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CT多材料分离技术重建虚拟平扫对儿童肝肿瘤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魏伟安 易婷 +2 位作者 杨吉钱 陈雁 金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能谱CT虚拟平扫(virtual unenhance,VUE)技术对儿童肝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96例肝肿瘤患儿能谱CT扫描结果,分别重建真实平扫(true unenhance,TUE)、动脉期虚拟平扫(virtu... 目的探讨能谱CT虚拟平扫(virtual unenhance,VUE)技术对儿童肝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96例肝肿瘤患儿能谱CT扫描结果,分别重建真实平扫(true unenhance,TUE)、动脉期虚拟平扫(virtual unenhanced artery,VUEa)和门脉期虚拟平扫(virtual unenhanced portal vein,VUEpv)图像。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参数包括肝实质、肝肿瘤、右侧竖脊肌3个部位的CT值、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肝肿瘤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以及背景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和Friedman秩和检验比较TUE、VUEa和VUEpv图像质量客观参数和主观评分的差异。分析三组图像CT值的相关性与一致性,采用χ^(2)检验比较肝肿瘤和钙化灶的检测能力。结果VUE与TUE图像的肝实质CT值、肝肿瘤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UE的图像背景噪声SD值均低于TUE,VUE的肝实质SNR值、肝肿瘤CT值和SNR值、右侧竖脊肌CT值和SNR值均高于TU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VUEa、VUEpv分别与TUE图像的CT值相关性较高(肝实质:r=0.816、0.797,P均<0.001;肝肿瘤:r=0.769、0.839,P<0.001;右侧竖脊肌:r=0.664、0.687,P<0.001)。除肝肿瘤外,其他组织CT值的临床诊断一致性界限为10 HU时,界外数据点占比均<5%。VUEpv肝肿瘤的主观评分和检出率均高于VUE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TUE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UEa和VUEpv的钙化灶检出率明显低于TU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期CT扫描剂量DLP总计为513.94(375.00,652.86)mGy,TUE的DLP占总DLP的30.14%。结论多材料分离(multi-material decomposition,MMD)技术重建的VUEpv图像质量、病灶检测能力均优于VUEa,可明显降低长期肝肿瘤患儿CT随访的辐射剂量,但仍不能完全替代TUE图像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光谱法 肝肿瘤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
2
作者 马秋红 尹一伟 +2 位作者 何四平 向永华 金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2-1227,1230,共7页
目的 分析儿童幼年性黄色肉芽肿(JXG)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1年1月—2023年12月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JXG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3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5例行MRI和CT检... 目的 分析儿童幼年性黄色肉芽肿(JXG)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1年1月—2023年12月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JXG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3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5例行MRI和CT检查。观察分析JXG的分型、数目、累及部位、病变信号、密度及强化特征等征象。结果 15例JXG患儿中,系统型黄色肉芽肿7例,其中累及中枢神经系统5例(分别为松果体区、脉络丛、颅骨内板下硬脑膜、中颅窝及椎管)、乳突1例、肝脏3例、肾脏3例、胰腺1例、肺部2例,主要表现为不同器官单发或多发结节状、团块状或斑片状病变。MRI上病变表现为T1WI呈稍高/稍低/混杂信号,T2WI呈低/稍低/稍高/混杂信号,弥散未受限或受限,增强呈明显强化或稍强化。CT上病变表现为斑片状、团块状或结节状低密度/高密度影,增强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或明显强化。皮肤型黄色肉芽肿8例,表现为皮下软组织结节状影,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低或低信号,明显强化;CT表现为稍低/等/稍高密度影,增强呈稍强化/明显强化。结论 JXG主要表现为皮下软组织和(或)各脏器单发/多发结节状、团块状影,T1WI上信号增高,T2WI上信号减低,弥散减低或增高,明显强化,其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肉芽肿 青少年性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非中线不典型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3
作者 马秋红 刘雨晴 +1 位作者 易婷 金科 《中国医师杂志》 2025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非中线不典型髓母细胞瘤(MB)的MRI影像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3年8月经湖南省儿童医院病理证实的12例非中线不典型MB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2例行MRI平扫,11例行... 目的探讨儿童非中线不典型髓母细胞瘤(MB)的MRI影像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3年8月经湖南省儿童医院病理证实的12例非中线不典型MB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2例行MRI平扫,11例行增强扫描,10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肿瘤部位、形态、瘤周水肿、大小、信号特点(有无囊变、出血)、扩散、强化特点及分析误诊原因。结果12例中单发者9例,肿瘤位于小脑半球4例,桥小脑角区(CPA)2例,脑干及CPA 2例,左侧顶叶1例;多发者3例,1例位于右侧桥臂及小脑半球(2个肿块),1例双侧小脑半球多发病灶,1例小脑蚓部团块状及左侧小脑半球多发结节状病灶;6例形态不规则,6例呈类圆形;3例无囊变,9例不同程度囊变(5例大囊变,4例小囊变);3例出血,均无钙化,10例DWI均呈不同程度弥散受限;11例行增强扫描呈轻度至明显强化;2例瘤周无水肿,10例瘤周轻中度水肿;11例合并幕上脑积水及间质性脑水肿,1例无脑积水;5例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9例术前误诊。其中3例术前误诊为高级别胶质瘤,3例误诊为低级别胶质瘤(其中1例诊断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误诊为室管膜瘤,1例误诊为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结论儿童非中线不典型MB的MRI表现多样,结合发病部位、年龄及病灶信号特征,在排除性诊断后将非中线不典型MB纳入诊断范围,提高该病术前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原文传递
