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瘦素与皮肤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吴逸凡 孔庆涛 桑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2-256,共5页
脂肪因子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脂质和糖类代谢、炎症反应、凝血过程与血管稳态的调节。瘦素是脂肪因子中的一种,现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在不同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多种皮肤疾病的治疗靶点... 脂肪因子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脂质和糖类代谢、炎症反应、凝血过程与血管稳态的调节。瘦素是脂肪因子中的一种,现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在不同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多种皮肤疾病的治疗靶点。该文主要对瘦素在皮肤及附属器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多种皮肤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因子 瘦素 皮肤病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疖肿型皮肤蝇蛆病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锦 邓德权 桑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67-668,共2页
报告1例疖肿型皮肤蝇蛆病。患者男,因全身多处红色结节伴痒痛感10天就诊,体格检查显示结节开口处有虫体。结节处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灶性糜烂坏死,真皮及皮下脂肪内多量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予手术完整取出... 报告1例疖肿型皮肤蝇蛆病。患者男,因全身多处红色结节伴痒痛感10天就诊,体格检查显示结节开口处有虫体。结节处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灶性糜烂坏死,真皮及皮下脂肪内多量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予手术完整取出虫体后皮损逐渐好转。最终诊断为疖肿型皮肤蝇蛆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蛆病 皮肤 疖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干燥瘙痒,该如何用药
3
作者 董小平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3年第2期44-44,共1页
瘙痒症,是指临床上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疾病,是冬季常见病、多发病。冬季因为气温低,人体皮肤血管常处于收缩状态,皮下的汗腺、皮脂腺分泌的能够滋润皮肤的物质明显减少,因此常会出现干燥、紧绷感,严重一些会有瘙痒、... 瘙痒症,是指临床上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疾病,是冬季常见病、多发病。冬季因为气温低,人体皮肤血管常处于收缩状态,皮下的汗腺、皮脂腺分泌的能够滋润皮肤的物质明显减少,因此常会出现干燥、紧绷感,严重一些会有瘙痒、脱皮、皲裂等不适症状。尤其是老年人,皮肤呈萎缩退化性改变,症状相对更严重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血管 收缩状态 瘙痒症 皮肤干燥 皮肤疾病 退化性 不适症状 皮肤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报素家族在抗真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安彬祎 吴莹莹 +3 位作者 王晓宇 吴玉冰 刘海波 桑红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72-78,82,共8页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除了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被免疫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athoge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外,被感染或损伤的细胞可以释放一类称为警报素(alarmins)家族的分子...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除了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被免疫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athoge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外,被感染或损伤的细胞可以释放一类称为警报素(alarmins)家族的分子,如IL-1α、IL-33、S100、ATP、防御素(defensins)等,该家族分子可被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相应的受体识别,继而影响后续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警报素家族分子是损伤的通用标志,也是免疫系统的早期预警信号,其参与白细胞趋化、多种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等过程,从而在决定免疫应答类型中发挥关键作用。近来诸多研究发现警报素也参与了机体抗真菌免疫应答的过程,并且在抵御部分常见真菌感染中至关重要。该文主要就细胞核来源(IL-1α、IL-33、HMGB-1)、细胞浆来源(S100、ATP)及细胞器来源(α和β防御素、LL-37)的警报素在抗白念珠菌、烟曲霉、新生隐球菌这三种机会致病真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报素 免疫应答 白念珠菌 新生隐球菌 烟曲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及头皮疾病微生物组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吴逸凡 孔庆涛 桑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0-503,共4页
近年来,皮肤表面微生物组及其在皮肤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关注。研究表明,皮肤与免疫系统持续进行物质交换,毛囊在皮肤中拥有独特的解剖学部位,并具有独特的免疫学特征和高度易感性,其上层免疫细胞运动较强且存在对毛发循环至关重要的免疫... 近年来,皮肤表面微生物组及其在皮肤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关注。研究表明,皮肤与免疫系统持续进行物质交换,毛囊在皮肤中拥有独特的解剖学部位,并具有独特的免疫学特征和高度易感性,其上层免疫细胞运动较强且存在对毛发循环至关重要的免疫赦免位点。因成分和渗透深度的不同,微生物群既可引感染,也可能引起微炎症并在慢性炎症性头皮疾病中发挥作用。微生物群可能参与了毛发周期的调节和免疫细胞的成熟。该文讨论了近期毛囊微生物组、免疫学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分析微生物在头皮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发 微生物 细菌 免疫系统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
6
