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建设的实施路径 被引量:4
1
作者 袁华山 王正友 +3 位作者 张成 黄浙文 陈建国 杨庆余 《粮食储藏》 2024年第3期19-26,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是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引领着粮食科技创新与粮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是推动粮...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是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引领着粮食科技创新与粮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是推动粮食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本文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理解,科创组织模式和能力建设,提出强化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数字治理和技能提升行动,以深度融合各创新主体,形成粮食质量管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强大合力,并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持续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能,推动实现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粮食质量安全 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房仓包装粮硫酰氟与磷化铝局部熏蒸差异试验
2
作者 谢周得 吴文强 +4 位作者 刘玲 林永健 庄芸蕾 吴远 黄怀炜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5期81-84,共4页
粮堆内局部出现储粮害虫,在粮情可控情况下,一般采取磷化氢或硫酰氟局部熏蒸处理。为了对比试剂熏蒸效果,分别采用硫酰氟(005仓)、磷化铝(008仓)进行局部熏蒸试验。结果表明:005仓与008仓试验部位均未发现储粮害虫,也未出现黄粒米。熏... 粮堆内局部出现储粮害虫,在粮情可控情况下,一般采取磷化氢或硫酰氟局部熏蒸处理。为了对比试剂熏蒸效果,分别采用硫酰氟(005仓)、磷化铝(008仓)进行局部熏蒸试验。结果表明:005仓与008仓试验部位均未发现储粮害虫,也未出现黄粒米。熏蒸处理半年后,005仓杀虫效果更明显,黄粒米含量更低,脂肪酸值上升缓慢。对于局部熏蒸杀虫,硫酰氟熏蒸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对储粮品质影响比较小,对延缓粮食品质下降有一定效果,但处理成本更高。若是整仓发现储粮害虫,从节约成本费用方面考虑,应整仓密闭采用磷化铝熏蒸或气调储粮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酰氟 磷化氢 局部熏蒸 楼房仓 包装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粮食发展的启示——基于质量管控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袁华山 《粮食储藏》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百年粮食发展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百年粮食发展历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全流程粮食质量安全管控的视角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思路、新举措,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粮食安全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发展启示 质量管控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中主要农药残留的种类与检测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玲 林永健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3年第5期30-35,共6页
综述了粮食中主要农药残留的种类和检测前处理技术,探讨了各项前处理技术的优劣势,对后续的检测技术发展提出展望,以期为粮食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粮食 农药残留 前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挥发性物质及其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
5
作者 和肖营 韩哲 陈晋莹 《粮食储藏》 2023年第4期36-41,共6页
对微生物挥发性物质(MOVCs)在粮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粮食真菌中MVOCs的检出情况进行简介,着重论述了MVOCs在粮食微生物污染检测、真菌毒素的质量控制,展望了未来其在粮食储藏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生物挥发性物质 真菌 真菌毒素 早期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度呕吐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快速定量检测卡的研发和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振芳 王平东 +6 位作者 邓庆 叶金 孙秀兰 纪剑 谈婷 赵皖 肖理文 《粮食加工》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快速定量检测技术采用稀有元素“铕”作为示踪物,开发出一种用于检测粮食谷物中的呕吐毒素含量的高灵敏度呕吐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快速定量检测卡。交联剂碳二亚胺(EDC)用量25 μL/mL、抗体量10 μg/mL标记脱氧雪腐镰刀菌... 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快速定量检测技术采用稀有元素“铕”作为示踪物,开发出一种用于检测粮食谷物中的呕吐毒素含量的高灵敏度呕吐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快速定量检测卡。