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研究治疗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方剂的组方用药差异 被引量:14
1
作者 文跃强 付颖 +3 位作者 魏江平 陈欢 代渊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50-2155,共6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近5年期刊文献中治疗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方剂的组方用药差异,寻找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近5年来治疗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近5年期刊文献中治疗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方剂的组方用药差异,寻找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近5年来治疗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构建方剂数据库,利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比较治疗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方剂中的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常用药对、潜在药对及挖掘得到新方的差异。结果: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方剂中前20位高频使用中药中共13味一致,各有7味不同。同主要体现了虚瘀痰互结为二者的共有病机,异体现了老年痴呆以脾肾亏虚、精血不足为病机侧重点,而血管性痴呆以痰瘀互阻、浊毒阻络为病机侧重点;性味二者均以温药为主,但老年痴呆以甘温为主,其次为平性和寒性,血管性痴呆以苦温为主,其次为寒性和平性;归经均以肝经为主,其次依次为心经、脾经和肾经,具有一致性;此外挖掘分别发现了潜在药对和新方分别为16个、7个和26个、13个。结论: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处方用药同中有异,各有侧重,提示前者治疗重在温阳健脾,后者重在化痰逐瘀、泄毒醒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血管性痴呆 方剂 配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代谢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文雯 高丽娟 +3 位作者 魏江平 秦莉霞 文跃强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45-2149,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环境、遗传、衰老、饮食和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同时AD的复杂致病因素导致其确诊延迟、药物研发困难、治愈率低、护理成本高等诸多社会及经济问题。本...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环境、遗传、衰老、饮食和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同时AD的复杂致病因素导致其确诊延迟、药物研发困难、治愈率低、护理成本高等诸多社会及经济问题。本文以脑能量代谢异常为主线,梳理了AD疾病进程与其风险疾病如代谢性疾病、慢性炎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分析了脑能量代谢信号/通路异常在风险疾病向AD病变衍变过程中的作用角色和地位。指出防治风险疾病演变、改善异常能量代谢信号可能是防治AD的有效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风险疾病 能量代谢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芎归不忘散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其线粒体、PI3K/Akt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付颖 文雯 +3 位作者 魏江平 陈欢 文跃强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42-1848,共7页
目的探讨芎归不忘散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线粒体保护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其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血栓栓塞法制备V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其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 目的探讨芎归不忘散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线粒体保护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其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血栓栓塞法制备V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其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海马线粒体肿胀及膜电位;HPLC测定脑组织ATP、ADP以及AMP的含量;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芎归不忘散显著缩短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P<0.05),明显增加穿越平台次数(P<0.05),海马CA1区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芎归不忘散高剂量组海马线粒体肿胀度明显减轻(P<0.05);高、低剂量组海马线粒膜电位显著增高(P<0.05),海马能荷值显著增高(P<0.05),p-PI3K、p-AKT表达显著增强。结论芎归不忘散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功能,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保护线粒体功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芎归不忘散 学习记忆功能 线粒体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概况 被引量:6
4
作者 秦莉霞 吴倩 徐世军 《药学研究》 CAS 2018年第8期473-476,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症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以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的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和神经元的丢失为主,其发病机制复杂,且目前尚无有效...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症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以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的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和神经元的丢失为主,其发病机制复杂,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黄芩活性成分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除具有广泛的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外,还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因而被纳入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研究表明黄芩有效活性成分可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炎症、氧化应激、神经毒性并保护神经元,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动物病况,逆转其行为认知功能,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发病机制,阐述黄芩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黄芩 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病机恶变规律探讨及中医防治思路 被引量:2