作者 杨瑞 邓东灵 +2 位作者 许洁 骆颖之 桑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对一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探索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患儿毛发稀疏的疗效。方法:收集患儿及其家庭成员临床资料及外周血,用二代测序检测致病基因,对二代测序得到的结果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以剥脱性CO2点阵... 目的:对一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探索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患儿毛发稀疏的疗效。方法:收集患儿及其家庭成员临床资料及外周血,用二代测序检测致病基因,对二代测序得到的结果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以剥脱性CO2点阵激光治疗患儿毛发稀疏。结果:基因检测发现患儿及其母亲EDA基因编码序列第1075位核苷酸发生一个杂合突变c.1075A>G(p.K359E),该突变在HGMD专业版数据库中未见报道,为新突变。CO2点阵激光治疗对患儿毛发稀疏的改善不明显。结论:在该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中检测到一个EDA基因的新突变c.1075A>G(p.K359E),CO2点阵激光不适用于该病毛发稀疏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 基因突变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毛发稀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皮炎外瓶霉感染流行现状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信霖 洪南 +6 位作者 张超 蔡良奇 李新华 邓淑文 潘炜华 陈敏 廖万清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分析皮炎外瓶霉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提高皮炎外瓶霉感染的诊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荟萃分析的方法,分析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皮炎外瓶霉感染病例的国籍、性别、年龄分布、危险因素、发病部位、临床表现、诊... 目的分析皮炎外瓶霉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提高皮炎外瓶霉感染的诊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荟萃分析的方法,分析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皮炎外瓶霉感染病例的国籍、性别、年龄分布、危险因素、发病部位、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及预后等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皮炎外瓶霉感染在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均可发生,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10∶1.00,最常发病年龄段为51~60岁,肺(27.90%,17/61)为最常受累的器官,但不同地域的病例感染器官存在差异。约半数(47.54%,29/61)病例伴有各种免疫抑制的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皮炎外瓶霉感染的临床确诊主要依赖培养和分子鉴定,系统感染患者推荐联合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作为抗真菌治疗方案。结论近年来皮炎外瓶霉感染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肺部为系统感染患者最常受累的器官,诊断主要依赖于真菌培养。加强皮炎外瓶霉菌株的药敏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提高皮炎外瓶霉感染的临床诊治水平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外瓶霉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暗色丝孢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反常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一例
8
作者 何艳艳 马骁 +4 位作者 王雯竹 李诚让 王宝玺 惠云 徐浩翔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第6期379-381,共3页
23岁男性患者,项部、胸部及臀部毛囊性炎性丘疹、结节、脓肿伴瘢痕5年。家族成员有类似皮损表现。皮肤科情况:项部多发炎性丘疹、结节、脓肿,可挤出脓性分泌物,胸部散在红色丘疹、结节,臀部可见脓肿贯通形成窦道,伴白色条索样或萎缩性... 23岁男性患者,项部、胸部及臀部毛囊性炎性丘疹、结节、脓肿伴瘢痕5年。家族成员有类似皮损表现。皮肤科情况:项部多发炎性丘疹、结节、脓肿,可挤出脓性分泌物,胸部散在红色丘疹、结节,臀部可见脓肿贯通形成窦道,伴白色条索样或萎缩性瘢痕形成。项部皮损组织病理:毛囊周围及真皮上部可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炎性细胞浸润。基因测序显示NCSTN基因第11外显子第1300位胞嘧啶突变为胸腺嘧啶(c.1300C>T),导致第434位密码子由CGA(精氨酸)变为TGA(终止密码子)。家族中其他患者有相同突变,未患病成员及50名正常对照均未发现上述突变。诊断:反常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治疗: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4周后,患者炎性丘疹及分泌物明显改善,部分皮损留有瘢痕。随访3个月,项部、胸部及臀部皮损较稳定,背部有部分新发炎性丘疹及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反常性 化脓性汗腺炎 呆蛋白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早发雄激素性脱发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柯含 孔庆涛 +2 位作者 陈欢 刘芳 桑红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第6期326-330,共5页
目的分析男性早发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的脂质谱,探讨其与脱发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组为男性早发AGA,对照组为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分别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以及AGA严重程度间的常规脂质谱以及血浆致... 目的分析男性早发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的脂质谱,探讨其与脱发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组为男性早发AGA,对照组为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分别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以及AGA严重程度间的常规脂质谱以及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等。结果病例组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sd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AGA的sd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GA严重程度与sd LDL(r_(s)=0.402,P=0.000)呈显著正相关;病例组与对照组以及AGA严重程度间Apo E基因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Apo E基因型间sd LDL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男性早发AGA与血脂水平存在相关性;sd LDL与AGA严重程度显著正相关,可能作为预测早发AGA患者高脂血症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发 雄激素性 男性 血脂水平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影响紫杉醇诱导神经痛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月荣 张丽萍 +2 位作者 章阳 贾宏彬 陈珍珍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紫杉醇诱导神经痛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方法随机区组设计将32只雄性大鼠分为4组:空白组、安慰剂组、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吡格列酮拮抗剂(GW9662)组,每组8只。空白组大鼠在第1、3、5、7天,腹腔注射等渗盐水(1 mL/kg)...