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法学院成功举办《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解读讲座
1
作者 邢红枚 贾春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22年11月3日,在《妇女权益保障法》全面“大修”刚刚尘埃落定的背景下,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深入领会《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的重大意义,精准理解各条文修订的具体内涵... 2022年11月3日,在《妇女权益保障法》全面“大修”刚刚尘埃落定的背景下,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深入领会《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的重大意义,精准理解各条文修订的具体内涵,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法学院“妇女权益保障与法律相关课程虚拟”教研室成功举办了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解读为主题的教研讲座。该项教研讲座活动由女院党委书记李明舜教授主讲,法学院院长黄晶主持。法学院全体师生和来自全国各地多所高校的法学教研室成员、女院全体中层干部以及女院社工学院、妇女发展学院全体教师收听收看了本次讲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妇联 中华女子学院 干部培训 法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联组织参与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检视
2
作者 邢红枚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建设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是实现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的有效途径。妇联组织依法依章程承担着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职责。全国妇联通过与最高检建立合作机制,明确了妇联组织参与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路径和内容,促使其在未成年人保... 建设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是实现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的有效途径。妇联组织依法依章程承担着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职责。全国妇联通过与最高检建立合作机制,明确了妇联组织参与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路径和内容,促使其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中的作用持续提升。然而,受工作理念、资源、能力等因素制约,我国妇联组织参与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程度差距明显。妇联组织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提高站位,整合资源,持续创新,推进检妇合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联组织 未成年人检察 社会支持 检妇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我国妇女教育研究综述
3
作者 郭冬生 林炜静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9-57,共9页
以《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和中国知网上的相关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对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我国妇女教育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前瞻性思考。分析研究发现,第四次世妇会以来,我国妇女教育研究焕发... 以《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和中国知网上的相关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对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我国妇女教育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前瞻性思考。分析研究发现,第四次世妇会以来,我国妇女教育研究焕发生机活力,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成果逐年增多。但也存在研究选题低水平重复、成果创新性不足、有组织科研乏力、对策建议操作性欠佳、重质性研究轻量化研究等不足。适应新时代我国妇女与教育发展需要,妇女教育研究要践行“两个结合”,加强有组织科研,强化跨学科研究,探究妇女教育学理,关注男女均衡发展,展现中华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教育 性别教育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核心要义及其价值追求
4
作者 李明舜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9,共5页
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和男女平等都是我国的重要法律原则;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是促进男女平等实现的必要手段,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必须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理念;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基... 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和男女平等都是我国的重要法律原则;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是促进男女平等实现的必要手段,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必须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理念;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妇女合法权益 促进男女平等 反对性别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亲密度对服刑人员犯罪态度的影响:相对剥夺感与心理健康的链式中介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卓生 叶勇豪 +2 位作者 邢红枚 陈传勇 陈喜庆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服刑人员犯罪态度的关系以及相对剥夺感和心理健康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量表、犯罪态度问卷、相对剥夺感问卷和一般健康问卷对216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服刑人员家庭亲密度...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服刑人员犯罪态度的关系以及相对剥夺感和心理健康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量表、犯罪态度问卷、相对剥夺感问卷和一般健康问卷对216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服刑人员家庭亲密度与其相对剥夺感、一般健康、犯罪态度均显著相关(r=-0.355,-0.358,-0.478;P<0.001);服刑人员相对剥夺感与其心理健康、犯罪态度显著正相关(r=0.409,0.541;P<0.001);服刑人员心理健康与其犯罪态度显著正相关(r=0.457,P<0.001)。②相对剥夺感(β=-0.64,P<0.001)和一般心理健康(β=-0.21,P<0.01)在家庭亲密度和犯罪态度间的单独中介作用显著;③相对剥夺感与一般心理健康在家庭亲密度和犯罪态度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β=-0.1153,P<0.001)。结论:家庭亲密度不仅可以通过相对剥夺感和一般心理健康的独立中介作用影响犯罪态度,还可以通过相对剥夺感、一般心理健康的链式中介效应影响犯罪态度。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机制,为犯罪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亲密度 相对剥夺感 心理健康 犯罪态度 服刑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在我国立法和司法上的体现——兼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征求意见稿)第13条为例
6
作者 左玉迪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1-36,共6页
《儿童权利公约》所阐明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在我国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中有中国本土式的表达,即我国《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征求意见稿等中的“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与《司法解释(一)》部分条款体现父母权利本位倾向不同... 《儿童权利公约》所阐明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在我国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中有中国本土式的表达,即我国《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征求意见稿等中的“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与《司法解释(一)》部分条款体现父母权利本位倾向不同,在父母双方均要求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的未成年子女时,征求意见稿第13条严格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从未成年子女利益保护视角处理离婚案件中的抚养权纠纷,以否定事由的方式排除了实施家庭暴力等严重不端品行的父或母一方的直接抚养权。此外,建议增加“有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行为侵害监护权、探望权”的情形,以展示司法者对未成年子女利益的特殊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最大利益 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 征求意见稿第13条 否定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第一届妇女儿童法治保障论坛综述
