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建议
1
作者 李继婷 张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159-162,共4页
剖析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治疗病人出现的医护安全风险,并讨论积极主动的医护解决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医治的老年病人100例,按照医护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病人。对照组病人给予内分泌科基本医护,观察组病人... 剖析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治疗病人出现的医护安全风险,并讨论积极主动的医护解决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医治的老年病人100例,按照医护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病人。对照组病人给予内分泌科基本医护,观察组病人在剖析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治疗病人医护安全风险的基本上,给予医护安全风险针对性医护干预。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摔倒、错漏吃药、走失、感染、烫伤等医护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病人,P<0.05比较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人的临床医护满意率明显高过对照组病人,P<0.05较为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治疗病人针对其临床医护安全风险,给予针对性临床医护干预,可以明显减少临床医护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升病人的临床医护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 老年患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内分泌疾病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静 许邵莹 邵加庆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年第3期184-187,共4页
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位于人体胃肠道生态系统中,作为人体内一个隐藏的内分泌器官,肠道菌群失调不仅影响各种肠道疾病,还会导致代谢异常的发生,例如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内分泌... 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位于人体胃肠道生态系统中,作为人体内一个隐藏的内分泌器官,肠道菌群失调不仅影响各种肠道疾病,还会导致代谢异常的发生,例如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内分泌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其中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研究最多,被广泛关注,而对于其他内分泌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还认识不足。从内分泌各腺体角度总结和讨论当前的发现,以阐明肠道菌群在内分泌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可能会为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甲状腺 下丘脑及垂体 性腺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sick-day管理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新怡 王魏 +1 位作者 顾萍(综述) 邵加庆(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883,共5页
针对糖尿病患者,"sick-day"管理可预防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预后。"sick-day"泛指糖尿病患者因各种原因致血糖控制紊乱的时期,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酮症酸中毒或严重低血糖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国内... 针对糖尿病患者,"sick-day"管理可预防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预后。"sick-day"泛指糖尿病患者因各种原因致血糖控制紊乱的时期,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酮症酸中毒或严重低血糖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专业术语,但其管理理念及实践措施已得到广泛认可。文章主要就近年来sick-day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k-day 糖尿病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催乳素瘤的临床应对: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4
作者 王瑞风 叶小珍 +8 位作者 李建瑞 李静 李家亮 丛子翔 陆燕 吴楠 戈一峰 马驰原 邵加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7-1243,共7页
垂体催乳素瘤是常见的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一般首选药物治疗,主要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大部分催乳素瘤患者对DA反应良好,然而,仍有少数患者对DA表现出抵抗性、耐药性。DA抵抗型难治性催乳素瘤临床少见,但其治疗极其困难,即使是药物... 垂体催乳素瘤是常见的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一般首选药物治疗,主要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大部分催乳素瘤患者对DA反应良好,然而,仍有少数患者对DA表现出抵抗性、耐药性。DA抵抗型难治性催乳素瘤临床少见,但其治疗极其困难,即使是药物治疗联合多次手术和放射治疗,也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因此,规范难治性催乳素瘤的诊疗流程和路径、探索更为有效的多学科协作治疗策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临床针对难治性催乳素瘤常需要综合患者情况,更换其他种类的DA,或考虑手术、放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此过程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文献,系统论述了难治性催乳素瘤的治疗药物、手术及放射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期为难治性催乳素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催乳素瘤 多巴胺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雒丽 张浩利 +3 位作者 许永春 杨前勇 梁菁菁 欧阳晓春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8-23,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护理策略,并比较不同分型患者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1日至2020年3月16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四科二病区收治的34例老年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普通型20例(... 目的分析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护理策略,并比较不同分型患者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1日至2020年3月16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四科二病区收治的34例老年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普通型20例(普通组),重型/危重型14例(重/危重组)。