5
作者 代渊 罗洁 +2 位作者 段大跃 唐健元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23-3327,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中医药在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本病病机演变和恶变的发展规律,对于指导其及早干预、防止向重症进展和常态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中医药在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本病病机演变和恶变的发展规律,对于指导其及早干预、防止向重症进展和常态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医药理论,分析和明确了COVID-19属于寒疫和湿疫夹杂的混合疫,为外寒湿引动内湿伏邪所致;系统分析和探讨中医病机演变的动态规律和病机恶变的驱动因素,提出了病机由传变-剧变-恶变-极变-转归动态发展规律,提出以寒湿疫疠直中三阴的六经辨证结合三焦辨证为主要辨证论治的思路,并归纳了中医辨证施药的思路和治疗禁忌,指出"截断病势"和"防止脏寒"疗法在常态化治疗和预后中的关键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中医 病机 防治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镇颤方颗粒剂、口腔速溶散抗帕金森病的比较药理学研究
6
作者 夏鹏 赵生玉 +4 位作者 文雯 高丽娟 付颖 韩丽 徐世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比较天地镇颤方颗粒剂、口腔速溶散抗帕金森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氢溴酸槟榔碱、氧化震颤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3种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氢溴酸槟榔碱组(氧化震颤素组、MPTP组)、美... 目的比较天地镇颤方颗粒剂、口腔速溶散抗帕金森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氢溴酸槟榔碱、氧化震颤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3种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氢溴酸槟榔碱组(氧化震颤素组、MPTP组)、美多巴组(50 mg/kg)、天地镇颤颗粒组(2. 70 g/kg)、天地镇颤口腔速溶散组(2. 70 g/kg)。评价氢溴酸槟榔碱、氧化震颤素致震颤小鼠的震颤行为学,并检测黑质和纹状体SOD、MDA水平。评价MPTP致PD小鼠自主活动、开场运动及爬杆时间,并检测脑组织MDA、SOD水平及黑质TH神经元。结果颗粒剂能改善小鼠震颤行为;2种剂型均能降低震颤小鼠纹状体MDA水平,增加纹状体SOD水平(P<0. 05,P<0. 01),均能提高MPTP致PD帕金森病小鼠自主活动,增强开场运动;仅口腔速溶散能够改善爬杆行为,均对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P<0. 05,P<0. 01)。结论天地镇颤方颗粒剂改善帕金森病震颤具有优势,而天地镇颤方口腔速溶散在保护多巴胺神经、改善运动协调方面具有优势,最终选择口腔速溶散作为优选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镇颤方 颗粒剂 口腔速溶散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活性成分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7
作者 邹秘 徐世军 代渊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497-1502,共6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龄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与神经炎症、氧化应激损伤、兴奋性毒性、神经细胞毒性损伤等有关。近年来中药天然活性物质成为药物研发的热门,川芎作为传统中药,其功效“引人身清阳之气上至于脑”...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龄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与神经炎症、氧化应激损伤、兴奋性毒性、神经细胞毒性损伤等有关。近年来中药天然活性物质成为药物研发的热门,川芎作为传统中药,其功效“引人身清阳之气上至于脑”等理论,以及现代药理研究中,川芎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损伤、保护线粒体和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说明川芎有良好的神经药理作用,在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具有潜在的价值。本文从抗神经炎症、抗氧化应激、线粒体保护、神经细胞保护、抗细胞毒性和调控自噬角度对川芎中活性成分的神经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川芎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川芎 作用机制 炎症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脏腑经络传变”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机衍变规律 被引量:5
8
作者 魏江平 文雯 +2 位作者 代渊 文跃强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56-2160,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病机衍变规律的分析对于其防治策略的制定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脏腑经络传变是内伤杂病病机传变的基本规律,本文从脏腑经络传变着眼,在分析脏腑经络增龄变化的生理基础和痴呆发生与脏腑经络功能异常的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探... 阿尔茨海默病病机衍变规律的分析对于其防治策略的制定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脏腑经络传变是内伤杂病病机传变的基本规律,本文从脏腑经络传变着眼,在分析脏腑经络增龄变化的生理基础和痴呆发生与脏腑经络功能异常的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脏腑经络传变与痴呆病机衍变关系,认为脏腑经络传变是其病机衍变的基本规律,提出扶助正气是贯穿痴呆全过程的基本治则,疏通经络、维持经络功能正常是阻断痴呆病机衍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脏腑经络传变 病机规律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黄芩配伍对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脑能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付颖 高丽娟 +2 位作者 夏鹏 文跃强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67-2172,共6页
