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实施方法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蒋琪霞 王桂玲 +12 位作者 汤雨佳 彭青 薛嘉宇 黄秀玲 谷宇 李欢 邵嫣然 宋思平 董珊 吴磊 刘晓晴 魏巍 朱冬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针对疫情防控要求,成立应急小组,通过微信咨询、好大夫网站、伤口课堂微信公众平台三个途径进行网上伤口门诊(简称线...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针对疫情防控要求,成立应急小组,通过微信咨询、好大夫网站、伤口课堂微信公众平台三个途径进行网上伤口门诊(简称线上门诊)。采取责任护士、中级和高级职称国际造口治疗师三级质量管理模式确保专业护理质量,专人收集数据、及时答复患者提问。4周后,按就诊人数10%随机匿名在线测评满意度。结果:线上服务29天共计200人,560人次,伤口治愈有效率为79.50%、慢性伤口维持率为10.00%、脱落率为10.50%,与2019年2月线下门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上门诊的患者来源更广(P<0.001),线上门诊满意度为100%。结论:线上门诊可行、有效,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进行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计算机 诊疗模式 伤口感染 家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伤口患者皮肤清洗现况及原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8 位作者 刘晓晴 李来娟 白育瑄 薛嘉宇 彭青 黄秀玲 谷宇 朱守林 谭挺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9期646-650,654,共6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伤口患者皮肤清洗现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皮肤清洗方案、促进创伤愈合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设计横断面描述性研究及问卷,调查2020年1月18日—2月18日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宿迁市人民医院骨科、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伤口... 目的分析创伤性伤口患者皮肤清洗现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皮肤清洗方案、促进创伤愈合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设计横断面描述性研究及问卷,调查2020年1月18日—2月18日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宿迁市人民医院骨科、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伤口门诊和外科病房的各类创伤性伤口患者,入选者经知情同意后自愿参与,通过手机“问卷星”调研问卷链接或二维码扫码完成在线问卷的调研及提交,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居住情况、致伤原因、伤口气味和疼痛、活动能力、伤后皮肤清洁方法、每周清洗频率和每次清洗时间及不清洗的原因等。使用Epidata 3.0软件双人录入,核对建立数据库,SPSS软件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伤口皮肤清洗现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剔除2份无效问卷,共收到391例有效数据问卷,男性、女性各占47.83%(187例)和52.17%(204例),年龄18~100岁,平均52.7岁。伤口持续时间<30d和≥30d者各占48.85%(191例)和51.15%(200例)。致伤原因:手术切口感染和物理性创伤各占55.50%(217例)和44.50%(174例)。活动能力:自主活动、轮椅活动和卧床分别占73.15%(286例)、9.97%(39例)和16.88%例(66例)。伤后清洗现况:伤后皮肤清洗率仅20.72%(81例,95%CI 16.70%~24.80%),清洗方法以包裹伤口淋浴和局部擦浴为主,分别占45.68%(37例)、44.44%(36例);清洗频次每周1~2次,每次清洗时间10~15min;皮肤和伤口不洁有异味者占33.50%(131例),其中不清洗者皮肤和伤口不洁有异味率明显高于清洗组(40.65%vs.6.17%,P<0.05);清洗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年龄<65岁者≥65岁者活动自如者高于活动不便者(P<0.05)。310例不清洗原因主要为:听从医嘱39.67%(123例),担心感染56.13%(174例),失去自理能力4.20%(13例)。所有患者表示既担心皮肤清洗增加伤口感染风险,又担心不清洗局部污秽增加感染机会。结论创伤性伤口患者皮肤清洗率总体较低,导致皮肤和伤口不洁发生率较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和活动能力制定适宜的清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伤 伤口清洗 伤口愈合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流行病学特征及Braden量表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蒋琪霞 周济宏 +6 位作者 陈可塑 洪艳燕 彭青 展颖颖 解怡洁 孙颖 王祖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195-2202,共8页
背景Braden量表是全球公认的有良好信效度的压力性损伤危险预测工具,但因应用人群不同,其最佳预测界值也存有争议。该量表在我国临床应用的预测界值为≤16分,欧美国家多以≤18分为界值,但其在我国住院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 背景Braden量表是全球公认的有良好信效度的压力性损伤危险预测工具,但因应用人群不同,其最佳预测界值也存有争议。该量表在我国临床应用的预测界值为≤16分,欧美国家多以≤18分为界值,但其在我国住院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横断面调研全国13个省/自治区、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Braden量表及其6个分量表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效能及其最佳界值。方法由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负责成立多中心合作研究课题组,在全国公开招募≥500张床位的三甲医院,经过资格审查和签订合作研究双向协议后,共纳入13个省/自治区、46所符合条件的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纳入住院时间≥24 h、年龄≥18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护龄≥2年的伤口护理骨干护士作为调研人员,共入选1060名调研护士。在2021-03-30和2021-05-29,使用专用调查记录表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检查全身皮肤,判断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及分期情况;采用Braden量表(从感知觉、潮湿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和剪切力6个分量表逐项评分)判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危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raden量表及其6个分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效能及其最佳界值。