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主研制下肢骨科手术牵引架在髋部骨折牵引复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世峰 揭海英 +4 位作者 刘仁华 陈文锋 魏小华 刘雄 廖志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39-443,共5页
背景:髋部骨折手术绝大多数需要在牵引架牵引下完成手术,临床上主要应用进口牵引床。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采用自主研制的下肢骨科手术牵引架与进口牵引床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 背景:髋部骨折手术绝大多数需要在牵引架牵引下完成手术,临床上主要应用进口牵引床。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采用自主研制的下肢骨科手术牵引架与进口牵引床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13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68例采用自主研制的下肢骨科手术无菌机械固放自如牵引架,作为研究组;63例使用进口牵引床,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术中牵引持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131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6个月,平均(11.0±3.0)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术前准备时间短、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次数少、术中出血量少、术中牵引持续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研制的下肢骨科手术牵引架的操作简单、装卸简便,术中可无菌状态下自由调整患肢体位、快速牵引、更改手术方式,在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等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有较好的实用性、安全性和科学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床 无菌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关节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在指骨颈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叶旭标 刘世峰 +3 位作者 刘雄 陈文锋 罗源生 罗锦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9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跨关节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在指骨颈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指骨颈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及不同骨折类型,将中节指骨颈部骨折分为观察组A1与对照组B1,各20例... 目的:探讨跨关节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在指骨颈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指骨颈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及不同骨折类型,将中节指骨颈部骨折分为观察组A1与对照组B1,各20例,将近节指骨颈部骨折分为观察组A2与对照组B2,各20例。对照组采用不经过关节克氏针交叉固定术,观察组采用跨关节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比较2组术后恢复效果、手术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A1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B1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2优良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B2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1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B1,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B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2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B2,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B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骨颈部骨折患者采用跨关节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降低手术对患者指骨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加快术后恢复速度,降低骨折对患者自身的影响,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颈部骨折 跨关节克氏针 交叉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改善睡眠质量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潘秋芳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16期91-93,共3页
探究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改善睡眠质量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77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37例)和观察组(实施疼痛护理干预,... 探究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改善睡眠质量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77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37例)和观察组(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共40例)。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睡眠质量[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VAS、A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8.38%(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护理效果理想,能够获得患者较高满意度评分,值得临床护理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护理 常规护理 四肢骨折 疼痛控制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原文传递
小剂量肝素对断指再植术后血液流变学及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旭标 刘世峰 +2 位作者 花宇 罗源生 刘雄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65-67,8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行断指再植术60例(64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半量组30例(31指)和全量组30例(33指)。半量组予6250 U肝素钠持续微泵静滴,全...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行断指再植术60例(64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半量组30例(31指)和全量组30例(33指)。半量组予6250 U肝素钠持续微泵静滴,全量组予12500 U肝素钠持续微泵静滴。比较两组断指再植成活情况以及血管危象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指标、凝血功能以及肝功能水平。结果两组断指成活率及血管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沉降率以及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均有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治疗后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谷丙转氨酶以及谷草转氨酶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全量组(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可帮助改善断指再植术后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降低血管危象风险,提升断指成活率,同时相较于常规剂量而言,其对患者机体凝血功能和肝功能水平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肝素 断指再植术 血液流变学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支持干预与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钟丽芳 林凤冰 潘秋芳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8期74-76,80,共4页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干预与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51例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进行分组,其中2020...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干预与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51例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进行分组,其中2020年2月-2020年8月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25),采用常规护理干预;2020年9月-2021年3月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26),实施营养支持干预与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量表)、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0%,2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68.00%,2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积极采取营养支持干预与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满足患者日常营养需求,进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其并发症发生概率,故能获得较高满意度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干预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 老年股骨骨折 营养风险筛查 髋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3D打印辅助内侧重建增强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仁华 刘雄 +3 位作者 魏小华 叶旭标 罗源生 刘世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3 D打印辅助内侧重建增强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21年7月入院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样法分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3 D... 目的探讨3 D打印辅助内侧重建增强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21年7月入院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样法分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3 D打印辅助治疗的同时进行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关节活动度、Neer评分、CMS评分、Brobery–Morrey功能评分。结果术后6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1个月,平均(15.0±3.0)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及内翻等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动度普遍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Neer评分、CMS评分、Brobery–Morr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均升高,并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3 D打印辅助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可有效提高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效果,在提高关节活动度的同时促进肢体各功能恢复,该方法值得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被引量:3
7
作者 唐荐 魏小华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8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观察术后并... 目的探讨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价末次随访时患者足部功能,记录基线期及末次随访时跟距骨影像学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切口甲级愈合50例,乙级愈合4例。截骨植骨处愈合时间7~11周,平均(8.7±0.5)周。首次负重行走时间7~11周,平均(8.8±0.6)周。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8±0.2)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无皮瓣坏死、螺丝钉松动断裂、跟骨内翻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优31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9%;与基线期比较,末次随访时B?hler角、Gissane角、Peries角、距骨倾斜角及丘部高度明显增加,跟骨宽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在矫正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同时,有效维护了距下关节及其后足的正常功能,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畸形愈合 距下关节 截骨术 骨移植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31例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3期130-130,共1页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心理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心理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颈椎病康复理疗 心理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术后异位骨化形成及原因分析
9
作者 魏小华 陈文锋 朱阳星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20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及形成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因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在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8例,应用X线片评估术后异位...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及形成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因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在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8例,应用X线片评估术后异位骨化形成情况,并应用CT评估术后下胫腓联合复位情况,对性别、年龄、骨折AO-Denis-Weber分型、有无下胫腓前后軔带撕脱性骨块、术后下胫腓联合复位情况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11例发生下胫腓联合处异位骨化,发生率22.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下胫腓联合异位骨化形成的主要因素为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结论:下胫腓联合损伤后,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加上螺钉刚性固定是下胫腓联合异位骨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损伤 下胫腓联合螺钉 异位骨化
原文传递
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贤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第5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1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与对照组(8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灸理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1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与对照组(8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灸理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79.1%(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理疗 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