结果34例患者中合并基础疾病者20例(58.82%);主要临床表现:乏力(34/34,100.0%)、咳嗽(28/34,82.3%)、发热(24/34,70.6%)、全身酸痛(12/34,35.3%)、气喘(8/34,23.5%)、胸闷(5/34,14.7%),其中重/危重组发热、全身酸痛、气喘和胸闷的比例高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呼吸频率低于重/危重组[(16±3)次·min-1比(34±4)次·min-1,t=6.240、P=0.003]。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22/34、64.7%)、D-二聚体(22/34,64.7%)、乳酸脱氢酶(LDH,16/34、47.0%)升高、淋巴细胞计数(L,14/34、41.2%)降低,其中重/危重组CRP、D-二聚体及LDH升高的比例高于普通组(均P<0.05),L降低的比例高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静息状态下指血氧饱和度高于重/危重组[(96.4±2.2)%比(90.2±2.7)%,t=3.038、P=0.037]。普通组治愈率高于重/危重组(100%和71.4%,χ2=6.5、P=0.01),且住院时间短于重/危重组[(12.4±5.5)d比(19.1±8.6)d,t=2.80、P=0.009)]。护理措施主要针对患者生命体征、氧疗、药物治疗、营养及心理状态进行干预。结论老年COVID-19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多见乏力、发热和咳嗽,实验指标多见L降低,CRP、D-二聚体和LDH升高。普通型患者治疗以抗病毒、氧疗及基础疾病的控制为主,注意患者饮食,心理干预重在倾听;重型/危重型患者加用高流量给氧、无创或有创辅助呼吸、激素、干细胞输注,重视营养治疗,心理干预重在鼓励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护理策略 回顾性分析 普通型 重型/危重型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体重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俊秀 孙中帅 +2 位作者 郑舟琴 王瑞风 杜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5-838,共4页
目的对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鲜有报道。文中旨在通过比较不同体重指数的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差异性,评估血糖波动与体重指数(BMI)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672例T2DM患者作... 目的对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鲜有报道。文中旨在通过比较不同体重指数的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差异性,评估血糖波动与体重指数(BMI)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672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MI的四分位将患者分为4组,收集各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尿酸、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及改良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通过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患者3 d内的血糖情况,计算血糖水平标准差(SBDG)、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分析BMI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结果血糖波动指标与BMI、HbA1c、HOMA-β均呈负相关,而与HOMA-IR呈正相关。与BMI第1、2四分位组相比,第3、4四分位组的患者血糖波动水平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红蛋白后,与第1四分位组比较,第4四分位组患者发生高血糖波动的风险减少(OR=0.594,95%CI:1.825~2.062)。结论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BMI有关。较大BMI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波动 体重指数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广谱抗生素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舟琴 王瑞风 +3 位作者 陈俊秀 孙中帅 臧璞 杜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78-683,共6页
目的肠道菌群的改变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文章旨在分析抗生素对小鼠糖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肠道菌群在广谱抗生素降低db/db糖尿病小鼠血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只C57BL/KsJ-db/db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生素组和对照组... 目的肠道菌群的改变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文章旨在分析抗生素对小鼠糖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肠道菌群在广谱抗生素降低db/db糖尿病小鼠血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只C57BL/KsJ-db/db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生素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抗生素组:以广谱抗生素[万古霉素10mg/(kg·d)、羧苄青霉素50mg/(kg·d)、甲硝唑50mg/(kg·d)、新霉素30mg/(kg·d)]处理;对照组:以1%纤维素钠溶液作安慰剂处理。每周记录1次小鼠的空腹血糖和体重,同时取小鼠粪便做16SrDNA基因测序分析,比较实验前后两组小鼠空腹血糖、体重、肠道菌群相对丰度、香浓指数(Shannon)、辛普森指数(Simpson)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变化。结果治疗5周后,抗生素组可显著降低d小鼠空腹血糖水平[(9.59±4.49)mmol/Lvs(19.71±8.74)mmol/L,P=0.016]。抗生素组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0.471±0.12)较对照组(0.177±0.12)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经抗生素处理的db/db小鼠显著改变了多个OTU聚类,抗生素组变形杆菌门、肠杆菌科、γ-变形杆菌纲、肠杆菌目显著增多。抗生素组较对照组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显著下降(3.135vs5.359,P<0.01),Simpson指数亦下降(0.794vs0.946,P<0.01)。结论广谱抗生素可以显著降低db/db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且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在广谱抗生素降低血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广谱抗生素 血糖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饥饿素对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展宏 臧璞 邵加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胃饥饿素对机体糖代谢的影响目前尚有争议。文中旨在通过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探究长期应用酰基化胃饥饿素和去酰基化胃饥饿素对小鼠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 目的胃饥饿素对机体糖代谢的影响目前尚有争议。文中旨在通过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探究长期应用酰基化胃饥饿素和去酰基化胃饥饿素对小鼠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高脂组、高脂+酰基化组、高脂+去酰基化组给予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对照组:标准饲料喂养,每日腹腔注射等渗盐水10 mL;高脂组:高脂饲料喂养,每日腹腔注射等渗盐水10 mL;高脂+酰基化组:高脂饲料喂养,酰基化胃饥饿素0.8 mg;高脂+去酰基化组:高脂饲料喂养,去酰基化胃饥饿素0.8 mg。