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经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情况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真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椎管狭窄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76例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 目的分析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椎管狭窄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76例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优良率、腰椎生理前凸角及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椎间隙融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52.63%),观察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44.74%)明显高于对照组(13.1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Cobb角(10.49±1.59)°及腰椎生理前凸角(35.69±3.19)°与术前的Cobb角(27.61±2.29)°及腰椎生理前凸角(11.71±2.21)°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1.23±0.49)分及JOA评分(26.79±3.77)分与对照组VAS评分(2.14±0.56)分及JOA评分(20.13±2.5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S合并椎管狭窄经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冠状Cobb角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恢复,椎间隙融合情况良好,腰腿疼痛症状也得以有效缓解,但由于内固定降低了脊柱的灵活度及顺应性,邻近节段的退变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 选择性短节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效果 邻近节段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18
2
作者 温惠芬 何霞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8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0例患者术前加强原有疾病护理、做好体位训练、饮食调理及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加...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0例患者术前加强原有疾病护理、做好体位训练、饮食调理及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加强出院健康宣教。结果:本组80例患者,平均住院5d。症状消失出院71例,症状减轻出院9例。随访3~6个月,9例症状减轻出院患者于术后第2周症状消失;78例患者均能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出院康复、用药、饮食指导,未出现新的腰背痛症状,2例患者出现新的腰背痛症状。结论: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形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邹健 卢国樑 +1 位作者 冯永洪 余伟宏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1期60-61,63,共3页
目的探讨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B、C型骨折(AO分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桡骨远端骨折(AO-B、C型)患者经掌侧入路应用T型锁定钢板治疗,采用Dienst功能评定法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7~16个月,平均... 目的探讨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B、C型骨折(AO分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桡骨远端骨折(AO-B、C型)患者经掌侧入路应用T型锁定钢板治疗,采用Dienst功能评定法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7~16个月,平均9.6个月。32例中优11例,良1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0.6%。结论经掌侧入路采用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AO-B、C型)能有效地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使腕关节功能达到最佳恢复,提高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T型锁定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3
4
作者 冯永洪 卢国樑 +5 位作者 李真 何笑霞 陈永恩 王新强 余伟宏 张志刚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8期730-732,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行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进行椎体次全切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周内及未次随访放...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行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进行椎体次全切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周内及未次随访放射学参数(矢状位Cobb角、伤椎椎管容积)、Frankel神经功能评级,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最后随访时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1 h,出血平均683 mL,术后2例脑脊液漏,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平均9.8个月,脊柱生理弧度均恢复正常,20例患者在随访5个月后CT示植骨界面均达完全融合。术后骨折椎体高度(P<0.05)、伤椎椎管容积(P<0.05)及Frankel神经功能评价较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 次全切 椎间融合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永恩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6期264-265,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用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前路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用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前路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obb角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满意,可明显促进骨性愈合,减少Cobb角丢失,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前路内固定融合术 胸腰段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椎板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新强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104-1105,共2页
目的:研究对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应用半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0例,依据手术选择术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 目的:研究对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应用半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0例,依据手术选择术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手术方式为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组应用的手术方式为半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功能优良率为83.64%,对照组优良率80.00%,P>0.08。结论:半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接近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半椎板切除减压 全椎板切除减压 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对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8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24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6.4%)明显高于对照组(60.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临床效果明显,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自理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胸椎 腰椎 骨折 截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卢国梁 谭泽林 +2 位作者 邓方跃 谭志斌 张斌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8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5例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肘后侧切口切断尺骨鹰嘴,保留尺侧关节囊,外翻肱三头肌腱暴露肱骨中下段,Y型钢板+髁间螺丝固定治疗肱...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5例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肘后侧切口切断尺骨鹰嘴,保留尺侧关节囊,外翻肱三头肌腱暴露肱骨中下段,Y型钢板+髁间螺丝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后第2天即行肘关节被动屈伸功能锻炼。