目的:考察人参黄芩配伍对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从脑能量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血栓栓塞法制备多发性脑梗塞性大鼠痴呆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其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形态... 目的:考察人参黄芩配伍对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从脑能量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血栓栓塞法制备多发性脑梗塞性大鼠痴呆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其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形态学;HPLC法测定脑组织ATP、ADP和AMP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海马线粒体肿胀及膜电位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参黄芩配伍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 <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 <0.05);海马CA1区椎体细胞排列紊乱和细胞数目减少明显改善(P <0.05);脑能荷值显著提高(P <0.05),线粒体肿胀度显著减轻,膜电位水平明显增高(P <0.05)。结论:人参黄芩配伍具有改善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保护线粒体损伤,改善脑能量进而保护神经细胞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 人参黄芩配伍 脑能量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益智颗粒对Aβ1-42双侧海马注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秦莉霞 吴倩 +2 位作者 夏鹏 高丽娟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61-2166,共6页
目的:探讨参芪益智颗粒对Aβ1-42双侧海马注射AD模型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AD大鼠模型,参芪益智颗粒干预60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 目的:探讨参芪益智颗粒对Aβ1-42双侧海马注射AD模型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AD大鼠模型,参芪益智颗粒干预60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海马PI3K,AKT蛋白表达,RT-PCR检测PI3KmRNA、AKT m RNA的相对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动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进入平台次数、穿越平台象限时间及百分比明显减少(P <0.05);同时海马CA3区椎体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出现明显病变;海马PI3K/AKT在蛋白及基因水平上均呈明显抑制状态(P <0.05)。经参芪益智颗粒干预后,该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进入平台次数、穿越平台象限时间明显增加(P <0.05)。结论:参芪益智颗粒可改善Aβ1-42双侧海马注射AD模型大鼠学习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脑内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益智颗粒 AΒ1-42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肾“主蛰守位”浅析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发生的机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代渊 徐世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4-356,386,共4页
“主蛰守位”是对肾脏功能的高度概括,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发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本文从肾脏功能出发,分析肾“主蛰守位”功能是肾脏功能的核心和“作强之官”主司的根本,探讨肾“主蛰守位”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发生的内在关系,... “主蛰守位”是对肾脏功能的高度概括,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发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本文从肾脏功能出发,分析肾“主蛰守位”功能是肾脏功能的核心和“作强之官”主司的根本,探讨肾“主蛰守位”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发生的内在关系,认为肾“主蛰守位”失司是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发生的病机核心,分析肾“主蛰守位”失职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发生病理衍变的内在联系,指出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衍变阶段的认识,提出了温阳益精以重塑肾“主蛰守位”功能是阿尔茨海默改善认知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蛰守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醒脑泡腾片对VD模型大鼠视交叉上核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婷 魏江平 徐世军 《药学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311-314,共4页
目的考察通络醒脑泡腾片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视交叉上核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结扎颈总动脉法(2-VO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其认知功能;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视交叉上... 目的考察通络醒脑泡腾片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视交叉上核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结扎颈总动脉法(2-VO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其认知功能;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视交叉上核生物钟基因Clock、Bmal、Per2基因的表达。结果通络醒脑泡腾片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可上调模型大鼠视交叉上核Bmal、Clock和Per2基因表达(P>0.05)。结论通络醒脑泡腾片调节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认知能力与其调节视交叉上核生物钟基因Bmal、Clock和Per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醒脑泡腾片 血管性痴呆 认知能力 生物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津液代谢探讨对痴呆症的防治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江平 阳勇 +1 位作者 张小梅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5-901,共7页