16周后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分别于注射后0 min、30 min、60 min、120 min行尾静脉取血测定血糖,绘制血糖波动曲线并计算曲线下血糖面积。计算附睾脂肪指数。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空腹胰岛素、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高脂饮食6周后,高脂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14周、12周后,高脂+酰基化组和高脂+去酰基化组小鼠体重较高脂组明显减轻(P<0.05)。高脂+去酰基化组小鼠附睾脂肪质量[(0.92±0.32)g]较高脂组[(1.08±0.11)g]显著下降(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较高脂组显著降低(P<0.05)。高脂+酰基化组和高脂+去酰基化组胰岛素抵抗指数(4.94±1.27、4.08±1.35)、IL-6[(34.82±6.23)、(36.90±5.27)pg/mL]、TNF-α[(73.01±7.75)、(69.39±8.43)pg/mL]水平明显低于高脂组[(81.70±7.53)、(45.85±6.41) pg/mL、(81.70±7.5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组小鼠血清IL-6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长期应用酰基化和去酰基胃饥饿素均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和炎症水平,去酰基胃饥饿素能够降低肥胖小鼠内脏脂肪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化胃饥饿素 去酰基化胃饥饿素 肥胖 胰岛素抵抗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因子与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袁颜玉 郭青玉(综述) 邵加庆(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298,共6页
正常的内皮功能对于维持血管稳态至关重要,而脂肪因子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用于血管内皮,进而参与内皮功能的调节。现有研究证实,糖尿病诱发的脂肪因子谱的改变与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深入了解新型脂肪因子在糖尿病... 正常的内皮功能对于维持血管稳态至关重要,而脂肪因子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用于血管内皮,进而参与内皮功能的调节。现有研究证实,糖尿病诱发的脂肪因子谱的改变与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深入了解新型脂肪因子在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将为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文章主要就chemerin、apelin、vaspin等新型脂肪因子在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脂肪因子 内皮功能障碍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B_(12)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斌 臧璞 +1 位作者 郭展宏 邵加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维生素B_(12)(VitB_(12))是人类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参与DNA合成和细胞代谢。诸多研究表明VitB_(12)的缺乏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定期的检测与合理的补充VitB_(12)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文章主要就VitB_(12)... 维生素B_(12)(VitB_(12))是人类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参与DNA合成和细胞代谢。诸多研究表明VitB_(12)的缺乏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定期的检测与合理的补充VitB_(12)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文章主要就VitB_(12)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及VitB_(12)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糖尿病 相关性 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韦颖华 沈秋月(综述) 邵加庆(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2-448,共7页
数十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直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但是其存在局限性,特别是缺乏血糖变异性或低血糖风险的信息。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被定义为个体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的百分比,是一种来源于持续血糖监测(CGM)的简单... 数十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直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但是其存在局限性,特别是缺乏血糖变异性或低血糖风险的信息。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被定义为个体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的百分比,是一种来源于持续血糖监测(CGM)的简单直观的指标,可反映血糖控制整体情况。不断有研究证实TIR与HbA1c密切相关,并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相关,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评估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TIR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即多数研究提示TIR的降低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风险增高相关,进一步探讨了TIR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持续血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疗效的代谢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中帅 王瑞风 +2 位作者 刘隽 叶小珍 杜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不同的患者使用利拉鲁肽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文章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拉鲁肽治疗后的疗效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9月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的57例患有2型糖尿病,且首次使用利拉鲁肽治疗患... 目的不同的患者使用利拉鲁肽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文章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拉鲁肽治疗后的疗效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9月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的57例患有2型糖尿病,且首次使用利拉鲁肽治疗患者临床资料。以患者临床指标为依据,适当调整利拉鲁肽的用药剂量,其初始剂量为每日0.6 mg,最大剂量不能超过1.8 mg/d,观察时间设定为8周。收集治疗前相关临床数据,随访用药8周后的空腹血糖及空腹体重数据,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利拉鲁肽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利拉鲁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8.0±2.4)mmol/L vs(6.9±1.8)mmol/L]及体重[(80.4±11.6)kg vs(76.5±11.4)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单核细胞计数和钠离子浓度与血糖下降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利拉鲁肽降糖、减重疗效显著,特别是胰岛B功能指数越高,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越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糖下降水平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ILE和Epi-LASIK术后1年患者视觉质量及眼内散射情况——基于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祥菲 赵明 +2 位作者 陆燕 王春红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4-558,共5页