65例中42例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2个月,包括术前、术后及愈合后X光片,最终肘关节活动度等资料。结果42例患者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功能基本恢复,无肘内外翻畸形,肘关节活动度〉110。没有出现钢板松动及断裂,无需行钢板拆除,没有出现尺神经及桡神经损伤症状,按Morroy评分,优良率9O%。结论本术式具有手术暴露彻底,复位艮好,固定牢靠,软组织损伤少,术后即可行功能锻炼的优点,与其它术式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Y型钢板 尺骨鹰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家庭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梁雅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5年第4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有效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家庭康复的影响。方法: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出院时加强康复指导,出院后保持家庭随访及电话联系,定期复查随访,使患者在出院后始终能得到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结果:38例患者中有35例(92%... 目的:探讨有效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家庭康复的影响。方法: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出院时加强康复指导,出院后保持家庭随访及电话联系,定期复查随访,使患者在出院后始终能得到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结果:38例患者中有35例(92%)功能恢复良好,达到预期康复目标;3例(8%)双下肢全谈瘫患者排泄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总有效率达100%。全部病例未发生并发症及二次损伤。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家庭康复介入护理干预,是目前促进患者实现康复目标、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骨折 腰椎骨折 家庭康复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对临近节段再发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志刚 邹健 +1 位作者 冯永洪 卢国樑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PVP骨水泥渗漏对临近节段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行PVP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36例)和非渗漏组(6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近... 目的探讨PVP骨水泥渗漏对临近节段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行PVP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36例)和非渗漏组(6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近节段再发骨折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盘退变程度(Cobb角)、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渗漏组患者术后临近节段再发骨折总发生率为36.11%,显著高于未渗漏组的9.38%(P<0.05)。从术前1 d至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Cobb角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但是术后12个月Cobb角高于术后6个月(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非渗漏组患者Cobb角小于渗漏组(P<0.05);从术前1d至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但是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骨水泥渗漏可导致OVCF患者术后椎间盘在短时间内再次退变,提高临近节段再发骨折风险,且术后疼痛症状缓解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再发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健 卢国樑 肖大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9期100-102,共3页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PVP组与保守组,其中PVP组46例,保守治疗组45例。应用VAS量表评分评估疼痛程度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PVP组与保守组,其中PVP组46例,保守治疗组45例。应用VAS量表评分评估疼痛程度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1]评估患者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分别记录两组病例的入院时、24h、2周、6周、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记录两组病例的骨密度、住院天数、恢复正常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记录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Cobb角变化,统计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半年后Cobb角变化的差异性。结果:PVP组治疗后24h、2周、6周VAS评分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治疗后24h、2周、6周、3个月两组间ODI评分优于保守组(P<0.05);PV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保守治疗组(11.11%);半年后PVP组Cobb角变化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PVP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患者功能恢复快,手术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近期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保守治疗 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病人便秘辨证施护效果观察
12
作者 梁雅芬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8期52-53,共2页
对126例骨折后便秘病人,根据证侯辨证施护。结果有效(施护后2-5 d排便)率97.62%。提示辨证施护具有调节病人整体机能,解除便秘的功效。
关键词 骨折 便秘 辨证施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压缩骨折
13
作者 邹健 卢国樑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6期53-54,共2页
目的:讨论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选取已确诊100例脊椎压缩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0例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疾病进行治疗;B组50例患者使用一般传统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 目的:讨论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选取已确诊100例脊椎压缩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0例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疾病进行治疗;B组50例患者使用一般传统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以及相关治疗时间等。结果: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显示A组得分人数情况优于B组;两组治疗时间比较显示A组平均治疗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迅速缓解患者不适症状且创伤较小,操作较为安全,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作用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传统疗法 脊椎压缩骨折 疗效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损伤患者翻身角度的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温惠芬 何笑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3期60-61,共2页
目的通过对脊柱损伤患者翻身角度的探讨,找到适合脊柱损伤患者翻身的角度。方法选择80例脊柱损伤被动体位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比较侧卧30°、60°与90°时患者的舒适感、体位维持时间、皮肤受压情况。结果侧卧30°、... 目的通过对脊柱损伤患者翻身角度的探讨,找到适合脊柱损伤患者翻身的角度。方法选择80例脊柱损伤被动体位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比较侧卧30°、60°与90°时患者的舒适感、体位维持时间、皮肤受压情况。结果侧卧30°、侧卧60°、侧卧90°组患者的舒适率、体位维持4h比率和皮肤完好率呈逐级显著降低趋势(P<0.05)。结论侧卧30°、60°是脊柱损伤患者最佳的翻身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翻身角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棘突间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失稳症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永洪 卢国樑 +6 位作者 温惠芬 李真 庄沙斌 黄祖辉 邓方跃 邹健 张雪飞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147-214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棘突间内固定(Coflex)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将椎管狭窄症及腰椎失稳症患者60例分为3组,每组20例:融合组应用传统的脊柱融合术处理,Coflex组给予微创棘突间内固定治疗,保守组给予保守治疗。记录并比较3... 目的探讨微创棘突间内固定(Coflex)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将椎管狭窄症及腰椎失稳症患者60例分为3组,每组20例:融合组应用传统的脊柱融合术处理,Coflex组给予微创棘突间内固定治疗,保守组给予保守治疗。