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紧迫性·问题·对策 被引量:6
1
作者 何隆德 熊进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提高干部教育水平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主要面临如何进一步突出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的主课地位及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提高干部教育水平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主要面临如何进一步突出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的主课地位及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如何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如何进一步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等问题。对此,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主业主课的系统化建设,实行分类分级培训,统筹建设全国党性教育基地,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力量,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的投入,严格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责任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教育培训 主业主课 规范化管理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研究——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建华 窦剑 《新东方》 2019年第4期63-71,共9页
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治理的效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此来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其他因素对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影响,可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 政治参与意识 治理有效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覆盖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建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第22期191-192,共2页
社会保障直接关乎人民幸福、国家长治久安,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为此,要不断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切实让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全民全覆盖。一是建立和健全医疗配套制度;二健全和优化社会专项救助和保障制度;三是促进和完善人的平等发展... 社会保障直接关乎人民幸福、国家长治久安,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为此,要不断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切实让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全民全覆盖。一是建立和健全医疗配套制度;二健全和优化社会专项救助和保障制度;三是促进和完善人的平等发展与关爱帮扶制度;四是巩固和发展民生社会保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制度保障 改革创新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及其鲜明导向 被引量:4
4
作者 何隆德 熊进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8-43,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新高度,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适应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对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原则和要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路、新思想,这些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导向鲜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新高度,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适应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对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原则和要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路、新思想,这些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导向鲜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对深化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选拔 思想体系 用人导向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从严治党的治理逻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8
5
作者 戴辉礼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7,共6页
全面从严治党是政党治理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治理理论是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全面从严治党内含着丰富的治理要义。在治党主体上,强调自我主导、人民群众参与,体现主导性和合作性;在治党对象上,强调全体纳入... 全面从严治党是政党治理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治理理论是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全面从严治党内含着丰富的治理要义。在治党主体上,强调自我主导、人民群众参与,体现主导性和合作性;在治党对象上,强调全体纳入、拒绝例外,体现全员性;在治党内容上,强调全面覆盖、不留空白,体现整体性;在治党方式上,强调多管齐下、从严治理,体现综合性;在治党目标上,强调提升执政能力,体现先进性和合法性。在坚持思想建党的前提下,立足于国情和党情实际,全面从严治党在实践中需要坚持领导带头,构建责任机制;坚持发扬民主,构建动力机制;坚持制度治理,构建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政党治理 治理现代化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的关联性论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戴辉礼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9-46,共8页
"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既相互区别但又紧密联系。国家自主性理论历经从相对自主性到潜在自主性再到实际自主性的发展变化,侧重强调国家行为逻辑与利益的主体性和超然性。作为国家贯彻自身意志的能力,国家能力既... "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既相互区别但又紧密联系。国家自主性理论历经从相对自主性到潜在自主性再到实际自主性的发展变化,侧重强调国家行为逻辑与利益的主体性和超然性。作为国家贯彻自身意志的能力,国家能力既可指国家拥有的基本"潜能",也包括特定领域的"显能",更强调的是国家自主行为的资格与条件。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的内在关联,不是简单的正相关逻辑。作为都涉及程度差异的解释性变量来说,基础性国家能力是国家自主性的前提与基础,国家自主性对于国家能力有着增强或削弱的双重影响。两者对于分析现代国家建构具有重要价值,但作为需要准确解释的变量,两者的关联性更需以分析归纳法和比较历史分析为主要方法的实证性研究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主性 国家能力 比较历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全委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逻辑、障碍及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戴辉礼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48,共6页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强化全委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实际上是基于两种内在逻辑——委托代理和党内民主逻辑。全委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根源于三方面的结构性障碍,即非常设的功能性会议定位障碍、内部结构障碍以及微...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强化全委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实际上是基于两种内在逻辑——委托代理和党内民主逻辑。全委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根源于三方面的结构性障碍,即非常设的功能性会议定位障碍、内部结构障碍以及微观机制障碍。因此,要真正发挥全委会的功能,必须对党组织权力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结构性调整。通过权力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使得全委会成为真正兼具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委员会式的制度结构。其具体推进路径可尝试将全委会调整为制度化的常设性会议,然后从规模、成员结构以及建立内设工作委员会等方面来调整其内部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全委会决策机制和创新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委会 决策和监督 委托代理 结构性障碍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委会决策中的“权威”制约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戴辉礼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5期85-88,共4页
