科收治传染病患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血液及性途径传染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要加强对艾滋病的健康宣教,时刻警惕新发传染病的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疾病谱 描述性研究
原文传递
南京市2016年首次申请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的传播途径及临床特征
2
作者 孙丙虎 胡志亮 +2 位作者 成骢 池云 魏洪霞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了解2016年南京市首次申请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首诊确诊为HIV/AIDS病人的550例新发病例的流行病学及... 目的了解2016年南京市首次申请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首诊确诊为HIV/AIDS病人的550例新发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550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1.2∶1,20~39岁占67.81%,61.82%未婚,最主要传播途径为同性性传播(76.18%)。104例合并机会性感染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和体重下降、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及皮肤黏膜损伤等典型HIV/AIDS病人感染症状,其中发热21例(20.19%)、腹泻22例(21.15%)、带状疱疹38例(36.54%)和肿瘤33例(31.73%)。289名(52.55%)病人血常规结果异常,110例(20.00%)总淋巴细胞、81例(14.73%)白细胞、39例(7.09%)血红蛋白及30例(5.45%)血小板计数降低,111例(20.18%)转氨酶水平升高。550例病例的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为(284.49±186.57)个/μL。四种并发症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高中低三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病人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应当重视同性性传播的干预;HIV/AIDS病人治疗时,应积极治疗各种机会性感染,密切关注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CD4+T淋巴细胞 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徐艳 柏春琴 范春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77-79,共3页
综述了艾滋病患者HAART治疗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现状及其心理影响因素,提出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与多种影响因素相关,尤其是心理因素有关,给予其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艾滋病患者 反转录 病毒 治疗依从性 AIDS nursing intervention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HAART治疗 服药依从性 心理影响因素 因素相关 延长生命 心理因素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31例麻疹患儿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丙虎 王晓康 +3 位作者 胡志亮 成骢 池云 魏洪霞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9-591,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麻疹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回顾分析2008至2015年3 431例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麻疹发病3~4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2009、2013和2015年均出现发病高峰。3~5月份为高发季节。儿童麻疹发病年龄... 目的分析儿童麻疹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回顾分析2008至2015年3 431例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麻疹发病3~4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2009、2013和2015年均出现发病高峰。3~5月份为高发季节。儿童麻疹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以内,8个月内婴儿麻疹发病趋势随着月龄逐月增加;临床表现仍以典型症状为主,主要为发热、皮疹、咳嗽和卡他症状等;主要并发症为肺炎、喉炎和心功能不全。结论临床需加强对麻疹的早期识别能力及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艳 鲁桂兰 +3 位作者 范春红 孔方 韩宁 王慧群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进行住院治疗已出院的艾滋病患者100例。进行自身对照,艾滋病患者按出院时间先后排序编号,出院1个月内采用常规的出院指...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进行住院治疗已出院的艾滋病患者100例。进行自身对照,艾滋病患者按出院时间先后排序编号,出院1个月内采用常规的出院指导为对照组,1个月后进行延续性护理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教育,干预组采取为期1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应用WHOQOL-120 HIV量表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经过延续性护理的患者在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感比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提高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维持病情稳定,减少机会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徐艳 柏春琴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2期3470-3471,共2页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AIDS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这种职业暴露的...