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RNA沉默HBx基因对肝癌细胞YKL-40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永红 贺兴鄂 +2 位作者 唐晓鹏 王文龙 罗开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观察HepG2.2.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沉默对酿酒酵母YKL-4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HBx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RNAT-HBx和阴性对照质粒,同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Lipofectinamine 2000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 目的观察HepG2.2.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沉默对酿酒酵母YKL-4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HBx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RNAT-HBx和阴性对照质粒,同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Lipofectinamine 2000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2.15细胞。采用RT-PCR检测各组中HBx和YKL-40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各组中HBx蛋白和YKL-40蛋白的表达。结果pRNAT-HBx明显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x基因的表达,同时YKL-40的mRNA和细胞内蛋白表达水平也随之相应下调。结论抑制HBx基因的表达能下调HepG2.2.15细胞中YKL-40蛋白的表达,提示HBx蛋白对YKL-40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HEPG2.2.15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YKL-40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在病毒复制判定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莫喜明 许允 +2 位作者 董存岩 唐亚梅 唐爱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91-159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判定中的意义。方法225例HBV感染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ELISA法检测HBsAg、HBeAg、HBVPreS1Ag、HB-VPreS2Ag、LHBs,全自动速率法测定ALT、A...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判定中的意义。方法225例HBV感染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ELISA法检测HBsAg、HBeAg、HBVPreS1Ag、HB-VPreS2Ag、LHBs,全自动速率法测定ALT、AST,制作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HBs、HBeAg、PreS1-Ag、PreS2-Ag与HBV DNA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49%、58.96%、78.03%与79.19%,LHBs结果与HBVD-NA无统计学差异(P=0.099),HBeAg、PreS1-Ag、PreS2-Ag结果与HBVDNA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LHBs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对数值呈正相关(r=0.852,P=0.022)。用LHBs水平判断HBV是否存在复制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911。LHBs阳性患者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LHBs阴性患者。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 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可反映乙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和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DNA 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 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肝癌细胞HBX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会卿 贺兴鄂 +2 位作者 王文龙 何艳 雷建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1-243,264,共4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对肝癌细胞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鉴定转染无关的对照序列(HK3细胞)和针对HBX基因shRNA的稳定肝癌细胞株(21543细胞);RT-PCR检测RNA干扰对HBX基因mRNA沉寂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对肝癌细胞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鉴定转染无关的对照序列(HK3细胞)和针对HBX基因shRNA的稳定肝癌细胞株(21543细胞);RT-PCR检测RNA干扰对HBX基因mRNA沉寂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复苏后细胞形态差别不大;RT-PCR显示相对于MHCC-97H细胞,21543细胞的HBXmRNA水平的下降约91%,HK3细胞的HBXmRNA水平下降不明显;靶向HBX的RNA干扰后的肝癌细胞(21543细胞)较原肝癌细胞(MHCC-97H细胞)和对照细胞(HK3细胞)增殖明显减慢,而后两种细胞差别不显著;21543细胞周期显示RNA干扰后细胞延缓进入S期,增殖活性明显减低。结论RNA干扰可降低肝癌细胞HBX表达水平,并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改变细胞生长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RNA干扰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整合于MHCC97-H细胞的HBx基因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文龙 孙会卿 +3 位作者 杨旭 贺兴鄂 雷建华 童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5-447,451,共4页
目的构建靶向整合于人肝癌MHCC97-H细胞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gene)基因的shRNA真核载体。方法依据从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克隆的HBx基因序列,设计合成X169、X220及MOCK(无关对照)3对寡核酸,经退火成互补双链并克隆至pGenesil-Ⅰ载体... 目的构建靶向整合于人肝癌MHCC97-H细胞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gene)基因的shRNA真核载体。方法依据从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克隆的HBx基因序列,设计合成X169、X220及MOCK(无关对照)3对寡核酸,经退火成互补双链并克隆至pGenesil-Ⅰ载体;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将鉴定的shRNA质粒脂质体转染MHCC97-H细胞,流式细胞分析转染效率。结果酶切、PCR及测序证实pshRNA-X169/X220/MOCK质粒构建符合设计,转染48h后MHCC97-H细胞可激发绿色荧光,pshRNA-X220转染效率最低。结论成功构建靶向整合于人肝癌细胞HBVx基因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并成功转染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细胞,为沉默HBx基因实验性肝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短发夹RNA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MHCC97-H细胞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HBx基因对肝癌细胞化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何艳 贺兴鄂 +2 位作者 孙会卿 王文龙 雷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和传统的化疗方法联合应用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并选择高效的治疗组合,研究其凋亡机制。方法:鉴定3组肝癌细胞——MHCC97-H(原肝癌细胞株),HK3细胞(转染空质粒的MHCC97-H细胞)和21543细胞(转染含HBx-shRN...