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紫杉醇诱导神经痛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方法随机区组设计将32只雄性大鼠分为4组:空白组、安慰剂组、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吡格列酮拮抗剂(GW9662)组,每组8只。空白组大鼠在第1、3、5、7天,腹腔注射等渗盐水(1 mL/kg),其余组大鼠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制备紫杉醇诱导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第7天测定大鼠冷缩足反应阈值(TNCW)后,吡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吡格列酮(10 mg/kg),连续7 d;拮抗剂组大鼠在吡格列酮给药前30 min腹腔注射GW9662(2 mg/kg);安慰剂组腹腔连续7 d注射赋形剂(2 mL/kg)。所有大鼠于干预前、干预后第1、3、5、7、9、11、13、14天测定冷缩足反应阈值;第14天检测腰脊髓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脊髓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腹腔注射紫杉醇各组大鼠TNCW次数明显增加(P<0.05),成模各组大鼠脊髓L5脊髓中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安慰剂组比,在注射吡格列酮后治疗组大鼠TNCW次数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L5脊髓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5);拮抗剂组与安慰剂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大鼠L5脊髓腰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GFAP的mRNA表达水平(92.88±8.15)相比,安慰剂组、治疗组、拮抗剂组(258.63±9.41,191.25±6.45,251.25±4.13)明显升高(P<0.05);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GFAP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拮抗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抑制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和TNF-α、IL-1β的表达、改善紫杉醇诱导的大鼠冷痛觉过敏,可能与PPARγ活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 PPARΓ 痛觉过敏 胶质细胞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在新生隐球菌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薪元 孔庆涛 桑红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67-171,共5页
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C.neoforman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土壤、鸽粪等自然环境中的机会性致病酵母菌,在易感患者中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脑膜脑炎,病死率和致残率高[1]。全球每年约有近25万例新生隐球菌感染病例,其中约18.1万人... 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C.neoforman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土壤、鸽粪等自然环境中的机会性致病酵母菌,在易感患者中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脑膜脑炎,病死率和致残率高[1]。全球每年约有近25万例新生隐球菌感染病例,其中约18.1万人死亡[2]。近20年来,我国的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但是隐球菌病的治疗药物种类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基因枪 电转化 CRSIPR-Cas9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信行模式教育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家俊 张月荣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S01期12-12,共1页
目的:观察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评疼痛控制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有效咳嗽... 目的:观察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评疼痛控制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有效咳嗽、情绪受疼痛影响程度及满意度比较。采用疼痛数字分级评分(NRS)法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疼痛控制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自评疼痛控制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有效咳嗽、情绪受疼痛影响程度及满意度比较,对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银颗粒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TNF-α、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芳 倪杏艳 刘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消银颗粒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TNF-α、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血热型银屑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阿维A胶囊,研究组口服阿维A胶囊联合消银颗粒,均治疗... 目的探讨消银颗粒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TNF-α、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血热型银屑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阿维A胶囊,研究组口服阿维A胶囊联合消银颗粒,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17、IL-22、TNF-α、VEGF水平及PASI指数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及血清IL-17、IL-22、TNF-α、VEGF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35.29%)(P<0.05)。结论消银颗粒联合阿维A胶囊可抑制血热型银屑病患者炎症反应,减轻内皮损伤,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热型 消银颗粒 阿维A胶囊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基底细胞癌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利明 马晓青 李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第11期727-728,共2页
患者,男,73岁。左侧阴囊肿物1年余,溃疡1个月。左侧阴囊肿物组织病理符合基底细胞癌。予左侧阴囊肿物扩大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7个月无复发及转移。
关键词 阴囊 基底细胞癌 扩大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预防康复治疗进展
15
作者 丁沭玲 张月荣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S01期166-166,F0003,共2页
