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与MRI诊断脊柱外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林歆 毕诗诚 +3 位作者 黄伟浪 吴光任 涂昌灼 陈国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并与最终手术等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T对92例脊椎外伤患者检查发现,89例患者表现出脊椎骨折,经CT检查发现101个骨折椎体,其中单发椎体85...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并与最终手术等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T对92例脊椎外伤患者检查发现,89例患者表现出脊椎骨折,经CT检查发现101个骨折椎体,其中单发椎体85例,占95.51%,MRI对92例脊椎外伤患者检查发现,90例患者表现出脊椎骨折,经MRI检查发现103个骨折椎体,其中有38个椎体骨折线可以清晰辨别(占36.89%),可以清晰辨认出的椎体碎骨片113个,明显低于CT的辨认数量。这表明CT组对绝大多数的骨折线可以清晰辨别,对显示椎体碎骨片方面明显优于MRI。MRI对软组织损伤、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等不同部位的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对脊柱外伤空间定位比较准确,并且也能很好地显示出外伤导致的脊髓病变和损伤,CT和MRI两种方法能够有效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联合头颈部TOF-MRA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光任 张礼鹃 +2 位作者 涂昌灼 黄伟浪 颜小群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弥散成像(DWI)与头颈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的联合应用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发病时间在6h内的患者20例,其中发病在4h内7例,4~6h内1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部横断面T... 目的探讨弥散成像(DWI)与头颈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的联合应用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发病时间在6h内的患者20例,其中发病在4h内7例,4~6h内1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部横断面T,WI、T,WI、DWI及横断面或冠状面FLAIR—T,WI成像、头部3D—TOF—MRA血管成像,部分患者进行颈部2D—TOF—MRA成像,分析常规序列成像、DWI及头颈部TOF—MRA血管成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发病在4h内的7例中,DWl只有3例示脑沟稍变浅,信号均无明显异常,但血管明显狭窄或闭塞;发病在4~6h内的13例中,DWI正常1例,血管明显狭窄;DWI呈散在斑点状及小片状稍高信号影2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及大脑中动脉全程均未见显示;DWI呈散在小片状较高信号影1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未见显示5倒,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及大脑中动脉全程未见显示2例,大脑中动脉回转段未见显示3例。结论DWI联合头颈部TOF—MRA可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能明确狭窄血管的位置及狭窄程度,有助于及时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弥散成像 时间飞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礼鹃 莫友发 +2 位作者 涂昌灼 吴光任 黎家识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征象,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MRI检查诊断,临床治疗证实为脊髓多发性硬化25例,分析其MRI征象。结果脊髓多发性硬化病灶分布颈段脊髓最多(13/25),其次为颈胸髓同时受累(9/25),胸髓受累(2/25),全身脊髓...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征象,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MRI检查诊断,临床治疗证实为脊髓多发性硬化25例,分析其MRI征象。结果脊髓多发性硬化病灶分布颈段脊髓最多(13/25),其次为颈胸髓同时受累(9/25),胸髓受累(2/25),全身脊髓受累(1/25)。MRI特征性表现为:大多数病变矢状位长度小于4个椎体,长度大于宽度;急性期病变局部脊髓肿胀,病灶呈斑片状、条带状;T1WI中等或界限模糊的稍低信号,T2WI为长短不一的条状高信号。轴位像病灶位于脊髓侧方和后方,一般小于脊髓截面1/2。静脉注射Gd-DTPA后,活动期病灶呈条状、片状强化,但强化区范围明显小于T2高信号灶范围。经激素正规治疗后病变脊髓恢复正常,强化程度减弱或无强化。结论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其诊断、治疗、随访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多发性硬化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法置管引流并硬化治疗肾囊肿 被引量:4
4
作者 黄伟浪 王有枝 +1 位作者 林歆 刘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70-167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外引流并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对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8~65岁)原发性肾囊肿患者进行了影像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及无水酒精硬化治疗。通过超声或CT引导行肾囊肿穿... 目的探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外引流并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对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8~65岁)原发性肾囊肿患者进行了影像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及无水酒精硬化治疗。通过超声或CT引导行肾囊肿穿刺,成功后在透视下注入造影剂进一步确定后,置管外引流并反复注射无水酒精行硬化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共38个囊腔。上极21个,下极10个,中极7个。囊肿术前长径最大8.5cm,最小4.5cm,平均5.5cm。穿刺38次,入路均自腰背部,成功率100%。放置5F多侧孔导管12根,7F引流管26根。经引流管共注射无水酒精169次,平均4.45次,平均每次的用量约25ml。随访1~6年,平均3.5年。除1例多囊肾的单个囊肿为有效外,其余37个囊肿全部消失,治愈率为9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法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并酒精硬化术治疗肾囊肿,成功率和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 皮下置管引流 硬化治疗 酒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脑小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光任 卢斐翠 +4 位作者 沈礼利 涂昌灼 余琦 陈伟琼 劳彩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2410-24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脑小血管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招募与观察组相匹配的非2型糖尿病志愿者200例为正常对照组,研究EPVS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通...