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和传统的化疗方法联合应用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并选择高效的治疗组合,研究其凋亡机制。方法:鉴定3组肝癌细胞——MHCC97-H(原肝癌细胞株),HK3细胞(转染空质粒的MHCC97-H细胞)和21543细胞(转染含HBx-shRNA质粒的MHCC97-H细胞);RT-PCR检测RNA干扰对HBx mRNA沉寂作用,CCK8和TUNEL分别检测RNA干扰HBx后化疗药物对MHCC97-H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T-PCR结果显示,与MHCC97-H细胞组比较,21543细胞的HBx mRNA水平下降约91%,HK3细胞HBx mRNA水平下降不明显;RNA靶向干扰HBx基因后的肝癌细胞(21543细胞)较原肝癌细胞(MHCC97-H细胞)和HK3细胞增殖明显减慢,而后两种细胞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种不同细胞加用3种不同浓度的氟尿嘧啶(0~120mg/L)、顺铂(0~32mg/L)后细胞生长明显减慢并呈浓度依赖性,以RNA靶向干扰HBx基因后的21543细胞生长抑制最明显;相同浓度的氟尿嘧啶对3组不同肝癌细胞均可引起细胞凋亡,以21543细胞凋亡最明显。结论:RNA干扰HBx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增加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RNA干扰HBx基因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使肝癌细胞凋亡更明显,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RNA干扰 HBX基因 凋亡 细胞周期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 γ在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异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PPARγ表达情况,创伤意外肝破裂来源的正常肝组织作...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PPARγ表达情况,创伤意外肝破裂来源的正常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肝组织中PPARγ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无明显相关性(γ=0.457,P>0.05);而正常肝组织和纤维化S0期等肝组织中PPARγ呈明显阳性,而纤维化S3、S4期肝组织中PPARγ表达呈弱阳性,强度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PPARγ基因表达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结论:PPARγ在明显肝纤维化肝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纳米和RNA干扰技术抑制HBV-DNA在HepG2 2.2.15细胞中的复制和表达(英文)
7
作者 何艳 蒋永芳 +5 位作者 王谷丰 罗红雨 肖新强 邓春明 罗开忠 苏先狮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3-548,共6页
目的:通过RNA干扰和纳米技术抑制HBV-DNA在体外的复制和HBV核心抗原的表达。方法:制备靶向HBV核心抗原( HBcAg)的纳米小干扰RNA( siRNA) ,利用U6启动子质粒转染入HepG22.2.15细胞;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细胞HBV核心抗原在mRNA和... 目的:通过RNA干扰和纳米技术抑制HBV-DNA在体外的复制和HBV核心抗原的表达。方法:制备靶向HBV核心抗原( HBcAg)的纳米小干扰RNA( siRNA) ,利用U6启动子质粒转染入HepG22.2.15细胞;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细胞HBV核心抗原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上清液HBV-DNA,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HBV表面抗原( HBsAg)、e抗原( HBeAg)、核心抗原( HBcAg)。结果:成功构建了含磁性纳米的siRNA质粒;多种方法检测均显示转染后的细胞HBV核心抗原表达明显下降;其表面抗原、e抗原和HBV-DNA值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RNA干扰联合纳米技术可明显下调HBV核心抗原的表达,抑制HBV-DNA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HBV HBV核心抗原 磁性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被引量:8
8
作者 田沂 杨旭 +1 位作者 蒋永芳 成镀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7-718,共2页
我们采用注射激素、驱铜、血浆置换等方法综合治疗4例儿童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FWD),3例黄疸消退,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血浆置换 治疗
原文传递
靶向HBx基因shRNA载体稳定表达人肝癌细胞的建立
9
作者 贺兴鄂 孙会卿 +3 位作者 杨旭 雷建华 童明 王文龙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0-312,共3页
本研究采用整合有HBV DNA而HBsAg表达阴性的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应用免疫荧光法初步研究HBx表达,并从基因组中克隆HBx基因,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靶向该HBx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转染和筛选,研究sh... 本研究采用整合有HBV DNA而HBsAg表达阴性的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应用免疫荧光法初步研究HBx表达,并从基因组中克隆HBx基因,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靶向该HBx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转染和筛选,研究shRNA载体在MHCC97-H细胞中稳定表达对HBx基因表达的影响,最终构建稳定表达靶向整合HBx基因的shRNA载体的人肝痛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构建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疗法 RNA干扰
原文传递
重组人肝脏增生因子克隆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的探讨
10
作者 曾晓波 苏先狮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11期1838-1840,1939,共4页
目的构建人肝脏再生增强因子(hALR)原核表达载体,为基因工程大量制备hALR提供基础。方法构建hALR表达载体pGEX-3X-hALR,诱导表达GST—hALR,用GST Agawse柱亲和层析,再用Xa因子切除GST得到hALR蛋白;进一步用MTF法及动物实验检测h... 目的构建人肝脏再生增强因子(hALR)原核表达载体,为基因工程大量制备hALR提供基础。方法构建hALR表达载体pGEX-3X-hALR,诱导表达GST—hALR,用GST Agawse柱亲和层析,再用Xa因子切除GST得到hALR蛋白;进一步用MTF法及动物实验检测hALR活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hALR表达载体pGEX-3X-hALR,并纯化出hALR蛋白;体外细胞实验及动物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脏增生因子 克隆 分子 蛋白纯化 活性检测
原文传递
肝脏再生增强因子cDNA的克隆及稳定细胞株的建立
11
作者 曾晓波 苏先狮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9期1447-1448,1585,共3页
目的通过对人源肝脏再生增强因子(ALR)cDNA进行克隆及活性的初步鉴定,为基因工程制备重组人肝脏ALR(hALR)提供资料。方法提取人胎肝总RNA,通过RT-PCR获得hALR cDNA,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ALR,转化大肠杆菌扩增质粒。将质粒pcDNA3.1... 目的通过对人源肝脏再生增强因子(ALR)cDNA进行克隆及活性的初步鉴定,为基因工程制备重组人肝脏ALR(hALR)提供资料。方法提取人胎肝总RNA,通过RT-PCR获得hALR cDNA,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ALR,转化大肠杆菌扩增质粒。将质粒pcDNA3.1与pcDNA3.1-ALR分别转染HepG2细胞,G418筛选建立稳定细胞株,MTT法检测hALR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测序证实克隆得到的hALR序列完全正确。MTT比色结果,转染hALR的细胞增殖高于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细胞(P<0.05)。结论hALR具有促肝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再生增强因子 克隆 稳定细胞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