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管理在骨科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吴彩玉 谢雪霞 +2 位作者 陈肖玲 李艳容 吴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6期2612-2615,共4页
目的探讨加强PDCA循环管理以提高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骨科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分析骨科护理工作中易导... 目的探讨加强PDCA循环管理以提高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骨科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分析骨科护理工作中易导致安全隐患的行为及骨科患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点,并制定单病种的护理操作流程及相关管理制度。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专注于个别事件,质量控制对过程结果的检验,事后检查有错误,侧重于对责任人的处罚,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安全的效果。结果两组护理缺陷、投诉情况、患者满意度及骨科专科护理期间发生安全风险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显著提高骨科患者安全管理成效,确保患者住院安全,同时,可起到减少护理缺陷、投诉和医疗纠纷,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护理安全 管理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肖玲 吴彩玉 +1 位作者 谢雪霞 李艳容 《当代医学》 2012年第9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骨科常见的护理安全,并整理出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60例骨科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骨科常见的护理安全,并整理出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60例骨科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将整理出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融入到护理干预中,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干预,患者发生坠床、跌倒、褥疮等较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全面评估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给予预防性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是临床骨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护理 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钢板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10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苏厂尧 谢文伟 +2 位作者 姚汉刚 余占洪 李再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07-2409,共3页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62例,平均年龄76岁,95%合并内科疾病。根据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62例,平均年龄76岁,95%合并内科疾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DHS固定组(n=65例),人工关节置换组(n=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于术后末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及术后有无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DHS固定组,骨折均愈合,其中3例出现髋内翻畸形,无不愈合及死亡病例。人工关节组,2例出现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DHS组90%,人工关节组92.3%。两组患者在术后末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方面人工关节组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作为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不能代替内固定治疗。对于远期疗效仍需进行观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 高龄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骨折固定术式选择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永铵 利盛成 +2 位作者 方祥 谢文伟 姚汉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的髌骨骨折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结合临床分析及探讨内固定方法的选择、疗效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方法 :根据作者近 12年来对 72例髌骨骨折患者的资料分析及随访 ,对3种骨折类型的术式及治疗效果作分析对比。结果...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的髌骨骨折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结合临床分析及探讨内固定方法的选择、疗效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方法 :根据作者近 12年来对 72例髌骨骨折患者的资料分析及随访 ,对3种骨折类型的术式及治疗效果作分析对比。结果 :72例患者中 65例获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1.5年。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 ,无明显移位。以术后不同时期膝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综合判断疗效。粉碎性骨折及下、上极骨折组以记忆合金髌骨爪加螺钉固定为优 ,横断骨折组以空心加压螺钉加钢丝张力带固定为优。结论 :应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内固定术式 ,以记忆合金髌骨爪加螺钉固定及中空螺钉加钢丝张力带固定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记忆合金髌骨爪 空心加压螺钉 张力带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性可调节式椎弓根钻孔导向器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永铵 姚汉刚 +3 位作者 李佛保 陈立言 谢文伟 吴立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28-331,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椎弓根钉钻孔导向器供术中使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成功率及置入质量。方法:根据术前CT及X线片测定的水平面椎弓根钉置入角(TSA)、矢状面椎弓根钉置入角(SSA)及进钉点间距的数据,应用该钻孔导向器引导术中椎弓根螺钉钻... 目的:研制一种椎弓根钉钻孔导向器供术中使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成功率及置入质量。方法:根据术前CT及X线片测定的水平面椎弓根钉置入角(TSA)、矢状面椎弓根钉置入角(SSA)及进钉点间距的数据,应用该钻孔导向器引导术中椎弓根螺钉钻孔操作。临床应用于21例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患者,置入椎弓根钉84枚。结果:术后CT及X线片显示全部椎弓根钉置入位置准确,两侧椎弓根螺钉对称,具有相同或相近的SSA及TSA。结论:该钻孔导向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可提高固定钉的安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可调节式 椎弓根钻孔导向器 研制 临床应用 椎弓根螺钉 腰椎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余颖锋 李翠芬 +1 位作者 姚汉刚 谢文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8期1476-1477,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1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了PVP治疗。患者均有明显胸背部疼痛,查体叩痛点与MR提示新鲜骨折椎体相符。在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1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了PVP治疗。患者均有明显胸背部疼痛,查体叩痛点与MR提示新鲜骨折椎体相符。在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VP骨水泥注入量为3~6 ml,平均4.5 ml,完成75个椎体成形术。术后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结果 71例中,有效率93.0%。4个椎体术中出现骨水泥椎旁静脉丛渗漏,11个椎体骨水泥椎间盘渗漏,13个椎体骨水泥椎旁软组织渗漏,无椎间孔和椎管内渗漏。结论 PVP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症状,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优点是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效果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海绵敷料治疗Ⅲ~Ⅳ期难愈性压疮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彩玉 叶国辉 +3 位作者 吴玉 邓丽冰 谢文伟 余占洪 《现代临床护理》 2013年第7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联合海绵敷料治疗Ⅲ~Ⅳ期难愈性压疮效果。方法将60例Ⅲ~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自行研制的VAC装置联合海绵敷料治疗难愈性压疮,对... 目的探讨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联合海绵敷料治疗Ⅲ~Ⅳ期难愈性压疮效果。方法将60例Ⅲ~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自行研制的VAC装置联合海绵敷料治疗难愈性压疮,对照组采用传统敷料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增生时间、填充创面时间、治愈时间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增生与填充创面缺损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海绵敷料换药治疗Ⅲ~Ⅳ期难愈性压疮,压疮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增生、填充创面的时间快,有效缩短治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难愈性压疮 海绵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中空螺钉固定治疗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志坤 夏虹 +3 位作者 谢文伟 李再学 张余 马立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9-464,共6页