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AIDS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这种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其感染的潜在威胁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也间接影响了医护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与管理,减少职业暴露和保障职业安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职业暴露 防范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疹并发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朝凤 范春红 +1 位作者 夏萍 刘凤珠 《现代医学》 2009年第6期466-467,共2页
间质性肺炎是麻疹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患者死亡。笔者认为,严格地呼吸道隔离、早期发现呼吸变化、有效地呼吸道管理及供氧、积极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对于降低间质性肺炎并发ARDS的发生率... 间质性肺炎是麻疹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患者死亡。笔者认为,严格地呼吸道隔离、早期发现呼吸变化、有效地呼吸道管理及供氧、积极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对于降低间质性肺炎并发ARDS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间质性肺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x基因缺失突变体(HBx-d382)对L02细胞cyclinD1、cyclinG1和E2F1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胡志亮 侯周华 +5 位作者 符小玉 陈莉 谢萍 欧阳奕 杨永峰 谭德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4114-4117,4121,共5页
目的前期的研究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HBx基因及其缺失突变体(HBx-d382)的L02细胞,分别命名为L02/HBx和L02/HBx-d382,并证实其可导致肝细胞恶性转化。该研究进一步探讨HBx-d382对L02细胞G1期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cyclinD1,cyclinG1和E2F1... 目的前期的研究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HBx基因及其缺失突变体(HBx-d382)的L02细胞,分别命名为L02/HBx和L02/HBx-d382,并证实其可导致肝细胞恶性转化。该研究进一步探讨HBx-d382对L02细胞G1期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cyclinD1,cyclinG1和E2F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L02/pcDNA3.0(稳定转染pcDNA3.0)、L02/HBx和L02/HBx-d382(分别稳定转染质粒pcDNA3.0/HBx和pcDNA3.0/HBx-d382)3组。通过实时定量PCR以及wester-blot检测转染HBx基因及其缺失突变体HBx-d382后L02细胞cyclinD1、cyclinG1和E2F1表达的改变。方法实时定量PCR以及wester-blot结果表明稳定表达HBx基因或HBx-d382的L02细胞cyclinD1、cyclinG1和E2F1表达上调,表达HBx-d382的L02细胞上调最为明显。结论 HBx-d382可能通过上调cyclinD1、cyclinG1和E2F1从而影响细胞G1期调控,进一步导致肝细胞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X HBx-d382 细胞周期 CYC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艾滋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程健 孙丙虎 +3 位作者 胡志亮 池云 成骢 魏洪霞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0,共2页
结核菌感染是艾滋病(AIDS)病人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与主要杀手之一。目前肺结核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抗酸杆菌培养,其耗时长、阳性率低,而且合并AIDS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肺部影像学表现往往不典型,均增加了肺结核早期诊断的困难。... 结核菌感染是艾滋病(AIDS)病人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与主要杀手之一。目前肺结核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抗酸杆菌培养,其耗时长、阳性率低,而且合并AIDS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肺部影像学表现往往不典型,均增加了肺结核早期诊断的困难。结核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对结核感染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具有快速、不受卡介苗接种和其他分枝杆菌影响的优点。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外周血T-SPOT.TB试验在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结核 T细胞斑点试验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一例
10
作者 孙丙虎 池云 +1 位作者 成骢 魏洪霞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83-284,共2页
患者,男,52岁,因“发热、皮疹伴左腘窝焦痂4d”于2015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d突发高热,体温峰值为39.0℃,伴畏寒、寒战,偶有咳嗽,咳少许白色黏痰,无头痛头晕,当天躯干部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无痒感,无水泡疹,左侧腘窝... 患者,男,52岁,因“发热、皮疹伴左腘窝焦痂4d”于2015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d突发高热,体温峰值为39.0℃,伴畏寒、寒战,偶有咳嗽,咳少许白色黏痰,无头痛头晕,当天躯干部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无痒感,无水泡疹,左侧腘窝内侧有一焦痂,自行服用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仍反复发热,病程中患者精神、食欲欠佳,无胸闷气喘,有腹胀,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神志改变,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体感染 恙虫病 艾滋病 反复发热 红色斑丘疹 突发高热 胸闷气喘 恶心呕吐