津液是指人体一切正常水液,是组成人体组织脏腑器官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备基础,在人体中的异常衍化与痴呆症的病理改变具有高度一致性。本文梳理了津液代谢正常和人体认知功能康健的内在联系,从自然衰老时间轴分析... 津液是指人体一切正常水液,是组成人体组织脏腑器官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备基础,在人体中的异常衍化与痴呆症的病理改变具有高度一致性。本文梳理了津液代谢正常和人体认知功能康健的内在联系,从自然衰老时间轴分析了调控津液代谢相关脏腑与津液病变衍化及痴呆症退行性病理衍变的对应关系,强调津液代谢障碍是痴呆症形成的核心病机。归纳出在早期阶段应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等预防调理方法;中期阶段则重在调理脾运,辨证用药;后期在强健脾运的基础上要扶助病脏,分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液 津液代谢 痴呆症 痰浊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心散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ATP/AMP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代渊 申重阳 +2 位作者 付颖 文跃强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80-2184,共5页
目的:探讨开心散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ATP/AMP、GABA、iNOS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微血栓栓塞法制备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开场实验评价学习记忆功能及运动行为;HE染色法评价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HPL... 目的:探讨开心散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ATP/AMP、GABA、iNOS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微血栓栓塞法制备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开场实验评价学习记忆功能及运动行为;HE染色法评价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HPLC法测定脑组织ATP和AMP的含量;ELISA试剂盒检测脑组织γ-氨基丁酸含量和外周血清iNOS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开心散可以显著缩短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开场实验大鼠站立次数、延长运动时间、缩短静止时间,改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显著提高脑组织ATP/AMP、降低脑组织GABA含量和血清iNOS含量,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心散具有改善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运动行为异常的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脑组织GABA和血清iNOS含量,提高脑组织ATP/AMP,改善脑组织能量供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散 多发梗死性痴呆 学习记忆 ATP/AMP GABA I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益智颗粒对APP/PS1转基因小鼠血清MMP2和VEGF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秦莉霞 魏江平 +2 位作者 文雯 潘婷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1-916,共6页
目的:探究参芪益智颗粒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血清中MMP2和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以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研究载体,参芪益智颗粒干预18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避暗和开场试验评价小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 目的:探究参芪益智颗粒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血清中MMP2和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以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研究载体,参芪益智颗粒干预18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避暗和开场试验评价小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MMP2和VEGF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隐藏平台实验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 <0.05),空间探索实验进入平台象限次数和平台象限所占时间百分比明显减少(P <0.05);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核固缩深染明显;血清中MMP2和VEGF的含量明显增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益智颗粒可缩短该模型小鼠的逃避潜伏期(P <0.05),增加进入平台次数和进入平台象限百分比(P <0.05),降低血清中MMP2和VEGF的含量(P <0.05)。结论参芪益智颗粒能提高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血清中MMP2和VEGF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益智颗粒 海马 MMP2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总皂苷对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大鼠琥珀酸/GPR91/IL-1β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潘婷 陈欢 +1 位作者 刘攀旺 徐世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考察知母总皂苷对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干预效应,并探讨其对琥珀酸/GPR91/IL-1β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弗氏佐剂制备佐剂型关节炎动物模型,致炎第14天起用知母总皂苷干预(200 mg/kg) 28 d并每隔6 d测定足容积及足围,HE染色... 目的:考察知母总皂苷对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干预效应,并探讨其对琥珀酸/GPR91/IL-1β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弗氏佐剂制备佐剂型关节炎动物模型,致炎第14天起用知母总皂苷干预(200 mg/kg) 28 d并每隔6 d测定足容积及足围,HE染色检查滑膜病理,试剂盒测定血清IL-1β含量及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高效液相仪检测琥珀酸和富马酸含量,免疫组化检测GPR91蛋白表达。结果:知母总皂苷明显抑制佐剂型关节炎大鼠足肿胀度和足围,改善滑膜增生和炎性浸润,降低IL-1β和琥珀酸含量,抑制GPR91高表达,但对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和富马酸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知母总皂苷拮抗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及改善滑膜损伤与其抑制琥珀酸/GPR91/IL-1β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总皂苷 佐剂型关节炎 琥珀酸 琥珀酸/GPR91/IL-1β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注射液对鹅膏蕈氨酸基底核微量注射痴呆模型大鼠ATP/AMP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17
