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血浆置换与双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剂量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钟韵 赵树山 +2 位作者 黄燕 黄泽炳 范学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7-425,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单纯血浆置换(PE)与双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半剂量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PE与DPMAS+PE治疗重型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应用ST... 目的系统评价单纯血浆置换(PE)与双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半剂量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PE与DPMAS+PE治疗重型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应用STATA/SE 15.1软件对符合纳入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819例患者,其中394例患者采用单纯PE治疗,425例患者采用DPMAS+PE联合治疗。PE、DPMAS+PE治疗在对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酸氨基转移酶、白细胞、总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氯离子、钠离子的影响方面,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DPMAS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血小板高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SMD=-0.33,95%CI:-0.51^-0.15,P<0.001;SMD=-0.27,95%CI:-0.45^-0.09),P=0.003);PE+DPMAS组治疗后的钾离子高于PE组(SMD=-0.29,95%CI:-0.49^-0.10,P=0.003)。结论PE、DPMAS+PE均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且PE+DPMAS可有效减少血浆用量,对钾离子、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下降的影响更小。有条件尤其是血浆不够的情况下,DPMAS+PE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双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肝衰竭 重型肝炎 人工肝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合成多肽体外抗HBV复制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芳 范学工 +5 位作者 黄泽炳 黄燕 陈若婵 易盼盼 李宁 胡兴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93-901,共9页
目的观察人工设计并化学合成的多肽在体外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模型中对HBV-DNA复制、病毒标志物表达的影响,及其细胞毒性强弱,筛选高HBV抑制且低细胞毒性的多肽,探索多肽作为新型HBV抗病毒药物分子的潜力。方法采用传统的甲基丙烯酸... 目的观察人工设计并化学合成的多肽在体外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模型中对HBV-DNA复制、病毒标志物表达的影响,及其细胞毒性强弱,筛选高HBV抑制且低细胞毒性的多肽,探索多肽作为新型HBV抗病毒药物分子的潜力。方法采用传统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平台设计并合成的7种多肽(KBDT-1、2、3……7,以疏水性及阳离子电亲和力大小为依据),将7种化学合成多肽(10 mg/mL)、拉米夫定(1 mg/mL,阳性对照)、空白溶剂(阴性对照)作用于HepG 2.2.15细胞系,检测化学合成多肽对HBV的抑制作用,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较各组药物对细胞毒性的强弱。选取HBV抑制作用最强的多肽,设置10、1、0.1 mg/mL浓度梯度,分别处理HepG 2.2.15细胞3、6、9 d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DNA拷贝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及HBeAg的变化。结果从7种化学合成多肽中筛选出多肽KBDT-2,RT-PCR结果显示,KBDT-2具有体外抗HBV复制作用,且药物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显示,KBDT-2对HBV生物学标志物HBsAg及HBeAg有抑制作用;结晶紫染色检测结果显示,KBDT-2对HepG 2.2.15无明显毒性作用。结论KBDT-2具有抑制HBV复制作用,且无明显细胞毒性,可以有效降低HBsAg、HBeAg表达,为探索抗HBV新型药物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合成多肽 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复制 拉米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CD147过表达对皮肤毛发生成和创伤修复的影响
3
作者 胡兴旺 谢雅琳 +3 位作者 龙娟 周磊 陈旺青 邓智利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9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CD147基因过表达对皮肤毛发和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测量观察CD147基因过表达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对照小鼠生长发育状况;取1、5、8个月龄小鼠,随机拔取背部毛发,显微镜下分类、测量长度;选择8周龄野生型小鼠(WT)和CD147过表达转基... 目的研究CD147基因过表达对皮肤毛发和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测量观察CD147基因过表达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对照小鼠生长发育状况;取1、5、8个月龄小鼠,随机拔取背部毛发,显微镜下分类、测量长度;选择8周龄野生型小鼠(WT)和CD147过表达转基因鼠各6只,进行9轮脱毛后,皮肤镜扫描检测毛发密度,背部打孔观察皮肤创伤愈合能力,冷冻切片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皮肤干细胞标志基因CD34表达情况和BrdU法观察皮肤细胞增殖情况。结果CD147过表达对小鼠生长发育和皮肤结构无显著影响;与同窝野生型小鼠毛发相比,各类型毛发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类统计显示各型毛发比例有变化,刚直毛比例减少,Z型绒毛增多;多轮脱毛后,CD147过表达小鼠毛发密度降低,创伤愈合速度减慢;免疫荧光显示CD147过表达小鼠皮肤毛囊干细胞增殖增加。结论CD147在皮肤毛发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促进皮肤干细胞增殖,多轮脱毛后加速毛囊干细胞消耗,从而降低皮肤毛发密度和创伤愈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7 毛发生成 创伤修复 皮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290水平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高斌 熊莹晖 +2 位作者 黄泽炳 胡兴旺 范学工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290水平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1例HBV相关HCC患者,20例HBV携带患者,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及19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分离纯化血清外泌体并鉴定,用RT-...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290水平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1例HBV相关HCC患者,20例HBV携带患者,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及19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分离纯化血清外泌体并鉴定,用RT-PCR检测外泌体miR-1290水平。利用ROC曲线评价外泌体miR-1290对HBV相关HCC的诊断效能。结果:纯化提取的样品中含有大量外泌体颗粒,并且具备外泌体的典型特性。与健康个体比较,外泌体miR-1290水平在HBV携带患者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HBV相关HCC患者中明显升高(P<0.001),且晚期HCC患者高于早期HCC患者(P=0.036),而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明显降低(P=0.006)。外泌体miR-1290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CI=0.73~0.91),具有较好的特异性(88.1%),且其诊断效能优于AFP(AUC=0.792)。结论:血清外泌体miR-1290在HBV相关HCC患者中升高,对HBV相关HC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并有望成为诊断HBV相关HCC的血清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外泌体 乙型肝炎病毒 微RNA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