目的:建立正常枢椎及中空螺钉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镁合金螺钉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稳定性。方法:通过CT扫描1例正常成年男性志愿者颈椎获取枢椎的空间结构信息,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Solidworks 201... 目的:建立正常枢椎及中空螺钉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镁合金螺钉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稳定性。方法:通过CT扫描1例正常成年男性志愿者颈椎获取枢椎的空间结构信息,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Solidworks 2010,建立正常枢椎及中空螺钉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软件Ansys 13.0中分析正常枢椎模型、ⅡA型齿状突骨折中空螺钉(镁合金螺钉、钛合金螺钉)固定模型,分别模拟颈椎后伸、前屈时受到水平载荷50N、100N、150N、200N的作用力及颈椎旋转时分别受到50N·mm、100N·mm、150N·mm、300N·mm扭矩时,测量齿状突的最大位移与最大应力、枢椎椎体的最大应力及螺钉的最大应力。钛合金螺钉弹性模量为108000MPa,屈服强度为930MPa;镁合金螺钉弹性模量为45000MPa,屈服强度为193MPa。结果:所建正常枢椎及ⅡA型齿状突骨折中空螺钉固定有限元模型外形逼真,几何相似性好。颈部前屈、后伸、旋转三种活动状态下,受到不同载荷时镁合金螺钉的最大应力均小于钛合金螺钉,两种螺钉的最大应力均小于其屈服强度;两种材料中空螺钉固定的ⅡA型齿状突骨折模型中齿状突、枢椎椎体的最大应力均小于皮质骨应力阀值(200MPa),齿状突的最大位移是正常枢椎齿状突最大位移的5~8倍,均小于1mm(有限元模型中网格大小为1mm)。结论:应用CT扫描获取枢椎空间结构信息建立的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于生物力学实验,镁合金中空螺钉在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时足以维持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镁合金 中空螺钉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对难愈性伤口的治疗及护理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彩玉 王晓玲 +4 位作者 李艳容 陈肖玲 谢雪霞 吕蓓 余占洪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7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发的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在难愈性伤口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8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2月35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安尔碘湿敷常规换药... 目的探讨自行研发的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在难愈性伤口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8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2月35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安尔碘湿敷常规换药治疗创面,实验组采用本院自行研制的VAC治疗创面,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伤口平均治愈时间、护理时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及更换被服次数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使用自行研发的VAC治疗难愈性伤口,能有效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难愈性伤口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两种治疗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永铵 利盛成 +1 位作者 谢文伟 方祥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98-499,共2页
目的 分析比较小夹板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两种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8例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小夹板固定 3 0例和外固定支架固定 18例 ,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外固定支架组复... 目的 分析比较小夹板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两种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8例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小夹板固定 3 0例和外固定支架固定 18例 ,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外固定支架组复位质量和疗效均明显优于小夹板固定组 (P <0 0 0 1)。结论 ①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特别是粉碎性骨折且移位明显者 ,应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 ;②注重指导患者的关节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治疗 外固定支架固定 小夹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秉刚 谢文伟 +5 位作者 姚汉刚 利盛成 廖德允 李再学 黎明华 苏厂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总结探讨临床运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0例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1cm×8cm,最小6cm×4cm。结果:10例皮... 目的:总结探讨临床运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0例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1cm×8cm,最小6cm×4cm。结果:10例皮瓣全部存活,达到皮肤组织缺损修复及骨骼、肌腱良好覆盖的效果。随访3个月~2年,平均1年,皮瓣质地优良,皮瓣外观及踝关节功能均满意。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手术操作及设计简便,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可理想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皮瓣 皮肤组织缺损 修复 足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黎明华 谢文伟 +2 位作者 姚汉刚 余占洪 苏厂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3期995-996,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将本院近10年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骨折的10例病例,按Vancouver分类方法分型,根据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1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5~12个月;平均8....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将本院近10年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骨折的10例病例,按Vancouver分类方法分型,根据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1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5~12个月;平均8.2个月。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有升高。结论 Vancouver分类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价值,根据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的Vancouver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得到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并发症 假体周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汉刚 余占洪 +2 位作者 李再学 谢文伟 廖德允 《广西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17例,四部分骨折3例。结果32例平均愈合时间8周。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优19例,良9例,可4例,...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17例,四部分骨折3例。结果32例平均愈合时间8周。