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夏思良 张小兵 周建松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15-116,121,共3页
目的探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的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应用情况。结果 36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31例在入院后即刻置入临时起搏导管,1例于入院4 d后置入,4例择期行永久... 目的探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的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应用情况。结果 36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31例在入院后即刻置入临时起搏导管,1例于入院4 d后置入,4例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装术。1例高钾血症临时起搏3d后拔除,3例重症心肌炎临时起搏5~7 d后拔除,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临时起搏3 d后死于心衰。26例在临时起搏1~16 d后,采取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切开头静脉的方法植入单腔或双腔永久起搏器,术后立即拔除临时起搏电极。全部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后第二天死于急性脑梗死。结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一般需要急诊临时心脏起搏,后根据病因及心率恢复情况行永久起搏器安装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冠心病左室心肌局部功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建松 张小兵 +3 位作者 高翔 稽平 张颖 夏思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5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对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心肌的局部功能评价价值。方法 53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无狭窄病变对照组(n=14)及单支病变组(n=12)、双支病变组(n=16)和三支病变组(n=11)。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对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心肌的局部功能评价价值。方法 53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无狭窄病变对照组(n=14)及单支病变组(n=12)、双支病变组(n=16)和三支病变组(n=11)。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在心肌组织多普勒曲线上测量最大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结果在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心尖两腔不同切面上,双支、三支病变左室不同节段的收缩峰速度和峰值位移均低于无狭窄病变对照组(P<0.01),而单支组与无狭窄病变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可以敏感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的局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冠心病 左室心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支主要冠脉血管同时闭塞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夏思良 张小兵 《心脏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501-502,F0004,共3页
两支主要冠状动脉同时闭塞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上少见,易并发心衰、休克,常需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其预后通常比较差,而发生在青年患者更是少见。笔者对1例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同时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 两支主要冠状动脉同时闭塞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上少见,易并发心衰、休克,常需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其预后通常比较差,而发生在青年患者更是少见。笔者对1例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同时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急诊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青年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中超滑造影导丝致肾动脉穿孔并出血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夏思良 周建松 张小兵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95-196,共2页
患者男,84岁。因间断胸闷气短1年余,加重4 d,于2011年11月21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因胸闷入住东南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心脏科,拒绝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检查,出院后偶有胸闷发作。4天前开始出现胸闷、... 患者男,84岁。因间断胸闷气短1年余,加重4 d,于2011年11月21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因胸闷入住东南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心脏科,拒绝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检查,出院后偶有胸闷发作。4天前开始出现胸闷、气短发作频繁,并伴胸骨后堵塞感,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活动后明显。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3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醒,双肺呼吸音清。心率58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初步诊断:冠心病。入院后查血红蛋白(Hb)143 g/L,血小板130&#215;109/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2.1 s,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26.7 s。肾功能:血尿素氮(BUN)5.9μmol/L,肌酸酐(Cr)102μmol/L。肝功能、心肌酶、肌钙蛋白T、电解质、血糖、血脂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9 mm,射血分数60%,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腹部彩超示:轻度脂肪肝合并肝囊肿。双肾、输尿管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穿孔并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抗体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王玉蓉 古忆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0期1878-1879,共2页
近年来发现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2,ACE2),它在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中的作用与ACE(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截然相反,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相关性分析 心力衰竭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 抗体 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夏思良 张小兵 +1 位作者 高翔 周建松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7期576-577,共2页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的住院患者120例,经桡动脉途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则作进一步介入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117例成功穿刺桡动脉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的住院患者120例,经桡动脉途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则作进一步介入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117例成功穿刺桡动脉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2例桡动脉痉挛穿刺失败而改行其他途径,1例因锁骨下动脉迂曲改行股动脉途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7.5%;造影成功率99.1%。29例成功植入支架。造影导丝通过不畅而换用亲水导丝成功12例。前臂轻中度血肿6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对操作者有较高要求,但在积累一定经验后能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EBU指引导管引起右冠状动脉夹层致死亡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夏思良 周建松 张小兵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1365-1367,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喘4 d”于2011年12月22日入院。患者4 d前出现激动后或重体力活动后胸闷气喘,无胸痛及肩背放射痛,症状持续10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服用拜新同30 mg qd、氯沙坦氢氯噻嗪...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喘4 d”于2011年12月22日入院。患者4 d前出现激动后或重体力活动后胸闷气喘,无胸痛及肩背放射痛,症状持续10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服用拜新同30 mg qd、氯沙坦氢氯噻嗪50 mg qd,血压控制不理想,时有头晕,门诊测血压(BP)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 Pa)。否认烟酒不良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引导管 右冠状动脉 夹层
原文传递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冠脉支架植入术疗效的研究
8
作者 夏思良 张颖 +3 位作者 周建松 张小兵 高翔 嵇平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5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评价中的价值,同时采用QTVI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变化,以评价其疗效。方法 53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纳入本研...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评价中的价值,同时采用QTVI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变化,以评价其疗效。方法 53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在行CAG检查前作QTVI检查,根据节段室壁运动速度情况(以心底部5cm/s,中段3cm/s界定)分为无心肌缺血组(n=26)和心肌缺血组(n=27)。测定左室6个壁的基底段和中段运动的收缩期峰流速(Vs)与峰值位移(Ds),比较2组的Vs及Ds,并与CAG结果对照,以评价QTV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其中8例单纯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分别于支架植入前1天、植入后1周、4周采用QTVI技术分析室壁的运动速度指标(Vs),以评价支架植入术的疗效。结果在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肌缺血组左室相应节段的Vs和Ds均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5);QTVI发现的有心肌缺血的27例患者,CAG均能发现2支或以上主要冠脉狭窄;8例LAD病变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前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均明显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1或P<0.05),与冠脉支架植入前相比,治疗后1周及4周,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明显增快(P<0.01或P<0.05)。结论 QTVI技术通过定量测定节段性室壁运动失调及局域性心功能不良,可以评价冠心病严重冠脉狭窄患者的心肌缺血,且可作为一种测定冠脉支架植入前后局部心肌速度的无创技术,用以评价冠脉支架植入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冠脉支架植入
原文传递
以电风暴为初发表现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一例
9
作者 夏思良 周建松 张小兵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1期67-68,共2页
电风暴是指24h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2次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综合征^[1]。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术后、遗传性心脏病(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患者。冠心病一般... 电风暴是指24h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2次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综合征^[1]。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术后、遗传性心脏病(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患者。冠心病一般以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为两大临床表现,而以电风暴为初发表现的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少见,值得临床高度重视,本文报告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无心肌梗死 电风暴 初发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BRUGADA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综合征
原文传递
电风暴5例报告
10
作者 夏思良 张小兵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213-214,共2页
24h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2次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称为电风暴(electricalstorm)。不同病因导致的电风暴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现将我科2009年至2011年反复电除颤抢救5例电风暴患者的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电风暴 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