乳腺癌需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淋巴结清扫。术后多数患者上肢的慢性淋巴水肿,轻者可随侧支循环的建立而缓解,严重者会导致上肢外观硬肿、麻木沉重感等,容易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2]。我们将对乳腺癌... 乳腺癌需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淋巴结清扫。术后多数患者上肢的慢性淋巴水肿,轻者可随侧支循环的建立而缓解,严重者会导致上肢外观硬肿、麻木沉重感等,容易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2]。我们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护理及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慢性淋巴水肿 上肢淋巴水肿 乳腺癌根治手术 淋巴结清扫 硬肿 沉重感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型天疱疮误诊为坏疽性脓皮病1例
16
作者 惠云 陈珍珍 +3 位作者 陈军 孔庆涛 曾梅华 桑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86-487,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71岁。因双腋下斑块、脓疱、糜烂及渗出2个月,于2018年7月26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腋下出现肥厚性斑块、脓疱、糜烂及渗出,曾就诊于外院,拟诊“湿疹”,治疗(具体不详)后无好转,于我科门诊诊断“... 1病历摘要患者女,71岁。因双腋下斑块、脓疱、糜烂及渗出2个月,于2018年7月26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腋下出现肥厚性斑块、脓疱、糜烂及渗出,曾就诊于外院,拟诊“湿疹”,治疗(具体不详)后无好转,于我科门诊诊断“坏疽性脓皮病,皮肤感染”,给予莫西沙星、头孢丙稀分散片(具体剂量不详)治疗2周,皮损无好转,且逐渐扩大,累及双侧腋下整个区域,病程中皮损无疼痛。既往原发性高血压史,血压控制可。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心肺腹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腋下可见肥厚性斑块,表面渗出及结痂,右上肢近腋窝处可见环状脓疱,表面渗出及结痂,痂下可见潮红的基底面(图1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增殖型 坏疽性脓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军民融合对未来海上救援的促进作用
17
作者 王立群 颜文良 徐晓莉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695-697,共3页
目的更好地加强海上救援能力建设,探讨深度军民融合对未来海上救援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分析海上救援的现状和军民海上救援力量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海上救援深度军民融合的方法,得出深度军民融合对海上救援的可操作性和必要性。结果海上救... 目的更好地加强海上救援能力建设,探讨深度军民融合对未来海上救援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分析海上救援的现状和军民海上救援力量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海上救援深度军民融合的方法,得出深度军民融合对海上救援的可操作性和必要性。结果海上救援深度军民融合能在救援能力、救援装备研发、海上救援立法、舆情管控、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巨大促进作用。结论深度军民融合对未来海上救援意义重大。加强军民融合在海上救援方面的深度,建立完善的深度军民融合体系,进一步增强海上救援能力,保卫国家和个人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军民融合 海上救援 救援能力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非典型烟曲霉临床株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和形态异常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18
作者 姜媛 张彩云 +1 位作者 孔庆涛 桑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第6期337-342,共6页
目的:比较两株白色不产孢烟曲霉临床株(A1j和A2j)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及形态异常产孢基因与Af293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改良的琼脂稀释药敏实验方法检测A1j和A2j与模式对照菌Af293对伏立康唑(VRC)、伊曲康唑(ITC)和两性霉素B(AMB)的敏感性... 目的:比较两株白色不产孢烟曲霉临床株(A1j和A2j)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及形态异常产孢基因与Af293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改良的琼脂稀释药敏实验方法检测A1j和A2j与模式对照菌Af293对伏立康唑(VRC)、伊曲康唑(ITC)和两性霉素B(AMB)的敏感性。采用PCR和RT-PCR的方法对A1j和A2j产孢相关基因brlA和wetA进行检测。结果:抗真菌试剂可抑制Af293、A2j和A1j的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孢诱导6h后,Af293中brlA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上升,而A1j和A2j中对应的产孢基因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brlA基因测序结果示A1j菌株无突变,A2j存在TCCT碱基缺失。结论:非典型烟曲霉A1j和A2j与标准株Af293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面没有差异,A2j存在形态异常产孢基因brlA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孢子 黑色素 药敏试验 产孢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治疗,不只有激素
19
作者 董小平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2年第2期43-43,共1页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通常覆银白色鳞屑的红色丘疹和斑块为特征,因其反复发作,很难根治,又有“皮肤不死癌症”之称。它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局部治疗、物理治疗、系统治疗和生物制剂治疗等。银屑病最主要受累的就是皮肤,外用药...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通常覆银白色鳞屑的红色丘疹和斑块为特征,因其反复发作,很难根治,又有“皮肤不死癌症”之称。它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局部治疗、物理治疗、系统治疗和生物制剂治疗等。银屑病最主要受累的就是皮肤,外用药直接作用于皮肤,自然成为治疗银屑病最重要的武器,而且往往没有明显的全身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鳞屑 红色丘疹 银屑病 生物制剂 外用药 物理治疗 牛皮癣 局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毛囊炎,选对药很重要
20
作者 董小平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0年第10期40-41,共2页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皮肤平均体表的面积有将近两个平方(约1.75m2)。皮肤不只是我们肉眼看到的这一层,皮下还包括毛囊、腺体及专门的感官结构,起到保护、平衡及传递感觉的作用。这么大的面积,加上复杂的结构,自然可以想到皮...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皮肤平均体表的面积有将近两个平方(约1.75m2)。皮肤不只是我们肉眼看到的这一层,皮下还包括毛囊、腺体及专门的感官结构,起到保护、平衡及传递感觉的作用。这么大的面积,加上复杂的结构,自然可以想到皮肤病种类的繁多。不同皮肤问题的药物治疗方案自然也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方案 毛囊炎 皮肤病 成年人 皮下 体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