原文传递
艾滋病科护士焦虑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11
作者 田思思 丁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了解艾滋病科护士的焦虑状态、社会支持情况及产生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第二医院39名艾滋病科护士(观察组)的焦虑状态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将其结果与该院普通病房39名护士(对照组)进行对比。结... 目的了解艾滋病科护士的焦虑状态、社会支持情况及产生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第二医院39名艾滋病科护士(观察组)的焦虑状态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将其结果与该院普通病房39名护士(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艾滋病科护士轻度焦虑((2=4.994,p=0.025)和中度焦虑((2=4.514,p=0.034)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科室护士(p<0.05);艾滋病科护士的社会支持评分明显低于普通科室护士(p<0.05);艾滋病科护士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和社会支持情况与其焦虑状态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艾滋病科护士的心理焦虑状况不容乐观,社会支持度普遍不高,建议采取适当的措施缓解艾滋病科护士的工作及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科护士 焦虑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两性霉素B快速加量疗法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志亮 魏洪霞 +3 位作者 成骢 姚文虎 钟艳丹 杨永峰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44-747,共4页
据报道,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若未给予抗真菌治疗,往往在住院2周内死亡。两性霉素B(AmB)联合氟胞嘧啶(5-FC)仍是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主要和关键的治疗措施[1-3]。既往研究发现,AraB存在即刻反应、血细胞异常减少、肝肾... 据报道,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若未给予抗真菌治疗,往往在住院2周内死亡。两性霉素B(AmB)联合氟胞嘧啶(5-FC)仍是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主要和关键的治疗措施[1-3]。既往研究发现,AraB存在即刻反应、血细胞异常减少、肝肾功能损害、心脏毒性以及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国内学者使用AmB较谨慎,建议缓慢逐渐加量以及小剂量使用,如初始剂量1~5mg,然后以每天5mg递增[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脑膜炎 两性霉素B 快速加量 患者 艾滋病 抗真菌治疗 疗法 肝肾功能损害
原文传递
36例住院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血症的临床随访及处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志亮 柏春琴 +5 位作者 杨永峰 钟艳丹 熊清芳 池云 成骢 魏洪霞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约30%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μL的AIDS患者合并CMV血症。AIDS患者合并CMV感染可出现多种CMV终末器官疾病(endorgan disease,EOD),如视网膜炎、结肠炎、食管炎以及CMV相关神经病变,其中视网膜炎最常见。
关键词 病毒血症 艾滋病患者 临床随访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巨细胞 CMV感染 AIDS患者 住院
原文传递
心理护理干预对HIV/AID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徐艳 范春红 +2 位作者 王慧群 柏春琴 沙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25期3024-3026,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伴发焦虑及抑郁情绪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艾滋病伴发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在4周末、3个月末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效果。结...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伴发焦虑及抑郁情绪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艾滋病伴发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在4周末、3个月末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效果。结果干预4周末及3个月末干预组HAMA、HAMD评分为(15.30±4.12)分,(13.00±2.51)分,(5.70±2.57)分,(7.50±3.1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9.70±5.89)分,(18.20±3.27)分,(14.35±4.20)分,(14.55±3.6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64,8.817,2.737,5.808;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艾滋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
原文传递