目的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去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 目的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去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后1 a患者视觉质量及眼内散射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眼患者95例(189眼)。按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52例(103眼),去瓣Epi-LASIK组43例(86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a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内客观散射指数(OSI)、MTF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100%、20%、9%对比度的OQAS值(OV100%、OV20%、OV9%)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术后1 a,SMILE组和去瓣Epi-LASIK组UCVA较术前均显著提高(均为P<0.05);但两组间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两组BCVA与术前相比以及两组间相比差异不大,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a,SMILE组和去瓣Epi-LASIK组的有效系数分别为1.039和1.038,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066和1.046。术后1 a,两组患者OS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MTF cutoff和SR略高于去瓣Epi-LASIK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另外,两组患者OV100%、OV20%、OV9%值随图像对比度的降低均有依次递减的趋势,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a,SMILE组中,OSI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R呈负相关;MTF cutoff与年龄呈负相关,与SR呈正相关,而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无相关性。去瓣Epi-LASIK组中,OSI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R呈负相关;MTF cutoff与年龄成负相关,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R呈正相关。术后1 a,SMILE组和去瓣Epi-LASIK组的手术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分别为(9.52±0.80)分和(9.26±0.99)分(总分为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眩光(1.090±0.930)分和干涩感(1.126±1.152)分的评分低于去瓣Epi-LASIK组分别为(1.490±1.200)分和(1.861±1.4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SMILE与去瓣Epi-LASIK矫正近视安全有效,术后患者都可获得良好的视力及视觉质量。其中患者对SMILE术后眩光和干涩感控制效果的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 去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12A3基因杂合突变致青少年Gitelman综合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窦为娟 王瑞风 +2 位作者 沈业琴 李洁 杜宏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4-197,180,共5页
18岁男性,病程3年,以乏力症状起病,辅助检查提示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低镁血症、低氯血症、低尿钙、高尿钾,高肾素、醛固酮水平,基因检测发现SLC12A3基因突变新位点,诊断为Gitelman综合征,予以补钾治疗后乏力症状缓解。
关键词 GITELMAN综合征 低血钾 代谢性碱中毒 SLC12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致黑毛舌1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棠 黄晓晖 王瑞风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56-357,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55岁,2020年11月16日因"胸闷、恶心伴呕吐5天余",以"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住重症医学科。病程中患者精神状态、饮食、睡眠较差,入院后予补液、降糖等对症处理。11月19日转入内分泌科继续... 1病例资料患者,女,55岁,2020年11月16日因"胸闷、恶心伴呕吐5天余",以"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住重症医学科。病程中患者精神状态、饮食、睡眠较差,入院后予补液、降糖等对症处理。11月19日转入内分泌科继续治疗。患者否认其他疾病及手术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入科体检:T 36.2℃,P 117次/min,R 26次/min,BP 130/80 mmH g;口腔黏膜及舌苔均正常,其余亦未见明显异常。入科后给予补液、补钾、胰岛素降糖等对症治疗。11月20日加用盐酸二甲双胍片0.75 g,po,bid;磷酸西格列汀片0.1 g,po,qd降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黑毛舌 药品不良反应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布司他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棠 王瑞风 周翠松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以加强非布司他用药监护,促进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例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应用非布司他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进行关联性评价及文献分析。结果患者先后2次服用非布司他...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以加强非布司他用药监护,促进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例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应用非布司他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进行关联性评价及文献分析。