7
作者 张圣泽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48,共6页
2022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新增“促进妇女全面发展”这一立法目的,并优化了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2023年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妇女工作要深刻把握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第一届妇女儿童法治保障论坛聚焦“... 2022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新增“促进妇女全面发展”这一立法目的,并优化了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2023年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妇女工作要深刻把握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第一届妇女儿童法治保障论坛聚焦“新时代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从妇女全面发展的法理基础展开学术讨论,涉及保障妇女全面发展的各项具体制度。内容涵盖了重点区域、群体、领域妇女权益保障,新时代妇女全面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以及妇女全面发展中的妇联职责作用发挥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妇女人权 妇女权益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定位与适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但淑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6-23,共8页
准确理解《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定位是妥善适用该法的前提。《家庭教育促进法》是实质意义上的家庭教育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教育法、未成年人法和民法的交叠地带;是家庭教育法中的基础性立法,全面、系统调整家庭教育法律关系,为家... 准确理解《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定位是妥善适用该法的前提。《家庭教育促进法》是实质意义上的家庭教育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教育法、未成年人法和民法的交叠地带;是家庭教育法中的基础性立法,全面、系统调整家庭教育法律关系,为家庭教育立法确立统一价值和方向。《家庭教育促进法》是社会法,通过国家支持与社会协同增进家庭教育福利,以提供事前指引和支持为主要调整手段,对处于弱势地位的特殊未成年人家庭实行倾斜性支持。《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促进法,其功能追求是通过对家庭教育事业的引导、鼓励、扶持,促进和推动其发展。基于体系定位、性质定位和功能定位的要求,《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适用应凸显家庭教育的独立、基础地位,将法律责任落到实处,通过下位法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设置硬性要求,同时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应更加突出国家、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促进法 社会法 促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根本遵循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明舜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8-21,共4页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秉持中国共产党促进妇女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强调了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道路,阐明了当今时代主题对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引领作用,揭示了妇女全面发...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秉持中国共产党促进妇女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强调了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道路,阐明了当今时代主题对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引领作用,揭示了妇女全面发展的人权本质,明确了新征程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重点内容,强调了党委和政府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主体责任,高度重视和肯定了妇女的主体地位和伟大作用,定位了妇联组织在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视域下推动妇女全面发展的中国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全面发展 价值主题 根本遵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逻辑基础和确认机制——兼谈妇女土地权益保护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国威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44-50,共7页
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逻辑基础在于要从制度上保证农民不受剥削,并通过土地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提供基本保障。因此在集体土地上从事农业劳动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核心要素。衡量是否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主要... 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逻辑基础在于要从制度上保证农民不受剥削,并通过土地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提供基本保障。因此在集体土地上从事农业劳动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核心要素。衡量是否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主要应根据户籍确定。妇女因婚姻迁居,应当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应因其在集体经济组织内生活的时间较短而对其成员资格减等,且不应通过自治程序进行限制。出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纠纷,应通过法院解决。如此,方能更加有效且公正地保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成员资格 妇女土地权益 土地权益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教育支持政策国际比较:概念、特征与反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莹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3-40,共8页
家庭一直被认为是最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满足成长需求的理想社会单位。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变迁,很多国家的家庭形式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很多与家庭相关的“社会疾病”,例如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儿童行为失当等更为明显。很... 家庭一直被认为是最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满足成长需求的理想社会单位。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变迁,很多国家的家庭形式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很多与家庭相关的“社会疾病”,例如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儿童行为失当等更为明显。很多国家开始高度关注支持和加强家庭关系,希望通过出台立法、提供服务措施使得家庭关系改善,支持家庭教育,进而改善儿童的发育和身心健康水平。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根据其政策目的,出台了各类家庭支持政策,在差异性很强的具体政策中,也体现了国家支持教育的规律性。从家庭教育支持和家庭教育支持政策的概念和动因出发,分析日本、英国、美国、法国、牙买加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家庭教育支持政策,试图总结其规律,为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我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支持 国际比较 概念 特征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个体赋权走向家庭康复——国际家庭暴力干预服务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梦 李莹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2-53,共12页
