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36例报道 被引量:3
1
作者 袁道彰 徐晓龙 +4 位作者 都兴华 李靖 郑舜升 王斌 杨建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1月采用经腹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的36例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患...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1月采用经腹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的36例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健侧45°斜卧位,先进行输尿管中下段及膀胱袖状切除术,再行肾、输尿管上段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125(85~170)min,术中出血量90(20~250)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2(18~62)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8(5~11)d,无尿瘘、迟发肠穿孔、肠黏连和肠梗阻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果为pT_110例,pT_221例,pT_35例。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行膀胱镜的患者22例,其中发现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远处转移2例,局部复发0例。结论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可行、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尿路上皮细胞癌 输尿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伴糖尿病病人的尿动力检查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瞿虎 汪中扬 +2 位作者 袁浩锋 马波 张靖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8期24-25,39,共3页
目的探析良性前列腺增生伴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动力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良性前列腺增生伴糖尿病患者76例为观察组,同期入选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照,两组均进行尿动力检查,检查后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析良性前列腺增生伴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动力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良性前列腺增生伴糖尿病患者76例为观察组,同期入选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照,两组均进行尿动力检查,检查后比较两组的检测压力-尿流率、充盈期膀胱测压,记录其膀胱顺应性(BC)、排尿期逼尿肌最大压力(Pmax)、排尿后残余尿量(PVR)、最大膀胱测压容积(MCC)。结果观察组的Pmax(k Pa)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VR(m L)、BC(ml/cm H2O)、MCC(m L)、FDV(m L)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膀胱出口梗阻(BO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顺应性增加(BC)膀胱感觉功能减退、感觉过敏与不稳定型膀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性前列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动力检查显著特征为逼尿肌收缩功能及膀胱感觉功能显著减退,排尿后残余尿及膀胱容量增加,患者术前需进行尿动力检查,同时积极控制血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意义 尿动力检查 良性前列腺增生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 被引量:14
3
作者 苏雁峰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47-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采取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90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采取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90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前列腺切除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与导管留置时间较短,最大尿流量(Qmax)评分高和生活质量主分较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为24.4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的安全性高,利于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剜除术 安全性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延伸服务在尿路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美福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4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在尿路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延伸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出院...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在尿路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延伸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后2个月,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分别为(87.86±8.57)、(78.86±6.34)、(91.32±7.03)、(84.44±6.5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7±6.33)、(69.79±5.18)、(85.85±4.68)、(72.26±5.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2个月内,研究组患者肾功能不全、输尿管穿孔、膀胱黏膜损伤、膀胱刺激征、尿路感染、尿失禁、血尿发生率分别为4.44%、4.44%、0、6.67%、0、2.22%、2.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17.78%、13.33%、22.22%、15.56%、17.78%、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可有效提高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尿路结石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还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护理延伸服务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莫仰骐 史向民 +2 位作者 苏雁峰 徐晓龙 邹韵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31-32,46,共3页
目的比较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展开研究,使用双盲法将7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7)以及对照组(n=36);对... 目的比较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展开研究,使用双盲法将7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7)以及对照组(n=36);对照组行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URL)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治疗。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在碎石成功率上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占优(P<0.05);并发症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整体效果优于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临床中可将该方法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上段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 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9
6