作者 夏鹏 郑航 +4 位作者 秦莉霞 魏江平 高丽娟 申重阳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73-2179,共7页
目的:考查EI注射液对双侧Meynert基底注射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IBO)拟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能量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双侧Meynert基底注射IBO建立拟痴呆模型大鼠,EI注射液干预8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刚果... 目的:考查EI注射液对双侧Meynert基底注射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IBO)拟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能量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双侧Meynert基底注射IBO建立拟痴呆模型大鼠,EI注射液干预8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刚果红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及皮质区Aβ斑块沉积的变化;HPLC测定各组动物脑组织ATP、ADP、AMP含量;ELISA试剂盒检测脑组织胰岛素含量;Western bolt法检测脑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进入平台次数、穿越平台象限时间及百分比明显减少(P <0.05);海马和皮层均出现明显红染的Aβ斑块沉积;脑组织ATP/AMP比率和胰岛素含量明显降低(P <0.05);脑组织PI3K和AKT蛋白呈低表达(P> 0.05)。经EI注射液干预后,该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进入平台次数、穿越平台象限时间明显增加(P <0.05);海马和皮层红染减轻;脑组织ATP/AMP比率和胰岛素含量明显增加(P <0.05)。结论:EI注射液能够改善IBO拟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该作用与改善脑能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注射液 脑能量 ATP/AMP 胰岛素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症病机演变规律 被引量:24
18
作者 魏江平 代渊 +1 位作者 文跃强 徐世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099-2102,2106,共5页
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着眼,分析机体生命气化活动与该理论的关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衰退是阿尔茨海默症发生的基础,"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异常为阿尔茨海默症病机核心,而改善"阳化气,阴成形&qu... 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着眼,分析机体生命气化活动与该理论的关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衰退是阿尔茨海默症发生的基础,"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异常为阿尔茨海默症病机核心,而改善"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异常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的策略。指出平调阴阳、振动阳气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形成的关键,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阶段防治当以补气助阳为主,兼以养阴补血;阿尔茨海默症阶段当以养阴补髓、填精充脑、化阴成形为主,兼顾益气助阳,重在修复或重建损伤的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阳化气 阴成形 中医病机 平调阴阳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探究加味芎归汤改善APP/PS1小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
19
作者 向俊宝 文雯 徐世军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34,共13页
该研究采用小鼠脑组织代谢组学整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加味芎归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选择6月龄的APP/PS1小鼠进行实验,分为APP/PS1组和加味芎归汤干预组,以同月龄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观察小鼠的... 该研究采用小鼠脑组织代谢组学整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加味芎归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选择6月龄的APP/PS1小鼠进行实验,分为APP/PS1组和加味芎归汤干预组,以同月龄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观察小鼠的认知能力以及病理损伤;运用GC-MS/MS技术分析小鼠脑组织的代谢谱,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富集相关代谢通路;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加味芎归汤活性成分,构建其治疗AD的核心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对加味芎归汤潜在治疗AD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最后构建“代谢物-反应-酶-基因”网络进行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加味芎归汤对小鼠脑组织中参与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等(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15条代谢通路的18个差异代谢物有显著回调趋势;加味芎归汤的383个核心靶点参与了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等。整体分析显示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是加味芎归汤治疗AD的关键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加味芎归汤可通过改善小鼠脑组织代谢保护神经细胞,进而发挥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加味芎归汤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无水服药”新理念的天地震颤速溶散的设计及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生玉 夏鹏 +5 位作者 张婷 曹俊涵 韩丽 郭治平 张定堃 徐世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35-2840,共6页
目的以推进"无水服药"新理念对天地震颤速溶散进行设计及评价。方法自拟处方设计制备天地震颤速溶散,并以自制细粉为对比,以口感、粉体学性质和溶化性进行天地震颤速溶散的评价。结果制备的天地震颤速溶散口感良好,口腔滞留... 目的以推进"无水服药"新理念对天地震颤速溶散进行设计及评价。方法自拟处方设计制备天地震颤速溶散,并以自制细粉为对比,以口感、粉体学性质和溶化性进行天地震颤速溶散的评价。结果制备的天地震颤速溶散口感良好,口腔滞留时间短,粉体学性质优良。结论速溶散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剂型,以天地震颤速溶散为例,为推进"无水服药"新理念提供了新的剂型与评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散 无水服药 矫味 口感评价 粉体学性质 溶化性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