脑网络分析早期诊断自闭症谱系障碍:基于扩散基谱成像和机器学习
4
作者 刘雨晴 易婷 +2 位作者 高兵 蔡齐芳 金科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51-1557,共7页
目的:利用扩散基光谱成像(DBSI)结合深度学习方法,探索学龄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脑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7月在本院确诊的31例ASD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HCs)的临床及颅脑DBSI(DBSI_20、... 目的:利用扩散基光谱成像(DBSI)结合深度学习方法,探索学龄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脑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7月在本院确诊的31例ASD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HCs)的临床及颅脑DBSI(DBSI_20、DBSI_21)资料。两组受试者的年龄均为2~6岁。将每例受试者的DBSI_20和DBSI_21的原始数据导入DSI工作软件,生成DBSI_combine扩散图像。对DBSI_20、DBSI_21和DBSI_combine三组图像数据分别采用DSI Studio进行连通性矩阵和图理论分析,并采用Kruskal-Wallis方法提取全局图和节点图测量中组间差异最显著的特征;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PCC)方法对相关系数大于0.99的特征进行降维,减少特征数。采用?方法将筛选得到的三组最优特征分别构建预测ASD的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估3个模型的预测效能,评估指标包括符合率、召回率、精确率、F1分数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基于DBSI_20序列构建的模型中,最具辨别能力的特征是左侧角回偏心率和右侧颞中回偏心率;基于DBSI_21序列构建的模型中,最具辨别能力的特征是右上颞叶特征向量中心性和左小脑9区网页排名中心性;基于DBSI_combine图像构建的模型中,最具辨别能力的特征是左中央后回的中心度和左角回偏心率。基于DBSI_20序列构建的分类模型的AUC高于基于DBSI_21序列构建的模型(0.963 vs.0.481),基于DBSI_combine序列构建的分类模型的AUC(0.975)最高。DBSI_20模型的符合率、召回率、精确率和F1分数分别为0.890、1.000、0.784和0.879,DBSI_21模型的相应参数值分别为0.579、0.556、0.861和0.675,DBSI_combine模型分别为0.936、0.889、1.000和0.979。结论:基于DBSI_20或DBSI_combine序列构建的分类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学龄前ASD儿童,且以DBSI_combine模型的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基础光谱成像 机器学习 自闭症谱系障碍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IH1基因突变致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7型一家系分析
5
作者 周珍 吴丽文 +3 位作者 宁泽淑 唐静文 李晓明 肖政辉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5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研究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7型一家系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对1例2022年10月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表现为反复抽搐、发育迟滞的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采集,并对先证者进行人... 目的研究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7型一家系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对1例2022年10月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表现为反复抽搐、发育迟滞的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采集,并对先证者进行人类全外显子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一代测序验证。同时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以“IFIH1基因”“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IFIH1 gene”“Aicardi Gautières syndrome”为检索词,收集所有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截止2023年7月),进一步分析总结临床表现及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男,10月龄,因抽搐就诊。小头畸形,颜面部可见冻疮样皮疹,肌张力高,发育迟滞,转氨酶异常。头部MRI:双侧大脑各叶深部白质呈对称性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头颅CT:双侧基底节区、额顶叶深部白质区多发钙化灶。基因测序提示IFIH1杂合突变,突变位点为c.2336G>A,为文献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先证者母亲、二姐携带同样的基因突变,母亲表型正常,二姐临床表现为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小头畸形,后出现癫痫发作。先证者父亲、大姐未携带此基因,表型正常。从国内外主要数据库共检索到IFIH1基因c.2336G>A变异相关的AGS患儿7例,加上本研究家系2例,共有9例。所有患儿均3岁前起病,突变类型包括生殖嵌合2例(2/9)、父系或母系遗传4例(4/9)、新发突变2例(2/9)、不详1例(1/9);起始症状均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JAK抑制剂、激素+免疫球蛋白治疗部分有效。结论IFIH1基因c.2336G>A突变导致AGS 7型,IFIH1基因表型有异质性,疾病进展、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一,甚至同一家系的个体之间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 IFIH1基因 家系 癫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