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GA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晓富 郑林丰 +4 位作者 谢乐斯 张建伟 余清平 许愿忠 曾志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观察多孔PLGApoly(lactide-co-glycolide)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2只,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和PLGA导管组。两组动物分别人工造成右侧10mm的坐骨神经缺损后,PLGA导管组采用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 目的观察多孔PLGApoly(lactide-co-glycolide)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2只,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和PLGA导管组。两组动物分别人工造成右侧10mm的坐骨神经缺损后,PLGA导管组采用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和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按75∶25的比例制成多孔PLGA管修复坐骨神经缺损。自体神经移植组采用坐骨神经进行桥接。术后4、8、12周,分别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术后12周行快蓝(FastBlue)逆行示踪观察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脊髓神经元数目及行胫前肌湿质量测量;半薄和超薄切片观察再生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术后4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8周和12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神经组优于PLGA管组。PLGA组DRG及脊髓中快蓝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及胫前肌湿质量均不及自体神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纤维数目、直径和髓鞘厚度在PLGA管组与自体神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PLGA导管对坐骨神经缺损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但不及自体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 坐骨神经缺损 自体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