交联剂碳二亚胺(EDC)用量25 μL/mL、抗体量10 μg/mL标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单抗并用硼酸-硼砂缓冲液(12 mmol/L,pH 7.27)体系作为喷膜稀释液喷于结合垫上。Tris-HCl (10 mmol/L,pH 7.0)作为T线划膜液体系,羊抗鸡二抗以及呕吐毒素抗原均匀地划于硝酸纤维素膜(NC)上质控线和检测线的位置,C线划膜浓度0.2 mg/mL, T2线划膜浓度0.05 mg/mL, T1线划膜浓度0.15 mg/mL。依次将样品垫、结合垫、NC膜和吸水纸组装切割装入检测卡中。测试结果表明定量值250 μg/kg的抑制率为39.54%。并进一步使用检测卡检测来自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江苏质检中心以及南京微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18个质控样本,样本类型覆盖玉米、小麦以及小麦制品。与液相色谱法检测出的结果相符,准确度的平均值高达102.41%。该检测方法适合用于现场的快速筛查,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毒素 时间分辨荧光微球 快速定量 高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ME-GC-MS分析稻谷遭受4种霉菌浸染期间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变化
7
作者 和肖营 沈玲意 +1 位作者 吕冲 都立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80,共9页
对接种4种不同霉菌的稻谷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组分分析,探究其变化规律及特征性挥发性物质。首先,将4株霉菌(灰绿曲霉3.0100、灰绿曲霉3.3975、尖孢镰刀菌PM、尖孢镰刀菌PP)制成2种含量的菌悬液,再将其分别接种在稻谷样品上,于28℃、80%相... 对接种4种不同霉菌的稻谷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组分分析,探究其变化规律及特征性挥发性物质。首先,将4株霉菌(灰绿曲霉3.0100、灰绿曲霉3.3975、尖孢镰刀菌PM、尖孢镰刀菌PP)制成2种含量的菌悬液,再将其分别接种在稻谷样品上,于28℃、80%相对湿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储藏56 d,每隔7 d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对稻谷样品进行检测,获得定性和定量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接种不同霉菌的稻谷样品在储藏期间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有烷、烯、醇、酮、醛、酸、酯、芳香族化合物及其他类九大类物质,在储藏不同时间后,产生的挥发性物质种类与含量有较大差异,从中找出了4种霉变稻谷的特征性挥发性物质和在不同污染阶段的变化规律。初步研究表明,通过检测稻谷中的挥发性物质来判断污染霉菌的种类和生长状态的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稻谷 微生物挥发性物质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中真菌毒素的类型、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孔德旭 朱延光 +7 位作者 郑焱诚 王平东 顾雨熹 和肖营 陈晋莹 刘洋 罗永昶 孙学勇 《粮食储藏》 2024年第4期29-39,共11页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每年由于真菌毒素造成大量玉米数量损失。因此,全面了解玉米真菌毒素的类型、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尤为重要。阐述了玉米中真菌毒素的类型,包括新型真菌毒素和隐蔽型真菌毒素;介绍了国内外玉米中真菌毒素污染...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每年由于真菌毒素造成大量玉米数量损失。因此,全面了解玉米真菌毒素的类型、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尤为重要。阐述了玉米中真菌毒素的类型,包括新型真菌毒素和隐蔽型真菌毒素;介绍了国内外玉米中真菌毒素污染现状,提出了对真菌毒素的控制措施,并对玉米中真菌及真菌毒素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真菌毒素 污染现状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相氮化碳在玉米赤霉烯酮降解中的应用
9
作者 和肖营 朱延光 +1 位作者 王平东 陈晋莹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69,共8页
采用传统的热裂解法合成了光催化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3N4),研究了其对玉米赤霉烯酮(ZEN)的降解效率。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g-C3N4结构进行了解... 采用传统的热裂解法合成了光催化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3N4),研究了其对玉米赤霉烯酮(ZEN)的降解效率。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g-C3N4结构进行了解析。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在紫外光(254 nm,包括185 nm)下,g-C3N4可诱导光催化效应,释放活性氧自由基,降解ZEN。对ZEN光催化降解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光催化材料的质量为20mg,紫外灯的波长为254nm(功率为50W),初始浓度为0.5μg/mL,照射时间为60 min时,ZEN的降解率为96.0%。同时,对ZEN粉末样品的光催化降解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光催化材料的质量为800mg、紫外灯的波长为254 nm(功率为50 W)、照射时间为50 min时,ZEN的降解率为80.0%。该结果为光催化降解ZEN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石墨相氮化碳 光催化降解 热裂解法 光催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二合一时间分辨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的研发和优化