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脑小血管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招募与观察组相匹配的非2型糖尿病志愿者200例为正常对照组,研究EPVS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通过发生率来明确EPVS与2型糖尿病脑小血管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也通过发生率来明确EPVS的MR评价可作为2型糖尿病脑小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指标。结果观察组EPVS检查率高于对照组,MMSE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VS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小血管病变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具有相关性;明确EPVS的MRI评价可作为2型糖尿病脑小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2型糖尿病 脑小血管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场强磁共振在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应用并与CT对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涂昌灼 吴光任 +2 位作者 张礼鹃 苗成喜 黎加识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6-17,共2页
目的评价高场强M RI在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 atom a ASDH)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253例颅脑损伤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伤后3天内行常规CT横切位扫描及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分析高... 目的评价高场强M RI在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 atom a ASDH)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253例颅脑损伤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伤后3天内行常规CT横切位扫描及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分析高场强M RI对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显示情况并与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 RI诊断323处ASDH阳性病灶中,常规CT扫描只显示其中63.2%(204/323);M RI和CT对总体阳性病灶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8 p<0.05);M RI诊断的阳性病灶中,随着血肿厚度的减少,CT对比M RI的显示率逐渐下降,在血肿<7.5m m时,CT显示范围在47.4~65.8%,血肿>7.5m m时,CT显示范围在71.4~86.0%。结论高场强M RI对ASDH显示清晰,诊断率较常规CT明显提高,血肿厚度越薄,优势越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骨超声、多层螺旋CT应用于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晓 李文安 毕诗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0期133-134,152,共3页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多层螺旋CT(MSCT)应用于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患者肌骨超声及MSCT影像特征,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早期、中期、晚期病变分别1例、5例、4例,超...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多层螺旋CT(MSCT)应用于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患者肌骨超声及MSCT影像特征,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早期、中期、晚期病变分别1例、5例、4例,超声发现在肱骨滑车近处肱三头肌肌腱纤维呈连续性中断,两断端中间呈不均质低回声,近侧断端肌腱回缩增厚,不规则、多层强回声,与边缘分界不清,MSCT显示早期呈条状肿块,边缘见斑点状稍高密度钙化灶,3例中期病变从内至外呈等-稍高-高密度"分层"征象,2例病变周围边缘呈弧形"蛋壳样"钙化,晚期病变边界清晰,累及骨皮质但髓腔不受累,周围无软组织肿块,1例显示分叶状骨化块,中央镂空为软组织。结论肌骨超声、MSCT应用于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能准确判断分期,指导临床确定最佳治疗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 多层螺旋CT 肱三头肌肌腱断裂 骨化性肌炎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腰椎终板modic改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光任 涂昌灼 +3 位作者 黄伟浪 陈伟琼 余琦 李芬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306-308,共3页
目的:分析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影像学征象,探讨MRI在腰椎终板modic改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的100例患者腰椎终板存在modic改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矢状面T2WI、T1WI及T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STIR... 目的:分析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影像学征象,探讨MRI在腰椎终板modic改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的100例患者腰椎终板存在modic改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矢状面T2WI、T1WI及T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STIR),并与X线检查进行对照,MRI检查与X线检查时间间隔在一周内,综合分析终板modic改变的信号特点及X线征象,通过双盲法进行modic改变分型并结果统一。结果:100例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患者中,共诊断modic改变381处病变。所有病例按modic分型标准分四个类型,即modicⅠ型,modicⅡ型,modicⅢ型及混合型,其中将混合型又分为混合型Ⅰ-Ⅱ型及混合型Ⅱ-Ⅰ型。所有病例中,modicⅠ型共有45处,占11.81%,Ⅱ型171处,占44.88%,Ⅲ型有12处,占3.15%,混合型Ⅰ-Ⅱ型有115处,占30.18%,混合型Ⅱ-Ⅰ型,有38处,占9.97%。结论:MRI可准确地诊断腰椎终板modic改变,在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该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MODIC改变 诊断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多平面和曲面重组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黎加识 张礼鹃 +2 位作者 吴光任 陈伟琼 林歆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证实的结直肠癌病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MPR和沿病变长径的CPR。将CT显示的影像特征与手术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证实的结直肠癌病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MPR和沿病变长径的CPR。将CT显示的影像特征与手术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SCT对浆膜层浸润的显示率为93.1%(27/29),淋巴结转移显示率为83.3%(5/6),远处脏器转移显示率为60.0%(3/5),肿块显示率为100.0%(36/36),肿瘤供血显示率为100.0%(23/23)。