作者 徐晓龙 方友强 +2 位作者 史向民 苏雁峰 袁浩锋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泌尿外科临床收治的120例肾结石病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行... 目的:观察并分析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泌尿外科临床收治的120例肾结石病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结石除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结石手术治疗方案中,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值得推广应用,但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亦有可取之处.临床在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合理确定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手术取石 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碎石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欧丽梅 陈嘉雯 +1 位作者 陈嘉敏 黄美福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3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留置尿管200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品管圈分为两组,2016年1~12月为对照组,此期间990例患者未实施品管圈,2017年1~12月为观察组,此期间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留置尿管200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品管圈分为两组,2016年1~12月为对照组,此期间990例患者未实施品管圈,2017年1~12月为观察组,此期间1010例患者实施品管圈。观察两组患者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导尿管使用率、导尿管平均留置天数、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知识掌握评分、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导尿管使用率、导尿管平均留置天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知识掌握评分、健康教育执行评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评分、留置导尿管操作、留取尿培养标本、拔管操作、护理巡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品管圈在留置尿管患者中应用,可以降低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知识掌握评分和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留置尿管 泌尿系感染 护理工作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尿培养标本重留率的品管圈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欧丽梅 陈嘉雯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为降低尿培养标本的重留率,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开展"降低尿培养标本重留的发生率"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方法:对尿培养重留现象进现状分析及要因分析,制定改善对策并实施,将有效的、可实施的对策标准化。结果:实施品管... 目的:为降低尿培养标本的重留率,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开展"降低尿培养标本重留的发生率"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方法:对尿培养重留现象进现状分析及要因分析,制定改善对策并实施,将有效的、可实施的对策标准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1年后,我科尿培养重留率由实施前的6.7%下降到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可有效降低患者尿培养重留率,同时提高了应用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培养 重留 品管圈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外科护理中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黄美福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5年第6期133-134,共2页
目的观察探究泌尿外科护理中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 0 1 4年4月-2 0 1 5年4月泌尿外科患者2 0 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过程中增加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 目的观察探究泌尿外科护理中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 0 1 4年4月-2 0 1 5年4月泌尿外科患者2 0 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过程中增加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沟通技巧与业务水平满意度分别为94.0%、96.0%、99.0%、99.0%,高于对照组8 2.0%、7 4.0%、6 6.0%、8 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泌尿外科护理中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的运用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与矛盾,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外科 人性化 护患沟通技巧 效果
原文传递
膀胱软镜联合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1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道彰 徐晓龙 +5 位作者 王丽艳 都兴华 李靖 郑舜升 杨建安 王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软镜联合腹膜外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膀胱软镜联合腹膜外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cystectomy,LPC... 目的探讨膀胱软镜联合腹膜外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膀胱软镜联合腹膜外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cystectomy,LPC)治疗11例MIBC,术中膀胱软镜检查,行腹膜外LPC和腹腔镜下膀胱切口缝合术。结果 11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5 min(125~1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 ml(20~150 ml),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0 h(20~56 h),术后平均住院8 d(5~11 d)。无尿漏、肠粘连和肠梗阻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pT_2N_0M_06例,pT_3N_0M_05例。11例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10个月,膀胱内复发1例,远处转移1例。结论膀胱软镜联合LPC治疗MIBC可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 膀胱软镜 尿路上皮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隐睾模型的建立及胚胎干细胞原位注射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瞿虎 刘贵华 +3 位作者 袁浩锋 汪中扬 杨轶 张靖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隐睾模型的建立和胚胎干细胞睾丸内原位注射对热损伤所致的睾丸生精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Wistar大鼠20只,取右睾丸手术建立隐睾模型,于7、10、14、21及28 d后行隐睾下降固定术,下降后选取不同的时间点行附睾穿刺液及睾丸... 目的:探讨大鼠隐睾模型的建立和胚胎干细胞睾丸内原位注射对热损伤所致的睾丸生精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Wistar大鼠20只,取右睾丸手术建立隐睾模型,于7、10、14、21及28 d后行隐睾下降固定术,下降后选取不同的时间点行附睾穿刺液及睾丸病理检查;另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A组(n=10)和B组(n=10)。A组左睾丸为干细胞组(ES),右睾丸为自身空白对照(NPBS);B组左睾丸为组间对照组(JPBS)。各组在隐睾建模2周后行隐睾下降固定术并同时行睾丸内原位注射处理,2周后比较生精小管的直径(d)、精小管百分率(r)和生精小管的Johnsen评分(z)。结果:隐睾建模后10、14、21、30 d及隐睾复降后2月的附睾穿刺液中均未能发现精子,睾丸复降的中后期,部分生精小管的生精细胞层数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恢复,含有生精细胞的d继续增加(P<0.05);干细胞注射后各组附睾穿刺液内均未见精子,ES组与NPBS组生精小管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的睾丸热损伤是可逆的,超过10 d则严重影响到睾丸的生精功能,原位注射胚胎干细胞在本实验中尚不能证实对睾丸损伤有修复作用,但此研究方向仍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热损伤 胚胎干细胞 原位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电切系统治疗直肠瘢痕性狭窄及骶前脓肿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12