10
作者 王平东 邓庆 +6 位作者 袁华山 叶金 孙秀兰 纪剑 谈婷 周云维 肖理文 《粮食加工》 202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成功研发及优化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的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二合一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简称DZ检测卡),同种样本仅需一次提取检测,8 min内即可得到两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快速、简单易操作。本项目成功优化了基于时间分... 成功研发及优化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的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二合一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简称DZ检测卡),同种样本仅需一次提取检测,8 min内即可得到两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快速、简单易操作。本项目成功优化了基于时间分辨纳米微球的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二合一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的制备工艺,玉米赤霉烯酮(简称ZEN)的均一性差、呕吐毒素(简称DON)的灵敏度低、C线波动大、样本前处理等问题。通过对时间分辨荧光微球不同粒径标记抗体,确定了DZ检测卡中DON胶乳所用的荧光微球为298 nm,解决了DON灵敏度低的问题;通过对喷膜稀释倍数的优化,确定了胶乳的稀释倍数,解决了ZEN均一性差的问题;通过对划膜位置的筛选,确定了ZEN、DON、C线的划膜位置NC膜距样品垫的距离依次为T1(14 mm)、T2(10 mm)、C(6mm);通过对划膜液体系的优化,确定C线划膜液为10 mM NMS+2%蔗糖,解决了C线值波动大的问题;通过对样本前处理提取液的优化,确定了提取液为50%乙醇+2%NaCl,检测ZEN的准确度在95.83%~116.71%,检测DON的准确度在96.53%~110.36%。玉米、小麦样本的检测可用一条标准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二合一 快速定量检测 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荧光定量 免疫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中致病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熏蒸对其毒力的影响
11
作者 和肖营 何岩 +2 位作者 顾雨熹 王锦 陈晋莹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4,共9页
小麦受镰刀菌的感染会导致赤霉病、真菌毒素污染和减产,镰刀菌对粮食安全有着严重威胁。通过对小麦中镰刀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分离出的三种菌株N1、N2、N3分别属于禾谷镰刀菌属、亚洲镰刀菌属和高秆镰刀菌属。利用产毒基因检测和真菌毒素... 小麦受镰刀菌的感染会导致赤霉病、真菌毒素污染和减产,镰刀菌对粮食安全有着严重威胁。通过对小麦中镰刀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分离出的三种菌株N1、N2、N3分别属于禾谷镰刀菌属、亚洲镰刀菌属和高秆镰刀菌属。利用产毒基因检测和真菌毒素检测对三株菌株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的产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一致显示N1和N3能产生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均含有PSK和Tri5两种产毒基因,而N2不产生这三种毒素。进一步通过臭氧和二氧化氯进行气体熏蒸,探究气体熏蒸对分离出的三株菌株的影响,通过观察孢子形态、菌丝体长度、菌丝形态,结果表明二氧化氯熏蒸能有效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低浓度二氧化氯(300 mg/L)处理0.5 h,可明显抑制菌丝的生长。而臭氧只能抑制孢子萌发,对菌丝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产毒能力 真菌毒素 二氧化氯 臭氧 熏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检测稻谷新鲜度
12
作者 顾雨熹 王平东 +7 位作者 刘金阳 张学峰 刘冬雨 王锦 单晓雪 杨超 兰雪萍 陈晋莹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作为判定稻谷新鲜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过氧化物酶可催化鲁米诺-过氧化氢这一化学发光体系,基于此,该文建立一种新的稻谷新鲜度检测方法——化学发光法。通过优化实验条件,选择过氧化氢浓度为5.0×10^(−3) mol/... 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作为判定稻谷新鲜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过氧化物酶可催化鲁米诺-过氧化氢这一化学发光体系,基于此,该文建立一种新的稻谷新鲜度检测方法——化学发光法。通过优化实验条件,选择过氧化氢浓度为5.0×10^(−3) mol/L、鲁米诺浓度为2.0×10^(−6) mol/L、pH 9.2、稻谷颗粒数10颗,作为检测稻谷新鲜度的最佳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使用化学发光方法测量稻谷的新鲜度,并与传统的检测稻谷新鲜度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相关性良好。这也表明,化学发光法检测稻谷新鲜度方法可靠,可为稻谷新鲜度的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新鲜度 化学发光 鲁米诺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_(1)二合一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的研发和优化