结果本次调研共获得60555例有效数据,其中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1.67%(1010/60555),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0.74%(448/60555)。男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2.08%(677/32518)〕高于女性〔1.19%(333/28037)〕(χ^(2)=73.394,P<0.001)。≥80岁和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现患率最高,分别为5.98%(311/5198)和10.58%(324/30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失禁类型、卧床、Braden量表总分是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Braden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95%CI(0.94,0.9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和83%,约登指数为0.79,对应的最佳界值为17.50分。Braden量表预测不同科室和年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AUC为0.78~0.97,灵敏度为83%~97%,特异度为61%~91%,约登指数为0.47~0.88,最佳界值为13.5~18.5分。摩擦和剪切力、移动能力和活动能力3个分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的AUC分别为0.87、0.84、0.80,约登指数分别为0.56、0.56、0.54,最佳界值分别为1.50、2.50、1.50分。结论本次调研得出我国13个省/自治区、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1.67%(1010/60555),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0.74%(448/60555)。Braden量表适用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总分≤18分有更好的预测作用,其中摩擦和剪切力、移动能力和活动能力分量表的预测作用最大,在人员紧张或特殊环境下可采用此3个分量表预测压力性损伤危险,最佳界值的预测作用需在应用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BRADEN量表 危险评估 预测作用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所三级医院成人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流行特征及Braden量表预测效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蒋琪霞 洪艳燕 +6 位作者 彭青 展颖颖 俞萍 解怡洁 孙颖 王祖晶 刘玉秀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9-374,共6页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研江苏省21所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特征数据,分析基于Braden量表及其不同界值评估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预测作用,为临床准确使用Braden量表提供依据。方法招募入选21所三级甲等医院参与...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研江苏省21所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特征数据,分析基于Braden量表及其不同界值评估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预测作用,为临床准确使用Braden量表提供依据。方法招募入选21所三级甲等医院参与横断面调研。1012名培训合格的护士采用便利抽样,在统一时间内使用一致的调研工具、方法和流程,对纳入住院≥24h、年龄≥18岁的住院患者检查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情况,并采用Braden量表逐项评分获得总分。分析Braden量表及其不同界值预测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效能。结果回收有效资料23850例,压力性损伤总现患率1.79%,其中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0.81%,2期以上PI现患率0.99%,2期以上HAPI现患率0.40%。最常见部位为尾骶部65.11%和足跟8.43%;最常见的分期为1期44.50%和2期29.74%。ICU现患率11.42%,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老年科3.60%。Braden量表预测成人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和0.94,敏感度分别为0.98和0.97,特异度分别为0.86和0.85,约登指数分别为0.84和0.82,所对应的最佳截断值均为17分。分层分析显示,Braden量表预测不同医院、科室、性别和年龄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AUC分别0.85~0.98,敏感度0.92~1.00,特异度0.67~0.92,约登指数0.57~0.92,所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4~17分。结论Braden量表评估不同类型三级医院各科系住院患者PI和HAPI均有良好的预测作用,预测界值提升至≤17分,不同人群可调整至14~17分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危险评估 预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病例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 被引量:12
5
作者 蒋琪霞 彭青 王建荣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典型病例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实践培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30名某学校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学员为试验组,采用基于典型病例的培训方法,即以典型病例的2项选择原则、6项选择标准、5步骤操作方法为导向,指导学员... 目的探讨基于典型病例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实践培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30名某学校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学员为试验组,采用基于典型病例的培训方法,即以典型病例的2项选择原则、6项选择标准、5步骤操作方法为导向,指导学员在实践期间选择典型病例并对其进行整体护理,包括护理评估、诊断、制订计划和循证干预、评价患者结果。选取2015年—2017年的34名学员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理论讲解+操作演示”的培训方法。2周实践培训后,评价两组病例/个案护理报告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并让学员评价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病例/个案护理报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典型病例为导向、将护理程序融入个案护理的培训方法有助于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内提升专科护士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职培训 伤口 造口 失禁 专科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模式负压伤口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蒋琪霞 周济宏 +3 位作者 董珊 牛妞 彭青 黄秀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186-2191,共6页