作者 瞿虎 汪中扬 +2 位作者 袁浩锋 马波 张靖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23期3569-3572,共4页
目的探讨等离子电切系统治疗结直肠外科术后瘢痕性狭窄及吻合口瘘的应用安全性及其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08年至2013年27例直肠瘢痕性狭窄及骶前脓肿患者,将其分为A、B和C3组。其中A组(10例)为直肠癌术后单纯性吻合口狭窄... 目的探讨等离子电切系统治疗结直肠外科术后瘢痕性狭窄及吻合口瘘的应用安全性及其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08年至2013年27例直肠瘢痕性狭窄及骶前脓肿患者,将其分为A、B和C3组。其中A组(10例)为直肠癌术后单纯性吻合口狭窄或合并吻合口瘘、吻合口旁脓肿、骶前脓肿但已基本控制的患者,B组(10例)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吻合口瘘、吻合口旁脓肿、骶前脓肿且控制欠佳的患者,C组(7例)为非直肠癌行或未行结直肠外科手术所致的直肠狭窄伴或不伴瘘的患者。用等离子电切系统治疗法对证实为吻合口环状瘢痕性狭窄的患者行吻合口瘢痕狭窄切除术扩大肠腔、解除梗阻,对合并吻合口瘘、吻合口旁脓肿、骶前脓肿的患者则予等离子电切刀切除瘘口、瘘管坏死组织,并充分敞开瘘口,加强引流;之后对3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满意度、不同随访期的临床优良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0%,平均手术时间为(51.3±5.6)min,平均出血量为(53.0±5.3)m1,术后满意度为96.3%,A、B和C组患者在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满意度及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的临床优良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患者术后均无出血、直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等离子电切系统治疗结直肠外科术后瘢痕性狭窄及吻合口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电切系统 直肠狭窄 安全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霉素单药及联合用药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浩锋 何科 +3 位作者 汪中扬 瞿虎 张靖 马波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7期27-30,44,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观察不同浓度盐霉素及其联合应用紫衫醇、丝裂霉素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盐霉素(SAL)单药分别配成盐霉素0.1、0.2、0.4、0.8和1.6mg/m L培养液并分不同浓度处理组;盐霉素(SAL)联合紫杉醇(P...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观察不同浓度盐霉素及其联合应用紫衫醇、丝裂霉素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盐霉素(SAL)单药分别配成盐霉素0.1、0.2、0.4、0.8和1.6mg/m L培养液并分不同浓度处理组;盐霉素(SAL)联合紫杉醇(PAC)联合用药处理:使用细胞培养液配成五种不同浓度,以PAC 0.5μg/m L为阳性对照组;盐霉素(SAL)联合丝裂霉素(MMC)联合用药处理五种浓度,并以MMC2.0μg/m L为阳性对照组;各组均设空白及阴性对照。分别于药物处理24h(或48h)及48h(或72h)后通过CCK8法测定吸光度,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及相对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盐霉素单独用药后对细胞的生长出现增殖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盐霉素联合紫杉醇对增殖活性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盐霉素联合丝裂霉素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不同浓度盐霉素单用及联合应用紫杉醇或丝裂霉素均对T24细胞增殖活性有抑制作用,并且与浓度和时间一定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霉素 膀胱癌 T24细胞 紫杉醇 丝裂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铸型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4
作者 苏雁峰 李宋荣 +3 位作者 史向民 蔡崇岳 莫仰骐 徐晓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70-72,91,共4页
目的探讨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铸型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2例肾铸型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经皮肾镜取石术组和开放取石术组,分别行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肾盂肾实质联合切开取石术。结果经皮肾镜取石术组平均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铸型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2例肾铸型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经皮肾镜取石术组和开放取石术组,分别行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肾盂肾实质联合切开取石术。结果经皮肾镜取石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开放取石术组(P<0.01),但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开放取石术组(P<0.01);经皮肾镜取石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开放取石术组的15.12%(P<0.05)。结论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铸型肾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一期结石清除率不低于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型肾结石 经皮肾镜 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盂肾实质联合切开取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损伤肾脏的氧化应激机制研究及牛磺酸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苏雁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654-656,共3页
目的:本文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损伤肾脏的氧化应激机制研究及牛磺酸的改善作用。方法:对本院80例肾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牛磺酸组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前1d口服牛磺酸粉,安慰剂组服用安慰剂,维持7d... 目的:本文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损伤肾脏的氧化应激机制研究及牛磺酸的改善作用。方法:对本院80例肾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牛磺酸组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前1d口服牛磺酸粉,安慰剂组服用安慰剂,维持7d(2g/次,tid)。分析两组术后微量蛋白尿、β2-微球蛋白、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NOX2、NOX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碎石后微量蛋白尿、β2-微球蛋白、MDA水平明显增高SOD及GSH-px水平和Bcl2明显降低,而NOX2/4、Bax及TNF-α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牛磺酸组的上述指标得到部分恢复。