13
作者 李婕妤 邱艳 +4 位作者 费晨 王平东 谈婷 丁丽 肖理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94-201,共8页
本实验旨在研发及优化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微球的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_(1)二合一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制备工艺,主要是从灵敏度、均一性两方面进行详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便捷,可一次提取检测,8 min内即可得到两个项目的检测... 本实验旨在研发及优化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微球的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_(1)二合一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制备工艺,主要是从灵敏度、均一性两方面进行详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便捷,可一次提取检测,8 min内即可得到两个项目的检测结果。通过对不同粒径的时间分辨荧光微球标记抗体,确定了AD检测卡中DON胶乳所用的荧光微球粒径为210 nm,AFB_(1)胶乳所用的荧光微球粒径为240 nm;通过对AFB_(1)标记过程中EDC加入量、抗体量的详细摸索,确定AFB_(1)项目EDC量30μL/mL、标记抗体量20μg/mL,解决了AFB_(1)灵敏度低的问题;通过对喷膜稀释倍数的优化,确定了胶乳的稀释倍数,解决了DON均一性差的问题;通过对划膜位置的筛选,确定了DON、AFB_(1)、C线的划膜位置距NC膜上端依次为T1线(16 mm)、T2线(11 mm)、C线(6 mm)。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_(1)二合一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检测值与液相色谱法检测出的结果相符,检测玉米、小麦样本中AFB_(1)含量的准确度为92.68%~115.07%,检测玉米、小麦样本中DON含量的准确度为92.85%~118.63%,准确度的平均值高达10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呕吐毒素 时间分辨荧光定量 快速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QuEChERS-GC-MS/MS检测稻谷中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14
作者 庄芸蕾 《福建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22-27,共6页
建立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测定稻谷中敌敌畏、马拉硫磷、三唑磷、毒死蜱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以稻谷为试验材料,样品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提取前后和净化时在室温下进行)以及改进... 建立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测定稻谷中敌敌畏、马拉硫磷、三唑磷、毒死蜱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以稻谷为试验材料,样品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提取前后和净化时在室温下进行)以及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提取前后和净化时降低样液温度)2种不同方法进行处理,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考察4种有机磷农药的线性关系、定量限、回收率和精密度。结果表明:稻谷中4种有机磷农药在质量浓度0.005~0.5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均能满足标准要求。在0.02、0.1、0.5 mg·kg^(−1)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检测马拉硫磷、三唑磷和毒死蜱3种农药残留时,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与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的检测效果无显著差异,两种方法的重现性、检出限及回收率均能满足标准要求。而对于敌敌畏的检测,采用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的回收率范围为75.8%~90.4%,比QuEChERS前处理方法的回收率(55.8%~62.4%)高。综上分析表明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GC-MS/MS操作方法准确度好,回收率高,更适用于稻谷中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QuEChERS方法 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 有机磷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地区高水分玉米综合保管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15
作者 吴文强 刘玲 +4 位作者 陈先明 潘刚 韩碧 叶仲行 梁浩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3期83-87,共5页