背景负压伤口治疗是全球公认的有效技术,国外广泛应用于医院、社区和家庭。国内主要在医院环境中实施,研究能否在家庭环境中安全、有效开展此技术,对提高我国慢性伤口患者的家庭治疗水平和效果有积极意义。目的评价家庭模式负压治疗处... 背景负压伤口治疗是全球公认的有效技术,国外广泛应用于医院、社区和家庭。国内主要在医院环境中实施,研究能否在家庭环境中安全、有效开展此技术,对提高我国慢性伤口患者的家庭治疗水平和效果有积极意义。目的评价家庭模式负压治疗处理慢性伤口的安全性与效果,为在家庭中开展此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2月共纳入128例慢性伤口患者,非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干预组66例,对照组在伤口护理门诊接受负压伤口治疗(门诊模式),干预组在家庭环境中接受负压伤口治疗(家庭模式),均连续治疗14 d,然后采用标准湿性疗法随访治疗3个月。安全性指标:负压治疗过程中观察伤口出血、皮肤浸渍、漏气报警、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效果指标:观察负压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细菌阳性率、面积缩小率、深度缩小率及随访治疗3个月的伤口治愈率、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脱落率为8.1%(5/62)、干预组脱落率为1.5%(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7例、干预组65例完成了3个月的负压治疗和随访,两组负压治疗时间接近[(17.5±7.6)d比(18.4±7.9)d,P>0.05]。两组皮肤浸渍、漏气报警次数及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发生伤口出血。干预组治疗14 d的面积缩小率[(49.4±22.1)%]高于对照组[(33.4±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伤口治愈率比较[(81.5%(53/65)比54.4%(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愈合时间短于后者[(51.7±16.9)d比(61.9±1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模式负压伤口治疗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各类慢性伤口,改善伤口治疗效果,可用于慢性伤口的家庭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治疗 慢性伤口 伤口感染 家庭护理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局部微氧治疗用于创伤性慢性伤口的方法及效果: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蒋琪霞 刘国帧 +4 位作者 王雅婧 彭青 范丽华 刁品君 白育瑄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氧疗的适宜时机、置管方式、氧流量和疗程等方法学技巧。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3例创伤性伤口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试验组清创后伤口中放置微细输氧管、连... 目的探讨局部氧疗的适宜时机、置管方式、氧流量和疗程等方法学技巧。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3例创伤性伤口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试验组清创后伤口中放置微细输氧管、连接便携式局部微氧治疗仪,持续输入50%的湿化纯氧3 mL/h+标准湿性疗法每周更换3次输氧管和敷料;对照组清创后采用标准湿性疗法每周更换3次敷料。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28 d。干预前、后每周测量受试者伤口面积、深度,从面积、渗液量及组织类型3方面计分,计算2组干预期伤口面积缩小率和愈合率,判断愈合效果,计算随访12周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干预28 d的伤口面积缩小率大于对照组[(88.06±11.74)%vs(79.17±18.79)%,P=0.018],愈合率高于对照组(41.67%vs 20.0%,P=0.048),愈合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33±2.73)分vs(5.05±3.40)分,P=0.02]。随访1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愈合率接近(100%vs 94.29%,P=0.146)。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34.81±13.31)d vs(42.74±17.40)d,P=0.034]。结论便携式局部微氧治疗能够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特别适用于院外和居家伤口治疗,可为军事医学领域的伤口处置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氧治疗 创伤与损伤 伤口愈合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氧疗治疗用于创伤性伤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蒋琪霞 朱玉玲 +5 位作者 范丽华 彭青 刁品君 白育瑄 刘国帧 王雅婧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755-761,共7页
目的探讨伤口局部氧疗治疗(topical oxygen therapy,TOT)用于创伤性伤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合理使用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12月—2022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伤口门诊治疗创伤性伤口患者85例,男性46例,女性39例;年... 目的探讨伤口局部氧疗治疗(topical oxygen therapy,TOT)用于创伤性伤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合理使用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12月—2022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伤口门诊治疗创伤性伤口患者85例,男性46例,女性39例;年龄18~94岁,平均52.1岁。“信封法”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干预组清创后实施局部氧治疗,每周更换伤口敷料3次,连续干预28d,后采用标准湿性治疗每周3次,随访至愈合或12周。对照组清创后实施标准湿性疗法,更换频次和随访时间同干预组。比较有效性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后28d的压疮愈合量表(pressure ulcer scale for healing,PUSH)计分、细菌阳性率变化、干预28d和随访12周内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比较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干预28d伤口周围潮湿性皮炎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USH计分接近(10.4±2.4)分vs.