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慢性肾脏病(CKD)中溶质及电解质肾脏排泄分数(FEx)和肾功能的关系,比较CKD和急性肾损伤(AKI)患者FEx的差别。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诊治的具有完整血尿生化结果的CKD或AKI患者,分析估...目的:探索慢性肾脏病(CKD)中溶质及电解质肾脏排泄分数(FEx)和肾功能的关系,比较CKD和急性肾损伤(AKI)患者FEx的差别。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诊治的具有完整血尿生化结果的CKD或AKI患者,分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和FEx的关系,倾向得分匹配后比较CKD和AKI中FEx的差异。结果:研究纳入261例CKD和53例AKI患者。多数FEx随CKD进展进行性升高;钠、钾、氯、磷和尿酸的排泄分数(FENa、FEK、FECl、FEP和FEUA)与e GFR密切相关,并且建立了相对排泄分数(RFE)与e GFR的回归方程。AKI患者在e GFR-FEx散点图中与CKD患者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倾向得分匹配后发现e GFR≥60 m L/(min·1.73m^(2))和<60 m L/(min·1.73m^(2))时,CKD和AKI之间有显著差异的分别为尿素排泄分数(FEUN)和FEUA。FEUN<12.95%[曲线下面积(AUC)0.65,灵敏度70.0%,特异度57.1%]和FEUA>11.41%(AUC 0.74,灵敏度75.8%,特异度73.5%)分别为e GFR≥60 m L/(min·1.73m^(2))和<60 m L/(min·1.73m^(2))时诊断AKI的最佳截断值。结论:无论CKD还是AKI患者,e GFR对FEx均有显著影响,大多数FEx随e GFR降低而进行性升高。e GFR≥60 m L/(min·1.73m^(2))时FEUN<12.95%和e GFR<60 m L/(min·1.73m^(2))时FEUA>11.41%对区分CKD和AKI有诊断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口服磷酸钠盐导致的急性磷酸盐肾病(AP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1月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行肾活检诊断为APN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共纳入APN患者9例...目的:探讨口服磷酸钠盐导致的急性磷酸盐肾病(AP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1月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行肾活检诊断为APN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共纳入APN患者9例,其中男性7例,肾活检时年龄60.1±9.1岁。患者均因需行结肠镜检查口服磷酸钠盐,服药前血清肌酐(SCr)水平均在正常范围,1例无高危因素,其余8例存在2~4种高危因素(中位3种)。诊断急性肾损伤(AKI)时,SCr为257.24±63.65μmol/L;除1例血磷升高,余患者血钙、血磷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尿检无红细胞,仅2例出现少量蛋白尿。肾活检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管腔和间质中均观察到多处偏振光无折光性的嗜碱性钙盐沉积(全片共25~58处)。6例患者接受泼尼松(15~30 mg/d)治疗。中位随访14月,7例患者肾功能改善,但SCr均未恢复至正常范围,末次随访SCr为175.92±45.05μmol/L,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为36.33±12.83 m L/(min·1.73m^(2))。结论:口服磷酸钠盐导致的APN通常起病较为隐匿,肾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慎用磷酸盐洗肠液,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以提早识别和处理。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索慢性肾脏病(CKD)中溶质及电解质肾脏排泄分数(FEx)和肾功能的关系,比较CKD和急性肾损伤(AKI)患者FEx的差别。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诊治的具有完整血尿生化结果的CKD或AKI患者,分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和FEx的关系,倾向得分匹配后比较CKD和AKI中FEx的差异。结果:研究纳入261例CKD和53例AKI患者。多数FEx随CKD进展进行性升高;钠、钾、氯、磷和尿酸的排泄分数(FENa、FEK、FECl、FEP和FEUA)与e GFR密切相关,并且建立了相对排泄分数(RFE)与e GFR的回归方程。AKI患者在e GFR-FEx散点图中与CKD患者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倾向得分匹配后发现e GFR≥60 m L/(min·1.73m^(2))和<60 m L/(min·1.73m^(2))时,CKD和AKI之间有显著差异的分别为尿素排泄分数(FEUN)和FEUA。FEUN<12.95%[曲线下面积(AUC)0.65,灵敏度70.0%,特异度57.1%]和FEUA>11.41%(AUC 0.74,灵敏度75.8%,特异度73.5%)分别为e GFR≥60 m L/(min·1.73m^(2))和<60 m L/(min·1.73m^(2))时诊断AKI的最佳截断值。结论:无论CKD还是AKI患者,e GFR对FEx均有显著影响,大多数FEx随e GFR降低而进行性升高。e GFR≥60 m L/(min·1.73m^(2))时FEUN<12.95%和e GFR<60 m L/(min·1.73m^(2))时FEUA>11.41%对区分CKD和AKI有诊断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口服磷酸钠盐导致的急性磷酸盐肾病(AP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1月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行肾活检诊断为APN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共纳入APN患者9例,其中男性7例,肾活检时年龄60.1±9.1岁。患者均因需行结肠镜检查口服磷酸钠盐,服药前血清肌酐(SCr)水平均在正常范围,1例无高危因素,其余8例存在2~4种高危因素(中位3种)。诊断急性肾损伤(AKI)时,SCr为257.24±63.65μmol/L;除1例血磷升高,余患者血钙、血磷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尿检无红细胞,仅2例出现少量蛋白尿。肾活检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管腔和间质中均观察到多处偏振光无折光性的嗜碱性钙盐沉积(全片共25~58处)。6例患者接受泼尼松(15~30 mg/d)治疗。中位随访14月,7例患者肾功能改善,但SCr均未恢复至正常范围,末次随访SCr为175.92±45.05μmol/L,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为36.33±12.83 m L/(min·1.73m^(2))。结论:口服磷酸钠盐导致的APN通常起病较为隐匿,肾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慎用磷酸盐洗肠液,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以提早识别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