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校学风建设的哲学思考——以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为例 |
海景龙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2015 |
1
|
|
2
|
实践性教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 |
李绍群
|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
2008 |
0 |
|
3
|
城市化浪潮与文化地理视域——论东莞文学与文化批评 |
许燕转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14 |
0 |
|
4
|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言使用状况研究——以东莞民办小学为例 |
张斌华
张媛媛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7
|
|
5
|
中国时尚文学与杜拉斯、村上春树、日本动漫 |
黄忠顺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6
|
后现代视野中的“世界文学” |
陈庆祝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7
|
“六朝”风调与“花间”词统——论《花间集》与词体文学特征的历史形成 |
余意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8
|
当前社会接受取向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黄忠顺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9
|
不可虚构原则与叙述方式——从叙述学视域看报告文学文体的基本规定性 |
黄忠顺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2 |
1
|
|
10
|
电影特效与文学 |
严前海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17 |
3
|
|
11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优质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徐海容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8 |
2
|
|
12
|
东莞木鱼歌词语考释 |
段观宋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9 |
2
|
|
13
|
大学生古典文学接受空间初探 |
谭多幸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4
|
论《仓颉密码》的文学想象 |
郑阿平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5
|
浪子回头的时刻--世纪之交“精英文学”创作回眸 |
黄忠顺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09 |
0 |
|
16
|
中唐宦官专权及对文学的影响 |
徐海容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7
|
论曾小春的儿童文学 |
黄忠顺
辛丽芳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8
|
东莞地名语言及文化研究——兼论言语社区理论在地名研究中的应用 |
张斌华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9
|
城市与媒介环境——东莞媒介生态受众因素分析 |
张艳红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11 |
0 |
|
20
|
东莞理工的门观文化 |
田根胜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