结论:MSCTMPR和CPR可以更好地显示病灶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独特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序列优化组合在创伤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黎加识 张礼鹃 +5 位作者 毕诗诚 陈国雄 涂昌灼 吴光任 黄伟浪 黄启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分析MR诊断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价值,探讨TBI患者MR一站式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260例TBI病例进行MR序列组合扫描,包括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LASH)、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 目的分析MR诊断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价值,探讨TBI患者MR一站式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260例TBI病例进行MR序列组合扫描,包括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LASH)、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比较MR序列组合和CT对各种类型TBI诊断的差异。结果脑实质内出血61例,MR显示61例,CT显示53例;硬膜下出血55例,MR显示55例,CT显示49例;硬膜外出血45例,MR显示45例,CT显示40例;脑挫(裂)伤35例,MR显示35例,CT显示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5例,MR显示31例,CT显示3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9例,MR显示29例,CT显示5例。MR序列组合准确显示病变256例,CT为209例,两者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R序列组合总体诊断敏感性高于CT。结论 MR序列组合(FLASH\FLAIR\T1WI\T2WI)诊断创伤性脑损伤明显优于CT,可列为TBI常规检查方法,实行TBI一站式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分型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光任 卢斐翠 +2 位作者 罗传铭 张礼鹃 涂昌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55-3657,共3页
目的:通过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与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的对比分析,探讨其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OCSP分型及扩散加权... 目的:通过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与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的对比分析,探讨其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OCSP分型及扩散加权成像、头部3D-TOF-MRA影像学检查,分析MRA的影像学表现并与OCSP分型进行对比。结果: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OCSP分型结果与MRA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各型符合率分别为TACI91.7%,PACI66.7%,POCI100%。结论:OCSP分型与TOF-MRA相互独立、相互补充,两者联合可及时指导临床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同时可显示血管的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及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OCSP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髋关节脱位CT诊断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志勇 苗成喜 陈冠秋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特点、合并症及半脱位形成的原因。资料与方法 测量 40例健康成人的髋关节间隙对照分析 34例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CT表现。结果 后脱位 15例占 44 .12 % ,中心型脱位 9例占2 6 .47% ,半脱位 8例占 2 3.5 3... 目的 探讨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特点、合并症及半脱位形成的原因。资料与方法 测量 40例健康成人的髋关节间隙对照分析 34例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CT表现。结果 后脱位 15例占 44 .12 % ,中心型脱位 9例占2 6 .47% ,半脱位 8例占 2 3.5 3% ,陈旧性脱位 2例占 5 .88%。结论 CT对发现外伤性髋关节脱位及其合并症能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髋关节脱位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伟浪 刘炽鸿 +1 位作者 王有枝 林歆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1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DSA、B超等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总结肿瘤在动脉期及门脉期的各种强化特征。结果 56例共发现88个病灶。平扫发现病灶7...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DSA、B超等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总结肿瘤在动脉期及门脉期的各种强化特征。结果 56例共发现88个病灶。平扫发现病灶71个(80.68%),可呈低、等或混杂密度,合并脂肪肝时可呈高密度。肝动脉期75个病灶(85.22%)不同程度强化,门脉期83个病灶(94.32%)呈低密度或不均匀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螺旋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伟浪 林歆 郭顺成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期177-179,187,共4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平扫的表现特征。结果 CT平扫结果显示:患者病灶...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平扫的表现特征。结果 CT平扫结果显示:患者病灶形态呈片状或类圆形、边界多不清楚的低密度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显示:(1)动脉期:25例患者病灶周围呈楔形或片状的肝段短暂强化,发生率为54.35%;(2)门静脉期:16例出现晕征,发生率为34.78%,20例出现蜂窝征及细网格征,发生率为43.48%,10例出现周边多囊征,发生率为21.74%;(3)延迟期:30例病灶范围比平扫时缩小,表现为持续强化征,发生率为65.22%。结论与常规CT比较,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三期具有特征性表现,对判断不典型肝脓肿的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更有利于提高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动态增强 不典型肝脓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各序列诊断创伤性脑损伤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黎加识 张礼鹃 +2 位作者 林歆 毕诗诚 陈国雄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46-348,357,共4页