结果患者先后2次服用非布司他片40 mg qd,约4周后均出现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最低值分别为2.74×10^(9)/L、0.69×10^(9)/L,均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非布司他可引起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该不良反应可能与免疫介导及直接毒性有关,此外,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为该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危人群。临床药师在非布司他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护,尤其是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警惕该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药物安全有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 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糖及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小鼠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菲 叶鹏 杜宏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768-770,774,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小鼠的甲状腺激素变化并探讨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22只,挑选12只建立血糖波动模型作为血糖波动组(DF组,n=12),剩余10只则为持续性高血糖组(D组,n=10),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n=12)。六周末用血糖仪监...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小鼠的甲状腺激素变化并探讨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22只,挑选12只建立血糖波动模型作为血糖波动组(DF组,n=12),剩余10只则为持续性高血糖组(D组,n=10),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n=12)。六周末用血糖仪监测各组小鼠全天血糖并计算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次日处死小鼠,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甲状腺激素指标,及脱碘酶1(ID1)的活性。结果⑴三组小鼠的一般特征比较:实验六周后,D组和DF组小鼠的食量和水量相对于C组有了显著的上升,其中D组小鼠最为明显。与C组相比,D组小鼠的HbA1c显着升高;DF组的HbA1c虽然较高,但与C组相比无显着差异;C组小鼠的血糖波动指标最低,D组较大,DF组最大。⑵D与DF组小鼠的F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均较C组降低。⑶六周末,DF和D组的肝脏ID1活性均低于C组小鼠。结论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及血糖波动可能通过抑制肝脏脱碘酶1活性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甲状腺激素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波动 脱碘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酰基化胃饥饿素对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的抗疲劳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展宏 臧璞 +2 位作者 郭青玉 杨翠华 邵加庆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究去酰基化胃饥饿素(DAG)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肥胖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36只6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NC)组、高脂(HFD)组、HFD+DAG组(每组各12只),分别予以标准饲料(NC组)、高脂饲料(HFD组、HFD+DAG组)喂养,并给予每日... 目的探究去酰基化胃饥饿素(DAG)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肥胖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36只6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NC)组、高脂(HFD)组、HFD+DAG组(每组各12只),分别予以标准饲料(NC组)、高脂饲料(HFD组、HFD+DAG组)喂养,并给予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C组,HFD组)和DAG(HFD+DAG组)。喂养16 w后行力竭测试和负重游泳实验,随后处死小鼠取血检测血清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水平;留取肝脏和股四头肌测定肝糖原和肌糖原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HFD组体重上升,腓肠肌和股四头肌指数下降,力竭运动距离和游泳力竭时间均缩短,血清BUN、LA水平升高,血清LDH、肝糖原、肌糖原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HFD组相比,HFD+DAG组力竭运动距离和游泳力竭时间延长,血清BUN、LA水平下降,血清LDH、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长期应用DAG有助于提高肥胖小鼠的运动耐力与抗疲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饥饿素 肥胖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PD-1治疗贲门癌诱发的1例糖尿病酮症的用药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窦为娟 刘隽 +2 位作者 王瑞风 梁菁菁 杜宏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1年第2期140-142,共3页
报道1例使用ICI治疗晚期贲门癌后出现1型糖尿病(T1DM)的病例。患者为72岁男性,因贲门癌接受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治疗,用药治疗9周后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纳差,4周后进展为糖尿病酮症,血糖升高至40.3 mmol·L^(-1),HbA1C... 报道1例使用ICI治疗晚期贲门癌后出现1型糖尿病(T1DM)的病例。患者为72岁男性,因贲门癌接受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治疗,用药治疗9周后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纳差,4周后进展为糖尿病酮症,血糖升高至40.3 mmol·L^(-1),HbA1C9.4%,空腹及75 g糖负荷后血清C肽均<0.1 ng·mL^(-1),胰岛相关抗体均阴性,诊断为PD-1抑制剂相关T1DM,予以胰岛素降糖治疗。同时查阅文献,求证循证医学,总结抗PD-1相关T1DM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期临床能对该类不良反应作出早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 1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达格列净致多次酮症酸中毒及酮症患者的药学监护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棠 赵珩 +1 位作者 王瑞风 周翠松 《中南药学》 2023年第9期2501-2503,共3页
本文报道了1例达格列净引起的血糖正常的酮症酸中毒的病例,患者先后4次服用达格列净片10 mg qd后出现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均经补液、胰岛素降糖等对症处理后好转。临床药师对该病例进行关联性评价及文献分析,探讨达格列净致糖尿病... 本文报道了1例达格列净引起的血糖正常的酮症酸中毒的病例,患者先后4次服用达格列净片10 mg qd后出现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均经补液、胰岛素降糖等对症处理后好转。临床药师对该病例进行关联性评价及文献分析,探讨达格列净致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原因,以加强用药监护,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正常血糖的酮症酸中毒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