欧美国家兴起的反对家庭暴力的庇护运动,推动了家庭暴力干预服务的发展。随着司法机构的介入和立法改革,家庭暴力干预服务从民间群众运动发展成为法制化和制度化的产物。家庭暴力的干预服务重点从个体救助走向赋权,从受害者服务到惠及... 欧美国家兴起的反对家庭暴力的庇护运动,推动了家庭暴力干预服务的发展。随着司法机构的介入和立法改革,家庭暴力干预服务从民间群众运动发展成为法制化和制度化的产物。家庭暴力的干预服务重点从个体救助走向赋权,从受害者服务到惠及所有家庭成员,最终关注家庭功能的恢复,形成了以社区为本的、多机构合作、整合性的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有效性和便捷性得到了全面提升,通过扶惩相济、正本清源,实现了标本兼治。国际家庭暴力干预服务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为我国全面落实《反家庭暴力法》、建立系统的家庭暴力干预服务提供了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暴力干预服务 个体救助 赋权 家庭功能恢复 整合性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新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婧 张丽霞 邢红枚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7-54,共8页
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是新时代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实现男女平等、凝聚妇女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性工作。法治是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基本方式,平等是法治的目标、法治是平等的保障,妇女权益是基本人权等法理命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妇女权... 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是新时代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实现男女平等、凝聚妇女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性工作。法治是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基本方式,平等是法治的目标、法治是平等的保障,妇女权益是基本人权等法理命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理基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妇女权益保障工作,要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依法维权为基本立场,以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权益保障法治体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工作队伍和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为主要内容。只有这样,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妇女权益保障 法理基础 基本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帮教视角下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循证实践的路径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霞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6-53,共8页
未成年人司法循证实践与精准帮教的核心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未成年人司法循证实践从循证理念、风险评估技术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给精准帮教的实施提供实践改革的经验。在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中推进循证实践,需要与本土精准帮教理念进行深度... 未成年人司法循证实践与精准帮教的核心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未成年人司法循证实践从循证理念、风险评估技术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给精准帮教的实施提供实践改革的经验。在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中推进循证实践,需要与本土精准帮教理念进行深度对接,在福利帮教的基础上纳入循证理念和技术,以期达到司法和福利的平衡。建议建立政府主导的多机构合作领导机制,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培育本土有效的循证项目,建立未成年人司法循证项目资源库,研发本土的风险评估工具,推动多学科、多机构协作,共同促进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的改革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帮教 未成年人司法 循证实践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实践新发展——《妇女权益保障法》适用问题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婧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0-37,共8页
妇女权益保障本质上是妇女人权保障,关系妇女发展,关乎社会进步,关涉民族振兴。1992年制定实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历经2005年、2018年两次修正以及2022年全面修订,是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法治成果。在新修订的《妇... 妇女权益保障本质上是妇女人权保障,关系妇女发展,关乎社会进步,关涉民族振兴。1992年制定实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历经2005年、2018年两次修正以及2022年全面修订,是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法治成果。在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即将实施之际,《妇女权益保障法》适用问题研讨会聚焦新机制、关键领域、重要问题,围绕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妇联督促处理与约谈机制、检察建议和检察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对未成年女性的救助、夫妻财产申报及不动产登记等主题开展研讨,为《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精准高效适用凝聚理论共识、汇聚实践经验,在更高水平法治理论的基奠上推动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实践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权益保障法 适用 理论共识 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民事检察的内生机理及路径选择
16
作者 谢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7-24,共8页
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融合是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迈出的重要一步。民事案件数量众多直接影响民众的司法感知,然而相比传统的刑事检察业务,未成年人民事检察履职比较薄弱且制度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未成年人权益体系保... 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融合是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迈出的重要一步。民事案件数量众多直接影响民众的司法感知,然而相比传统的刑事检察业务,未成年人民事检察履职比较薄弱且制度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未成年人权益体系保护的需求。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相比成年人更具有紧迫性,检察机关除事后审判监督外,应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过程监督。检察权介入限度应符合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公益性”和未成年人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缺失的内生机理。在传统的法律监督职能外,应在民事领域延伸社会职能,拓宽检察权行使方式,使之契合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民事检察 公益性 婚姻家庭案件 过程性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制度机制创新
17
作者 但淑华 《群言》 2023年第1期21-24,共4页
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在落实全面保障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妇女工作的特点和妇女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对妇女权... 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在落实全面保障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妇女工作的特点和妇女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对妇女权益的特别保障。这集中体现为《妇女权益保障法》回应社会关切,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创设了一系列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新制度、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权益保障法》 妇女事业 妇女权益 制度机制创新 社会关切 新修订 男女平等 全面保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