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程心脏康复——数字健康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
1
作者 庄洪波 刘刚 许丹焰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08-814,共7页
数字健康技术主要包括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健康大数据分析等。远程心脏康复基于数字健康技术在家庭或社区环境中提供心脏康复服务,打破了传统心脏康复的局限,可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康复治疗的... 数字健康技术主要包括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健康大数据分析等。远程心脏康复基于数字健康技术在家庭或社区环境中提供心脏康复服务,打破了传统心脏康复的局限,可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参与度和依从性,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心血管疾病管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探讨远程心脏康复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实施模式、效果评估、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以及展望其未来发展,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心脏康复 数字健康技术 心血管疾病 疾病管理 应用 挑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外科术前患者中的实践 被引量:14
2
作者 梁敉宁 陈琼妮 +5 位作者 汪健健 李乐之 赵丽萍 黄伶智 张霞 高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外科患者术前焦虑、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按病区将73例心外科患者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术前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干预。连续干预5d后... 目的探讨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外科患者术前焦虑、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按病区将73例心外科患者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术前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干预。连续干预5d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焦虑、屈服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面对因子和自我效能得分、护理满意率高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心血管外科患者的术前焦虑,改善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心血管外科 术前焦虑 心理联络护理 应对方式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载脂蛋白B在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璐 赵水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5-759,共5页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反映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总量,载脂蛋白B浓度反应致动脉粥样硬化颗粒总数。近期研究发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价值优于传统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文章就这两个指标的心血...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反映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总量,载脂蛋白B浓度反应致动脉粥样硬化颗粒总数。近期研究发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价值优于传统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文章就这两个指标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效能及临床操作性能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B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率在心血管疾病及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曾鹏 马应旭 李向平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9期971-976,共6页
血小板聚集率是反映血小板生理功能或病理学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临床上观察到,诸多心血管疾病可出现血小板反应性增强,使其聚集率增加,从而促发血栓形成,引发心血管事件。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有效降低心血... 血小板聚集率是反映血小板生理功能或病理学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临床上观察到,诸多心血管疾病可出现血小板反应性增强,使其聚集率增加,从而促发血栓形成,引发心血管事件。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部分患者对这些药物存在"抵抗",他们在治疗期间仍可能发生血栓事件。如何评价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治疗期间的血小板反应性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冠心病 抗血小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pill”用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利与弊 被引量:3
5
作者 龚海荣 李向平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5期31-33,共3页
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polypill"的概念,即在一粒药丸中混合多种药物,认为通过服用这种"多效药丸"将大大降低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polypill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模式,但任何一种新的模式在实践... 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polypill"的概念,即在一粒药丸中混合多种药物,认为通过服用这种"多效药丸"将大大降低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polypill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模式,但任何一种新的模式在实践中都会面临一些问题,我们应该用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它,分析其使用的利弊,以达到尽可能为患者服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药丸 心血管疾病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矛盾分析法在心血管疾病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吕雪靖 邢钰 +1 位作者 吴大兴 赵水平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7期58-59,共2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病死率不断上升,并往往伴随异常的心理状态,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将会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矛盾分析法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应贯穿于心血管疾病心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病死率不断上升,并往往伴随异常的心理状态,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将会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矛盾分析法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应贯穿于心血管疾病心理治疗的全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分析法 心血管疾病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心血管危险标志物的评估标准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小燕 赵水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期49-51,共3页
个体心血管危险的准确评估是做出临床决策的必要条件。随着新的心血管危险标志物的不断出现,对其进行系统而规范的评价显得日益重要。对新标志物的正确评估及评估方法的改善,将有助于优化临床决策和实践,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水平。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危险评估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析新指南,探讨1850简化目标合理性 2013 AHA/ACC《治疗胆固醇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指南》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水平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163-164,共2页