玉米籽粒体积大、营养物质丰富,而且玉米胚带菌量大、吸湿性强,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腐败、生虫,难以保管。该研究针对近年来浅圆仓装粮线变高、容量变大,以及东南地区高温高湿气候特点,综合应用粮面微循环+空调控温、机械通风、氮气气... 玉米籽粒体积大、营养物质丰富,而且玉米胚带菌量大、吸湿性强,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腐败、生虫,难以保管。该研究针对近年来浅圆仓装粮线变高、容量变大,以及东南地区高温高湿气候特点,综合应用粮面微循环+空调控温、机械通风、氮气气调、谷冷机排积热等绿色储粮技术对进口偏高水分玉米进行安全储藏试验,探索并总结了偏高水分玉米在浅圆仓中的储存特点和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综合储粮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延缓进口偏高水分玉米品质劣变速度,确保其安全储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圆仓 进口玉米 绿色储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控温方法下氮气气调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文强 庄芸蕾 +3 位作者 杨建国 潘刚 叶仲行 王铭彪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4期90-93,共4页
为寻找适合浅圆仓的绿色储粮模式,研究了空调控温和空调控温+粮面微循环两种控温方法与氮气气调技术相结合下优质稻谷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相较传统空调控温储粮,使用氮气气调+空调控温综合储粮技术,供试稻谷水分下降减少0.1%,脂肪... 为寻找适合浅圆仓的绿色储粮模式,研究了空调控温和空调控温+粮面微循环两种控温方法与氮气气调技术相结合下优质稻谷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相较传统空调控温储粮,使用氮气气调+空调控温综合储粮技术,供试稻谷水分下降减少0.1%,脂肪酸值下降减少1.5 mg/100 g,品尝评分值下降减少2分;使用氮气气调+空调控温+粮面微循环综合储粮技术,稻谷水分下降减少0.4%,脂肪酸值上升减少2.6 mg/100 g,品尝评分值下降减少3分。结果表明,在氮气气调+空调控温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粮面微循环技术形成的综合储粮技术,平衡并降低了粮堆本身的水分含量与温度,延缓了粮食品质劣变,使得粮食储藏效果进一步增强,能有效实现绿色储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圆仓 氮气气调 空调控温 粮面微循环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三合一时间分辨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的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谈婷 姜友军 +7 位作者 袁华山 拾强 黄文杰 邓庆 董珊珊 韩培培 周云维 肖理文 《粮食加工》 202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改进了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的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三合一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一次提取,一次检测,8 min内即可得到三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快速、简易、省时省力。本项目成功优化了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 改进了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的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三合一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一次提取,一次检测,8 min内即可得到三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快速、简易、省时省力。本项目成功优化了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三合一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的时间分辨纳米微球的整个制备工艺,解决了玉米赤霉烯酮(简称ZEN)的灵敏度低、黄曲霉毒素B1(简称AFB1)的均一性差、样本检测C线线条扩散等等问题。通过对微球制备工艺、微球表面修饰不同数量碳原子手臂,确认了ADZ检测卡中ZEN胶乳所用的荧光微球,即南京微测生物的200原子手臂的时间分辨荧光微球,解决了ZEN灵敏度低的问题;通过对样品垫的选择、样品垫缓冲液配方的优化,确认了样品垫工艺,即用上海捷宁生物的G-6玻纤垫,并处理样品垫缓冲液配方3,解决了AFB1的均一性差问题;通过对抗原稀释液的优化,确认了用50 mM PBS+5%蔗糖划膜液,解决了样本C线线条扩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快速定量检测 时间分辨荧光 荧光定量免疫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区立筒仓升级改造及试验
18
作者 卓先锋 庄芸蕾 +2 位作者 林涛 岳纲冬 薛炜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6期94-98,共5页
随着储粮科技创新的发展,特别是空调控温、富氮气调、机械通风和粮情测控技术的成熟应用,解决粮食立筒仓科学绿色储粮问题,不仅可以提高仓容利用率,缓解粮库因新增规模带来的仓容紧张问题,同时实现立筒仓常年储备功能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随着储粮科技创新的发展,特别是空调控温、富氮气调、机械通风和粮情测控技术的成熟应用,解决粮食立筒仓科学绿色储粮问题,不仅可以提高仓容利用率,缓解粮库因新增规模带来的仓容紧张问题,同时实现立筒仓常年储备功能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因此立筒仓功能转型升级试验很有必要。文章对立筒仓整体概况进行阐述,从气密性、环流熏蒸、氮气气调、空调控温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仓房气密性显著提升,延长了氮气气调保持有效浓度的时间,粮温变化幅度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后期保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保管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筒仓 改造 空调控温 气调 安全储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