各级党委常委会是当代中国最主要的公共决策机构和机制。党委常委会中存在制度化或是人格化的组织权威,使得常委会内形成不同于纯粹的委员会制度的权力结构,组织权威与常委会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制约着常委会内部的其他权力关系,成为影... 各级党委常委会是当代中国最主要的公共决策机构和机制。党委常委会中存在制度化或是人格化的组织权威,使得常委会内形成不同于纯粹的委员会制度的权力结构,组织权威与常委会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制约着常委会内部的其他权力关系,成为影响民主决策的主要因素。与完全的委员会结构相比,其制约民主决策主要体现在:一是更难以做到充分而深入的讨论,表决也更难以体现常委的真实意愿。二是其决策成本更低而决策效率更高,但却增加了决策的外部风险。正确处理好组织化权威与常委会的关系,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重点要从强化集体责任、强化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以及加强制度化监督三方面着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委常委会 组织权威 必然性 影响分析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协商民主 被引量:3
9
作者 戴辉礼 《唯实》 2014年第11期40-43,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协商民主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有着重要的逻辑关联,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协商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国家治理 现代化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视域 党的群众路线 有序政治参与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协调农民利益冲突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建华 《新东方》 2018年第4期49-54,共6页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解决农民利益冲突问题是改善"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解决农民利益冲突问题是改善"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出台了多项解决农民利益问题的政策,本文通过总结农民利益冲突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对全面深化改革下解决农民利益冲突的政策做了总结,并以此为基础,从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待遇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协调农民利益冲突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利益 深化改革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和执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建华 《宁夏党校学报》 2013年第5期5-8,共4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贯彻和执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的具体彰显和应用。坚持和执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关键词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客体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建华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3年第3期17-20,共4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通常包括中国共产党、党的理论工作者、人民群众,而其客体是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思想观点、动力机制等诸方...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通常包括中国共产党、党的理论工作者、人民群众,而其客体是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思想观点、动力机制等诸方面。认真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客体,必将有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客体之间进行逻辑互动,从而有效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的主客体 逻辑互动 理论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动员型参与和制度化参与比较研究
13
作者 夏良伟 戴辉礼 《求索》 CSSCI 2012年第3期80-81,148,共3页
毛泽东钟情于以大规模群众运动为主要形式的革命动员型参与。相比之下,邓小平更重视政治稳定,主张把政治参与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使政治参与实现常态化、理性化。民主观的差异和对官僚制的不同看法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政治参与方面出现... 毛泽东钟情于以大规模群众运动为主要形式的革命动员型参与。相比之下,邓小平更重视政治稳定,主张把政治参与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使政治参与实现常态化、理性化。民主观的差异和对官僚制的不同看法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政治参与方面出现较大差异的理论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政治稳定 毛泽东 邓小平 政治制度化
原文传递
全面从严治党的治理要义
14
作者 戴辉礼 《党政干部参考》 2016年第4期32-33,共2页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一经提出,已然体现出其鲜明的战略性和创新性。把治理理念引入到执政党建设中来是这种战略性和创新性的重要体现。治理理论是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在治理的理论视域下,全面从...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一经提出,已然体现出其鲜明的战略性和创新性。把治理理念引入到执政党建设中来是这种战略性和创新性的重要体现。治理理论是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在治理的理论视域下,全面从严治党可以得到更好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严治党 治理 执政党建设 创新
原文传递
哲学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实体性与历史演进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鹏博 朱军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1,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凝魂聚力工程。无论从历史、文化,或从政治、法律角度述说共同体概念,都必须涉及中华民族的本质属性。历经数千年历史演进而形成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深刻揭示出中华民族的关系实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凝魂聚力工程。无论从历史、文化,或从政治、法律角度述说共同体概念,都必须涉及中华民族的本质属性。历经数千年历史演进而形成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深刻揭示出中华民族的关系实体属性。关系实在论主张“关系即实在,关系先于关系者”。从关系实在论思考中华民族的本体问题,突出强调以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交往来统摄民族,并把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等价值追求融入本体问题的探索之中,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关系实在性在中华民族的自在阶段、自觉阶段以及复兴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关系实在论 实体性 中华民族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