近期,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发布的2013《治疗胆固醇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成为持续讨论的热点。新指南的亮点在于,基于他汀相关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RCT)或... 近期,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发布的2013《治疗胆固醇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成为持续讨论的热点。新指南的亮点在于,基于他汀相关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RCT)或荟萃分析证据,将他汀获益人群分为4类、突出强化他汀治疗的益处,推荐使用能够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50豫的高强度他汀治疗年龄≤75岁的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疾病风险 新指南 治疗 美国心脏病学会 理性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降低心血管危险作用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陈璐 赵水平 《医学与哲学(B)》 2009年第11期30-31,33,共3页
大量临床实验结果及流行病学资料已证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在冠心病防治中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危险。但他汀类是通过何种模式产生这一作用,至今仍未得出定论。四种模式可用来描述他汀类降低心血管... 大量临床实验结果及流行病学资料已证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在冠心病防治中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危险。但他汀类是通过何种模式产生这一作用,至今仍未得出定论。四种模式可用来描述他汀类降低心血管危险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这四种模式的探讨,能使我们对他汀类的作用机理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也为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及确定他汀类降低心血管危险的作用模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 降脂作用 多效性 心血管风险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X受体研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展望
10
作者 顾文娟 李江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1期52-54,共3页
肝脏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是新近研究比较深入的一个热点话题,LXR主要参与胆固醇代谢和转运、脂肪代谢、糖原异生和炎症等过程。本文在LXR的结构、功能、其激动剂及其可能的临床作用、未来的研究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肝脏X受体 科学哲学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血管内冲击波球囊用于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11
作者 张瑞涛 田振宇 +10 位作者 曾勇 傅国胜 徐立 刘健 李建平 张志辉 胡信群 程翔 路雯 崔鸣 唐熠达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5年第2期61-70,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新型血管内碎石术(IVL)球囊——Vesscrack冲击波球囊,在重度冠状动脉钙化(CAC)患者支架置入前进行血管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臂、多中心研究,于2022年6—10月在中国10家医院招募重...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新型血管内碎石术(IVL)球囊——Vesscrack冲击波球囊,在重度冠状动脉钙化(CAC)患者支架置入前进行血管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臂、多中心研究,于2022年6—10月在中国10家医院招募重度CAC患者,均采用Vesscrack冲击波球囊进行预处理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33例患者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主要终点是手术成功率即成功支架置入且残余狭窄≤30%,并且在住院期间未发生心源性死亡、靶血管相关的心肌梗死或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共招募170例患者,男116例(68.2%),平均年龄(65.9±7.9)岁。应用IVL和支架置入后与基线相比,最小管腔直径显著增加[(2.34±0.40)mm比(0.95±0.33)mm,P<0.001],狭窄程度显著减少[(13.24±6.60)%比(65.18±10.59)%,P<0.001]。手术成功率为100.0%,器械成功率为98.8%。30 d患者相关的心血管复合终点(POCE)发生率为0.0,且无靶病变失败,未观察到确认和可能的血栓事件。脉冲声波能量发生器的稳定性和使用便捷性表现优异。在接受OCT检查的33例患者中,IVL干预后,最大钙化部位的管腔面积[(3.51±1.51)mm^(2)比(2.85±1.80)mm^(2),P<0.001]和靶病变内的最小管腔面积[(3.08±1.04)mm^(2)比(2.02±0.75)mm^(2),P<0.001],以及支架置入后最大钙化部位的管腔面积[(6.59±1.64)mm^(2)比(2.85±1.80)mm^(2),P<0.001]和靶病变内的最小管腔面积[(6.19±1.45)mm^(2)比(2.02±0.75)mm^(2),P<0.001]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esscrack冲击波球囊在支架置入前对重度CAC患者进行预处理是有效且安全的,具有显著的钙化斑块修饰效果、较高的操作成功率和极少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血管内碎石术 前瞻性多中心试验 血管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A5基因多态性对三酰甘油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雅琼 赵旺 赵水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58-1363,共6页
载脂蛋白A5(apolipoprotein A5,Apo A5)是载脂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它是三酰甘油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调控血浆中三酰甘油含量。Apo A5的基因多态性影响人体三酰甘油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对–1131T>C,c.56C>... 载脂蛋白A5(apolipoprotein A5,Apo A5)是载脂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它是三酰甘油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调控血浆中三酰甘油含量。Apo A5的基因多态性影响人体三酰甘油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对–1131T>C,c.56C>G,c.553G>T研究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5 基因多态性 三酰甘油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及其在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唐梅 李向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8-1233,共6页
在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患者中抑郁有较高的发病率,抑郁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不利的影响。随着新型抗抑郁药的问世,口服抗抑郁药在CVD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疗效及安全性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在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患者中抑郁有较高的发病率,抑郁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不利的影响。随着新型抗抑郁药的问世,口服抗抑郁药在CVD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疗效及安全性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常用抗抑郁药均有许多不良反应。在CVD患者中应用抗抑郁药时,尤其应重视其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及与CVD常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应综合评估,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抑郁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抑郁 抗抑郁药 不良反应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阮贵云 罗飞 +2 位作者 彭佳 彭然 李向平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2期201-205,共5页
大量研究表明,ω-3脂肪酸可降低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并具有抗炎、抗心律失常、抗栓等心血管保护作用。临床研究提示,补充ω-3脂肪酸可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其与他汀合用有助于降低非HDL-C水平,且安全性良好。近年来ω-3脂肪酸联合他汀能否... 大量研究表明,ω-3脂肪酸可降低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并具有抗炎、抗心律失常、抗栓等心血管保护作用。临床研究提示,补充ω-3脂肪酸可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其与他汀合用有助于降低非HDL-C水平,且安全性良好。近年来ω-3脂肪酸联合他汀能否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病的残余风险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文主要对ω-3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脂肪酸 高三酰甘油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血脂管理 被引量:23
15