(10.6±2.7)分,P=0.847;干预后28d干预组PUSH计分3(0,5)低于对照组5(3,6)(P=0.005)。干预前干预组细菌阳性率与对照组相似(30.2%vs.35.7%,P=0.649),干预后28d干预组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4.7%vs.19.1%,P=0.049)。干预期间两组患者伤口周围潮湿性皮炎发生率相近(2.3%vs.7.1%,P=0.360),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干预后28d干预组伤口愈合率46.5%与对照组2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但愈合时间明显缩短(19.8±4.6)d vs.(24.5±3.2)d,P=0.006。结论TOT连续使用28d对于创伤性伤口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降低细菌阳性率和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与损伤 局部氧治疗 伤口护理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11 位作者 魏巍 江智霞 张艳红 王静 唐永利 刘海英 华皎 韩秋英 陈爱华 白育瑄 薛嘉宇 朱冬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以问卷星形式进行网络在线调查,分析其皮肤损伤发生类型及特点、预防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以问卷星形式进行网络在线调查,分析其皮肤损伤发生类型及特点、预防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结果共调查医护人员2901人,其中1069人(2794处)发生皮肤损伤,皮肤损伤发生率为36.8%(95%CI 35.1%~38.6%),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6.6%(95%CI 25.0%~28.2%),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8.8%(95%CI 7.8%~9.8%),皮肤撕裂伤1.5%(95%CI 1.0%~1.9%)。穿戴一、二、三级防护装备者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9.5%、43.1%和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取预防措施者仅占13.1%(380人),其中使用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和涂抹油剂分别占3.7%(107人)、5.8%(169人)和5.9%(170人)。皮肤损伤发生后,57.0%使用了不同方法处理。结论防护装备引起的皮肤损伤高发于穿戴二、三级防护装备的医护人员,以压力性损伤为主,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其次,预防和处理措施不足且不规范。建议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加强管理,有效干预,维护一线医护人员的皮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防护装备 皮肤损伤 压力性损伤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皮肤撕裂伤 护理人员 皮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治疗结合滴注冲洗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吴磊 周济宏 +1 位作者 汤雨佳 蒋琪霞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0-954,共5页
围绕负压伤口治疗结合滴注冲洗.的方法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从负压值的选择、冲洗溶液的选择、负压治疗与溶液冲洗的时间分配3个方面总结负压伤口治疗结合滴注冲洗的方法学研究结果;从维持性清创、减少细菌教量、去除细菌生物... 围绕负压伤口治疗结合滴注冲洗.的方法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从负压值的选择、冲洗溶液的选择、负压治疗与溶液冲洗的时间分配3个方面总结负压伤口治疗结合滴注冲洗的方法学研究结果;从维持性清创、减少细菌教量、去除细菌生物膜、缩短伤口愈合时间4个方面阐述其临床应用效果,旨在为推广和规范负压伤口治疗结合滴注冲洗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滴注 药物 灌洗疗法 伤口感染 护理 综述
原文传递
营养支持在老年压疮病人预后影响因素中重要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施晓宇 蒋琪霞 刘喜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病人压疮愈合结果及评价营养支持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入住安宁医院的75例新发3~4期老年压疮病人,由固定医疗护理团队采取全身和局部对症干预治疗,以是否愈合作为判断临床结局指标...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病人压疮愈合结果及评价营养支持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入住安宁医院的75例新发3~4期老年压疮病人,由固定医疗护理团队采取全身和局部对症干预治疗,以是否愈合作为判断临床结局指标,观察搜集可能影响愈合的相关因素。以愈合与否为因变量,以其他可能影响愈合的多种因素(性别、年龄、感染及严重程度、伤口数量、总面积、最大深度、营养支持方式、血红蛋白值、血清白蛋白值、入院前压疮持续时间)为自变量,每种自变量经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后,最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对愈合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及其回归系数。结果:本组入院时压疮感染率85.33%(64/75),5个月压疮愈合率58.67%(44/75),中位愈合时间60 d。31例未愈合压疮病人,死亡18例,死亡率24.00%,主要死亡原因为脓毒症(占88.89%);13例好转为1~2期压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营养支持与否(P<0.01)、感染严重程度(P<0.05)、伤口最大深度(P<0.05)是影响压疮愈合的三大重要因素。结论:营养支持、伤口感染和深度是影响愈合的主要因素。营养支持治疗和防控感染是提高压疮愈合率的重要措施。老年压疮病人死亡率高,脓毒症为主要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压疮 预后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皮肤保护方法在负压治疗慢性伤口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蒋琪霞 王建东 +2 位作者 董珊 彭青 黄秀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索两种皮肤保护方法对预防负压伤口治疗相关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纳入具有负压伤口治疗适应证的慢性伤口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6例。试验组采用防漏膏封堵伤口周围皮肤保护法,对照组采用多聚合物无痛皮肤保... 