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类器官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化学品毒理学评价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薇 梅玺丽 +6 位作者 陈雨萌 向哲源 高泽欣 邢立国 赵慧敏 刘猛 陈景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42,共11页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主要采用2D细胞培养体系和动物实验模型,但2种模型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D细胞培养常用特定细胞系,与体内多细胞组织及其生理功能差异较大。动物实验耗时、昂贵,并受伦理学限制,且存在种属差异问题。3D类器官模型可模...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主要采用2D细胞培养体系和动物实验模型,但2种模型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D细胞培养常用特定细胞系,与体内多细胞组织及其生理功能差异较大。动物实验耗时、昂贵,并受伦理学限制,且存在种属差异问题。3D类器官模型可模拟组织器官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产生细胞间和细胞-基质相互作用,与体内生理反应更为相似,因此能更准确地反映毒性效应和机理。类器官模型在化学品毒理学评价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显著提升毒理学基础研究能力以及对化学品风险评价和管理的支撑作用,但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类器官的生理学特性、构建方法及组织类型等方面,重点讨论了类器官模型在化学品毒理学研究中的适用性,并提出了存在的挑战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毒理学替代法 体外模型 高通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氧化法处理酸性大红GR模拟废水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媛 黄瑞 +3 位作者 尹荃 吴旭辉 闫海生 胥维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69-172,共4页
采用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CWPO),在常压条件下,以铜等过渡金属负载Al2O3类载体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考察了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的模拟工艺中各工艺参数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在初始COD1600mg/L时,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pH7~8,反应温... 采用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CWPO),在常压条件下,以铜等过渡金属负载Al2O3类载体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考察了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的模拟工艺中各工艺参数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在初始COD1600mg/L时,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pH7~8,反应温度40℃,催化剂加入量30g/L,H2O2加入量3mL/L,该工艺条件下,反应1h后,染料废水的COD去除率达76%,脱色率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 H2O2 酸性大红GR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皮肤模型评价杀菌类农药的腐蚀/刺激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光甫 刘薇 +2 位作者 邢立国 胥维昌 金一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8-584,共7页
建立人皮肤模型检测杀菌类农药的腐蚀/刺激性,探讨体外皮肤模型替代农药的动物皮肤安全性评价实验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使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鼠尾胶原混合培养模拟真皮层,在真皮层上接种人角化细胞,经气液培养形成表皮层。通过细胞活... 建立人皮肤模型检测杀菌类农药的腐蚀/刺激性,探讨体外皮肤模型替代农药的动物皮肤安全性评价实验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使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鼠尾胶原混合培养模拟真皮层,在真皮层上接种人角化细胞,经气液培养形成表皮层。通过细胞活性和细胞因子测定鉴别化合物的腐蚀/刺激性,并比较体外皮肤模型和动物测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表明,皮肤模型对十种农药的腐蚀性测试中,与动物安全评价测试结果完全一致。在刺激性试验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a(IL-1a)作为检测终点提高了体外皮肤模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人皮肤模型和动物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达到80%。研究表明,构建的人皮肤模型在对杀菌类农药腐蚀/刺激性测试中初步表现出较好的性能,作为动物替代方法进行农药品安全性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皮肤模型 腐蚀性 刺激性 杀菌类农药 IL-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γ-聚谷氨酸枯草芽胞杆菌菌株的高效诱变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沈飞翔 李秀颖 +3 位作者 胥维昌 朱希坤 王芳 闫海生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15年第1期61-66,共6页
以产γ-聚谷氨酸(γ-PGA)枯草芽胞杆菌菌株SY-ND为出发菌株,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其进行诱变以期获得高产菌株,在诱变致死率为80%~98%的条件下,通过检测突变菌株发酵产γ-PGA的量,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株SY-ND-SFX029。通过正... 以产γ-聚谷氨酸(γ-PGA)枯草芽胞杆菌菌株SY-ND为出发菌株,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其进行诱变以期获得高产菌株,在诱变致死率为80%~98%的条件下,通过检测突变菌株发酵产γ-PGA的量,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株SY-ND-SFX029。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培养基条件为:蛋白胨8.0g·L-1、蔗糖45.0g·L-1、L-谷氨酸钠35.0g·L-1。依照该条件经过48h发酵,菌株SY-ND-SFX029的γ-PGA产量达35.3g·L-1,比出发菌株SY-ND的γ-PGA产量18.9g·L-1提高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PGA 等离子体 诱变 枯草芽胞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绩效考核不应仅仅局限于事故指标
5
作者 周金桥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10年第38期19-19,共1页