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蔡仁田 沈玲 +2 位作者 赵伟 杨永峰 张永臣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1-266,共6页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24周时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T细胞)表面表面程序性死亡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抗病毒治疗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24例CHC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24周时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T细胞)表面表面程序性死亡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抗病毒治疗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24例CHC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每周皮下注射一次,联合利巴韦林800~1200mg/d,治疗24~48周。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4、12、24周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和外周血HCVR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采用SPSS16.0软件。两样本计量结果分析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的计量结果采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或两因素方差分析,所有检验为双侧检验。结果CHC患者治疗后4周HCVRNA阴性者19例,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率在治疗前分别为18.6%±6.1%和16.6%±13.8%,治疗24周时分别为10.3%±7.7%和9.4%±4.6%,治疗前后比较,PD-1的表达明显下降,F值为12.406和4.955,P值为0.002和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在治疗前为17.5%±13.7%,治疗4、12、24周时分别为25.9%±11.1%、29.6%±15.1%、32.0%±15.7%,治疗后明显升高,F值分别为9.063、8.365、9.736,P值均〈0.01。治疗4周时,HCVRNA阳性者5例,仅发现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治疗24周(39.2%±15.6%)与治疗前(17.4%±16.7%)比较明显升高,F=10.292,P=0.033。持续病毒学应答者20例: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在治疗4、12、24周分别为14.4%±7.5%、14.0%0±6.9%、10.7%±7.6%,治疗前为20.2%±7.5%,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F值分别为6.133、5.541、14.780,P〈0.05或JP〈0.01。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在治疗12、24周分别为10.2%±4.6%和10.10/0土4.9%,治疗前为16.8%±13.40/0,治疗前后比较,PD-1的表达在治疗后明显下降,F值为4.964和4.613,P值均〈0.05。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在治疗12、24周分别为30.8%±16.6%和35.2%±16.5%,治疗前为19.0%±14.5%,治疗后明显升高,F=6.442,P=0.020和F=12.349,P=0.002。复发组4例,各治疗时间点PD-1和PD-L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下调CHC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上调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CHC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和PD—L1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转归存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丙型 治疗学 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患者的肺部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志亮 池云 +5 位作者 魏洪霞 杨永峰 成骢 程健 王华利 许传军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37-240,共4页
国内非艾滋病人群肺隐球菌病已有较好描述[1-2],然而艾滋病人群中肺隐球菌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的相关描述却较为欠缺.国外早期研究认为艾滋病人群合并肺隐球菌病时预后极差,呼吸道症状较重,常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肺部影像多表现为双肺弥漫性... 国内非艾滋病人群肺隐球菌病已有较好描述[1-2],然而艾滋病人群中肺隐球菌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的相关描述却较为欠缺.国外早期研究认为艾滋病人群合并肺隐球菌病时预后极差,呼吸道症状较重,常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肺部影像多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而空洞性结节、局部肺炎等并不常见[3-4].此后,国外仅有个案对艾滋病相关肺隐球菌病进行描述.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期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且胸部影像证实存在肺部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艾滋病合并肺隐球菌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隐球菌病 肺外病变 影像学特征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丙虎 胡志亮 +2 位作者 池云 成骢 魏洪霞 《中华传染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33-434,共2页