记录并比较3组VAS评分及X线的相应椎节活动度,同时对融合、Coflex组两组手术失血量、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Coflex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少于融合组,手术切口小于融合组(P<0.01);治疗后随访两手术组的腰、腿痛VAS评分均小于术前(P<0.01);3组间治疗前腰、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oflex组手术节段的节段活动度(RO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相应椎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治疗后ROM明显大于融合组(P<0.01);治疗后Coflex组上邻节段RO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融合组ROM明显大于术前(P<0.05),术前两组上邻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融合组ROM明显大于Coflex组(P<0.05),保守组治疗前后活动度无明显改变。结论微创棘突间Coflex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失稳症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传统后路椎间融合术无明显差异,但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较少;微创棘突间Coflex内固定能保留可控制的手术节段椎间隙活动度,有效减少上邻节段腰椎间隙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COFLEX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失稳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邹健 卢国樑 冯永洪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3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术治疗26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资料,观察手术后腰背痛...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术治疗26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资料,观察手术后腰背痛和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2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4例患者出现症状对侧的下肢痛,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全部病例随访18个月-3年,平均2.4年。全部病例无断钉、断棒,无交界性后凸。术前及术后18个月随访时进行VAS评分、JOA评分,统计结果表明术后18个月随访时评分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5%,临床症状改善率80%。全部患者脊柱侧凸Cobb's角明显改善。矢状位上腰椎前凸得到不同程度的重建,恢复并且保持了腰椎生理前凸。9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后路全节段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凸可达到满意的纠正,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椎弓根螺钉 矫形融合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周炎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永洪 卢国樑 +1 位作者 邓方跃 谭泽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710-271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疗效,以求一个疗程更短、疗效更好的肩周炎治疗方法。方法:粘连性肩周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应用神经阻滞+痛点阻滞+功能锻炼+口服药物等综...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疗效,以求一个疗程更短、疗效更好的肩周炎治疗方法。方法:粘连性肩周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应用神经阻滞+痛点阻滞+功能锻炼+口服药物等综合疗法),而研究组则给予中西医结合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疗法。定期进行Constant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的恢复评价。结果:研究组Constant功能评分及疗效优良率较对照组为优,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范围大,时间短,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周炎是一个疗程更短、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凝症 麻醉 中西医结合 手法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真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3期68-71,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支具治疗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提供借鉴。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支具方法进行治疗,对比患者... 目的分析探讨支具治疗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提供借鉴。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支具方法进行治疗,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Cobb角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1年后不同类型脊柱侧凸治疗疗效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所有患者经过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复查显示,Cobb角在10~19°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20~29°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30~40°的治疗有效率为37.5%,Cobb角度在10~19°的患者治疗疗效最好,Cobb角度在30~40°的患者治疗疗效较差;治疗1年后,胸和腰双凸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单胸凸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双胸凸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2.86%、胸腰段或腰凸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胸和腰双凸与单胸凸患者治疗疗效较佳;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类型脊柱侧凸类型、年龄和性别是影响患者治疗疗效的因素。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使用支具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尤其在治疗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效果显著,极大的减少了手术治疗伤害,是非手术治疗中有效和可靠的手段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具治疗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头颈固定支架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志刚 冯永洪 +4 位作者 王志强 李真 邹健 王新强 卢国樑 《脊柱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头颈固定支架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8月—2019年12月接受颈椎后路手术患者40例,术中应用新型头颈固定支架固定20例(试验组),应用Mayfield头架固定20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指数(CCI)... 目的探讨新型头颈固定支架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8月—2019年12月接受颈椎后路手术患者40例,术中应用新型头颈固定支架固定20例(试验组),应用Mayfield头架固定20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指数(CCI)及术后头面部皮肤受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试验组CCI术前为(13.58±2.82)%,术后为(18.26±3.01)%;对照组CCI术前为(13.47±3.01)%,术后为(16.31±2.75)%;2组术后CC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皮肤完好18例,轻度受压2例;对照组皮肤完好17例,头皮出血1例,头皮拉伤2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头颈固定支架操作简便,固定牢靠,能更好地保护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及头面部皮肤,是一种适应多种颈椎后路手术的较理想的新型支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外科设备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永恩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5期263-264,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脊柱结核患者,分别采取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照组)和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前后Cob...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脊柱结核患者,分别采取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照组)和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种治疗方案均有明显效果,而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可更好的矫正脊柱后凸,临床需根据适应证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治疗方案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