有些单位和部门在对某部门安全工作负责人进行年终绩效考核时,常将事故指标放在首位,甚至将事故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安全工作负责人安全绩效的唯一标准。认为一年中只要出了安全责任事故,做了再多安全工作也是为零。如果没有出安全责任... 有些单位和部门在对某部门安全工作负责人进行年终绩效考核时,常将事故指标放在首位,甚至将事故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安全工作负责人安全绩效的唯一标准。认为一年中只要出了安全责任事故,做了再多安全工作也是为零。如果没有出安全责任事故,哪怕一年中什么安全工作也没做,考核也是合格的,完全忽视了安全管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作 事故指标 绩效考核 安全责任事故 安全绩效 安全管理 负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氯嘌呤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诱导绿豆种子萌发活性
6
作者 石凯强 周繁 +2 位作者 冉兆晋 毛志强 孙朝辉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1年第1期8-10,14,共4页
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高促生长活性和高水溶性的苯胺结构嘌呤类化合物12个,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绿豆促萌发活性测试。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MS确征。促进绿豆萌发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于促进绿豆萌发有较高活性;化合物3l在10... 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高促生长活性和高水溶性的苯胺结构嘌呤类化合物12个,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绿豆促萌发活性测试。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MS确征。促进绿豆萌发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于促进绿豆萌发有较高活性;化合物3l在10 mg·L^(-1)质量浓度下显示出较好的活性,促发芽率达到100%,化合物3a和3c在1 mg·L^(-1)质量浓度下的活性也优于阳性对照6-苄胺基嘌呤(6-BA)。化合物3l、3a、3c具有促进绿豆萌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活性,为进一步研发高活性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6-氯嘌呤类化合物 绿豆 促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的氟化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学敏 王瑛 +1 位作者 尉宏伟 苗雨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13年第9期39-46,共8页
含氟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及功能材料等相关领域的作用备受关注。全面介绍了氟化反应研究概况和最新进展,讨论了各种氟化反应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关键词 氟化反应 亲核氟化 亲电氟化
原文传递
比阿培南抗生素及其中间体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学敏 王瑛 +2 位作者 尉宏伟 苗雨 黄振斌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12年第8期28-35,共8页
对碳青霉素烯类抗生素比阿培南及其中间体的合成研究进行综述,并对主要合成路线进行了简单的评述,同时对比阿培南在国内的生产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比阿培南 抗生素 合成
原文传递
喹唑啉类抗癌药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付刚 陈毕峰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10年第2期45-54,60,共11页
综述了喹唑啉类已经上市的三种典型的抗癌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拉帕替尼)的几条主要的合成路线,并且对这些合成路线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拉帕替尼 喹唑啉
原文传递
含氟液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段燕 王瑛 +2 位作者 尉宏伟 李学敏 苗雨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14年第8期7-15,共9页
综述了液晶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了氟作为端基、侧向基及桥基取代的液晶化合物的性能,并归纳出不同位置氟取代对液晶化合物所引起的性能变化规律。可以得出,适当引入氟原子对提升液晶材料的综合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液晶显... 综述了液晶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了氟作为端基、侧向基及桥基取代的液晶化合物的性能,并归纳出不同位置氟取代对液晶化合物所引起的性能变化规律。可以得出,适当引入氟原子对提升液晶材料的综合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液晶显示屏材料应用的总体趋势来看,含有二氟甲基醚桥键的液晶化合物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及应用,在IPS-TFT模式液晶显示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材料 氟取代 结构与性能 二氟甲基醚化合物
原文传递
二次掺杂对PEDOT/PSS导电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国深 魏峰 +2 位作者 董仕晋 刘歌 鲍建楠 《染料与染色》 CAS 2016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文综述了掺杂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盐类、酸类、导电介质等方式提高PEDOT/PSS电导率的方法,并对其掺杂后导电机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PEDOT/PSS 掺杂 电导率 导电机理
原文传递
吉非替尼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伟民 李付刚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11年第5期40-41,共2页
吉非替尼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本文综述了吉非替尼的合成方法及每种合成方法所用的原料、中间产物和过程。
关键词 吉非替尼 合成 抗癌
原文传递
芳香化合物三氟甲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大志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14年第12期12-22,共11页
三氟甲基芳香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和有机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向芳香分子中引入三氟甲基的方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亲电三氟甲基化、亲核三氟甲基化和自由基三氟甲基化3个方向总结了近年在芳香化合物三氟甲基化研究方面... 三氟甲基芳香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和有机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向芳香分子中引入三氟甲基的方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亲电三氟甲基化、亲核三氟甲基化和自由基三氟甲基化3个方向总结了近年在芳香化合物三氟甲基化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甲基化 芳香化合物 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