目的:比较MRI各序列诊断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价值。方法:对260例TBI患者行MRI序列组合扫描,包括FLASH、FLAIR、SE T1WI、TSE T2WI,分析不同类型TBI的影像特点,比较各序列对病灶的显示率。结果:260例中,FLASH显示... 目的:比较MRI各序列诊断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价值。方法:对260例TBI患者行MRI序列组合扫描,包括FLASH、FLAIR、SE T1WI、TSE T2WI,分析不同类型TBI的影像特点,比较各序列对病灶的显示率。结果:260例中,FLASH显示244例(93.8%),FLAIR显示249例(95.8%),T2WI显示200例(76.9%),T1WI显示199例(76.5%),FLASH与FLAIR比较、T2WI与T1WI比较,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LASH、FLAIR分别与T2WI、T1WI相比,显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FLASH、FLAIR对TBI病变的显示优于T2WI、T1WI。结论:MRI各序列显示TBI病灶总体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FLAIR、FLASH、T2WI、T1WI。FLAIR、FLASH应作为MRI诊断TBI的首选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颅内出血 创伤性 磁共振成像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CT检查对肺部空腔性病变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歆 陈国雄 +2 位作者 黄伟浪 吴光任 涂昌灼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8期59-59,共1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4例肺部空腔性病变患者HR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HR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1.67%。其中肺气肿诊断率100.00%;肺嗜酸性...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4例肺部空腔性病变患者HR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HR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1.67%。其中肺气肿诊断率100.00%;肺嗜酸性肉芽肿诊断率75.00%;肺淋巴管肌瘤病诊断率80.00%。结论 HRCT对诊断肺嗜酸性肉芽肿、肺淋巴管肌瘤病及肺气肿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CT 肺气肿 肺嗜酸性肉芽肿 肺淋巴管肌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代平 莫友发 +1 位作者 陈伟琼 陈国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4期50-52,共3页
目的提高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认识,着重探讨LPMN对中心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的影响及其伴随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9例LPMN的CT表现。结果32个软骨结节,26例单发,3例多发;中心椎管狭窄27个,其中单纯中心椎管狭窄7个,伴一侧侧隐窝狭... 目的提高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认识,着重探讨LPMN对中心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的影响及其伴随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9例LPMN的CT表现。结果32个软骨结节,26例单发,3例多发;中心椎管狭窄27个,其中单纯中心椎管狭窄7个,伴一侧侧隐窝狭窄10个,伴一侧侧隐窝及椎间孔同时狭窄2个,伴双侧侧隐窝狭窄8个;单纯一侧椎间孔、侧隐窝同时狭窄5个。椎间盘突出13个,腰椎滑脱3例,双侧小关节半脱位1例,单侧小关节半脱位及黄韧带肥厚或骨化2例。结论CT不仅能准确反映LPMN对椎管的影响,而且还能明确伴随改变,并能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光任 涂昌灼 +2 位作者 黄伟浪 颜小群 张礼鹃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fast low angle shot,FLASH)序列成像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并分析14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影像资料,MR检查包括进行常规自旋回波T1WI(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FSE-T2WI)... 目的探讨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fast low angle shot,FLASH)序列成像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并分析14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影像资料,MR检查包括进行常规自旋回波T1WI(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FSE-T2W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FLASH序列及Gd-DTPA增强扫描,将FLASH图像与常规序列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14例海绵状血管瘤中,常规序列显示病灶21个,FLASH显示35个,明显多于常规序列,且显示更清楚。结论 FLASH序列成像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检出有高度敏感性,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小角度激发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下血管重建及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礼鹃 陈涛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后血管重建技术及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并进行二维及三维重建,包括表面覆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多平面投影法(MPR)、曲...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后血管重建技术及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并进行二维及三维重建,包括表面覆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多平面投影法(MPR)、曲面重建(CPR)及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结果SCTA横断面图像、MPR、CPR及CTVE均显示各例动脉夹层的真腔和假腔,剥离内膜及钙化,血栓亦能显示。MIP、及SSD能不同程度显示真腔和假腔及剥离内膜,能较好地显示主动脉病变的全貌,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MIP可清楚显示血管管壁钙化;MPR可以对病变进行任意角度重建和观察,清楚地显示附壁血栓、真假腔、破口、钙化和内膜片;CPR可将不在同一平面的结构显示在同一二维平面上,但不能显示结构的纵深关系;CTVE能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腔和假腔、剥离内膜及破口。结论应用SCTA的各种成像技术,以横断图像为基础,结合其MPR、MIP、CPR、SSD及CTVE,能够较全面地显示主动脉夹层,一定程度上取代创伤性DSA造影检查,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CT仿真 内窥镜技术 主动脉夹层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畸形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代平 陈冠秋 涂昌灼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3年第4期214-214,共1页
患者女,22岁,体格检查. 平片表现:右侧第3~6后肋近起始端分叉成二根肋骨,右侧第4~5后肋分叉部分联合.左侧第4、5后肋起始段部分联合.双侧肋骨排列欠对称、整齐;肋间隙部分增宽,部分变窄;肋骨未见骨质异常;心脏、双肺、膈肌未见异常(图1).
关键词 肋骨畸形 体格检查 X线平片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