结论:牛磺酸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减弱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肾脏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氧化应激 牛磺酸 肾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7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蔡崇岳 伍彩云 +4 位作者 杨宇峰 李宋荣 史向民 莫仰骐 郑志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2088-2090,共3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CD147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前列腺癌组织及22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CD14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D147...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CD147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前列腺癌组织及22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CD14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D147蛋白阳性率为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不同年龄段患者CD147蛋白的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不同 T N M 分期及病理分级 Gleason评分CD147蛋白的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0.5),各级别组CD147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CD147高表达,并与其病理分期及临床分期有关。CD147有可能成为判断前列腺癌侵袭力的重要指标,阻断CD147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前列腺肿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147/生物合成 前列腺肿瘤/病理学 肿瘤侵润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脏严重出血原因分析与临床处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雁峰 李宋荣 +3 位作者 史向民 蔡崇岳 徐晓龙 莫仰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0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肾脏严重出血原因及临床有效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 9例上尿路结石采用PCNL术中及术后出血患者,分别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SRAE)及夹闭肾造瘘管等方法处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6例行SRAE治疗,单纯夹...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肾脏严重出血原因及临床有效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 9例上尿路结石采用PCNL术中及术后出血患者,分别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SRAE)及夹闭肾造瘘管等方法处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6例行SRAE治疗,单纯夹闭肾造瘘管后产生血块自行止血2例,F16气囊导尿管压迫止血1例,术后继发出血病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PCNL出血并发症无法完全避免,但谨慎选择合理的穿刺通道及术中熟练的操作技巧等可大大减少出血几率。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处理PCNL并发出血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出血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吸引联合臭氧治疗慢性伤口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欧丽梅 黄美福 +1 位作者 陈嘉敏 陈嘉雯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0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究负压吸引联合臭氧治疗慢性伤口的效果。方法 36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使用负压吸引方法处理,实验组使用负压吸引联合臭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伤口基底颜色,即伤口基底黑色、黄色与红色组织的变... 目的探究负压吸引联合臭氧治疗慢性伤口的效果。方法 36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使用负压吸引方法处理,实验组使用负压吸引联合臭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伤口基底颜色,即伤口基底黑色、黄色与红色组织的变化,并记录红色组织在伤口基底的占比。结果对照组患者伤口基底黑色组织基本消失,黄色组织及红色组织明显增多,且治疗后红色组织占伤口基底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伤口基底黑色组织完全消失,黄色组织及红色组织逐渐明显增多,且治疗后红色组织占伤口基底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红色组织占伤口基底百分比(90.21±21.01)%明显高于对照组(62.33±2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吸引联合臭氧治疗慢性伤口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 臭氧治疗 慢性伤口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对皮瓣移植的影响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欧丽梅 陈嘉敏 陈嘉雯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8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对皮瓣移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手足外科患者中40个皮瓣术后病例进行处理,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在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抗凝、改善微循环及保温等常规... 目的探讨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对皮瓣移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手足外科患者中40个皮瓣术后病例进行处理,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在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抗凝、改善微循环及保温等常规护理方案,而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应用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治疗方案的患者,存活14例,基本存活5例,未存活1例,存活率为95%,而在对照组患者其有9例完全存活,5例患者基本存活,而未存活6例,其存活率为70%,治疗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结果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的肿胀消退的时间、患者皮肤红润消失所需时间和皮瓣坏死的面积均较对照组小,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的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手部创伤患者皮瓣移植的存活率,且明显减小肿胀消退时间、皮肤红润消失时间以及皮瓣坏死的面积,明显改善血运障碍,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性护理 高压氧 皮瓣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伊倩 袁浩锋 +1 位作者 陈毅斌 徐宝琪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1期127-129,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来我院收治的126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 目的:对比分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来我院收治的126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用雷贝拉唑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胃窦黏膜炎症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上腹胀痛、烧心不适、恶心呕吐、反酸嗳气分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窦黏膜炎症0级患者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更高, II级、III级患者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均可有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但是雷贝拉唑作用效果更强,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