患者男,30岁,于2015年11月因“头痛伴反复发热,恶心呕吐”就诊当地医院,头颅MRI示右侧基底节区、延髓可疑异常信号影,同时HIV-1抗体确认阳性,予以氟康唑、地塞米松、甘露醇治疗,上述症状无改善遂转至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 患者男,30岁,于2015年11月因“头痛伴反复发热,恶心呕吐”就诊当地医院,头颅MRI示右侧基底节区、延髓可疑异常信号影,同时HIV-1抗体确认阳性,予以氟康唑、地塞米松、甘露醇治疗,上述症状无改善遂转至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南京市第二医院 艾滋病 菌相 头颅MRI HIV-1 反复发热 恶心呕吐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急性白血病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丙虎 程健 +2 位作者 池云 成骢 魏洪霞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12-113,共2页
患者男,51岁,有异性冶游史,因“发热伴进行性胸闷、气喘10d”于2017年5月29日入院。患者10d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热,体温最高达39.8℃,热型不规则,伴咳嗽、咳少量白痰,并自觉胸闷气喘,活动后明显加重,至南京某家医院就诊,查胸部C... 患者男,51岁,有异性冶游史,因“发热伴进行性胸闷、气喘10d”于2017年5月29日入院。患者10d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热,体温最高达39.8℃,热型不规则,伴咳嗽、咳少量白痰,并自觉胸闷气喘,活动后明显加重,至南京某家医院就诊,查胸部CT提示两肺炎性反应,予美洛西林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抗感染,效果不佳,因HIV-1抗体初筛阳性转入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南京市第二医院 艾滋病 HIV-1抗体 胸闷气喘 进行性胸闷 肺炎性反应 医院就诊
原文传递
依非韦伦致严重精神障碍一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志亮 魏洪霞 +1 位作者 姚文虎 杨永峰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共1页
患者男,30岁,身高176cm,体质量56kg。既往体健,无精神疾病史,有男男性接触史,对复方磺胺甲嗯唑过敏。近2个月反复出现各种机会感染。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 依非韦伦 磺胺甲嗯唑 性接触史 机会感染 体质量 疾病史
原文传递
早期仅脑脊液隐球菌抗原阳性的艾滋病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一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志亮 陈亚玲 +3 位作者 王娟 成骢 池云 魏洪霞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90-192,共3页
患者男,28岁,2012年6月19日因“发热、咳嗽1 d”入院。患者于2010年11月检查抗-HIV阳性,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个/μL,2011年2月启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依非韦伦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先后因弓形虫脑病、病毒性脑膜脑炎以及化... 患者男,28岁,2012年6月19日因“发热、咳嗽1 d”入院。患者于2010年11月检查抗-HIV阳性,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个/μL,2011年2月启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依非韦伦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先后因弓形虫脑病、病毒性脑膜脑炎以及化脓性脑膜炎多次住院,入院前最后一次检查CD4+T 淋巴细胞计数270个/μL,血浆 HIV 载量<50拷贝/mL。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9.2℃,呼吸20次/min,颈软,右下肺呼吸音减轻,叩诊实音,克氏征、布氏征以及巴氏征均为阴性,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 WBC )6.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508,血红蛋白( Hb )127 g/L,血小板计数( PLT )230×109/L;红细胞沉降率26 mm/1 h;血培养阴性;痰抗酸染色阴性;胸部CT提示右侧胸腔积液伴局限性膨胀不全;胸水WBC 0.4×109/L,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干扰素γ( IFNγ)>800 ng/L;血结核分枝杆菌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 T-SPOT)阳性,考虑存在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于6月30日调整为异烟肼0.3 g/d,利福布丁0.45 g/d,乙胺丁醇1.0 g/d以及吡嗪酰胺1.5 g/d联合抗结核治疗,患者发热、咳嗽改善,胸水逐渐吸收。7月2日患者逐渐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以及抽搐等颅内高压等症状,7月4日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压力710 mmH2 O (1 mmH2 O=0.0098 kPa),细胞学示WBC 0.21&#215;109/L,蛋白792.6 mg/L,糖0.3 mmol/L,抗酸染色阴性,墨汁染色及阿利新蓝染色未见隐球菌,脑脊液培养阴性。结合患者存在肺结核以及结核性胸膜炎,我们考虑患者可能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继续原有抗结核治疗,并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7月10日患者再次出现抽搐,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压力520 mmH2 O,WBC 0.12×109/L,蛋白1151.5 mg/L,糖0.3 mmol/L,IFNγ394 ng/L;墨汁染色及阿利新蓝染色未见隐球菌,脑脊液培养阴性,脑脊液隐球菌荚膜抗原1∶2,此时患者血隐球菌抗原为阴性。患者脑脊液IFNγ明显增高,进一步支持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给予强化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剂量调整至0.6 g/d,吡嗪酰胺剂量调整至2.0 g/d),以及地塞米松10 mg/d抗炎治疗,患者症状改善。7月16日复查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压力340 mmH2 O,WBC 0.08×109个/L,蛋白1429 mg/L,糖0.7 mmol/L,IFNγ18 ng/mL;墨汁染色及阿利新蓝染色未见隐球菌,脑脊液培养阴性,脑脊液隐球菌荚膜抗原1∶4;复测血隐球菌荚膜抗原1∶8。由于患者临床症状较前已明显改善,考虑到患者此时用药负担较重,未予抗隐球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分枝杆菌 结核 脑膜炎 隐球菌性 抗原 真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