目的探索两种皮肤保护方法对预防负压伤口治疗相关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纳入具有负压伤口治疗适应证的慢性伤口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6例。试验组采用防漏膏封堵伤口周围皮肤保护法,对照组采用多聚合物无痛皮肤保护膜涂抹法,两组均干预14 d后,使用标准的湿性治疗随访至愈合或3个月。评价指标:负压治疗期间伤口周围皮肤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主要结局指标,负压治疗过程中的漏气报警和皮肤浸渍频次、伤口面积、深度缩小率及随访3个月末的伤口治愈率与愈合时间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共脱落6例,试验组在负压治疗期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漏气报警和皮肤浸渍频次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负压治疗14 d的伤口面积缩小率大于对照组(P<0.05),深度缩小率两组接近(P>0.05)。随访期末试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愈合时间接近(P>0.05)。结论两种皮肤保护法对预防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均有一定效果,防漏膏保护法效果更优,在确保负压治疗顺利进行,改善伤口治疗效果,促进伤口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慢性伤口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慢性伤口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伤口愈合 伤口护理
原文传递
中药如意金黄散早期湿敷在药物外渗性皮肤损伤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来娟 蒋琪霞 +3 位作者 谷宇 彭青 黄秀玲 薛嘉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3期1783-1788,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如意金黄散早期湿敷在药物外渗性皮肤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所医院不同药物外渗引起皮肤损伤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红肿面积调制如意金黄... 目的探讨中药如意金黄散早期湿敷在药物外渗性皮肤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所医院不同药物外渗引起皮肤损伤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红肿面积调制如意金黄散局部湿敷,每日更换1次,直至疼痛、红肿缓解,损伤愈合。出现不可逆组织坏死者按照伤口护理原则给予清创、抗感染、负压治疗或湿性疗法至伤口愈合。分别比较湿敷前后、上下肢、24 h内湿敷和24 h后湿敷以及不同药物外渗的患者的疼痛计分、红肿面积及愈合时间、愈合效果。结果经过调制如意金黄散湿敷2~13 d后,18例外渗后2~24 h接受湿敷者皮肤损伤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44±2.99)d;3例形成伤口,经过局部清创、抗感染、湿性疗法和负压治疗等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7(28,154)d。湿敷前分别与湿敷后第1~7天的疼痛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前分别与湿敷后第1~5天的红肿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与第7天的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前上下肢外渗后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后3 d,上肢疼痛计分小于下肢,上下肢疼痛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肢和上肢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湿敷时间组湿敷前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后3 d,24 h内湿敷患者疼痛计分低于24 h后湿敷患者,两组患者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湿敷患者的愈合时间短于24 h后湿敷患者,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药物外渗患者湿敷前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后3 d,抗生素外渗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制如意金黄散早期湿敷药物外渗性皮肤损伤安全、有效,药物外渗后越早湿敷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外渗 皮肤损伤 中医中药 湿性疗法 愈合
原文传递
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4
作者 宋思平 刘晓晴 蒋琪霞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8-631,共4页
对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基本情况、预测模型的比较分析及对未来的启示。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通过评估和筛选高危人群,为医护人员的早期干预、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有利于... 对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基本情况、预测模型的比较分析及对未来的启示。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通过评估和筛选高危人群,为医护人员的早期干预、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及医疗资源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手术相关压力性损伤 风险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综述 护理
原文传递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设备引起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防治策略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琪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8期981-985,共5页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中,因为防护装备引起的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头面部皮肤的压力性损伤、手足和腋下皮肤浸渍导致的潮湿性相关性皮肤损伤,其已经成为困扰一线医护人员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临床特征、原因进行...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中,因为防护装备引起的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头面部皮肤的压力性损伤、手足和腋下皮肤浸渍导致的潮湿性相关性皮肤损伤,其已经成为困扰一线医护人员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临床特征、原因进行分析后,从循证角度提出预防和治疗策略,旨在为有效预防和处理此类皮肤损伤提出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