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优19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结论应用锁定接骨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接骨板 骨折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喙锁螺钉内固定治疗锁骨外端Ⅱ型骨折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汉刚 陈永铵 +2 位作者 利盛成 方祥 谢文伟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喙锁螺钉内固定对锁骨外端Ⅱ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喙锁螺钉内固定治疗的锁骨外端Ⅱ型骨折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明显的骨折移位,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喙锁螺钉内固定治疗锁骨外... 目的:探讨喙锁螺钉内固定对锁骨外端Ⅱ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喙锁螺钉内固定治疗的锁骨外端Ⅱ型骨折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明显的骨折移位,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喙锁螺钉内固定治疗锁骨外端Ⅱ型骨折具有切口小、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骨折复位满意及固定牢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锁骨骨折 锁骨外端Ⅱ型骨折 喙锁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厂尧 谢文伟 李再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3期1059-1059,1061,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缓解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行PVP。骨水泥用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含显影剂),注射量3~5 ml。分析该技术对本症的止痛效果和相关的并发症。结...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缓解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行PVP。骨水泥用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含显影剂),注射量3~5 ml。分析该技术对本症的止痛效果和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60例患者中,经过8~18个月的随访,42例疼痛症状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有效率为91.7%。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仅表现为注射局部椎体的胀痛。结论 PVP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疼痛,疗效显著,创伤少,并发症少,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S接骨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颖锋 谢文伟 +1 位作者 姚汉刚 李再学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6期81-81,共1页
目的介绍应用LISS接骨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应用LISS接骨板治疗2006年12月~2010年12月胫骨下段骨折24例。术后拔出引流条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门诊复查平均4月骨折愈合。结论应用LISS接骨... 目的介绍应用LISS接骨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应用LISS接骨板治疗2006年12月~2010年12月胫骨下段骨折24例。术后拔出引流条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门诊复查平均4月骨折愈合。结论应用LISS接骨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能减少并发症,是胫骨下段骨折治疗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S接骨板 胫骨下段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早期急救护理56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彩玉 谢艳芳 李艳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17期222-223,共2页
目的为了降低严重多发性开放性骨折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正确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方法总结1997年1月~2004年5月严重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56例,按ISS评分进行“初步诊断-呼吸管理-大静脉置管-紧急控制出血-心泵功能的... 目的为了降低严重多发性开放性骨折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正确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方法总结1997年1月~2004年5月严重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56例,按ISS评分进行“初步诊断-呼吸管理-大静脉置管-紧急控制出血-心泵功能的监测-追从”-链式急救护理流程。结果治愈41例,好转14例,死亡3例,死亡率7.14%。结论应用“初步诊断-呼吸管理-大静脉置管-紧急控制出血-心泵功能的监测-追从”-链式流程抢救护理严重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为急救医师赢得时间、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提高现代创伤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残废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可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开放性骨折 急救 护理 严重多发性开放性骨折 早期急救护理 骨折患者 预防并发症 大静脉置管 心泵功能 控制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永铵 利盛成 廖德允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的术式选择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4个髋关节)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60~68岁、体能较好者行全髋关节置换,27例大于68岁、身体条件较差者,行双极股骨头置换(半髋关节置换)。结果:术后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的术式选择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4个髋关节)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60~68岁、体能较好者行全髋关节置换,27例大于68岁、身体条件较差者,行双极股骨头置换(半髋关节置换)。结果:术后38个髋关节疗效优良(4~6级),总优良率86%(38/44),全髋关节置换优良率88%(15/17),双极股骨头置换优良率85%(23/27),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股骨头置换的早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分析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肖玲 李艳容 +1 位作者 谢雪霞 吴彩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3期403-405,共3页
目的了解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心身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其相应护理对策。方法调查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5月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与我国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SCL-90的调查,有效共117... 目的了解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心身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其相应护理对策。方法调查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5月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与我国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SCL-90的调查,有效共117份,有效率达88.64%。117例患者9个因子分值得分均较高,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加强心理护理,重视疾病知识宣教和行为疗法,可以充分地调动患者的主观积极性,并发挥家庭的效用,有效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量表评定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为蒂的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德允 谢文伟 +1 位作者 姚汉刚 熊秉刚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6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足部、踝部及小腿下端的皮肤缺损创面,采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逆行移位修复。结果3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有部分皮瓣坏死,须再... 目的探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足部、踝部及小腿下端的皮肤缺损创面,采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逆行移位修复。结果3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有部分皮瓣坏死,须再次行游离植皮术。32例获6个月~3年随访,28例皮瓣外观、血运、质地、色泽、弹性好,4例皮瓣须二期修整。结论远端为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操作简单,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皮瓣质地好,厚度适中,是一种修复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 大隐静脉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