作者 伍莎 彭道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5期15-20,共6页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上升,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实际上,ASCVD是可防可控的,在疾病早期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ASCVD事件成本-效...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上升,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实际上,ASCVD是可防可控的,在疾病早期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ASCVD事件成本-效益最佳的方式,其中血脂管理是ASCVD防治的基石。依据本国人群长期队列研究数据建立的ASCVD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不同个体应采取个体化且合理的预防策略,即以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为基础、他汀类药物治疗为主、非他汀类药物治疗为辅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一级预防 风险评估 血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GPR30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应旭 李向平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65-868,共4页
自从2005年研究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30(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可介导雌激素在体内的快速反应以来,GPR30对于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和保护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发现,GPR30激活后可作用于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肾素-血... 自从2005年研究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30(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可介导雌激素在体内的快速反应以来,GPR30对于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和保护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发现,GPR30激活后可作用于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产生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等效应,其还具有抗炎、防止心肌再灌注损伤、改善血脂代谢等心血管保护作用。但目前有关GPR30研究大多仅限于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其在人体中的生理和病理作用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30 雌激素 心血管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AS-STING通路在代谢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慧晴 周玉莹 +1 位作者 印旨意 台适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86-1097,共12页
代谢性心血管疾病是糖脂代谢紊乱与心血管功能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联的临床常见综合征,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清。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adenos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 代谢性心血管疾病是糖脂代谢紊乱与心血管功能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联的临床常见综合征,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清。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adenos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TING)信号通路通过识别双链DNA激活固有免疫。代谢性危险因素引起线粒体DNA、核DNA在细胞质中的浓度上升以及内质网应激,驱动cGAS-STING通路激活,从而触发反复无菌性免疫炎症反应、细胞自噬水平上调、细胞衰老及细胞凋亡,最终表现为心血管不良结局的发生与发展。因此,靶向干预cGAS-STING信号通路或将成为治疗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崭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通路 自噬 衰老 代谢性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心血管预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鼎 王大新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55-659,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危害中老年人群健康的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调节脂质代谢、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危害中老年人群健康的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调节脂质代谢、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本文主要介绍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代谢产物改善心血管预后机制及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就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应用前景作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鼎 王大新 梁景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7-783,共7页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如RNA-seq测序和LncRNA芯片技术)等生物化学技术方法在医学应用上的不断深入,曾经被称为基因转录“噪音”并且被认为不具备生物学功能的LncRNA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细胞凋亡、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心肌病...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如RNA-seq测序和LncRNA芯片技术)等生物化学技术方法在医学应用上的不断深入,曾经被称为基因转录“噪音”并且被认为不具备生物学功能的LncRNA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细胞凋亡、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心肌病等方面的独特作用逐渐为人知晓。作为一类内源性调节因子,LncRNA不再单纯只是过去认为无用的转录副本。该文就L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LncRNA作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及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做出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心血管疾病 诊断 预后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反馈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卓越医师诊断教学中的研究
20
作者 罗俊 李江 +2 位作者 杨阳 宋洁 林旻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5期71-76,共6页
目的探讨视频反馈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卓越医师班物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7月于中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的2018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卓越医师班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名。试验组... 目的探讨视频反馈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卓越医师班物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7月于中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的2018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卓越医师班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名。试验组采用视频反馈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组通过统一标准化的理论考试成绩、病例分析成绩、临床技能操作成绩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同时对20名试验组学生进行不记名的调查问卷。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为(91.58±0.72)分,病例分析能力得分为(9.81±0.14)分,临床技能操作成绩为(94.32±0.72)分,均高于对照组[(84.14±0.84)分、(8.47±0.18)分、(86.48±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试验组学生的反馈显示,视频反馈结合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结论在卓越医师班物理诊断学教学中,视频反馈联合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夯实理论基础,规范体格检查手法,培养临床思维及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 视频反馈 物理诊断 卓越医师班 五年制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